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12级中专中技高技语文期中试卷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12级中专中技高技语文期中试卷

来源:华佗小知识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2012级中专/中技/高技

语文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20分)

1.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 A.百舸(gě) 寥廓(kuò) 挥斥方遒(qiú) B.沉浮(fú) 漫江(màn) 浪.....遏飞舟(jié) .C.霜天(shuāng) 碣石(jié) 娄山关(1óu) D.峥嵘(zhēng) 呜咽(yè) 沁......园春(qìn)

2.下列各组词,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揉碎 沉淀 翡翠 饥馑 B.漪沦 长蒿 衣襟 污垢 C,桅杆 开垦 浮藻 泥泞 D.憔悴 星殖 寂寞 砝码 3.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挥斥(奔放)方遒 怅(失意)寥廓 B.漫(满)江 浪遏(阻止)飞舟 C.迈步(漫步) 谁主(主宰)沉浮 D.岁月稠(多) 喇叭声咽(吞咽) 4.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夸张)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反问)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偶) D.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比喻) 5.下面句子朗读时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D.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6.对“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大千世界,激起诗人万端思绪: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命运的真正主人呢?

B.面对高远深邃的天空、辽阔无边的大地,诗人焦急地思虑着:的航船由谁来掌舵呢?

C.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达诗人愤懑不平的心绪。

D.通过对湘江深秋景象的描绘,即景生情,提出了的领导权由谁掌握的问题。

7.下列的文学文化常识,阐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明妃指王昭君,为避讳,称明妃。

1

B.《长江三峡》选自刘白羽的有机散文《长江三日》。

C.“颂”原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后泛指一切赞美歌颂祖国的诗文。 D.屈原,名平,字原,春秋楚国人。主要作品《离骚》、《天问》和《风赋》。 8.对《再别康桥》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然别离时那富于特色的形象和想像中,形成了一种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

B.诗人把潭水比作天上被揉碎了的彩虹,与浮在潭面上的水藻相杂,沉淀在潭水的深处,幽幽的,如梦一般。

C.诗中笼罩着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水草、柔波、彩虹、星辉,恰当地衬托了诗人静默、悠然的心境。

D.诗人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康桥那特有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自己那追梦般的思念之情。 9.选出下列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全诗四行一节,诗行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字数基本为六、七个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一韵,呈现出明显的旋律感。 B.“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铿锵的节奏。 C.诗的第一节旋律上带着细微的弹跳性,仿佛是诗人用脚尖着地走路的声音。

D.诗的第二节在音乐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满弓奏欢乐的曲子;诗的尾节与首节句式相似,遥相呼应,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10.下列“漂亮”与例句中意思相同的是( ) 例句:我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A.父亲忽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漂亮的太太吃牡蛎。 B.这件事办得很漂亮。 C.这件衣服不大漂亮。

D.这房间布置得很漂亮。 二.填空.(19分)

1.看 , ; , 。 , , 。《沁园春·长沙》 2.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 ! ; , 。

3.普希金是 伟大的诗人,小说家,是 的杰出代表,同时也是 的奠基人。他在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领域给俄罗斯文学提供了典范,被高尔基誉为“ ”。 4.徐志摩,中国现代诗人, 派诗人,作品有 、 。 三.阅读理解(31分)

2

(一)(8)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1.“万户侯”本义是_________,这里指_________。 2.“粪土”的意思是_________,用法是_________。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3.“中流”的意思是___________,“遏”的意思是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回答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4)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5.本段文字依次写了 、 、 、 和流水,由 态转到 态。

6.给这段文字加上一个标题。(不超过6个字)

_______________

7.“不能见一些颜色”,“颜色”语义理解正确的是( ) A.水给人视觉的色彩印象 B.水对人显示的一点利害 C.水的美的姿容 D.五光十色的色彩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8.文中加点的词语极富表现力。下列关于这方面说明不当的一项是( ) A.“泻”扣紧了“月光如流水”这个比喻,加强了月光的流动感。 B.“浮”这个动词把水气和月色交织在一起,雾的轻柔,以及自下而上逐渐扩散的特点准确地表达出来了。

C.“斑驳”是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这里表明黑影中还有绿色与银白

3

色。

D.“画”能突出“倩影”之美,表达了作者此时的喜爱之情。

9.说明“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比喻句本体与喻体相似点正确的一项是( )

A.“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能给人以艺术享受。 B.“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能给人和谐自然的感受。 C.“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作用于人的感官。

D.“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不均匀,不呆板,富于变化。 (三)(9分)

八点五十分,满船人都在仰头观望。我也跑到甲板上,看到万仞高峰之巅,有一细石耸立,如一人对江而望,那就是充满神气色彩的传说的美女峰了。据说一个渔人在江中打鱼,突遇狂风暴雨,船覆灭顶。他的妻子抱着小孩从峰顶眺望,盼他回来,一天一天,一月一月,他终未回来,而她却依然不顾晨昏,不顾风雨,站在那儿等候着他——至今还在那儿等着他呢。 如果说瞿塘峡像一道闸门,那么巫峡简直像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船随山势左一弯,右一转,每一曲,每一折,都向你展开一幅绝好的风景画。两岸山峰联绵不断,山势奇绝,巫山十二峰各有各的姿态,人们给它们以很高的评价和美的命名,使我们的江山增加了诗意。而诗意又是变化无穷的:突然是深灰色石岩从高空直垂而下,浸入江心,令人想到一个巨大的惊叹号;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特别好看的是悬崖上那一堆堆给秋霜染得红艳艳的野草,简直像是满山杜鹃了。峡陡江急,江面布满大大小小的漩涡,船只能缓缓行进,像一个在崇山峻岭之间慢步前行的旅人。但这正好使远方来的人有充裕时间欣赏这莽莽苍苍、浩浩荡荡长江上大自然的壮美。苍鹰在高峡上盘旋,江涛追随着山峦激荡,山影云影,日光水光,交织成一片。

10.本段文字选自刘白羽的 ,主要写出了巫峡的 。(特点)

11.文中划线句子所采用的修辞 、 、 。 12.划线句中的两个“突然”有什么作用?

。 13.文中插入神女峰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 四.作文。(30分)

以“我爱XXX”为题写一篇600字文章,可以写一个人,一件事,也可以写植物或动物,但都要有抒情的成分,尽量通过细节和场景表达情感。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