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遗经济 中国市场2010年第41期(总第600期) 破解资源诅 几 发展循环经济 口口 以山西省为例 琳 (山西财经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 太原[摘030006) 要]“资源诅咒”是一种已经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验证的经济学现象。本文在回顾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 展示了“资源诅咒”在山西的显现,提出了破解“资源诅咒”的一条有效路径,即发展循环经济,进而剖析了山西在 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依然面临诸多挑战;最后对山西发展循环经济提出了相应的性建议。 [关键词】资源诅咒;循环经济;性建议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1—0152—03 1 资源诅咒在山西的显现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针对“资源诅咒” 这一现象展开大量研究。Auty(1995)在对巴西经济的研 究中,首次提出了“资源诅咒”(Resource Curse)这一概 自然资源丰富的区域究竟会陷入“资源诅咒”的陷 阱还是能利用自然资源实现经济多样化,主要取决于具体 机制环境和扶持经济发展的框架。健康的发展制度既 是规避“资源诅咒”的法宝,又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代 际公平的可靠保证。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 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 途径。 念,丰裕的自然资源是一种诅咒(CllrSC)而非福音 (blessing),即对一止匕国家的经济增长而言,资源的丰裕 并不是充分的有利条件,反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了作 以山西为代表的资源型省份所存在的“资源诅咒” 问题,本质上是缺乏可持续发展观而无法寻找到最优发展 路径的问题。本文就是在循环经济理论及其实践的基础 用,资源丰裕经济体的增长速度往往慢于资源贫乏的经济 体。Sachs,Warner(2001)用实证方法证明了自然资源 与经济发展的负相关,并指出了产生资源诅咒的传输途 径。徐康宁、王剑(2006)对“资源诅咒”效应在山西 省的显现给予了证明。 上,基于山西省情对“资源诅咒”的破解路径与措 施进行研究。 多年经济发展的实践也表明,丰富的煤炭资源未能成 为推动山西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因素, 反而成为山西省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桎梏。近几年来,山西 的各项经济指标因煤炭价格上涨而保持持续地增长。可以 看出这种增长是畸形的,也是难以为继的。 山西本省的工业部门不断萎缩,已经了山西的工 业化进程,山西工业越来越集中于煤炭、冶金、焦炭、电 力这四个与煤炭关系密切的行业。过度依附煤炭还造成了 种种社会问题:除了直接间接的资源破坏、浪费与经济损 失外,大规模开发煤炭还使得污染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所 有山西人的生存安全。山西已经成为中国生态环境形势最 为严峻的省份之一和世界级的能源消耗污染区。 2 山西发展循环经济破解资源诅咒的必然性 2.1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实现山西作为资源型地区的可持 续发展 、 在我国118座资源型城市中,煤炭城市有63个,山 西就有11座,全国各省(自治区)资源型产业的地区生 产总值区位熵,山西为28.82,占第一位,说明资源性产 业优势强,属于资源型地区。由于长期单一依赖资源的传 统线型经济发展模式,加固了自然资源要素排斥其他生产 要素的逆向发展态势和低效资源配置机制,采富弃贫使得 矿山服务年限大大缩短,产品初级化严重,自主创新受到 遏制。只有改变以能源的消耗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大 力发展按照减量化一再利用一再循环的顺序,对输入端、 生产过程和输出端对生产进行控制的循环经济模式,才能 山西每开采1吨煤,就要消耗与煤伴生、共生的各种 矿产资源8吨;每年因采煤排放的煤层气约116亿立方 米,接近于“西气东输”的输气越;每年挖5亿吨煤, 便使l2亿立方米的水资源受到破坏,相当于“引黄工 程”的总引水量。仅1993--2003年,LIl西因煤矿开采就 有40余万亩水地变成旱地,每年因此而损失300亿元人 民币。而山西煤矿安全欠账更高达380亿元。这些惊人的 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延长资源的开发利用时间,为培 育接续产业创造时间和空间优势,及早发展新的经济增长 点,避免矿竭城衰、城衰省败的悲剧,最终实现山西的可 持续发展。 2.2发展循环经济可以解决山西环境污染的瓶颈问题 近几年,山西接连出台了几项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政 数据无不从侧面印证了“资源诅咒”在山两的真实显现。 策,如关停整顿重污染企业、对排污企业征收高额排污 艇2010.10 胡琳娜:破解资源诅咒发展循环经济 费、实施环境污染“末位淘汰”、发放排污许可证等,这 些措施虽然对环境治理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均属于 末端治理,往往造成的监督成本过高、企业环境友好 流 缝济 山西潞安矿业集团形成了煤一电一化,煤一焦一化, 煤~油一化三条主产业链,使企业走上了循环经济的道 路,已建成屯留煤一油园区、高河煤一电园区、潞城焦一 行为不持久等,产生个别企业偷排现象。难题的根源在于 只要污染没有从源头上解决,就有排污的冲动。循环经济 正是从输入端开始对污染的控制,能够从源头上遏制污染 的冲动,利用循环经济产业链将废弃物再利用、再循环, 变废为宝,进而对企业形成节能减排甚至零排放的推 动力。 3 山西循环经济发展现状概况 按照国家有关建设循环经济试点省的要求,山西结合 实际,以煤炭、焦炭、冶金、电力、煤化工、建材等行业 为重点,大力提高能源、水、矿产和土地等战略资源的高 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水平,同时带动农业、建筑业、服务业 等行业循环经济发展。全省确定3O个循环型企业(其中 20个工业企业、10个农业和服务业企业)、10个生态经 济园区(其中3个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四个以企业为主体 的生态工业园区和3个循环型高新技术及生态物流园区)、 11个社区,11个县开展循环经济试点。 煤炭产业在我省经济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没有 煤炭产业的循环型发展,就谈不上山西经济社会的循环式 发展,煤炭产业的循环型发展事关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全 局,是山西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头戏”。所以,山西要发 展不能脱离煤炭而谈发展,同样山西发展循环经济也无法 脱离煤炭产业的循环型发展来谈发展。近年来,作为山西 省煤炭产业支柱的同煤、焦煤、潞安、晋煤和阳煤五大煤 炭企业集团,根据循环经济本质要求在煤炭主产业链上向 前向后延伸,实行闭合循环发展,至今已取得不错成绩。 山西阳泉煤炭集团依托煤炭、铝土两大资源优势,形 成了煤一电一铝,铝矿石一氧化铝一电解铝一铝材,煤~ 气化一化工三条产业链,建设的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集 除尘、脱硫、空冷、污水闭路循环、煤矸石综合利用、铝 电联产六位一体。山西焦煤集团大力发展煤炭深加工,建 成“煤炭一洗选一焦炭一煤化工~中煤矸石电厂一建 材一煤机制造一矿用”产业体系,在汾阳建设了焦化园 区,实现了煤炭、焦化和化产的循环经济。山西焦煤集团 古交电厂循环经济模式具有煤电联营、坑口电厂、燃用劣 质煤、环保脱硫、空冷节水等突出特点,利用中煤发电, 辅机冷却水使用的是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和矿井废水,电厂 废弃物粉煤灰用于生产建材和粉煤灰砖。 山西大同煤炭集团所建设的塔山工业园是山西煤炭行 业第一个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以塔山矿井为龙头,配套建 设选煤厂、坑口电厂、水泥厂和建材厂、高岭土煅烧厂, 各厂之间实现副产品、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山西晋城煤业 集团重点治理和利用矿井水、煤泥、煤矸石和瓦斯,洗煤 废水处理工艺流程采用煤泥水以及闭路循环系统;2个瓦 斯抽放泵站,实现了生活区住户和周边农村的瓦斯民用, 煤泥和部分洗矸用于成庄综合利用电厂,剩余矸石填沟造 地,使沟渠变良田。 化园区、东古电一化园区4个循环经济园区。开展技术创 新,提高发展循环经济济书的自主创新能力是潞安矿业集 团发展循环经济的主旋律。 另外,在农业方面,山西优先发展草食畜、干鲜果、 蔬菜、小杂粮四大特色产业和玉米、强筋小麦等优势产 业,重点培育制种、中草药、水产和特色养殖等潜力产 业,已经或正在建设3个生态农业示范园区:雁门关畜牧 生态经济区,中南部无公害果蔬作物生态经济区和太行、 吕梁两山干果杂粮生态经济区。 4 山西发展循环经济所面临的挑战 4.1挑战之一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机制缺位,存在循 环经济发展“悖论”现象 山西作为不发达中部地区,各地市在建立循环经济园 区难免会承担由此带来的道德责任和经济损失,循环经济 园区多是主导型的,迫于外部法律、压力,自身 主动性不强,本文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循环经济发展“悖 论”现象。这种现象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发展 循环经济所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是我国高速工业化、信 息化,而循环经济完整配套法律的缺失的大背景下,企业 所面临的发展困境。一方面,发展循环经济产品成本较 高,客户认知度低,缺乏全社会共识,部分非循环经济型 企业存在“寻租”现象;另一方面,倡导构建和谐社会、 循环经济型社会的呼声日益增多,地方也有提升政绩 之嫌;在这两方面的冲突之下难免会产生循环经济发展 “悖论”现象。 4.2挑战之二现有的循环经济园区未能真正实现全方 位的“循环”化 园区产品品牌效应不显著,各类园区之间存在地域性 ,产品的高科技含量低。现有煤炭循环经济园区数量 较少,层次不高,不足以从区域整体上拉动山西跨越式发 展。全方位的“循环”化要求工业、农业、服务业三位 一体,互为依托、互相促进。山西的工业与农业脱节较严 重、互动性差,农业经济区数量稀少,尚未真正实现循环 式发展。高级服务业,如信息产业、生物产业发展迟缓, 快速推动工业、农业向高层次迈进更是无从谈起。 4.3挑战之三接续产业的规划、发展问题不容忽视 发展循环经济无疑是山西当前及一段时期的最佳路 径,但绝不能忽视了接续产业的规划、发展问题。不能重 蹈东北老工业基地部分地区的悲剧,如吉林的辽源、通 化、舒兰、珲春四个矿务局共20个煤矿中有14个已经和 正在关闭破产,尚在开采的矿山许多已是富矿少、贫矿 多,矿质差,售价低,生产经营十分困难,发展循环经济 更是无从谈起,接续产业的培育也错过了最佳时机。山西 循环经济园区在建园初期就必须将园区发展接续产业的规 划问题及早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早作打算、早受益,不作 打算,迟早遭殃。 2010.10 囤 懑经济 5 山西发展循环经济的性建议 5.1构建并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各项法律体系 国家鼓励循环经济的措施尚待完善。可以参考借 鉴德国、美国、日本等国的措施,如优先采购; 免交销售税,折旧优惠;填埋税甚至焚烧税;生产抵税和 可再生能源生产补助;企业所得税、设备销售税及财产税 中国市场2010年第41期(总第600期) 5.4依托煤炭循环经济园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多建设几个农业生态园区,建园方 式实现多样化,依托现有的煤炭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利用 工业园区的技术支撑、交通便利等多重优势,在其边缘区 域发展,也可在矿区复垦后的土地上依势而建,农业生态 园区与煤炭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相互配链、互为支撑,构建 复合型循环经济园区。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形 的相应减免;低息风险资本小额商业贷款;对初级产品征 成工业、农业互动态势,着力提高山西农业落后局面,让 广大农民受益。 收高额出口关税,而对环境友好产品征收低税收等。另 外,循环经济产品大多附加值较高,而征收会对这 类产品形成阻碍,所以建议对循环经济类别的产品免征或 减征。现有循环经济产品成本往往高于传统工艺产 品成本,对此国家应及时更新“享受优惠的再生资 5.5依托煤炭产业,培育、发展接续产业 破解山西“资源诅咒”关键应围绕煤炭问题展开, 又应超越煤炭。大力培育、发展接续产业,应考虑到资源 耗竭后的接续产业发展问题,从萌芽期就开展培育接续产 源产品名录”以降低循环经济产品成本,同时地方 要严把审查关,避免部分污染企业利用空隙进行 “寻租”以谋求不正当经济利益的行为。 业,逐步消化原有的沉没成本,解决区域资源耗竭后的产 业转型问题,带动山西省层面的煤炭主产业转型。接续产 业的选择要依托当地区域特色,交通便利区域可以发展现 代高级物流业,植被丰富区域可以发展生物制药或农产品 深加工,科技水平较高的区域可以发展新能源、机械制造 业等。同时,通过发展循环经济,解决煤炭企业富余人员 再就业安置问题,同时又是为接续产业培养、储备后继人 力资本。既考虑矿区当前一段时间循环经济的发展,又考 虑到矿区未来较长时期接续产业的培育。 参考文献: [1]Auty,R.M.Industrial Policy,Sectoral Maturation,and Post— war Economic Growth in Brazil:the Resource Curse Thesis[J].Eco— nomic Geograpy,1995,71(3):257—272. 『2]Sachs,J.D.and A.M.Warner.The Curse of Natural Resources 5.2转变地方职能,推动区域循环经济建设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崛起的 战略机遇,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污染物排放为目标, 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推进资源循环式利用、产业循环式组合、区域循环式开 发,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措施,建立适合IJJ西特点的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保障体系。积极转变职能,强化 服务职能,以创新型带动各个产业向循环经济迈进, 努力塑造自主创新的思想文化和社会氛围,激发全山西广 大人民群众参与到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来。针对山西作为 煤炭资源大省的省情,应加大对现有煤炭循环经济园区的 支持力度,壮大现有循环经济园区,发挥示范、牵引作 用,以一带多,以点带面,逐步形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 势,最终实现高碳山西的低碳跨越式发展。 [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01.45:827—838. [3]徐康宁,王剑.自然资源丰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 研究fJ].经济研究,2006(1):78~89. 5.3发挥集群效应,打造循环经济行业标准 山西比其他省市更多地聚集着众多煤炭及关联度高的 大型企业,应实现区域内的强强联手,互利共赢,充分利 用并发挥好集群效应。积极拓宽园区产品的销售渠道,化 [4]周建军.山西:嫒待破解的“资源诅咒”[J J.中国改革, 2007(3):48—50. [5]段建国.走出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路子[M].山西人 民出版社,2008(7):140—151. 压力为动力,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储藏、运输各个 环节,进行原产地标示,实行生产全过程环节标识制 (对产品的原料、废弃物、副产品的来源及去向进行标 识),打循环经济牌,联合省内循环经济园区合力首创并 推行全国性的循环经济行业标准。 (上接P150)市场定位,开发理念、文化以及综合品质等 方面。 [基金项目]山两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 200822028)资助。 [作者简介】胡琳娜(I98O一),女,山西太原人,山西财经 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管理决策、能源经济 研究。 销成本;客户的品牌偏好加强了企业对价格的控制力,获 得品牌溢价;品牌信誉,有利于开拓市场,进行品牌扩 张。因此,企业必须认真制定和实施品牌战略,在竞争中 赢得市场。 实践证明,优秀品牌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利器。优 秀品牌的知晓度和忠诚度,为企业赢得市场份额并降低营 腿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