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红外测温管理制度

红外测温管理制度

来源:华佗小知识
红外测温管理制度

红外测温制度

为了风电场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进一步规范红外检测 工作,保障红外测温设备能够有效的发挥作用,充分发挥红 外检测技术对风场安全运行的作用,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 力行业标准 dl/t6-1999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 及《华北电网有限公司红外技术管理制度》 ,并结合我风场 使用红外检测设备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制度

一、红外检测与诊断的基 本要求 (一)对检测设 备的要求

1、红外测温 仪 应操作简单,携带方便 ,测温精确度高, 测量结 果的重复性好,不受测量 环境中高压电磁场的干扰 , 仪器应满足现场带电实 测对距离的要求,并应能 对表面放射 率、大气环境 参数、测量距离等进行修 正 以保证测量结果的 真实性。

2、红外热电视应 操 作简单携带方便,有较 好的测温精 确度,测量结 果的重复性好,不受测量 环 境中高压电磁场的 干扰 图像清晰,具有图像锁定 、记录、输出和简单的分 析功 能。

3、红外热像 仪应图象清晰、稳定,不 受 测量环境中高 压电磁场 的干扰,具有较强的图象 分 析功能,具有较高的热 传感分辨率和图象分辨率 ,空间分辨率应满足实测 距离的要 求,具有较高的 测量精确度和合适的测温 范围。

(二 )对被检测 设备的要求 1、被检测 设 备应为带电设备。

2、 红外检测人员在对运行 设备进行检测时,检测现 场 应有熟悉设备的运行人 员在现场。当需要打开遮 挡红外辐射 的门或盖板时 ,应由当值运行负责人按 照 安全管理的有关规 定, 在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的 前提下进行。

(三)检测环境的要求 1、一般 检 测环境要求

(1)被 检设备是带电运行设备, 并 尽量移开视线中的 封闭 遮挡物如玻璃窗、门或盖 板。

(2)不应在有雷 、 雨、雾、雪的情况下进 行检测,风 速一般不大于 5m/(s 树叶有微枝摆 动 不息,旗帜展开相当于 3 级风,3.4〜5.4m/s)。如果检测中风 速发生明显度化,应记 录风速,必要时按照相应公 式进行测量数据的修正。

(3) 气候为阴天、多云 为宜,晴天要避 ** 光直 接照射 或反射入镜、无雾 。 在室内检测应避开灯光 的 直射,最好闭 灯检测。

(4) 检测电流致热的设 备,最好在设备负荷高峰 状 态 下进行,一般不低于 额 定负荷的 30%。

2、精确检测环境条件要求

(1) 风速一般不大于0.5m/s(烟能表示 方向,树叶略有 摇动相当 于 1 级风, 0.3~1.5m/s) 。设备通电时 间不小于 6 小时,最好在 24 小时以上。

(2) 检测时间为晴天日落后 2 小时。

( 3)被检测设 备 周围应具有均衡的背景 辐 射,测温时 要避开附近 的 热辐射源的干扰。

二、现场操作方法 (一)一般检测

1 、红外热像 仪在开机后,需进行内部 温 度校准,在图 像稳定后 即 可开始。

2、 红外检 测 一般先用红外热像仪对 所 有应测试部位进 行全面 扫 描,发现热像异常部位 ,然后对异常部位和重点 被 检测设备进行详细测温 。

3、 热像系统的初始 温度量程宜设置在环境温 度加10C -20 C左右的温升范围内进行检测。

4、有伪彩色显示功能 的 热像系统,宜选择彩色 显 示方 式,并结合数值测 温 手段,如高温跟踪,区 域 温度跟踪等手 段进行检 测 。

5、应充分利用红 外设备的有关功能达到最 佳 检测效果, 如图像平均 , 自动跟踪。

6、环境 温度发生较大变化时,应 对 仪器重新进行内部 温度

校准(有自校除外),校 准按仪器的说明书进行。

7、被检测电气设备的 辐射率一般可取 0.9。

(二)精确检测

1、检 测温升所用的环境温度 参照体(环境温度参照体 : 选择合适的环境温度参 照 体是红外检测工作中一 个非常重 要的问题。有些 异 常设备的温升本来很小 ,红外检测仪器的 精度相 对较低,如果环境温度参 照体选择得不合适,测量 结 果将毫无价值。例如要 测一组 220kv 电磁型 电 压互感器的温 升,则先 测三相互感器储油柜的温 度 ,然后选择这组互感器 隔离开关的底座为环境温 度 参照体,因为它们都是 铁质的, 表面都涂有防腐 材料,处在相似的环境中 ,刀闸瓷瓶的表面 泄漏电 流 对刀闸底座的温度几乎 没有影响。)应尽可能选 择 与被测设备类似的物体 ,且最好能在同一方向或 同 一视场中 选择。

2、在 安全距离保证的条件下 ,红外仪器宜尽量靠近被 检 设备,使被检设备充满 整个视场。以提高红外仪 器 对被检设 备表面细节的 分辨能力及测温精度,必 要 时可使用中长焦距 镜头 ,线路检测需使用中长焦 距镜头。

3、精确测量 跟踪应事先设定几个不同 的 角度,确定可 进行检测 的 最佳位置,并作上标记 ,使以后的复测仍在该位 置,有

互比性,提高作业 效 率。

4、正确选择被 测 物体的辐射率(可参考 下 列数值选取: 瓷套类选 0.92,带漆部位金属 类 选 0.94,金属导线 及金属连 接选 0.9)。

5、仪器应有大气条件 的 修正模型,可将大气温 度 、相 对湿度、测量距离 等 补偿参数输入,进行修 正 ,并选择适当 的测温范 围 。

6、记录被检测设 备 的实际负荷电流、电压 及被检测设 备温度及环境 参照体的温度值。

三、 红外检测的诊断方法和判 断 依据 (一)表面温度 判断法

根据测得的设备表面的温度值,对照gb763-90《交流高 压电器在长期工作时的发热 》的有关规定,凡温度超 过标准 的可根据设备超标 的 程度、设备负荷率的大 小、设备的重要 性及设备 承受的机械应力的大小来 确定设备缺陷的性质,对 在小负荷率下温升超标或 承受机械应力较大的设备 要从严 定性。

1、 危急热缺陷(i):电气设备 表面温度超过90C, 或温升超过75 C或相对温 差(温差)超过55 C;

2、 严重热缺陷(ii):

电气设备表面温度超过 75C, 或温升

超过65 C或相对温差(温差)超过 50C;

3、 一般热缺 陷(iii):电气设备表面 温度超过60 C, 或温升超过30C或相对温差(温差)超过25C;

4、 热隐患(iv):电气设 备表面温度超过 50C,或相 对温差(温差)超过 20 C;

(二)相对温 差判断法

1 、温差:用 同一检测仪器相继测得的 不 同被测物或同 一被测物 不同部位之间的温度差。

2、相对温差:两个相 应测点之间的温差与其中 较热点 的温升之比的百分数。相对温差8,可用下式求出:

8 T =( T 1- T 2)/ T 1X 100%= ( t1-t2 ) / ( t1-t0 )X 100% 式中:T 1和t1

发热点的温升和温度

T 2和t2 ------- 正 常相对应点的温升和温度

T 0————环境参照体 的 温度

对于电流致热型 设备,若发现设备的导流 部分状态异 常,应进行准 确测温,按照上述公式算 出 相对温差值,参照 下表的规定判断设备缺陷的性 质。

表 1 部分电流致 热 型设备的相对温差判据 设备类型

相对温差值 % 一般缺陷 严重缺 陷 视同危急缺陷 sf6 断路器 > 20 > 80 > 95 真空断路器

> 80 > 95 充油套管 > 20 > 80 > 95 高压开关柜 > 35 > 80 > 95 空气断路器 > 50 > 80 > 95 隔离开关

> 35 > 80

> 95 其它导流设备 > 35 > 80 > 95

当发热点的温升值小于10C时,不宜按照上表的规 定确 定设备缺陷的性质, 对 于负荷率小、温升小但 相 对温差大的 设备,如果 有 条件改变负荷率,可以 增 大负荷电流后进行复 测, 以确定设备缺陷的性质 。当无法改变负荷率时, 可以暂 定为一般缺陷,并 注 意监视。

(三)同类 比较法##

在同一电器 回路里,当三相电流对称 和 三相(或两相) 设备相 同时,比较三相或两相电 流致热型设备的对应部位 的 温升值,可判断设备是 否正常。若三相设备同时 出 现异常, 可与同回路的 同类设备比较。当三相负 荷电流不对称时,应 考虑 负荷电流的影响。

对于型号相同的电压致热型设 备,可根据其对应点温升 值的差异来判断设备是否 正常。电压致热型设备的 缺陷宜用 允许温升或同类 允许温差的判断依据确定 。一般情况下当同 类温差 超过允许温差值 30%时,应定为严重缺陷。当三 相电 压不一致时应考虑工 作 电压影响。(允许温升 标 准参照

dl/t4 -1999《带电设备红 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中 相关设备 的允许温升值) 。

(四)热谱图分析法

根据同类设备在正常状态 和 异常状态下的热谱图差 异 来判断设备是否正常。

四、检测记录、缺陷、周 期 与管理 (一 )检测记 录

1、红外检测记录应 包括以下一些内容:测温 仪器编号、 检测时日期、 时间、气象条件(环境温 度 、相对湿度、风速 等) 、测试地点(相对设备的 距离与角度)、测试人员 、设 备名称、运行编号、 缺 陷部位、测点温度、相 对温差、系统 电压、实际 负 荷、正常对应点温度或 环 境参照体温度等。

2、 出现异常情况的带电设 备红外图谱应记录下来, 存 入存储装置,以备分析 。

(二)设备缺陷性质

1、危急缺陷:设备发生 了直接威胁安全运行并需 立 即 处理的缺陷,否则, 随 时可能造成人身伤亡、 设备损坏、大 面积停电、 火 灾等事故。

2、严重 缺陷:对人身或设备有严 重 威胁,暂时尚能坚 持运 行 但需进行处理的缺陷。

3、一般缺陷:上述危急 、严重缺陷以外的设备缺 陷 , 指

性质一般,情况较 轻 ,对安全运行影响不大 ,可列入月度 计划检修处 理 的缺陷。

4、热隐患 : 视现场情况跟踪监视或 安排处理。 5、电流致热的设备测量温升小于 10C时,只记录在案, 不必 确定故障性质,对于小 负 荷要注意负荷变化引起 的 发热 过程。电压致热的 设备缺陷一般定为严重及 以上的缺陷。

(三)缺陷上报制度

1 、检测班 组 在发现设备异常以后应 立 即进行分析,按 照相关 方法确认缺陷属于保种缺 陷,并在缺陷确认以后立 即 向红外检测专(兼)责 人和领导汇报,并在最短 时间内提供 红外报告和红 外热相图谱,以备生产部 组 织相关人员进行分 析处 理 。

2、各生产单位的 红外检测专(兼)责人应 在每个季度 开始前十五天 内将上个季度本风场发现 的严重缺陷和危急 缺陷在 本 单位信息平台上反映, 以便各部门交流。

(四)红外检测周期

原则上 可参照以下规定执行,同 时可结合本风场的工作 实际和生产计划制定红外检 测与诊断周期,并严格执 行。

1、带电设备所有 接 头至少每月测试一次, 并在设备巡 视记录上做好 记录,包括测试时间、 本 次 测试中的最高温度、 具体 部位,负荷较大时,检 测 次数可以根据情况增加 ;

2、一般在预试和检 修 开始前应安排一次红外 检测,以 指导预试和检修 工作;

3、新建、扩改 建或大修 (尤其是拆接过 接头的)电气设备 在带负 荷 后的 3 天内应进行一次 红 外检测和诊断,对 110kv 及以上的电压互感 器 、耦合电容器、避雷器 等 设备应进行准 确测温, 求 出各元件的正常温升值 ,作为分析这些设备参数 变化的原始资料。

4、在 每年的大风季节来临之 前 ,应加强对带电设备的 红 外检测,至少增加一次 带电设备红外普测。

5、 计划性普测应结合停电 计划有针对性的安排,遇 较 大范围设备计划停电, 应 在停电前 48 小时进行 一 次计划性 普测。

6、对 于运行环境差、 设备陈 旧及缺陷设备, 在负荷突 然 增加或运行方式改变等 情况下,要增加监测次数 。

7、危急热缺陷发现 并上报后每 1 小时测试一 次,并在 设备巡视记录上 做好记录,包括记录测试 时间、环境温度、 发热部 位、发热温度及负荷电流 。

严重热缺陷发现并上 报后,每 5 小时测试一次 ,并做好 相应记录。

一般热缺陷发现并上报后, 每 3 天测试一次,并做好 相 应记录。

热隐患发现 并上报后,每 10 天测试 一次。 (五)建立红外 热像数据库

建立带电设 备的红外数据库,记录各 种设备的热像图谱 及温度 数据,通过掌握各种设备 在多种工况及负荷下的不 同 热图象及相关数据,经 过图像处理分析再与其它 有效手段相 结合,可以预 见设备的运行状态。

(六)红外检测仪器的管理 和 校验

1、红外检测仪 器 有专人负责,妥善保管 , 定期进行检 查和比对。

2、仪器档案资料完整 , 具有出厂合格证、使用 说 明、 质保书、分析软件 和操作手册等,厂家应提 供仪器校验报告。

3、红 外热像仪的保管和使用 环 境条件、 以及运输中的 冲 击、振动必须符合该热 像仪的技术性能的要求, 仪 器存放应 防湿、干燥。

4、仪器故障不得擅自 拆 卸,须到仪器厂家或厂 家 指定 的维修点进行维修 。

5、对红外热像仪和 点 温仪应定期进行保养, 包括通电 检查、电池充放 电 、磁盘存储处理等,每 年不少于一次,仪 器及附 件应处于完好状态。

6、 红外检测仪器应定期进 行校验,每三年送专业检 验 单

位校验或比对一次。

五、奖惩与考核

(一)对检测数据错误分析造 成 误判断,发现缺陷因管 理 不当、汇报不及时造成 设备损坏引起严重后果的 ,追究有关 人员的责任。

(二)对没有严格执行 红 外检测周期造成设备故 障的,追 究有关部门与人 员的责任。

(三)在红 外检测与诊断工作中对发 现危急、严重缺陷并 避免 设备事故的人员,各单位 应给予表彰与奖励。

(四)生产部将本制度中对 相关部门、相关人员的要 求 纳 入部门考核标准与岗 位 考核标准工作中。

(五 )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 应按照技术监督岗位责任 制考 核细则每个月考核一 次 。

(六)本制度下发 之 日起实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