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考物理设计实验专题练习题带解析

中考物理设计实验专题练习题带解析

来源:华佗小知识
中考物理设计实验专题

专题1:实验台上有组装好的实验装置,如图 所示,其中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5N。另外还有质量均为 100g 的钩码六个(图中未画出)。要求利用上述实验装置和钩码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如果动滑轮的机 械效率不变,则有用功跟总功成正比。请写出主要实验步骤。

专题2:小阳在户外滑雪时发现,不同的人从滑道的顶端滑到底端所用的时间不同。对此他猜想:“物体从同一斜面的相同高度由静止向下滑动时,物体从静止开始滑到底端的平均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请你利用刻度尺、停表、质量已知的钩码以及如图所示的斜面和质量已知且带有凹槽的滑块,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其猜想是否正确。请你写出实验步骤,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专题3:如图所示,实验桌上备有:已调好的微小压强计1个,侧壁标有刻度的圆柱形容器1个、适量的水。请你利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同种液体,深度越大,液体内部产生的压强就越大”。实验中用U形管左右液面的高度差Δh表示液体的压强的大小。 要求:(1)写出实验步骤; (2)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专题4: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量程符合实验要求的弹簧测力计一个、符合实验要求盛有适量水的量筒一个、体积相同的钩码六个。请你利用上述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它排开液体的体积成正比”。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和画出数据记录表。

专题5:有人猜想:“浸没在液体中的固体所受的浮力大小可能跟固体的形状有关”,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写出实验所需的器材和实验步骤;并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专题6:小芳同学在研究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之前,想利用手边的器材验证“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这一关系。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电源一个(电源电压不作为已知)、电阻箱一个、电压表一只、电流表两只、开关一个、各种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和导线若干。请根据上述要求帮助小芳画出实验电路图,并写出实验步骤。 (1)实验电路图: (2)实验步骤:

专题7: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符合实验要求的电源一个、电流表和电压表各一只、开关一个、各种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和导线若干。要求从实验桌上选择适当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 “当通过电阻的电流保持不变时,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与该电阻的阻值成正比”。请画出实验电路图,并写出实验步骤。

专题8:为了验证“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实验室提供了电压合适的电源、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和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还准备好了一根粗细均匀的合金丝(电路中用符号“K”表示),一把刻度尺。请画出实验电路图,并写出简要实验步骤。

实验电路图如答图所示

专题9:在串联电路中,第一个灯泡L1两端的电压用U1表示,第二个灯泡L2两端的电压用

U2表示,灯泡L1、L2两端的总电压用U表示。请自选实验器材证明:在串联电路中,U=U1

+U2。

(1)画出实验电路图;

(2)写出实验步骤; (3)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专题10: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符合实验要求的电源1个、电流表和电压表各1只、开关1个、滑动变阻器1个、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1个,导线若干。要求利用这些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当电阻保持不变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请画出实验电路图,写出实验步骤,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专题11: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符合实验要求的电源、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滑动变阻器、开关等元件各一个,导线若干。请利用上述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当通过导体的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1)请画出实验电路图; (2)写出实验步骤; (3)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1)实验电路图如答图所示

专题12:水平实验桌面上有微小压强计、刻度尺和装有适量水的A、B两个烧杯。小亮学习了液体内部压强跟哪些因素有关的知识后,又提出了新的猜想,为此他利用提供的实验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①将微小压强计的探头放入A烧杯的水中,探头到烧杯底的距离L为6cm,如图甲所示,记录微小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h1;

②将微小压强计的探头放入B烧杯的水中,探头到烧杯底的距离L为10cm,如图乙所示,记录微小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h2;

小亮发现h1大于h2,于是小亮得出结论“液体内部任意一点的压强跟该点到容器底的距离L有关”。

请你利用这些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小亮的结论是错误的。写出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专题13:我们生活在电磁波的海洋中,当需要防止电磁波干扰时,通常用金属壳将电磁波与需加以屏蔽的区域隔开,避免电磁波进入,这种做法就是电磁屏蔽。中国科技馆有一个金属小屋,侧面的大窗上镶嵌着一块电磁屏蔽玻璃,如图所示。请你自选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检验这块电磁屏蔽玻璃是否能够屏蔽电磁波。写出实验步骤和判断方法。

专题14:小林做“碘的升华”实验时,用酒精灯直接对放有少量固态碘的碘升华管加热,如图所示。发现碘升华管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气,小林认为碘从固态变成了气态,是升华现象。小红查阅资料发现: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3.60℃,碘的沸点为

184.25℃,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400℃.根据这些资料,小红认为小林所做的试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林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针对小红的质疑,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可以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写出实验方案并简要说明。

专题15:小娅通过观察身边的一些现象得出一个结论: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运动,如果撤销这个力,物体的运动就会立刻停止。请你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说明小娅的结论是不正确的。

(1) 写出你选用的物品或实验器材: (2) 简述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

专题16: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小东认为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强有关。水平桌面上有符合实验要求的带滑轮的木板,两个大小不同、材料相同、表面粗糙程度相同的带挂钩的立方体木块A和B,弹簧测力计和细线。请你利用上述器材设计实验证明小东的观点是错误的。

请你写出主要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专题17:如图21所示,将一个小球浸没在水中由静止释放,请根据小球的受力情况分析其可能出现的运动情况。(可画受力示意图辅助说明)

中考设计实验专题答案

专题1:实验台上有组装好的实验装置,如图 所示,其中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5N。另外还有质量均为 100g 的钩码六个(图中未画出)。要求利用上述实验装置和钩码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如果动滑轮的机 械效率不变,则有用功跟总功成正比。请写出主要实验步骤。

专题2:小阳在户外滑雪时发现,不同的人从滑道的顶端滑到底端所用的时间不同。对此他猜想:“物体从同一斜面的相同高度由静止向下滑动时,物体从静止开始滑到底端的平均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请你利用刻度尺、停表、质量已知的钩码以及如图所示的斜面和质量已知且带有凹槽的滑块,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其猜想是否正确。请你写出实验步骤,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答案】实验步骤:

(1)将滑块放在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用停表测出滑块滑到底端所用的时间t,用刻度尺测出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路程s,将滑块的质量m及s、t的数据记录在表中;

(2)将钩码放入滑块的凹槽中,仿照步骤(1)再做一次实验,将滑块和钩码的总质量m及对应的s、t的数据记录在表中。

(3)根据v=计算两次实验的速度并记录在表中。(其他说法正确均可) 实验数据记录表:

st实验次数 1 2 m/kg s/m t/s v/(m·s-1)

专题3:如图所示,实验桌上备有:已调好的微小压强计1个,侧壁标有刻度的圆柱形容器1个、适量的水。请你利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同种液体,深度越大,液体内部产生的压强就越大”。实验中用U形管左右液面的高度差Δh表示液体的压强的大小。 要求:(1)写出实验步骤; (2)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答案】 实验步骤:

(1)在圆柱形容器中倒入适量的水;

(2)把微小压强计的探头放入圆柱形容器的水中,探头距水面的距离为L1,记录U形管左右液面的高度差Δh1;

(3)增加(改变)探头距水面的距离,记录探头距水面的距离为L2,U形管左右液面的高度差Δh2;

(4)仿照步骤(3)再做一次,记录探头距水面的距离为L3,U形管左右液面的高度差Δh3。 实验数据记录表:

实验序号 1 2 3 L/cm Δh/cm

专题4: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量程符合实验要求的弹簧测力计一个、符合实验要求盛有适量水的量筒一个、体积相同的钩码六个。请你利用上述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它排开液体的体积成正比”。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和画出数据记录表。 实验步骤:

(1)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此时量筒液面对应的刻度为V0,用调好的弹簧测力计测出6个钩码的总重力为G,将V0、G记录在实验数据记录表中;

(2)用弹簧测力计吊着6个钩码,使最下方的一个钩码浸没在水中,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

示数为F,量筒液面对应的刻度为V,将F、V记录在实验数据记录表中;

(3)依次增加钩码浸没在水中的个数,仿照步骤(2)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量筒液面对应的刻度V,直至六个钩码全部浸没在水中,将相应的F、V分别记录在表格中; (4)利用V排=V-V0,F浮=G-F,分别计算出各次钩码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所受的浮力,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记录表格: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V0/cm3 G/N F/N V/cm3 V排/cm3 F浮/N 实验器材:烧杯、弹簧测力计、橡皮泥、细线、水

专题5:有人猜想:“浸没在液体中的固体所受的浮力大小可能跟固体的形状有关”,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写出实验所需的器材和实验步骤;并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解析】实验步骤:

(1)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将弹簧测力计调零;

(2)用细线将橡皮泥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橡皮泥的重力为G,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3)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橡皮泥浸没在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4)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后重复步骤(3),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5)根据二次称重法F浮=G-F算出F浮,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对表格中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数据记录表:

实验次数 橡皮泥的重力G/N 测力计的示数F/N 1 2 3 橡皮泥的浮力F浮/N

专题6:小芳同学在研究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之前,想利用手边的器材验证“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这一关系。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电源一个(电源电压不作为已知)、电阻箱一个、电压表一只、电流表两只、开关一个、各种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和

导线若干。请根据上述要求帮助小芳画出实验电路图,并写出实验步骤。 (1)实验电路图: (2)实验步骤: 【答案】 (1)实验电路图 (2)实验步骤: ①按电路图连接电路。

②闭合开关 S,读出 R A1、A2 示数 I1、I2,并1 两端的电压值 U、电阻箱阻值 R2、电流表 记录。

③根据公式 I=U/R 计算出通过 R 1 的电流 I1´。

④分别调节电阻箱阻值为不同的阻值 5 次,再分别读出 R1 两端的电压值,电阻箱阻值、电流表 A1、A2 示数,计算出通过 R1 的电流,并记录。

专题7: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符合实验要求的电源一个、电流表和电压表各一只、开关一个、各种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和导线若干。要求从实验桌上选择适当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 “当通过电阻的电流保持不变时,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与该电阻的阻值成正比”。请画出实验电路图,并写出实验步骤。

(1) 实验电路图: (2) 实验步骤:

【答案】(1)实验电路图如图.

(2) 实验步骤:

①按电路图将电流表、电压表和六个阻值不同电阻 R1、R2、R3、R4、R5 和 R6 接入电路中,把这六个电阻阻值记录在表格中;

②闭合开关 S,测出 R1 两端的电压和通过 R1 的电流,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③断开开关 S,把电压表连接在 R2 两端,仿照步骤②,测出 R2 两端的电压和通过 R2 的电流,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④仿照步骤③,分别测出电阻 R3、R4、R5 和 R6 两端的电压和相应的电流,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⑤利用公式 P=UI 分别计算出电阻 R1、R2,R3、R4、R5 和 R6 消耗的功率 P1、P2、P3、P4、P5 和 P6,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3) 实验数据记录表:

R/Ω U/V I/A P/W

1 2 3 4 5 6 专题8:为了验证“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实验室提供了电压合适的电源、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和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还准备好了一根粗细均匀的合金丝(电路中用符号“K”表示),一把刻度尺。请画出实验电路图,并写出简要实验步骤。

实验电路图如答图所示

【答案】实验步骤: ①将电流表、电压表调零;

②按电路图连接电路,在闭合开关S前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

③将适当长度的合金丝接入电路,并用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的长度l,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至适当位置,观察电压表的示数U,电流表的示数I,将l、U、I的测量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④断开开关S,改变合金丝接入电路的长度,仿照③多做几次实验; ⑤依据R=计算每次合金丝接入电路的电阻R,并记录在表格中。

UI专题9:在串联电路中,第一个灯泡L1两端的电压用U1表示,第二个灯泡L2两端的电压用

U2表示,灯泡L1、L2两端的总电压用U表示。请自选实验器材证明:在串联电路中,U=U1

+U2。

(1)画出实验电路图; (2)写出实验步骤; (3)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答案】

(1)实验电路图如答图所示:

(2)实验步骤:①将电压表调零;②按电路图连接电路,在闭合开关S前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③闭合开关S,将滑片滑动变阻器P调至适当位置,观察电压表示数;④重复步骤③,将电压表示数U1、U2、U分别记录在表格中。 (3)实验数据记录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和

U1/V U2/V (U1+U2)/V U/V

专题10: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符合实验要求的电源1个、电流表和电压表各1只、开关1个、滑动变阻器1个、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1个,导线若干。要求利用这些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当电阻保持不变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请画出实验电路图,写出实验步骤,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1)实验电路图如答图所示:

(2)实验步骤:

①按照电路图将已调好的各电路元件连入电路,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最大阻值的位置; ②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到合适的位置,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U,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③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重复步骤②再做5次实验,分别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

U,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3)实验记录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U/V I/A

专题11: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符合实验要求的电源、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滑动变阻器、开关等元件各一个,导线若干。请利用上述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当通过导体的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1)请画出实验电路图; (2)写出实验步骤; (3)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1)实验电路图如答图所示

(2)实验步骤:

①将电压表/电流表指针调零,按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滑动变阻器调到阻值最大; ②断开开关S,调节电阻箱R的阻值。闭合开关S,适当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流表

的示数为I,用电压表

测量电阻箱R两端的电压U,将R、I、U的数据记录在实验记

录表中;

③ 仿照步骤②,分别改变5次电阻箱R的阻值,每次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使电流表的示数仍为I,用电压表验记录表中。

④ 利用公式P=UI,分别计算出6次电阻箱R消耗的电功率P的数值,并分别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分别测量各次相应的电压U,并分别将R、I、U的数据记录在实

(3)实验数据记录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R/Ω I/A U/V P/W

专题12:水平实验桌面上有微小压强计、刻度尺和装有适量水的A、B两个烧杯。小亮学习了液体内部压强跟哪些因素有关的知识后,又提出了新的猜想,为此他利用提供的实验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①将微小压强计的探头放入A烧杯的水中,探头到烧杯底的距离L为6cm,如图甲所示,记录微小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h1;

②将微小压强计的探头放入B烧杯的水中,探头到烧杯底的距离L为10cm,如图乙所示,记录微小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h2;

小亮发现h1大于h2,于是小亮得出结论“液体内部任意一点的压强跟该点到容器底的距离L有关”。

请你利用这些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小亮的结论是错误的。写出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答案】实验步骤:

①将微小压强计的探头放入烧杯的水中,用刻度尺分别测量探头到烧杯底的距离L1,探头到水面的距离H,读出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h1,将以上数据记录下来。

②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调整探头所在的位置,使探头到水面的距离仍为H,用刻度尺测量探头到烧杯底部的距离L2,读出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h2,将以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现象:通过数据可发现L1≠L2,h1=h2。

由此证明液体内部任意一点的压强跟该点到容器底的距离L无关,所以小亮的观点是错误的。

专题13:我们生活在电磁波的海洋中,当需要防止电磁波干扰时,通常用金属壳将电磁波与需加以屏蔽的区域隔开,避免电磁波进入,这种做法就是电磁屏蔽。中国科技馆有一个金属小屋,侧面的大窗上镶嵌着一块电磁屏蔽玻璃,如图所示。请你自选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检验这块电磁屏蔽玻璃是否能够屏蔽电磁波。写出实验步骤和判断方法。

【答案】实验器材:两部手机;

实验方法:把一部正常的手机放在电磁屏蔽玻璃箱内,用另一部手机拨打这部手机的号码,听手机是否放出铃声,看手机是否接收到来电信号;

判断方法:如果电磁屏蔽玻璃箱内的手机接收不到信号,说明电磁屏蔽玻璃有屏蔽作用;如果手机接收到信号,说明电磁屏蔽玻璃没有屏蔽作用。

专题14:小林做“碘的升华”实验时,用酒精灯直接对放有少量固态碘的碘升华管加热,如图所示。发现碘升华管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气,小林认为碘从固态变成了气态,是升华现象。小红查阅资料发现: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3.60℃,碘的沸点为184.25℃,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400℃.根据这些资料,小红认为小林所做的试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林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针对小红的质疑,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可以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写出实验方案并简要说明。

【答案】解:小林的实验中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400℃,在加热过程,温度已经超过了碘的熔点。利用水浴加热的方式,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热水,将装有固态碘

的碘升华管浸入热水中进行加热,加热一段时间后管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气。因为热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在这个过程中不会熔化,所以出现碘蒸气一定是碘直接从固态变成了气态。

专题15:小娅通过观察身边的一些现象得出一个结论: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运动,如果撤销这个力,物体的运动就会立刻停止。请你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说明小娅的结论是不正确的。

(1) 写出你选用的物品或实验器材: (2) 简述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

【答案】(1)小车、长木板

(2)用力推着小车在水平放置的长木板上运动;

撤消推力,小车继续在木板上运动。 (其他答案正确均可给分)

专题16: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小东认为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强有关。水平桌面上有符合实验要求的带滑轮的木板,两个大小不同、材料相同、表面粗糙程度相同的带挂钩的立方体木块A和B,弹簧测力计和细线。请你利用上述器材设计实验证明小东的观点是错误的。请你写出主要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答案】实验步骤:

(1)把A放在木板上,B叠放在A上,用细线系住A并绕过滑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匀速拉动,使A和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记下此时测力计的示数F1;

(2)把B放在木板上,A叠放在B上,用细线系住B并绕过滑轮,用弹簧测力

计竖直向上匀速拉动,使A和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2; 实验现象:

因为A、B叠加在一起时对地面的压力不变,但是A、B大小不同,受力面积不同,所以压强不同。因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拉力等于摩擦力。F1=F2,所以滑动摩擦力与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强无关。所以小东的观点是错误的。

专题17:如图21所示,将一个小球浸没在水中由静止释放,请根据小球的受力

情况分析其可能出现的运动情况。(可画受力示意图辅助说明) 【答案】实验步骤:

(1)若小球受到向上的浮力大于向下的(2)若小球受到向上的浮力等于向下的处于悬浮状态;

(3)若小球受到向上的浮力小于向下的

重力,则小球会上浮; 重力,则小球静止不动,重力,则小球会下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