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华非洲留学生毕业归国意向的影响因素研究 李碉 摘要:来华非洲留学生人数逐年增加,他们在中国高校结束学业后的毕业意向值得关注。本文运用质性访谈的方式对13名来华非洲 留学生的毕业意向进行了调研,运用到“推拉理论”对影响非洲留学生归国意向的主要因素从个体特征和整体共同特征上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来华非洲留学生;归国意向;影响因素;推拉理论 2000年以来。非洲留学生因其巨大的增长幅度成为这一时期来华留 学生中增长速度最快的群体。据《中国教育年鉴》统计,2000年我国 共有52,150名各类来华留学生。来自非洲的留学生人数为1,388名, 占当年总数的2.66%。2012年,在华留学生总数328,330人,其中 27,052人来自非洲,占总人数比例的8.24%。十三年间,来华留学 的3名受访者都有归国意向。可见,30岁及以上年龄组相比20至30岁 以下年龄组更倾向于毕业归国。 3.在华学习时间 受访的13名非洲留学生来华学习的时间三年以下有9人,其中7 人有归国意向;3年及以上有4人,其中只有1人有归国意向。可以看 的非洲学生数量增加了近2O倍。 越来越多的非洲留学生来华求学,意味着每年从中国高校毕业的非 洲留学生也将不断增加。目前国内学者针对非洲留学生完成在华学习之 后去向问题的研究还非常少见,这与非洲留学生来华数量以如此大的幅 度高速增长的现实情况形成巨大落差。因此,针对来华非洲留学生毕业 去向的相关研究就显出其客观必要性。 一、理论背景 将人口学中“推力”和“拉力”的分析方法最早引入教育领域, 研究学生的国际流动的是比较教育研究学者菲利普.G.阿特 (Philip G.Altbach)。他采用二分法的方式将影响第三世界国家学生个 人留学决定的主要因素分为“推力”(Push Factors)和“拉力”(Pull Factors)两大类 J。田玲等学者在阿特的推拉理论的基础上将推拉 因素的内容进行了拓展,将对人才输出国和人才接受国都具有的“推 力”和“拉力”作用进行双向分析,使得对人才流动因素的分析更加 全面 J。李梅在阿特和田玲等人研究的基础上,强调除外在因素以 外,内部因素同样是促使国际学生流动的重要决定因素。她提出“内外 因素互动模式”对传统的推拉因素模型进行了扩展和修订 。 本研究根据访谈调查,在了解受访来华非洲留学生的毕业意向之 后,运用“双向推拉理论”的原理,结合内因与外因对他们的毕业归国 意向选择进行了分析,将影响他们归国选择的原因分为归国的拉力和推 力,又从内外因的区别上将这些因素进行了划分。 =、研究方法及对象 1.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质性访谈的方法挖掘影响来华非洲留学生毕业归国意向 的因素:运用半结构式访谈法 J,在征得受访留学生的同意之后进行录 音,后将收集到的材料转换为文字资料,运用质性资料分析的方法对收 集的资料进行分析。 2.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面对面访谈的方式为主,对13名求学于浙江师范大学的 毕业年级非洲留学生进行了访谈。受访对象基本信息如表l。 表1受访者基本信惠 国家地区分布 性别分布 年龄分布 专业分布 来华学习时间 经费支持 中部非洲7 20至30 汉语国际教育 中国奖学 人,南部非洲 1人。西部非 男生8人.女  岁以下l0 人,30岁 7人,工商管 理2人,企业 2年1个月 金6人。孔子 学院奖学金4 洲2人,北部 生5人 及以上3 管理1人,世 至5年4个 人界史1人。商 月不等 府奖掌金。浙江省政 2 非洲3人 人。 务汉语2人 人,自费1人 三、结果分析 在接受访谈的l3人中,结束目前在中国的学业之后有归国发展意 向的人共有8人,其中第一意向为归国的6人,第二意向为归国的2 人;归国为第一意向的6人中的5人归国是他们的唯一意向。 (一)归国意向与个体特征的关系 1.性别 受访的5名女生都有归国的意向,8名男生中有归国意向者共有3 人。可以看出,女生相对于男生更倾向于毕业归国。 2.年龄 20至3O岁以下的1O名受访留学生中5人有归国意向,3O岁及以上 作者简介:李胡,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比较教育学,2011级。 ・254・IB 出来华学习时间较短者相比学习时间较长者更倾向于毕业归国。 (二)影响归国意向的推拉因素 除因个体特征不同表现出的归国意向差异之外,来华非洲留学生的 毕业归国意向也受一些共同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来自他们生源国 的拉力因素以及与之相对的来自中国或他国的推力因素,这两组因素又 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1.生源国拉力因素 (1)内部因素 个人因素:A.主观意愿:学成之后回国就业,希望在自己国家生 活或回国心切等原因;B.个人就业优势:在非中国企业增多、中非双边 贸易日益繁荣,来华留学经 吼 留学生回国后就业的个人机会增加。 家庭因素:A.家人期望:父母等重要家痛成员对归国意向影响巨 大;B.家庭责任感:对家族中父母等亲人负有责任感;C.家庭归属 感:生活在家人身边、获得情感支持等;D.继承家业#家族在祖国所 积累的家业令他们有回国继承与发展的基础。 (2)外部因素 经济因素:A.就业环境较好:生源国与中国经济交往密切,归国 就业机会多且选择多样;B.生活开支较小:衣食住行等基本条件充足, 生活可以自给。 社会因素:本国社会环境更适应。 2.中国或他国推力因素 (1)内部因素 个人因素:饮食以及自然气候等生活习惯不适应。 家庭因素:A.子女教育困难;语言与居留手续等间题;B.支撑 家庭压力大:家庭正常运作所需经济来源不稳定;C.缺乏亲人关怀: 与国内亲人距离远,渴望亲情关怀。 (2)外部因素 经济因素:就业难、消费水平高。 政治因素:非移民社会,居留签证困难和法律保障问题。 文化因素:历史文化差异巨大、人际交往方式不同。 社会因素:社会开放度,民众对非洲国家文化认知度不足。 四、小结 通过对受访来华非洲留学生个体特征与毕业意向的对照分析, 可以 发现就个体而言,他们的归国意向表现为女生、年纪较长者、接受如孔 子学院奖学金等有毕业就业协议规定的奖学金者和来华学习时间较短者 相较于男生、年纪较小者、来华学习时间较长者以及接受无毕业就业限 制的奖学金者更倾向于毕业归国。 整体来看,有归国意向的非洲留学生受到的推拉力影响主要包括: 他们相对有比较坚定的归国生活、工作的主观意愿且归国具备个人优 势,有较强的家庭责任感和归属感,或其祖国家中的重要亲人希望他们 毕业归国,其国内有较好的就业环境(比如中资企业较多),政治环境 较稳定或社会生活环境比较适宜等内外因素形成的拉力,以及留在中国 或去到他国生活习惯不适应,子女教育存在问题,缺乏亲人关怀,就业 压力大,居留签证不便,语言文化差异巨大,社会开放程度不足等 在内的源于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内外因素形成的推力。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 本文是李弱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来华非洲留学生毕业意向及其影响 因素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