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情绪我做主
心理 叶文婷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情绪的有关知识。 2、认识不良情绪的危害。 3、掌握克服不良情绪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及如何克服这些不良情绪。
三、教学方式
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
导入:生活中充满了喜怒哀乐,各种各样的情绪无时无刻不围绕着我们。对于有些同学来说,可能一直被情绪牵着鼻子走。而对于有些同学来说,可以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为什么人与人之间会有这样的反差呢?当我们面对坏情绪的时候我们又应该怎么办呢?
热身活动:体验情绪
请同学们看三张图片,感受一下图片中主人翁的情绪状态。 小结:虽然图片上没有文字,只要看看表情,我们就能观察和感受到别人的情绪。说明情绪是互通的。
(一)情绪是什么?
喜、怒、哀、思、忧、恐、惊
情绪是一种对外界刺激带有特殊色彩的主观态度和体验,并与人的需要密切相关。当人的需要满足时,就会产生愉快的感觉。
(二)情绪要适度
周瑜心胸狭小,被诸葛亮利用这一点,而生生的被气死;范进中
举,高兴的发了疯,可见情绪要适度。
1、不同的情绪对生理的影响:艾尔玛实验
人在心情平静的时候,呼出来的气体冷凝,水是清澈的。 人在悲伤、愤怒的情况下,呼出的气体冷凝,水有白色沉淀。将其注射到大白鼠身上,几分钟后大白鼠死亡。
因此认为人在生气时的生理反应非常剧烈,同时会分泌出许多毒性物质。
2、坏情绪对行为的影响:踢猫效应
某天,公司经理正在气头上,恰好主管来请示工作,于是他满面怒容将主管斥责了一番。主管莫名其妙,又怒气冲冲地将前来汇报工作的秘书训了一顿。秘书无缘无故被训,把这股恶劣的情绪带回了家,训斥了扑在她怀里调皮捣蛋的儿子。儿子受了委屈,只能向更弱者发火,趴在一旁睡懒觉的猫便成了出气筒。
坏情绪是可以传染的。 (三)如何调节情绪 1、不要太在意 《父子骑驴的故事》
小结:别人对你说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此后你对自己说什么。不要太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
2、合理宣泄(观看短片)
宣泄有很多的方式:哭泣;倾诉;运动…… 3、积极的自我暗示 积极暗示的步骤:
第一步:我知道我现在在一个情绪(烦、伤心、失败……)里。 第二步:承认这种情绪是有原因的,我不会采用自我敷衍的阿Q方式,我有权利不高兴。
第三步:我有没有办法高兴起来啊?有,然后我现在明白了,这种情绪可以停止了。
(四)复习总结 (五)布置作业
一例留守儿童典型心理案例分析
一、基本情况 :
姓名:罗浩,性 格:寡言少语,性别:男,年龄:10岁,父母工作:出外打工,成绩:中下。
二、背景资料:
罗浩同学在小学二年级时曾因为好奇拿过别人的自动铅笔,在此事件后,罗浩同学的父亲仍揪住此事不放,一旦罗浩同学稍有不对,就拿这件事来讽刺他,还在左邻右舍前令他难堪。因此,罗浩同学害怕父亲,甚至害怕回家,即使在家,言行举止都很小心翼翼,他觉得父母并不爱他,认为自己是这个家庭中多余的一员。但自从父母出去打工了,一切都变了,罗浩变得很叛逆,似乎胆子也大了许多.经常不完成作业,还顶撞爷爷,奶奶.与同学更是相处不愉快,经常欺负比他小的同学,还经常说脏话……
三、案例分析
罗浩同学由于被父亲打骂而谨小慎微,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所表现出来的厌家,必然是有其心理原因导致了一种自卑心理,对自己的评价过低,办事缺乏信心,处处感到不如别人,悲观失望甚至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会因自叹而轻易放弃。而突然父母离开了,罗浩同学压抑的心情突然得到了释放,就好像有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的感觉, 更有一种想把自己曾经遭受的种种,发泄在同学身上的极端心理疾病.在心理上来讲,是压抑心情的另一种极端反应,同样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
四、辅导过程
为了帮助罗浩同学面对现实,使他真正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拓展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深度,重树健康、科学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并把自己极端的欺负同学当成是一
种心理补偿的错误认识彻底清除,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说,他种种的不是,应该归结于是内心脆弱,外表的刀不入其实是为了掩饰心中的空虚.因此我与罗浩同学进行了长期的交流,取得了他的的信任,并实施了以下辅导方案:
在整个辅导过程中,共分三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解决的是罗浩同学对“偷窃事件”的认知,建立他对我的信任感。这一步花了一个星期。在与他的交谈过程中,他大多数面带微笑的,但这个笑不是发自内心的。因为,在说到家时,他就显得很失落、很无助,笑的也很牵强。我没有因为他曾偷过铅笔而瞧不起,贬低他。我给予了他赞赏的目光,感谢他对我的信任。于是,他哭了,因为他在我这里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关心。在此后的日子里,我都主动和他打招呼,告诉他父母出外打工的艰辛,告诉他父母在处理这件事上确实存在着问题,但我们要学会宽容,学会理解,鼓励他与父母电话多沟通,减少误会,在对待爷爷,奶奶的问题上更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理解老人都那么大的岁数了,还起早贪黑地奔波,忙碌着,罗浩虽然年龄小,但孩子的心是纯洁的,他知道以情报情,知道设身处地替别人想,但得到这样效果的前提是让他真正地感动,让他真正地信任你.
第二阶段是处理罗浩同学与父母的关系,这一问题在一月后得到解决。为帮助罗浩同学改变对事件的看法,提高他的自信心,使他走出“千古罪人”的阴影,我到罗浩同学家进行家访,了解到外婆是罗浩同学心中最可亲可敬的长辈。他爱外婆一家,很想去玩,而且只有在外婆家里,他才会感到自己是个快乐的孩子。为此,我找了罗浩同学的外婆,让他们进一步了解罗浩张同学的想法,并适当地给他以鼓励和支持。亲情的呼唤是无法替代的。在这几次家访中我也了解到罗浩同学的父母确实如罗浩同学所述,在罗浩同学面前老是揭他的伤疤。并与父母进行了意见交换.我想要解决罗浩同学的问题,最关键的问题是让他感到在父母的眼中他还是受父母疼爱的孩子。于是,我又与家长进行电话联系,给他们谈了张罗浩同学在家的感受,也谈了他的自卑心理以及他们平时责骂对他的伤害,还与他们谈了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渴望受到尊重,极要面子。因此,对小孩的批评要有理有据,否则极容易自暴自弃或
造成不健康的心理。这样,通过家访,通过电话交流,得到了罗浩同学父母的积极配合,使罗浩同学又有了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
第三阶段是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班级氛围,减轻罗浩同学的心理压力,并获得自我价值的体现,这一步与前者同时进行。为了尽量排除罗浩同学的自卑心理,我给他安排了一项工作,即每星期一、三的常规检查由他来任小组长,带领其他同学检查。罗浩同学的学习成绩属于中下水平,关键是张同学的自我评价过低,因而在班中我开展了多次心理导向课,目的是让他能正视自己,接纳自己,六星期后我安排了“自我解剖——优缺点投向我”一课。当然这一课的设置必须考虑到罗浩同学的性格以及实际承受能力。当我要求“谁愿意说说自己最烦恼的事?”时,罗浩同学第一个举手,当着同学的面说出了曾犯的错。此时,整个教室沉默了,沉默之后同学们给罗浩同学的勇气与坦诚以热烈的掌声。课后,他说:“老师,现在我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并感受了得到别人的信任,受到别人的感谢,心中是那样的自豪,骄傲。”经过这次活动,罗浩同学对自己的评价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科学,他已认识到自己是受同学们欢迎的。
五、反思:
学生心理异常的类型有很多种,关键是我们老师一定要对症下药。“事出有因”这句老话其实涵盖了很多的心理教育哲理,只有明白其中真正的原因,才能有的放矢,但教育,离不开爱,一定要切记无论我们教育哪类学生,都别忘了:教育像是涓涓细流,河中流淌的应是爱心、细心、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