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医护理技术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护理技术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临床研究进展

来源:华佗小知识
护理学杂志2014年1月第29卷第1期 ・ 91 ・ 中医护理技术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临床研究进展 王俊杰 TCM—based nursing techniques for recovery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after abdominal surgery:a review f Wang Junjie 摘要:胃肠动力紊乱是腹部术后常见并发症。本文对针刺法、灸法、穴位按摩、耳穴压豆、敷脐疗法、中药保留灌肠6项中医护理 技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进行综合评述,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关键词:腹部手术; 胃肠功能紊乱; 中医护理; 针刺法; 灸法; 穴位按摩; 耳穴压豆; 敷脐疗法; 中药保留灌肠 中图分类号:R47;R24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52(2014)O1—0091—03 DOI:10.3870/hlxzz.2014.01.091 腹部术后患者常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排气排便困难 等一系列胃肠动力紊乱的症状[1]。传统认为是由手术麻醉, 术中对胃肠的牵拉,手术导致腹腔脏器解剖关系改变,术后腹 腔内渗血渗液、水电解质失衡、镇痛、卧床等多因素综合作用 所致。近来研究表明术后胃肠激素分泌和调节异常,尤其是 胃动素的分泌抑制是导致腹部手术后早期胃肠动力水平较低 的主要原因[ 。胃肠动力紊乱将影响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 削弱其肠道屏障能力,严重者会导致肠粘连、肠梗阻、吻合口 瘘、腹壁切口裂开等并发症 ]。因此,促进腹部术后患者胃肠 功能恢复一直是医护人员密切关注的课题。中医护理技术具 有器械简单、操作方便、经济灵验的特点,一些学者已尝试用 于解决此问题,综述如下。 1 针刺法 针刺法是采用金属制成的针,刺激人体一定的穴位,达到 相应目的的技术,主要有毫针刺法、电针法、穴位注射等。邓 晶晶等 ]观察105例腹部术后患者,通过毫针针刺双侧足三 里、三阴交、太冲穴,补虚泻实,留针30 min,2次/d,连续5 d, 总有效率达91.43 ,与西医常规对症处理的对照组比较,首 次排气、排便和进食流质时间显著提前;其机制可能与手法针 刺促进胃肠血液循环,调节激素分泌及神经系统,从而有效地 调整腹部术后胃肠运动功能有关。有研究报道,腹部针刺治 疗腹腔镜术后患者,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大横(双)、天 枢(双),每12小时治疗1次,每次持续20 min,连续治疗3 d; 通过补益脾肾、运化水湿、化生气血等作用,显著缩短术后胃 肠功能恢复时间,并能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5]。 吕鹏等 ]对6O例腹部术后24 h患者进行电针治疗,取穴足三 里、上巨虚、阳陵泉、内关,选取连续波形,留针20 min,2次/d, 达到健脾和胃、理气镇痛、通调肠腑的作用,促进胃肠功能恢 复。马顺茂等 对9O例腹部术后患者,于术后12 h采用维生 素B i00 mg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1次/d,术后肠呜音恢复时 间、肛门排气时间均早于采用常规治疗护理的对照组,腹胀发 生率(13.3 )低于对照组(53.3 )。针刺足三里能影响迷走 中枢核团孤束核中P物质的表达和释放,从而激活胆碱能抗 感染通路,有效促进和调节胃肠道运动 ]。维生素B 通过抑 制胆碱酯酶的活性,减少乙酰胆碱水解,而兴奋胃肠道平滑 肌,结合穴位注射能迅速产生治疗作用。陈广琼 ]对比了新 斯的明(2 mg/2 mI )和维生素B1(100 rag/2 mL)双侧足三里 穴位注射对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结果新斯的 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53) 王俊杰:女。硕士,副教授,315579402@qq.corn 科研项目: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计划资助项目(2011ZB020) 收稿:2013一O7—18;修回:2013一O9—2O 明组<3 h排气例数明显高于维生素B】组,>5 h排气例数明 显低于维生素B 组。另有研究发现,维生素B 100 mg或甲 氧氯普胺10 mg于术后6 h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亦可有效促 进胃肠功能恢复_1 。由于腹部术后患者常用腹带包裹腹部, 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四肢取穴较腹部取穴更为方便,操作也更 为安全。此外,电针、穴位注射刺激性较大,婴幼儿、年老体弱 者慎用。 2灸法 灸法借助灸火的热力,再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共奏治病 防病之效,尤其适用虚证患者。临床应用较多的有温和灸、温 针灸、艾灸盒灸等,使用时应注意观察患者局部皮肤变化和感 觉,防止烫伤。俞慧仙等 对老年胃癌术后患者术后第1天 开始艾灸双侧足三里,点燃艾条后离穴位2~5 cm熏灸,以患 者感温热而无灼痛为度,灸至局部皮肤红晕,每次1O~l5 arin,1次/d,5 d为1疗程;发现艾灸可使胃经经气疏通,散结 化瘀,消积导滞,气血平衡,使松弛的胃肠道平滑肌收缩加强, 促进肠蠕动及肛门排气。张广健等 。]对食管癌胃代食管术患 者采用艾灸中脘穴的方法,每次10 rain,2次/d,5 d为1疗程, 亦有较好效果。有研究者_l “ 采用温灸盒艾灸阑尾术后患者 的神阚、气海、关元穴,术后4~6 h开始,每次20 rain,2次/d, 结果显示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较常规治疗护理组缩短。王 蔚琳I1 对腹部术后患者采用温针灸的方法,即针刺双侧足三 里、上巨虚、内关、公孙穴成功后,将l寸长的艾条插入针柄, 点燃后施灸,燃尽后更换i炷续燃,1次/d,连续3 d,发现可通 调周身经络,促进全身气血循环,活血祛瘀,理气镇痛,是促进 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行之有效的方法。 3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能疏通经络,健脾和胃,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增 强机体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赵晓军等『l 对8o例阑尾术后 患者采取间断足三里、三阴交交替按压,即按压1 min停止i arin,每次10 rain,i次/2 h,两侧交替进行,直至排气;结果显 示能明显减轻患者术后24 h腹痛、腹胀,缩短肛门排气时间。 汪永坚等l_l 自腹腔镜术后6 h起,采用简易排气操,即用两手 大拇指同时在患者两侧足三里穴点按、揉动,以局部感觉酸麻 为宜,频率5o~80次/rain,同时指导患者深呼吸放松,两手作 为支撑点做抬臀运动,5~10次/min,连续5 rain,休息10 arin, 循环进行,直至肛门排气;发现能促进腹腔镜术后患者早日恢 复肠蠕动。成海燕等_】 报道指压迎香、合谷穴亦能促进肠功 能恢复。穴位按摩的优势是无创无痛,无任何不良反应,适合 各年龄段的患者,不足之处是操作比较费时。 4耳穴压豆法 中医认为,“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十二经脉直接或间接 ・ 92 ・ 地与耳发生联系,而经脉又与脏腑相连,因此使用王不留行籽 压迫耳部与胃肠相关的穴位,能起到调节胃肠功能、促进肠蠕 动的作用。耳穴压豆法没有侵入性,安全有效,对年老体弱者 也较为适宜。有学者对10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进行研究,探 讨耳穴压豆对其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用王不留行籽于 术前24 h贴压耳部交感、神门、肝、胆、胃、脾、大肠、小肠穴,嘱 患者用手指依次轻压每粒药籽3~5 min,以产生酸麻微痛及 热感为宜,以后每3小时1次,每日5次,两耳交替按压,直至 术后72 h。结果耳穴组患者术后肠呜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 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显著提前,且术后腹胀、呕吐发生率及止 吐药剂量减少 。陆金英等 观察了耳穴压豆对大肠癌术 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患者术后回病房立即选择双侧耳穴 王不留行籽贴压,取主穴脾、胃、大肠、小肠、交感、内分泌、皮 质下,配穴三焦或直肠,白天每2~3小时按压耳穴5 min以 上,每个穴位每次按压3O~60 8,使耳感到酸、麻、微痛及热感 为宜,直至肛门排气,收效甚好。 5敷脐疗法 脐为胚胎发育过程中腹壁最晚闭合处,皮下无脂肪组织, 脐内血管、淋巴管和神经丰富,局部用药容易吸收。中医认为 “脐通百脉”,并为任脉之要穴“神阙”所居之处。霍磊等[21]探 讨吴茱萸敷脐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首先将吴 茱萸500 g放入微波炉专用碗内以中火加热3 min,至吴茱萸 呈咖啡色、外壳略张开、并散发出芳香药气为度,当吴茱萸温 度降至6o~70 ̄C时,以手掌试温,再以患者感觉不烫时外熨于 脐部,术后第1天开始,2次/d,每次30 min,3 d为1个疗程, 能有效缩短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陈杰等l2 以胃肠道肿瘤根治 术后气滞血瘀型胃肠功能不全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由生晒参、 生大黄、丹参、枳实、厚朴、吴茱萸、丁香等组成的参黄散敷于 患者脐部,每天1次,7 d为1个疗程,结果显示患者中医证侯 疗效总有效率91.3 ,并能缩短住院时间。此法简单易行,经 皮给药,易吸收,患者亦无痛苦,但敷脐时要注意防止药物污 染切口。 6中药保留灌肠法 中药保留灌肠是自肛门灌入具有通腑荡积、行气镇痛等 功效的药物,通过肠黏膜充分吸收,而促进胃肠功能恢复,较 中药口服更适合腹部术后患者。胡庆华等_2 对98例拟行腹 部手术患者于术前12 h采用四磨汤保留灌肠,肛管插入深度 lo~15 cnl,灌肠后每30 min变换体位1次,共保留4~5 h,促 进r术后肠蠕动的恢复,其机制与上调血浆胃动素水平、降低 血管活性肠肽水平有关。采用由生大黄、枳实、厚朴、芒硝、焦 槟榔、木香、当归、桃仁、红花等组成的通腑汤l2 水煎取汁200 mI ,给腹部术后6 h患者灌肠,每24小时1次,结果显示能明 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此外,亦有采用大黄通腑合剂l2 、扶正 理气汤 保留灌肠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 7 小结 由于腹部术后不能早期服药,各种外用的中医护理技术 广泛应用。上述各种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各有利弊,如毫针刺 法、电针法效果显著,但因护士掌握不够熟练,再加上有时涉 及腹部穴位,具有风险性,导致临床护士应用较少;相比较而 言,足三里穴位注射和简便、安全、无损伤性的灸法、穴位按 摩、耳穴压豆、敷脐疗法,以及热熨法 ]、中药贴敷法[2 等技 术更适合护士开展。护理工作的性质决定护士必须执行医 嘱,上述技术如中药保留灌肠等也牵涉到药物,如果没有相应 的医嘱,便无法给予患者干预,因此,护士必须加强与医生的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 Jan.2014 Vo1.29 No.1 沟通,医护合作采用简、便、廉、验的中医护理技术促进患者胃 肠功能的早日恢复。 随着卫生部门对中医护理的日趋重视,近年有关中医护 理技术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报道日益增多,但 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多数为临床验证性研究,机制方面的研 究较少;样本量一般不超过100例,没有多中心、大样本的研 究;观察指标大部分选取肠呜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 间、恶心呕吐、腹胀等临床指标,缺少血液指标及其他辅助检 查的观察,从而不能有效说明其原理;研究中也较少考虑影响 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如手术方式、手术范围等。因此, 今后有必要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症状体 征指标、血清胃肠激素检测以及其他辅助检查相结合的观察 指标,深入探索其作用机制,为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广泛开展 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叶蓓.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J].河北中医,2004,24(12):951-952. r2] Kohrmann M,Jtittler E,Fiebach J B,et a1.MRI versus CT—based thrombolysis treatment within and beyond the 3 h time window after stroke onset:a cohort study[-J]. Lancet Neurol,2006,5(8):661-667. [3] 刘辉.我国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中西医结合护 理回顾与展望[J].护理学报,2008,15(5):l5-1 7. [4]邓晶晶,袁青.针刺对腹部术后胃肠运动功能作用的临 床观察[J].新中医,2010,42(9):92—93. [5]严志登,李建明,陈海生,等.腹针疗法促进腹腔镜手术 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I2,29(2):142—144. [62 吕鹏,张居元,周振理.电针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 复6O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2,18(1):82— 83. [7]马顺茂,孟繁杰,刘红磊,等.维生素B】足三里注射对腹 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 刊,2011,29(7):1615-1616. [8]李建国,彭周全,杜朝晖,等.电针足三里激活胆碱能抗 炎通路抗大鼠失血性休克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 急救杂志,2006,13(1):27—31. [9] 陈广琼.两种药物足三里穴位注射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 能恢复的疗效观察E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23(8): 976 977. [io]方英,马兰.足三里穴位注射对妇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1,32(17):3541—3542. [11]俞慧仙,应学.艾灸足三里促进老年胃癌术后早期胃肠 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47(4):284. [12]张广健,高蕊,付军科.艾灸中脘对食管癌术后胃肠功能 恢复的影响FJ].新中医,2010,42(8):145 146. [13]石红梅,高树英,李秀源,等.温灸神阙穴对阑尾术后胃 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30 (12):79—8O. [14]胡晖.温灸神阙穴促进阑尾术后胃肠功能恢复128例 E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3O(4):73—74. [15]王蔚琳.针灸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探讨E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8):719-720. [16]赵晓军,付丽,陈长香.足三里、三阴交穴位按压对阑尾 护理学杂志20I4年1月第29卷第l期 ・ 93 ・ 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O11,13(3):346-347. 功能恢复的观察[J].陕西中医,2012,33(5):525—526. [242刘满君,朱向辉,葛建立,等.通腑汤灌肠对腹部术后胃 肠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J].四川I中医,2008,26(12): 1O4—105. [17]汪永坚,唐娅琴,郑爱玲.穴位按压促进腹腔镜术后患者 胃肠功能恢复的观察I-j].护理与康复,2010,9(8):706. [18]成海燕,徐俐,俞春萍,等.指压迎香穴促进腹部术后患 者胃肠功能恢复[J].护理学杂志,2010,25(24):46. [19]张阳德,林伶,陈紫煜.耳穴按压对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 恢复的影响[J].中国内镜杂志,2011,17(10):1014— 1Ol8. [25]申爱荣,董俊平,毛节云.大黄通腑合剂滴注灌肠对腹部 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0,25(20):45— 46. [26]刘本春,高大硕.扶正理气汤直肠滴人对腹部术后胃肠 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医外治杂志,2003,12(3):39. [27]吕萍,唐群芬,李国清.小茴香加吴茱萸热敷对妇科腹部 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 (1o):942—943. [2o3陆金英,金惠明.耳穴贴压对大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的效果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1,2O(12):2061— 2O62. [21]霍磊,崔乃强,赵二鹏.吴茱萸敷脐法促进腹部术后胃肠 功能恢复临床观察[J].河南中医,2012,32(11):1473— 1474. [28]仉玮,郑燕生,陈志强,等.吴茱萸热熨法促进腹部术后 胃肠功能恢复临床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 27(3):225-226. [22]陈杰,魏星,周济春,等.参黄散敷脐对肿瘤根治术后气 滞血瘀型胃肠功能不全的促康复临床初步研究[J].浙 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4):372—374. E23]胡庆华,王韬.术前四磨汤保留灌肠促进腹部术后胃肠 [29]汤传梅.中药贴敷足三里对妇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 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1,32(33):7071. (本文编辑宋春燕) 脊髓损伤患者生存质量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巩树梅 ,郑真。,董超群。,刘晓虹 A review of quality of life instruments for individual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Gong Shumei,Zheng Zhen,Dong Chaoqun,Liu Xiaohong 摘要:基于脊髓损伤患者生存质量的相关概念及其评估工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建议定期评估脊髓损伤患者的生存质量并纳入 其功能恢复评估系统,基于文化背景明晰脊髓损伤患者生存质量的概念,研制适用于脊髓损伤患者生存质量的评估工具,为促进 我国开展脊髓损伤人群生存质量的康复研究提供适宜工具。 关键词:脊髓损伤; 生存质量; 评估工具 中图分类号:R472;R6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52(2014)O1—0093—04 DOI:10.3870/hlxzz.2014.O1.093 1 脊髓损伤患者生存质量测评的意义 创伤正日益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一大祸首,其中创伤性 脊髓损伤因其后果严重,对社会的危害远大于其他损伤。脊 髓损伤指因意外伤害(车祸、坠落等)所致脊髓结构、功能损 害_l ] 在我国,随着现代化交通等发展,脊髓损伤发生率逐 年增加,最近一项调查显示,天津市每年发生率为23.7/lO0 万,男女比例5.63:1,青壮年多发(平均年龄46岁) ]。随着 医疗技术不断进步,此类伤者的存活率及长期生存率不断提 脊髓损伤带给患者感觉麻痹,膀胱、胃肠道功能紊乱,自 理能力下降,活动受限及高风险并发症等多种健康问题。大 多数脊髓损伤患者自认被迫处于低下生存质量中,常伴有度 日如年、生不如死的感受l5]。尤其在瘫痪初期,不少患者因看 不到希望而萌发自杀的冲动,但大多数患者最终能调整并适 应其身体的变化[4]。研究显示,脊髓损伤患者并非总处于低 水平生存状态,经康复治疗或干预后具有较大提升空间,甚至 可高于一般人群的生存质量水平|6]。Allotey等_7]研究发现, 澳大利亚的脊髓损伤患者报告了可接受的生存质量水平,他 们回归社区后,有机会获得医疗保健、辅助设备以及房屋、道 路改造等便利,为其实现生活自理提供了条件保障。国内亦 有研究表明,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预见性家庭环境改造,能最 大限度地利用其残存功能,助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并发 症[ 。由此可见,评估脊髓损伤患者的生存质量,不仅可测量 其健康状况,评价创伤及并发症对其生理、心理的影响,以利 升,但大多数伤者终生重残,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l4],并给家 庭及社会造成沉重负担。研究证实,脊髓损伤患者高水平生 存质量与良好康复结局呈高度正相关,达成其身心适宜状态 的生存质量被视为康复治疗的最终目标 - 。因此,脊髓损伤 人群生存质量的评估和促进愈显重要,笔者介绍了脊髓损伤 患者最常用的生存质量评估工具,为促进我国开展生存质量 的康复研究提供适宜工具。 作者单位:1.第二军医大学护理学院(上海,200433);2.中国人民 军第454医院空勤科;3.温卅I医学院护理学院 巩树梅:女,硕士在读,学生 通信作者:刘晓虹,xhliu@smmu.edu.cn 科研项目: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B903);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项 目(12MA044) 于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最终提高其生存质量;还可评价临床 康复治疗和干预的效果。 2脊髓损伤患者生存质量的概念 描述脊髓损伤患者生存质量的结构组成,是研制相关测 评工具、提高康复治疗效果和改变伤后生活方式的关键∞]。 收稿:20l3一O7—08;修回:2013—09—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