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3 物质的分类
一、选择题
1.磷酸(H3PO4)、亚磷酸(H3PO3)和次磷酸(H3PO2)都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已知:1 mol磷酸、亚磷酸、次磷酸最多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依次为3 mol、2 mol、1 mol。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磷酸与氢氧化钠反应能生成2种盐 B.NaH2PO4、NaH2PO3、NaH2PO2都是酸式盐 C.H3PO4、H3PO3、H3PO2都是含氧酸 D.H3PO3是三元酸,又是还原性酸
解析:根据三种酸最多消耗NaOH的量,推出磷酸为三元酸,亚磷酸为二元酸,次磷酸为一元酸,磷酸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可能生成Na3PO4、NaH2PO4、Na2HPO4三种盐,故A错误;前两者属于酸式盐,NaH2PO2属于正盐,故B错误;三种酸中都含有氧元素,因此属于含氧酸,故C正确;H3PO3属于二元酸,故D错误。
答案:C
2.现有以下6种说法:
①氯水、氨水、水玻璃、水银都是混合物; ②明矾、冰醋酸、石膏都是电解质; ③氯酸、烧碱、纯碱依次分别为酸、碱、盐; ④1H、1H、1H互为同位素; ⑤胶体带电是电泳的前提条件;
⑥生活中常见的石英玻璃、普通玻璃、钢化玻璃都属于硅酸盐产品。 其中不正确的是(  )
A.①⑤   B.①④⑤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解析:水银是纯净物,①错误;明矾、冰醋酸、石膏都是电解质,②正确;氯酸、烧碱、纯碱依次分别为酸、碱、盐,③正确;同位素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④错误;胶体呈电中性,胶粒带电是电泳的前提条件,⑤错误;石英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不属于硅酸盐产品,⑥错误。
答案:B
3.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①白色的硫酸铜粉末久置于空气中变成蓝色 ②用浸制标本 ③同素异形体
1+
2+
3+
之间的互变 ④同分异构体之间的互变 ⑤蜂蚁叮咬处涂稀氨水或小苏打溶液可减轻痛苦 ⑥核裂变
A.只有②③④⑤   C.只有①②③④⑤
B.只有③④⑤ D.全部
解析:①白色的硫酸铜粉末变成了蓝色的硫酸铜晶体,属于化学变化;②用浸制标本,属于蛋白质变性;③同素异形体之间的互变和④同分异构体之间的互变,都属于结构上的变化,相当于生成了新物质,故也属于化学变化;⑤蜂蚁叮咬处涂稀氨水或小苏打溶液可减轻痛苦,是因为蚁酸(甲酸)和它们发生了反应;⑥核裂变不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C
4.已知X和Y能发生如下反应:X+Y===H2O+盐,下列有关物质X和Y所属种类的判断中一定不正确的是(  )
选项 X Y A 酸 碱 B 碱性氧化物 酸 C 盐 碱 D 羧酸 醇 解析: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A正确;碱性氧化物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B正确;碱和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可以生成盐和水,C正确;羧酸与醇反应发生的是酯化反应,得到酯和水,D错误。
答案:D
5.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 A.豆浆、雾、有色玻璃、石灰乳均为胶体 B.明矾、小苏打、硫酸钡、H2CO3均为电解质 C.CO2、H2O、SO2、HClO都是氧化物 D.液氨、液氯、干冰、碘化银均为化合物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胶体、电解质、氧化物、化合物等化学基本概念,意在考查考生对化学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A项,胶体可分为固、液、气三种形式,豆浆属于液溶胶,雾属于气溶胶,有色玻璃属于固溶胶,而石灰乳属于悬浊液。B项,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里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自身电离成阳离子与阴离子)的化合物。C项,HClO含有3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其他的属于氧化物。D项,液氯指的是Cl2的液态形式,属于单质,而其他的都属于化合物。
答案:B
6.下列物质的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 A.NO2——酸性氧化物 Na2O2——碱性氧化物 Al2O3——两性氧化物
B.汽油——混合物 胆矾——纯净物 HD——单质 C.纯碱——碱 硫化氢——酸 小苏打——酸式盐
D.液氯——非电解质 硫酸钡——强电解质 醋酸——弱电解质
解析:NO2和水反应生成的是HNO3和NO,其不是酸性氧化物,Na2O2和酸反应生成的是盐、H2O和O2,其不是碱性氧化物,A错;汽油是多种烃的混合物,胆矾即五水硫酸铜,是纯净物,HD是氢气,属于单质,B对;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C错;液氯是单质,其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错。
答案:B
7.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可采用多种分类方法。下列各组物质分类中不合理的是(  ) 选项 A B C D 分类标准 FeSO4、NO2、MnO2、NaClO、Cu3P、Na2O2 CH3COOH、HOOC—COOH、HClO、H2S 复分解反应、电解反应、放热反应、离子反应 (NH4)2SO4、NH4Cl、NH4NO3、NH3·H2O 物质归类 H2SO3 HF 焰色反应 NH4HCO3 解析:A项,分类标准:每种物质中有一种元素化合价处于中间价态,每种物质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H2SO3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A项正确;B项,分类标准:弱酸,HF是弱酸,B项正确;C项,分类标准:化学变化,而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不能归于同一类,C项错误;D项,分类标准:铵态氮肥,碳酸氢铵是铵态氮肥,D项正确。
答案:C
8.下列物质按纯净物、混合物、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顺序组合正确的是(  )  A B C D 纯净物 盐酸 胆矾 火碱 冰醋酸 混合物 水煤气 石灰水 蔗糖溶液  强电解质 硫酸 硫酸钡 氯化钠 苛性钾 弱电解质 醋酸 HNO2 氨水 碘化氢 非电解质 HD NH3 三氧化硫 乙醇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解答时要注意有关化学概念的内涵,中等难度。A项中盐酸是混合物,HD(氢气)属于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C项中氨水是混合物,不属于弱电解质,应该说NH3·H2O是弱电解质;D项中碘化氢是强电解质。
答案:B
9.下列有关胶体知识的叙述正确的组合是(  )
①水泥厂和冶金厂常用高压直流电除去大量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②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颗粒直径大小 ③区分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最简便方法是利用丁达尔效应
④往Fe(OH)3胶体中滴入稀硫酸,先看到红褐色沉淀生成而后沉淀溶解 ⑤医院里用血液透析的方法治疗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 ⑥FeCl3溶液和小苏打溶液混合会产生红褐色沉淀和无色气体 ⑦同一支钢笔先后吸入不同牌子的墨水易造成钢笔堵塞
⑧胶体具有介稳性的主要原因是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而带有电荷,且同种胶体粒子的电性相同
⑨在Fe(OH)3胶体中,Fe(OH)3胶体粒子的数目要远远小于原FeCl3溶液中Fe的数目 A.①②③④⑥⑦⑧   C.①③④⑤⑦⑧
B.①②④⑤⑦⑧⑨ D.①②③④⑤⑦⑧⑨
3+
解析:①静电除尘利用的是胶体电泳的性质;④往Fe(OH)3胶体中滴入稀硫酸,首先是与电解质发生聚沉生成沉淀,然后再与酸发生反应而后沉淀溶解;⑤血液透析是利用胶体分散质粒子不能通过半透膜的性质;⑥是发生了铁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水解相互促进反应,与胶体性质无关;⑨胶体粒子是许多小分子或微粒的集合体。
答案:D
10.某同学向c(FeCl3)=0.2 mol·L、c(FeCl2)=0.1 mol·L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意外得到一种黑色分散系,经查阅资料后得知,该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是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金属氧化物,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分散系可产生丁达尔现象
B.加入NaOH时发生的反应为Fe+2Fe+8OH===Fe3O4+4H2O
C.若在电极作用下,阴极附近分散系黑色变深,则说明该分散系分散质带正电 D.可用过滤的方法将分散剂与分散质分离开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胶体的性质,意在考查考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由分散质粒子直径可知该分散系属于胶体,A项说法正确;因分散系为黑色(Fe3O4也为黑色),且Fe和Fe均可与OH反应,由此可推测B项中的离子方程式是正确的;带正电的微粒移向阴极,C项说法正确;胶体的分散质也可透过滤纸,D项说法错误。
答案:D
11.奥运会会标是五环旗,假定奥运五环旗中的每一环或每种颜色表示一种物质,相连的环(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常见反应,不相连的环(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且四种反应必须包含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及复分解反应,适合的一组物质是(  )
2+
3+
-
2+
3+
-
-1
-1
选项 A B C D 蓝 SiO2 O2 Cl2 N2 黄 NaOH溶液 Fe NH3 Mg 黑 CuSO4溶液 稀硫酸 稀硫酸 CO2 绿 Ag NaOH溶液 NaOH溶液 CaO 红 O2 CO2 Al(OH)3 稀盐酸 解析:A项CuSO4溶液与Ag不反应且无置换反应;C项,不相连的物质如Cl2、NaOH溶液可以反应;D项,不相连的物质Mg和稀盐酸可以反应,不符合题意。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2.现有NH3、CO、Na、Na2O2、Fe、NO、NO2、F2、SO2、SOCl2等中学化学教材中出现过的物质,根据它们的组成及性质进行如下分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分类方法叫________。
(2)淡黄色固体最终位于________组,它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
(3)C组有一种气体常用作工业上冶炼铁的还原剂,写出高温下它还原Fe2O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Ⅱ组某种物质能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该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5)B组中有一种物质在高温下能与水蒸气反应,若该反应过程中有8×6.02×10个电子转移,则有________g该物质参与反应。
(6)Ⅱ组另有一种物质滴入水中与水剧烈反应,常用于某些盐的脱水以制取无水盐,写出
该
物
质
与
AlCl3·6H2O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
2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从图形看,为树状分类法,结合相关信息可知分类如下:
(2)淡黄色固体是Na2O2,其电子式为
··
··
Na
+
O··O··
2-
Na。
高温
+
(3)CO为还原性气体,在高温下可还原Fe2O3:3CO+Fe2O3=====2Fe+3CO2。
(4)3NO2+H2O===2HNO3+NO,NO2发生了自身氧化还原反应,被氧化和被还原的元素质量比为2∶1。
高温
(5)铁在高温下能够与水蒸气反应:3Fe+4H2O(g)=====Fe3O4+4H2,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转移8 mol电子,有3 mol Fe参加反应,质量为168 g。
(6)SOCl2遇水发生剧烈水解,可以起到除去水的作用,AlCl3·6H2O与SO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Cl3·6H2O+6SOCl2===AlCl3+12HCl↑+6SO2↑。
答案:(1)树状分类法
··
··
(2)Ⅰ Na
+
O··高温
O··
2-
Na
+
(3)3CO+Fe2O3=====2Fe+3CO2 (4)2∶1 (5)168
(6)AlCl3·6H2O+6SOCl2===AlCl3+12HCl↑+6SO2↑ 13.Fe3O4又称磁性氧化铁,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Fe3O4固体(黑色)可以写成Fe2O3·FeO,属于__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将其加入适量盐酸,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1)所得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后,用此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可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此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
(3)在小烧杯中加入20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FeCl3溶液,继续煮沸直至溶液呈________色,即可制得Fe(OH)3胶体。
(4)取另一小烧杯也加入20 mL蒸馏水,向烧杯中加入1 mL FeCl3溶液,振荡摇匀后,将此烧杯(编号甲)与盛有Fe(OH)3胶体的烧杯(编号乙)一起放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可以看到________烧杯中的液体产生丁达尔效应,这个实验可以用来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Fe3O4中铁元素有+3价、+2价两种价态,但Fe3O4属于纯净物,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3O4+8HCl===2FeCl3+FeCl2+4H2O;(2)通入Cl2后,Fe转化为Fe,加入NaOH溶液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NaOH===Fe(OH)3↓+3NaCl;(4)丁达尔效应是区别胶体和溶液的最简单的方法。
答案:(1)纯净物 Fe3O4+8HCl===2FeCl3+FeCl2+4H2O (2)FeCl3+3NaOH===Fe(OH)3↓+3NaCl 复分解反应 (3)红褐 (4)乙 胶体和溶液
14.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汽车尾气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换器”便可以使汽车的尾气转换成无毒气体。如用表示碳原子,用○表示氧原子,用过程。请你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表示氮原子,如图为气体转换的微观
2+
3+
(1)A、B、C
三种物质可以归为一类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
C
归为化合物,将
D
归为单质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化学变化过程中消耗的A物质和生成的C物质的质量比为________。
(4)从微观的角度去描述你获得的关于化学变化的有关信息(答出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题意及图示可知:A为NO、B为CO、C为CO2、D为N2。然后结合题意解答即
可。
答案:(1)都含有氧元素
(2)二氧化碳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而氮气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
催化剂
(3)2CO+2NO=====N2+2CO2 15∶22
△
(4)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没有发生改变(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15.对于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和为数更多的化学反应,分类法的作用几乎是无可替代的。
(1)现有下列6种物质:SO2、SiO2、CaO、MgO、Fe2O3、Na2O2。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它们中有一种物质与其他5种有明显的不同,请找出这种物质,并写出依据(写出两种分类方法):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上述物质中分别找出两种能相互反应的物质,各写一个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然分类的方法不同,但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请用简
单
的
图
示
方
法
表
示
二
者
之
间
的
关
系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活中的食醋和淀粉溶液分别属于分散系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用________可以鉴别(填化学专用名词)。
答案:(1)①SO2常温常压下是气体,其余是固体
②Na2O2是过氧化物,其余为酸性氧化物或碱性氧化物(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高温
△
(2)CaO+SiO2=====CaSiO3(或MgO+SO2=====MgSO3等其他合理答案) Na2O2+SO2===Na2SO4
(3)系即可)
(4)溶液 胶体 丁达尔效应
(意思正确,能表示二者的交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