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之美》教学设计
一、激情诵读,导入新课。
一年四季,风景变换,每一个季节的风景就像一幅幅画卷。
春季,微风把花草呼唤,大地不留缝隙,绿红一片。 夏季,蝉声把炎热呼唤,顶着荷叶的孩子笑声一片。
秋季,红叶把霜天浸染,老农脸上堆满花朵,金黄色的收成一片。 冬季,纷杂的世界变成童话,唯留寻食的麻雀一片。
过度语:一年四季各有各的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日本作家清少纳言的一篇散文,来感受她笔下的四季之美。(齐读课题) 二、引导学习,梳理方法。 1. 预学检测。
(课件出示生字词)(分组开火车读)
教学“黎”(黑板上示范一次,学生在书上描黑,再在旁边写一个。)(重点地方用红色书写) 2.学习第一自然段。
通过预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这篇散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学生齐答:时间顺序)
对,就是按照春夏秋冬,四季变换这样的时间顺序来展开的。(板书: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四季之美,我们先一起走进春天。请同学们翻开书,看到第一自然段,(请一个小组读)。(评语:你们读得既准确又流利,感谢你们,请坐下。)
作者说春天最美是什么?(黎明)(板书春天——黎明)
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视角,走进春天的黎明吧!请大家看到这一句话(课件出示):(第一大组读)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师:你能说说这句话主要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吗?在书上圈画出来。 生:天空,红晕和彩云。(抽生回答)(评价:你找的真准确)
师:什么样的天空?(鱼肚色的天空)微微的?(红晕)什么样的彩云(红紫红紫的彩云)这些都是天空中景物的颜色。
师:那如果把这句话改成这样呢?
(课件出示):(第二大组读)东方鱼肚色的天空,有微微的红晕,出现红紫红紫的彩云。 师:这两句话有什么区别?都有颜色,但不同点是什么?你有什么发现吗?(抽生回答)
(天空的颜色是在一点一点慢慢变化的,是有一个过程的)(评价:你可真厉害,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作者通过这些词语(课件出示:一点儿一点儿、染、飘)巧妙地把颜色变化的过程表现了出来,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作者通过对这些景物的动态描写,体现春天黎明的色彩变化之美。(板书:色彩变化之美) 师:春天景物的色彩变化之美,美在天空,美在红晕,美在彩云。(课件出示图片) 师:读到这样优美的句子你会想象到怎样的画面呢?(抽生回答)
预设:早晨的天际,已微微露出鱼肚白,太阳像一个羞答答的小姑娘,躲在地平线下,但也藏不住她耀眼的光芒,云彩都赶集似的聚集在天边,显出淡淡的红色。一层白白的浓雾,覆盖着天空,渐渐化成一片薄纱。
师:春天黎明的景这么美,你能美美地读出来吗?(抽一个女孩子读)(评价:你朗读的声音真好听,如果能再洪亮些就更好了。)
(抽生点评)
师:(评价过渡:对啊,这是黎明。周围都是静静的,所以你读得轻柔,读出了黎明时的安静。老师建议边想象画面边读,会读得更有感情。)
读得真不错,看来同学们已经体会到春天黎明之美了。
过渡:春天,一听到这两个字就让人感受到美好的气息,百花烂漫,鸟叫虫鸣,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那在你眼里春天最美的景物是什么呢?仿照课文的句式,把动态美的样子说出来。
预设:柳树舒展开了黄绿嫩叶的枝条,在微微的春风中轻柔地拂动,就像一群群身着绿装的仙女在翩翩起舞。夹在柳树中间的桃树也开出了鲜艳的花朵,绿的柳,红的花,真是美极了!(评价:1.真了不起!你描绘的景物如此独特。2.你真善于观察,把生活中常见的景物描绘得如此优美。)
我们看着这三幅图试着来背一背第一自然段。(抽一人背诵)(评价:哇,你真有学习方法,能边学边思还善于记忆。)
3.教师小结:你们第一自然段学得真不错,那我们一起来回忆下我们是怎样来学这一自然段呢? 板书(朗读文段、圈画景物、想象画面、感情朗读。) 三、自主学习,迁移运用。
请同学们用我们学习第一自然段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2-4自然段。
1.自学任务:自由朗读课文2-4自然段,圈出作者所描写的景物,用横线画出体现它动态美的句子。想象画面体会景美。
温馨提示:
1.可以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可以适当批注感受。 2.小组合作交流,分工展示学习成果,并作补充。 3.对这一自然段进行朗读训练。
(先个人自学,完成后组长组织组员合作交流。全班展示时一人展示朗读、一人展示圈画景物、一人展示
动态美的句子、一人展示想象的画面)
(评价:组员在组长的带领下积极学习交流,学习氛围很浓。) 作者说夏天最美是什么?(夜晚)板书:夏天——夜晚
好,我们先请学习春天的组来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哪个小组来?(抽一个小组回答,你们小组坐姿最端正请你们来展示。)
(小组展示)(评价:你们小组真棒!既分工明确又善于合作。给你们小组加上一分。)
(其他小组补充)
(预设:夏天的夜晚,星星闪烁着亮晶晶的光芒,一点,两点,三点。闪烁不定,就像一只只淘气,幼稚,然而又像充满神秘,智慧的眼睛。它们仿佛看到了我们,便和我们玩儿起“藏猫猫”的游戏来。它们灵巧的身躯,东躲,时隐时现,弄得我们眼花缭乱。) 师:这段话重点写了哪个小生物啊?“萤火虫” 夏天夜晚的焦点是“萤火虫”。
师:表现萤火虫动态的词语有哪些“翩翩飞舞”“闪”“飞行” 这些都是萤火虫的动作(板书动作之美) 请同学们看着这幅图,想象此刻你就走在这迷人的花径之中,身边是星星点点的萤火虫,像暗夜中的小天使,你有什么感受?(你感受到了夜的宁静,老师也感受到,那你能读出这种宁静来吗?你感受到了这幅画很迷人,的确是啊,无论是“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还是“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微光飞行”都给我们展示出一种灵动之美。这情景着实迷人。)
(全班展示读):(评价:在你们的朗读声中老师感受宁静,也感受到了萤火虫发出的微光。) 师:我们带着这种感受想象这种画面来试着背一背,(挖空背诵第二自然段。)(抽一人回答) (评价:1.你记得真快,比老师记得都多。2.在这么短的试时间你能记住这么多,已经很不错了。) 我们接着来看秋天:秋天最美是——黄昏,(板书秋天——黄昏)
(接下来展示的机会又给到学习秋天的组,你们准备好了吗?你们小组举手最多,请你们来。) (小组展示)(点评:你们小组组织有序,展示真精彩。) (其他小组补充)
(预设:秋天的黄昏,金色的暖光残留着天空最后的温度,太阳是暖橙色的,只中心一点火红,然后柔和的,暖暖的,渐变的色调一圈一圈地荡开来。)
师:秋天的黄昏作者写了两个时段,哪两个?用括号括起来:一是夕阳斜照西山时,二是夕阳西沉,夜幕降临时
师:那我们先来看第一个时段,夕阳斜照西山时,这时候光线尚明,还能看见一些景物,有哪些景物? “归鸦、大雁”,表现动作的词是“飞”“比翼而飞”
为什么归鸦急匆匆的朝窠里飞去是动人的呢?(归鸦如人们出门在外,黄昏时匆匆回家,与家人团聚,多么令人感动)
为什么大雁成群结队比翼高飞令人动容呢?(大雁肩并肩,成群结队地朝一个方向飞去,这样的画面是和谐而温馨的,的确令人动容)这样的画面是作者用眼睛看到的,是视觉之美。
那夕阳西沉,夜幕降临时呢,还是视觉上的美吗? 风声、虫鸣是听觉之美。 既有视觉,又有听觉,这样的美简直是一场视听盛宴呀。(板书:视听之美) 指导朗读:急急匆匆的急(急切) 比翼而飞的和谐(轻快) 小组展示读。(评价:读得可真美啊,令人陶醉。)
接下来我们把课堂焦点交给学习冬天的小组(你们小组举手最端正,请你们小组来。) (小组展示)(评价:你们小组配合真默契) (其他小组补充)
冬日的早晨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呢?
(一生答寒冷)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来说吗?凛冽(评价:哇,你找得又快又准确。) 凛冽:极为寒冷,严寒刺骨。两点水的字大多跟冰冷寒冷有关。 可是在作者眼里却认为冬天最美是早晨(板书:冬日——早晨)
(预设: 冬天的早晨,是寒冷的。走出门就觉得有股寒气猛然袭来,刺疼着脸的风儿在吹着,枯黄的叶子在随风飘落着,随后便也之剩下光秃秃的树干了。) 冬天早晨美在那里?
清晨白雪、白霜风景美,作者的心情美。板书(和谐之美) 哪一个小组能把这种体会读出来呢?(一小组读)
(评价:在你们的朗读声中,老师体会到了冬天的和谐之美) 2.借助板书,小结全文:
那学到这里,我们总结一下,这篇文章,四季之美,以时间为顺序,抓住景物动态变化的过程,这种写法就
叫做“动态描写”(板书动态描写)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随着清少纳言去领略了四季之美,学习抓住景物动态变化的过程运用动态描写来让句子更生动。 五、延学拓展
请你课下搜集不同译者翻译的《四季之美》,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不同的语言美和景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