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电力系统单项选择题

电力系统单项选择题

来源:华佗小知识
第一章

1.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非故障相电压变为

A.1倍相电压;B.3倍相电压;C.2倍相电压;D.3倍相电压

2.一般情况下,降压变压器二次侧额定电压比用电设备额定电压高

A.5% B. 10% C. 15% D. 20%

3.在小接地系统中,发生( )故障后,非故障相电压升高3倍,线电压仍然对称,允许继续运行一段时间,直到排除故障。

A.三相短路 B.相间短路 C.两相接地短路 D. 单相接地短路

4.电力系统频率变化范围在

A±0.2赫兹,B±0.5赫兹,C±1赫兹,D ±2赫兹

5. 当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相对地电压( )。

A、0 B、3倍额定电压 C、1额定电压 D、不变

6.当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中性点电压( )。

A =0 B、=3倍相电压 C、=相电压 D、不变

7. 下面哪个指标不属于电能质量的范畴( )

A. 电压;B.电流;C.频率;D.波形。

8. 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三相对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时,非故障相对地电压( )。

A. 升高为线电压;

B. 保持不变;

C. 变为0;

D. 无法确定。

9.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故障点电流为()。

A很大容性电流,B很大C很小容性电流D很小感性电流

10.消弧线圈的补偿方式为()

A欠补偿B过补偿C完全补偿D谐振补偿

11.对电力系统的基本要求是( )。

A、保证对用户的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B、保证对用户的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

C、保证对用户的供电可靠性,提高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D、保证对用户的供电可靠性。

12.停电有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主要生产设备损坏的用户的用电设备属于( )。

A、一级负荷; B、二级负荷; C、三级负荷; D、特级负荷。

13.对于供电可靠性,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负荷都应当做到在任何情况下不中断供电;

B、一级和二级负荷应当在任何情况下不中断供电;

C、除一级负荷不允许中断供电外,其它负荷随时可以中断供电;

D、一级负荷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中断供电、二级负荷应尽可能不停电、三级负荷可以根据系统运行情况随时停电。

14.衡量电能质量的技术指标是( )。

A、电压偏移、频率偏移、网损率;

B、电压偏移、频率偏移、电压畸变率;

C、厂用电率、燃料消耗率、网损率;

D、厂用电率、网损率、电压畸变率

15.用于电能远距离输送的线路称为( )。

A、配电线路; B、直配线路; C、输电线路; D、输配电线路。

16.关于变压器,下述说法中错误的是()

A、对电压进行变化,升高电压满足大容量远距离输电的需要,降低电压满足用电的需求;

B、变压器不仅可以对电压大小进行变换,也可以对功率大小进行变换;

C、当变压器原边绕组与发电机直接相连时(发电厂升压变压器的低压绕组),变压器原边绕组的额定电压应与发电机额定电压相同;

D、变压器的副边绕组额定电压一般应为用电设备额定电压的1.1倍。

17.衡量电力系统运行经济性的主要指标是()。

A、燃料消耗率、厂用电率、网损率;

B、燃料消耗率、建设投资、网损率;

C、网损率、建设投资、电压畸变率;

D、网损率、占地面积、建设投资。

18.关于联合电力系统,下述说法中错误的是()。

A、联合电力系统可以更好地合理利用能源;

B、在满足负荷要求的情况下,联合电力系统的装机容量可以减少;

C、联合电力系统可以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

D、联合电力系统不利于装设效率较高的大容量机组。

19.我国目前电力系统的最高电压等级是( )。

A、交流500kv,直流; ±500kv

B、交流750kv,直流;±500 kv

C、交流500kv,直流;±800 kv

D、交流1000kv,直流。±800 kv

20.用于连接220kv和110kv两个电压等级的降压变压器,其两侧绕组的额定电压应为( )。

A、220kv、110kv; B、220kv、115kv; C、242Kv、121Kv;D、220kv、121kv。

21.对于一级负荷比例比较大的电力用户,应采用的电力系统接线方式为( )。

A、单电源双回路放射式; B、双电源供电方式;

C、单回路放射式接线; D、单回路放射式或单电源双回路放射式。

22.关于单电源环形供电网络,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供电可靠性差、正常运行方式下电压质量好;

B、供电可靠性高、正常运行及线路检修(开环运行)情况下都有好的电压质量;

C、供电可靠性高、正常运行情况下具有较好的电压质量,但在线路检修时可能出现电压质量较差的情况;

D、供电可靠性高,但电压质量较差。

23.关于各种电压等级在输配电网络中的应用,下述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交流500kv通常用于区域电力系统的输电网络;

B、交流220kv通常用于地方电力系统的输电网络;

C、交流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通常用于配电网络;

D、除10kv电压等级用于配电网络外,10kv以上的电压等级都只能用于输电网络。

24.110kv及以上电力系统应采用的中性点运行方式为( )。

A、直接接地; B、不接地; C、经消弧线圈接地;D、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

25.电力系统经消弧线圈接地时,应采用的补偿方式为( )。

A、全补偿; B、欠补偿; C、过补偿; D、欠补偿或全补偿。

26.110kv及以上电力系统中,架空输电线路全线架设避雷线的目的是(A、减少线路雷击事故,提高供电可靠性;

B、减少雷击事故,提高电能质量;

C、减少雷击事故,降低输电线路对地电压;

D、减少雷击事故,提高输电线路的耐压水平。

27.根据我国现行规定,对于大型电力系统频率偏移的要求是( )。

A、正常运行情况下,频率偏移不得超过; ±0.5Hz

B、正常运行情况下,频率偏移不得超过; ±0.2Hz

)C、正常运行情况下,频率偏移不得超过; ±1Hz

28.正常运行情况下,频率偏移不得超过。±5Hz

28.在下面给出的各组电压中,完全属于电力系统额定电压的一组是( )。

A、500kv、230kv、121kv、37kv、10.5kv;

B、525kv、230kv、115kv、37kv、10.5kv;

C、525kv、242kv、121kv、38.5kv、11kv;

D、500kv、220kv、110kv、35kv、10kv。

29.下图所示简单电力系统中,输电线路和电动机的额定电压已经标出,则此时发电机和变压器的额定电压应为( )。

A、G:10KV ;T1:10/242KV ;T2:209/121/38.5KV ;T3:33.25/6.3KV

B、G:10.5KV ;T1:10.5/231KV ;T2:209/115.5/36.75KV ;T3:33.25/6.3KV

C、G:10.5KV ;T1:10.5/230KV ;T2:230/115/37KV ;T3:37/6.3KV

D、G:10.5KV ;T1:10.5/242KV ;T2:220/121/38.5KV ;T3:35/6.3KV

第二章

1.架空输电线路全换位的目的是( )。

A、使三相线路的电阻参数相等;

B、使三相线路的电抗和电纳参数相等;

C、减小线路电抗;

D、减小线路电阻。

2.输电线路采用π等值电路,而不采用τ型等值电路的目的原因是( )。

A、π等值电路比τ型等值电路更精确;

B、采用π等值电路可以减少电力系统等值电路的节点总数;

C、采用 π等值电路可以增加电力系统的节点总数;

D、电力系统运行方式改变时,采用π等值电路更方便节点导纳矩阵的修改。

3.架空输电线路的电抗与导线之间几何平均距离的关系为()。

A、几何平均距离越大,电抗越大;

B、几何平均距离越大,电抗越小;

C、输电线路的电抗与几何平均距离无关;

D、改变导线之间的几何平均距离可以明显改变线路的电抗。

4.架空输电线路的电纳和导线之间几何平均距离的关系为( )。

A、几何平均距离越大,电纳越大;

B、几何平均距离越大,电纳越小;

C、输电线路的电纳与几何平均距离无关;

D、改变导线之间的几何平均距离可以明显改变线路的电纳。

5.在输电线路参数中属于耗能参数的是( )。

A、电抗、电阻; B、电纳、电阻; C、电导、电抗; D、电阻、电导。

6.架空输电线路采用导线的目的是( )。

A、减小线路电抗; B、增大线路电纳;

C、减小线路电阻; D、改善输电线路的电晕条件。

7.关于中等长度线路下述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长度为100km~300km的架空输电线路属于中等长度线路;

B、潮流计算中中等长度线路采用集中参数型等值电路作为数学模型; π

C、潮流计算中中等长度线路可以忽略电导和电纳的影响;

D、潮流计算中中等长度线路可以不考虑分布参数的影响。

8.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中变压器采用“ 型”等值电路,而不采用“τ型”等值电路的原因是( )。

A、采用“ 型”等值电路比采用“τ型”等值电路精确;

B、采用“ 型”等值电路在变压器变比改变时,便于电力系统节点导纳矩阵的修改;

C、采用采用“ 型”等值电路可以减少电力系统的节点总数;

D、采用采用“ 型”等值电路可以增加电力系统的节点总数。

9.对于自耦变压器,等值电路中各绕组的电阻,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等值电路中各绕组的电阻,是各绕组实际电阻按照变压器变比归算到同一电压等

级的电阻值;

B、等值电路中各绕组的电阻就是各绕组的实际电阻;

C、等值电路中各绕组的电阻是各绕组的等效电阻归算到同一电压等级的电阻值;

D、等值电路中各绕组的电阻一定为正值,因为绕组总有电阻存在。

10.电力系统稳态分析时,用电设备的数学模型通常采用( )。

A、恒功率模型; B、恒电压模型; C、恒电流模型; D、恒阻抗模型。

11.电力系统等值电路中,所有参数应为归算到同一电压等级(基本级)的参数,关于基本级的选择,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必须选择最高电压等级作为基本级;

B、在没有明确要求的情况下,选择最高电压等级作为基本级;

C、在没有明确要求的情况下选择最低电压等级作为基本级;

D、选择发电机电压等级作为基本级。

12.采用标幺制计算时,只需要选择两个电气量的基准值,其它电气量的基准值可以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导出,通常的选择方法是( )。

A、选择功率和电压基准值; B、选择功率和电流基准值;

C、选择功率和阻抗基准值; D、选择电压和阻抗基准值。

13.关于电力系统等值电路参数计算时,变压器变比的选择,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精确计算时采用实际变比,近似计算时采用平均额定变比;

B、近似计算时,采用实际变比;精确计算时采用平均额定变比

C、不管是精确计算还是近似计算均应采用额定变比;

D、不管是精确计算还是近似计算均应采用平均额定变比。

14.架空线路单位长度的电抗约为( )Ω/KM

A0.4b0.8c1.6d3.2

15.在一般线路的等值电路中,可不考虑它们的分布特性,且不计()影响。

A电阻b电抗c电导d电纳

16.在短线路的等值电路中,可不考虑它们的分布特性,且不计( )影响。

A阻抗b导纳c功率损耗d电压损耗

第三章

1.计算年负荷率正确的公式是()

Pmax8760

Smax8760

Tmax8760

max8760

2.利用式Tmax8760可以计算()

a年负荷率b年负荷损耗率c全年电能d全年电能损耗率

3.线路的末端电压高于首端电压,其运行方式是()

A空载运行,B满载运行,C负载为纯感性,D负载为纯阻性

4.线路的末端电压低于首端电压,其运行方式是()

A负荷为纯感性B负荷为纯阻性C负荷为阻感性,D负荷为阻容性

5.负荷为纯感性无功功率时,线路电压分布是()

a首端电压高于末端b首端电压低于末端c首端电压等于于末端d不确定

6.负荷为纯感性无功功率时,功率角( )

A总为0 b总为正值c总为负值d不确定

7.负荷为纯感性无功功率时,电压相位正确的是( )

a首端电压超前b首端电压滞后c相位为零d相位为无穷大

8.负荷为纯有功功率时,电压相位正确的是( )

a首端电压超前b首端电压滞后c相位为零d相位为无穷大

9.负荷为纯有功功率时,线路电压分布是(A)

a首端电压高于末端b首端电压低于末端c首端电压等于于末端d不确定

10.在闭式网络中,产生循环功率的原因是()

A电压等级不同b变压器容量不同c线路阻抗不同d变比不同

11.对功率分点描述正确的是()

A功率是由两侧向其流动的b功率是由单侧向其流动的c其有功为最小值d其无功为最小值

12.计算环网初步潮流时()。

A仅考虑网络电压损耗b仅考虑网络功率损耗c同时考虑功率和电压损耗d不计网络功率和电压损耗

13.不计网络功率和电压损耗的潮流计算适用于()

A开式网潮流b环网初步潮流c环网最终潮流d配电网潮流

14.对于输电线路,当P2R+Q2X<0时,首端电压与末端电压之间的关系是( )

A、末端电压低于首端电压

B、末端电压高于首端电压;

C、末端电压等于首端电压;

D、不能确定首末端电压之间的关系。

15.两台容量相同、短路电压相等的升压变压器T1和变压器T2并联运行时,如变比K 1> K 2,则有( )。

A、变压器T1的功率大于变压器T2的功率;

B、变压器T1的功率小于变压器T2的功率;

C、变压器T1和变压器T2的功率相等;

D、不能确定,还需其他条件。

16.如果高压输电线路首、末端电压之间的关系为U1δ2,在忽略线路电阻影响的情况下,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功功率从首端流向末端、无功功率从末端流向首端;

B、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都是从首端流向末端;

C、无功功率从首端流向末端、有功功率从首端流向末端。

D、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都从末端流向首端。

17.在下图所示的简单网络中,变压器T中( )。

A、有功率通过; B、无功率通过; C、不能确定; D、仅有有功功率通过。

18.图示环网中变压器的变比均为实际变比,对于环网中的循环功率,正确的说法是(A、无循环功率; B、有逆时针方向的循环功率;

C、有顺时针方向的循环功率。 D、有循环功率,但方向无法确定。

19.环形网络中自然功率的分布规律是()

A.与支路电阻成反比B.与支路电导成反比

C.与支路阻抗成反比D.与支路电纳成反比

20.在不计网络功率损耗的情况下,下图所示网络各段电路中( )。

A、仅有有功功率; B、仅有无功功率;

C、既有有功功率,又有无功功率; D、不能确定有无无功功率。

21.在多电压等级电磁环网中,改变变压器的变比( )

A、主要改变无功功率分布; B、主要改变有功功率分布;

C、改变有功功率分布和无功功率分布; D、功率分布不变。

22.对于下图所示的放射性网络,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网络的潮流分布可以; B、网络的潮流分布不可以;

C、网络的潮流分布由线路长度决定; D、网络的潮流分布由线路阻抗确定。

23..单端供电系统中,电源电压和系统阻抗给定时,负荷节点从空载开始,随着负荷等值阻抗的减小,首端功率( )。

A. 先减后增

B. 先增后减

C. 单调递增

D. 单调递减

*****************

第四章

1.如果节点1、3之间没有直接联系,且不计两支路间的互感,则()

A\\Y13为无穷大BY13不确定 C、Y13=Y31=0 D\\Y13不等于Y31

2.下列说法对导纳矩阵描述不正确的是()

A导纳矩阵是n*n节的方阵b导纳矩阵是对称矩阵c导纳矩阵是稀疏矩阵d导纳矩阵是个满阵

3.在原有网络中增加一条支路,导纳矩阵要修改几个元素()

A1个b2个c3个d4个

4.在原有网络中节点p、q间增加一条支路,导纳矩阵要修改几个元素()

A1个b2个c3个d4个

5.系统中的节点因给定变量的不同分为平衡节点、PQ节点和()

A功率分点b QV节点c恒功率点 d PV节点

6.系统中的节点因给定变量的不同分为平衡节点、PV节点和()

A功率分点b QV节点c恒功率点 d PQ节点

7.系统中的节点因给定变量的不同分为PQ节点、PV节点和()

A功率分点b QV节点c恒功率点 d平衡节点

8 .PQ节点的状态变量是()

A有功P,b无功Q,c电压幅值,d 视在功率

9.PV节点的状态变量是()

A有功P,b无功Q,c电压幅值,d 视在功率

10.平衡节点的状态变量是()

A有功P,b电压相角Q,c电压幅值,d 视在功率

11.PQ节点的控制变量是()

A有功P,b电压相角,c电压幅值,d 视在功率

12. PV节点的控制变量是()

A电压相角,b无功Q,c电压幅值,d 视在功率

13.平衡节点的控制变量是()

A有功P , b无功Q,c电压幅值,d 视在功率

14 .下列不是潮流计算约束条件的是()

APimaxPiPiminb QimaxQiQimincUimaxUiUimind imaxiimin

15.在牛顿-拉夫逊潮流计算法中,求解修正方程目的是()

A求雅克比矩阵b求不平衡量c求解初值d求解迭代修正值

16.有n个节点的电力网,其中m个PQ节点,根据牛顿—拉夫逊法计算潮流,可列写()

A.n个p 方程

B.m个Q方程

C.n-m个V方程

D.总方程个数为2n个方程

17.电力系统潮流计算采用的数学模型是( )。

A、节点电压方程; B、回路电流方程;

C、割集方程; D、支路电流方程。

18.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时,平衡节点的待求量是( )。

A、节点电压大小和节点电压相角;

B、节点电压大小和发电机无功功率;

C、发电机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D、节点电压相角和发电机无功功率。

19.装有无功补偿装置,运行中可以维持电压恒定的变电所母线属于(A、PQ节点;

B、PV节点;

C、平衡结点;

D、不能确定。

第五章**************

1. 影响电力系统频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

A、电力系统的有功平衡关系;

B、电力系统的无功平衡关系;

。 )

C、电力系统的潮流分布;

D、电力系统的网络结构。

2. 电力系统频率调整的基本原理是( )

A、根据负荷的变化,调整电力系统中无功电源的出力,将系统频率在允许范围;

B、根据负荷的变化,调整发电机的有功出力,将系统频率在允许范围;

C、根据系统频率的变化,切除或投入负荷,将电力系统频率在允许范围;

D、根据负荷的变化调整系统中变压器的分接头,将电力系统频率在允许范围。

3.下面所列的电力系统负荷波动中,可以预测的是( )

A、由用电设备的投入和退出运行所引起的第一类负荷变化;

B、由大容量的用电设备投入或退出所引起的第二类负荷变化; C、由生产、生活规律和气象条件变化所引起的第三类负荷变化;

D、第一类和第二类负荷变化。

4.关于电力系统的有功备用容量,下述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根据电力系统的实际情况,检修备用容量可能不需要设置;

B、事故备用必须全部为热备用; C、负荷备用应为热备用;

D、国民经济备用应为冷备用。

5. 从技术和经济角度看,最适合担负系统调频任务的发电厂是()。

A、具有调整库容的大型水电厂;

B、核电厂;

C、火力发电厂;

D、径流式大型水力发电厂。

6.如果某发电厂装有四台机组,正常运行时四台机组都没有达到额定出力,且有、,当发电厂有功负荷增大时,应首先增加出力的发电机组是。() (1234;1234)

A、1号机组; B、2号机组;

C、3号机组; D、4号机组。

7. 在既有水电厂、火电厂和核电厂的电力系统中,洪水季节调频电厂通常选择()

A、大型水电厂; B、中温中压火力发电厂;

C、核电厂; D、高温高压火力发电厂。

8.关于电力系统频率的调整,下述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电力系统频率调整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电力系统有功负荷的变化,改变发电机的有功出力,维持电力系统在所要求频率下的有功功率平衡;

B、电力系统频率的一次调整是针对第一类负荷变化进行的,它通过发电机组装设的调速器来实现,但一次调整不能实现频率的无差调节;

C、电力系统频率的二次调整结束后,不管频率是否回到负荷变化前的数值,负荷的变化量均为调频机组所承担;

D、在无差调节方式下,二次调整结束后,负荷的变化全部为调频机组所承担。

9.为减小系统负荷变化所引起的频率波动,应采取的措施是( )。

A、设置足够的旋转备用(热备用)容量,并使尽可能多的机组参与频率的一次调整;

B、设置足够的冷备用容量,并装设自动按频率减负荷装置;

C、设置足够的旋转备用(热备用)容量,但应尽量较少参与一次调整的机组的数量;

D、设置足够的无功电源。

15.系统进行一次调频时,下列方法正确的方法是------

A.利用调速器,实现有差调频;B.利用满载发电机过负荷运行;C.把负荷单位调节功

率整定值提高;D.利用调频器,实现无差调频。

16.确定负荷在机组间实现经济分配的方法是。

A.等面积定则;B.等微增率准则;C.正序等效原则;D.就进补偿原则。

17.可以实现无差调频的调频方式是

A.一次调频 B.二次调频 C.三次调频 D.经济调频

18.当机组按( )相等时分配负荷,总燃料消耗最少。

A .容量 B.网损率 C.功率因数 D.微增率

19. 当发电机满载时,其单位调节功率KG()。

A、0 B、0 C、0 D、0

20.( )是考核电力系统运行经济性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指电力网中损耗的电能与供入电力网的电能之比。

A、网损率 B、煤耗率 C、3 厂用电率 D、负荷率

21.最大负荷为Pmax千瓦,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为Tmax小时,则全年耗电量为( )度。

A、

PmaxTmax B、PmaxTmax C、

TmaxPmax D、

PmaxTmax

22. 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负荷的单位调节功率KL*3时,表示频率变化1%,负荷有功功率相应变化( )。

A、30% B、9% C、6% D、3%

23. 一般选择有一定无功储备的发电厂和具有可调无功电源设备的变电所作为( )。

A.平衡节点;B.基准节点;C.PV节点;D.PQ节点。

24.电力系统的负荷变化时,单位调节功率K越大,系统频率是以下哪种变化情况( )

A、频率变化越小,系统越稳定;

B、频率变化越小,系统越不稳定;

C、频率变化越大,系统越稳定;

D、频率变化越大,系统越不稳定;

25、发电机组有功功率调整范围和调整速度是对调频厂的基本要求,从这两点看,以下哪种电厂最适合做调频厂( )

A、火电厂 B、水电厂 C、核电厂 D、风电厂

26、频率的二次调整是由以下哪种设备实现的( )

A、调相器 B、调速器 C、调频器 D、调压器

27.发电负荷与供电负荷之差为( )

综合用电负荷

A. 网损

B. 发电厂厂用电

C. 发电厂厂用电与网损之和

28.综合用电负荷加上电力网的功率损耗就是各发电厂应该供给的功率,称为电力系统的( )

A.供电负荷

B.发电负荷

C.总用电负荷

D.消耗负荷

29.供电负荷加上发电厂厂用电消耗的功率,称为电力系统的( )

A. 供电负荷

B. 发电负荷

C. 用电负荷

D. 工业负荷

答案:B

30.当负荷端电压维持额定值不变时,负荷功率与频率的关系称为负荷的(特性。

A. 频率静态

B. 频率动态

C. 电压静态

D. 电压动态

答案:A

31.发电机调差系数与频率偏移的关系是( )

)A. 调差系数越大,频率偏移越小

B. 调差系数大小与频率偏移无关

C. 调差系数越小,频率偏移越大

D. 调差系数越小,频率偏移越小

答案: D

32.以下关于频率的一次调整说法正确的是(A. 适用负荷剧烈变化情况

B. 发电机的调频器完成

C. 有差调节

D. 无差调节

33.以下关于频率的二次调整说法正确的是(A. 发电机的调速器参与

B. 适用于负荷变动小,变化周期短的情况

C. 有差调节

D. 无差调节

35.旋转备用容量用作( )

A. 负荷备用

B. 事故备用

C. 检修备用

D. 国民经济备用

*36.已知发电机调差系数为0.04,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发电机满载,无调频能力

B.负荷变化1%,频率偏移0.04%

C.发电机从空载到满载频率变化0.4Hz

D.若仅靠发电机调频,最大承受20%的负荷变动

***************第六章*************

1.在无功电源并不缺乏的电力系统中,关于是否需要增加无功补偿装置,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绝对不应增加无功补偿装置;

B、可以增加无功补偿装置,但应遵守最优网损微增率准则;

C、可以增加无功补偿装置,但应遵守等网损微增率准则;

D、应增加无功补偿装置,直到各节点的网损微增率均为正值为止。

2.最大负荷时允许电压中枢点的电压适当下降,最小负荷时允许电压中枢点的电压适当升高,这种调压方式是( )。

A、顺调压方式; B、逆调压方式;

C、恒调压方式; D、常调压方式。

3.下述各项调压措施中,不能实现逆调压的是( )。

A、有载调压变压器调压;

B、无功补偿装置调压;

C、改变发电机励磁电流调压;

D、改变无励磁调节变压器变比调压。

4.对于有功电源过剩,但无功不足引起电压水平偏低的电力系统,应优先采用的调压措施是( )。

A、改变无励磁调节变压器变比;

B、改变有载调压变压器变比;

C、改变发电机的无功出力;

D、增加无功补偿装置。

5.下列元件不能作为电力系统无功电源的是-------

A.静电电容器;B.静止无功发生器;C.交流电抗器;D.同步发电机。

6.在系统无功不足时不宜采用的调整电压方式是()

A.改变发电机励磁;B.改变线路参数;C.改变无功分布;D改变变压器变比。

7.只是改变了无功的分布,而不会增加或减少无功功率调压方式是()

A.发电机 B.变压器分接头 C. 并联电容 D. 串联电容

8. 电力系统采用并联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其运行方式为( )

A .最大负荷时全部投入,最小负荷时全部投入;

B. 最大负荷时全部切除,最小负荷时全部投入;

C.最大负荷时全部投入,最小负荷时全部切除;

D.最大负荷时全部切除,最小负荷时全部切除。

9.系统中有功功率不足,会造成 ( )。

A. 电压上升; B. 电压下降; C. 频率上升; D. 频率下降。

10.发电机采用的调压方式是( )

A、顺调压 B、逆调压 C、恒调压 D、无法调压

12.关于电力系统的电压调整,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保证电力系统在所要求的电压水平下的无功功率平衡,就可以将电力系统中所有用电设备的电压在允许的范围;

B、要维持电力系统用电设备的电压在允许的范围,首要的条件是要满足在所要求的电压水平下的电力系统的无功率平衡;

C、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通过改变变压器变比,将电力系统中所有用电设备的电压在允许范围;

D、当无功负荷变化时,不必改变系统无功电源的总出力,只要调整电力系统的无功潮流分布总可以将电力系统用电设备的电压控制在允许范围。

13.在下面所列出的各组无功电源中,完全具有正的电压调节效应的一组是()。

A、调相机、TCR型静止无功补偿器、并联电容器;

B、TCR型静止无功补偿器、SR型静止无功补偿器、并联电容器;

C、调相机、SR型静止无功补偿器、TSC型静止无功补偿器;

D、调相机、SR型静止无功补偿器、TCR型静止无功补偿器。

14.电力系统无功电源最优分布的原则是( )。

A、等耗量微增率准则; B、等网损微增率准则;

C、最优网损微增率准则; D、等比耗量准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