谈“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作业设计策
略
摘要:在如今这个大环境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形式已经无法满足课堂的需求了,但许多教师不能及时摈弃较为落后的教学方法,仍然以教师为主导的地位开展课程,导致课堂效率并不高,分层教学逐渐进入公众们的视野,并且在实际运用中取得了较之前更为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物理教育;初中物理;有效作业 引言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绩,在物理学科中的融合更是发挥了非常明显的作用。分层教学简单来说,就是将学生分成几个层次,每个层次设置一个学习目标,让学生能够尽自己所能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到知识。因为分层教学的有效实施可以照顾到学生的差异性,可以实现因材施教,进行针对性教学,所以教师要将其重视起来。
一、“双减”下初中物理作业布置的不足
尽管素质教育的口号提出已经很久,但仍有部分学校和教师不重视素质教育。教师总是通过加强教学强度,增加考试数量等方式来提升教学效率,作业量比较大是其中鲜明的体现之一。在“双减”下,这种作业布置模式存在两方面问题。首先是造成了作业的低价值,重复性强,学生缺少完成作业的兴趣,需要用更多的时间去完成作业。有些学生如上文所说,出现对初中物理学科的抵触情绪,教学效果不增反降。教师不仅没有实现对“双减”的落实,也很难因此而达到自己预习的教学成果。其次,由于大量作业的教育价值较低,而物理又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为了不让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效率低下,一些家长会转而求助于课外培训机构。这样一来,学生要承担教师布置的大量作业及课外培训的双重压力。教育工作者提出,学校的教学工作不完善,就很难落实“双减”。
所以,无论是从校园还是校外学习压力减轻的角度考虑,初中物理教师都要对作业的布置加以改变。
二、“双减”下初中物理作业的优化布置策略 (一)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以往初中物理教师布置过多作业导致学生负担较为沉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尊重或者不知道如何处理学生的差异性问题。不可否认的是,对于部分能力很强的学生来说,其他同学看起来很多的作业对他们造成的负担不是太重,但显然不适合绝大部分同学。这种只关心部分学生的做法是错误的,这些教师要首先完成思想上的转变,要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是促进所有学生的共同进步。其实,问题的解决方法可以很简单,只要教师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设计和布置作业。例如,对于“平面镜成像”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有的学生思维及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差,总是把物体与其在镜子中的像的距离,理解为物体与镜面之间的距离。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可以布置这样一个作业:回家之后自己做一下实验,判断物体与像之间的距离。然后根据这个距离,摆上两个相同的物体,看看视觉中对面物体的大小与自己刚才通过镜子看到的大小是否相同。用实验作业的形式满足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把握新课改布置课后分层作业
新课改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所以在分层教学模式中需要布置课后分层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强化理解认识,在完成作业中形成知识内化。作业是让理论知识进行应用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过程。教师需要以知识分层为基础,设计难度递进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作业的完成中进行实践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在《电生磁》这一课作业设计上,教师可以电磁关系为基础,设计理论概念的判断、电生磁的图像绘制为多元作业内容,使学生可以在其中有自主性的完善,有知识内化的过程。分层作业的布置解决了学生知识理解差异的问题,让作业能够有效完成,并且提升物理学习的感受,促进物理实践学习能力的发展。
(三)保证作业的多样性
作业的多样性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横向拓展初中物理作业的涵盖范围,给学生提供更多种类的选择,更好地适应不同学生多元化的学习成长需求。从作业的基本形式上来看,要同时照顾到书面和实验两种形式的作业,而在这两种基本的形式之下又可以进一步细分。比如,可以让学生完成使用日常生活用品进行的物理实验,或者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较为复杂的实验作业。作业的多样性使得教师可以通过对作业形式或内容的灵活选择,促进学生在物理领域的全面进步,有效避免给学生布置大量作业的情况反复出现。例如,在学习“浮力”的有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划分小组,确认好组内成员分工,确定实验的步骤和所需的材料,让学生从家中找到材料,完成实验。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小组要有一名学生做好观察记录,大家要在组内互相分享讨论是如何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完成这个实验的,并实现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又如,在学习“浮力”前,教师也可以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尝试利用家里的各种物品感受浮力,比如将一个空的塑料瓶按到水盆里。形式上的丰富及对学生思考的促进,使得教师不用再布置大量的重复性作业。
(四)把不能“减”但能够“移”的作业调整在课堂之中完成
“双减”形势下必须留的作业不减,但要遵循科学性、趣味性、激励性原则。必须有但不能留的作业可以调整到课堂学习之中。例如,巩固性的作业必须有。因为根据心理学上有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课堂教学中所学的知识需要及时巩固,否则就会出现记忆衰退的情况,已学的知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忘记。这部分需要巩固的知识,就可以变作业为课前检测,置于新课学习之前,用几分钟时间进行必要的复习。再如,检测性作业,必须有,因为每一节课的学习都需要通过检测来了解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效果。这一类型的作业在“双减”实施之前一般都在课后完成,为了减轻学生的课后学习负担,这一类作业也可以调整到课内,以课堂检查的形式,用下课之前的几分钟时间来完成。如互动式作业,也可以调整到课堂学习活动之中,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还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结束语
总之,基于“双减”,初中物理学科再不能大量地、重复地、毫无针对性地随意向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初中物理作业布置的目的或作用,严格遵循初中物理作业布置的原则,并对作业完成方式进行调整,对作业数量进行控制,应该是当前初中物理教师需要面对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叶仁理.初中物理作业分层设计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界,2021(39):10-11.
[2]许文法.初中物理教学分层教学策略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18):115-116.
[3]王小丽.初中物理分层教学中的补差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26):70-71.
关联课题名称: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分层教学探究 立项编号:LCJG145-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