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一节课的反思

一节课的反思

来源:华佗小知识
一节数学活动课的反思

陶维全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之后的新型学习方法,是近年来诸多专家学者所认可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为改变以前那种单一的学习模式,实现学生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变枯燥为有趣,由单一的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学习模式转变。作为当今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地开展具有探索性的、有效的学习方法。现以六年级上册实践活动课《测量树高和影长》为例,谈一谈我对探究性学习的一点浅薄的认识。

按照进度,上完一节有关《比的认识》习题课之后,我布置学生预习《测量树高和影长》这节活动课,并按照要求让学生准备好学具。次日,上午第三节上课铃声一响,同学们个个都欢呼雀跃:“我们上活动课了!我们上活动课了!”显得兴趣盎然,积极性相当地高。走进教室,我宣布活动的要求:四人一组,立杆、测量、记录和计算,分工明确,活动时必须注意安全。看到同学们带着竹竿和软尺等工具,兴高采烈地走向操场并且劲头十足,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操场上,每个学生都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站着的扶杆,蹲着的捏尺,仔细地测量,认真地读数记录、细心地计算着,显出一种科学的态度。这样的场面怎不令人高兴呢?我也不停地到各组去检查指导。

“老师,我们组测的竹竿的影子落在墙上了,这该怎样测呢?”

1

李金枝急忙跑过来问我,“难道是连墙上的影子一起测吗?”

“不妨假设墙体不存在或是被移走,你想一想竹竿的影子会落在哪里呢?”灵机一动,我引导她用假设的方法来思考、探究。其实,我知道这个问题涉及到以后学的相似形,若用相似的知识来解决以她现有的水平是不可能听懂的。这组的学生马上陷入沉思,眉头紧锁。少许,旁边又有几位同学也围了过来一起探索着。

“你看,将标杆平移到大门前,影子就可落在地上了!” “若把标杆截下一节不就可以了?”

“可以再接上一节或更换一根较长的,让它的影子超出墙后再测也行啊!”„„

看着可爱的孩子们,听着童稚的争论声,我会心地笑了,“好的,那就用各自的方法去试试吧!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嘛!”

“对,李金枝同学,刚才你所想的让地上和墙上影子相加的方法可以和其他同学想的方法进行比较一下,看在测量结果是否相同,有何区别?”我想让学生在比较和反思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

后来,我请每组同学收集各组的数据,接着计算分析总结,再得出物高和影长的比值,然后猜想、总结并获得结论:在同一时刻,物体的高度和影长的比值相同。其间让学生在操作、计算、合作交流、观察分析和猜想总结过程中,获取有价值的数学知识。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即把主动权还给学生,由学生自己亲身去发现和探究所学的

2

新知识,这样他们会理解的更透彻。而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起着协助的作用,不再仅仅是知识传播的“留声机”。这一点我会一直铭刻于心,并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着,逐步改观以往的教学方式,将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我的教学中。数学实践活动是现代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科学地探究提供优质的素材,对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延展知识面都有益处。更重要的是实践活动和探究性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地学习,发掘学生创新的潜力,同时也可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智力。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本节活动课中,我就大胆地放开手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自觉学习和探索的能力。这里的能力是指在与活动紧密联系一起的,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相应的反应速度,应变的机智和心理活动过程,也即是人的这些心理特征,符合于相应活动的要求,且能顺利地、高质量地完成这种活动的条件。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它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这期间需要我们有着足够的耐心,并且全身心地投入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卢梭认为:“通过儿童自身活动所获取的知识比单单从教科书、或是从他人那里学来的知识要清楚得多,而且能使他们的身体和头脑得到锻炼。”通过这些年来的教学,我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在今后,我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求真务实、锐意进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争取精益求精,将所学的知识尽量灵活地运用到教育教学中。还要精

3

心备课,认真组织好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都焕发出勃勃生机。这就要求:

1、精心设计,注重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2、慎于发现闪光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重视合作交流,激励学生思维创新; 4、做好学生潜能的发掘及所学知识的萃取工作。

素质教育中,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教师、学生自身等各方面的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联系实际,开展一些形式新颖的、引人入胜的、富有价值的数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为此,我一直在努力着。

2012 04 06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