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张英论文

张英论文

来源:华佗小知识
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涟水县永兴学校 张英

【摘要】: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提高

语文教学质量的保证,而且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基础。因此,如何开展中学语文阅读教育一直是我不断探索的课题。本文就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关键词】:品读、感悟、对话

一、 转变观念、角色定位

语文课程的改革首先要求教师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深刻领会和把握当前语文课程改革中所提倡的现代教学理念的内涵,在教学中自觉地运用这些现在教学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语文学科既具有共举行,又具有人文性。这一特点决定语文教学要立足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新的课程理念变教师是课程的传播者为课程的开发者,教师不仅要活用教材,还要充分利用本校、本地区丰富的课程资源,充分挖掘并利用语文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语文课程资源,这种动态生成的语文课程资源,体现了学生个体之间在知识结构,思维能力、直接经验、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往往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导他们走向社会大课堂,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我在教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一课时,就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带领他们到涟水烈士陵园参观瞻仰烈士纪念碑,并要求他们用语文中学到的写作方法介绍烈士陵园内的纪念碑,还要求学生搜集身边的或自己知道的英雄人物的故事,在班级开展学习烈士精神,弘扬烈士精神的演讲比赛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和使用语文的习惯,还使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精神受到熏陶。

二、 转变教法,鼓励学生与教材平等对话

语文课以阅读为主,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语文教师的繁琐分析代替不来学生的阅读体验。因此,我改变了教学方法,阅读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起组织和引导作用,我注重引导学生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阅读活动: 1、与文本对话:如让学生带着“文章学了什么?是怎么写的?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文中有哪些关键词语,、关键句子含义深刻?你是如何理解文章的?”等问题来阅读课文,我在教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的士就可《三个太阳》时,就设计了以下问题,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⑴文章写了什么?

⑵是通过哪几件事来变现注意中心的? ⑶你是如何理解文章的内容的?

学生对第一个问题“文章写了什么?”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说是重点写女画家不畏艰险到南极画画的,有的说是重点写南极考察队员的,是通过女画家的所见所闻来赞美南极考察队员们身上的“南极精神”,看到学生热烈地讨论,我很兴奋。他们已经走进文本与作者进行心灵碰撞了。

2、与作者对话,如让学生思考,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是怎样来表现

这一写作中

心的?为什么要这样写?如我在教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九课《三个太阳》时,就引导学生与作者对话。我设计了以下问题让学生讨论: ⑴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⑵“南极精神”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讨论热烈,对于学生的讨论,只要言之有理的,我都给予肯定。阅读不正是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个性体验吗? 3、与编者对话,如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将这一篇课文组织在这一单元?为什么要涉及这道题?“研讨与练习”与“读一读,写一写”有什么区别?”等等。

三、 合理设计教学流程,组织学生有序阅读

1、读,让学生初读文章,整体感知。指导学生按不同文体的阅读要领进行阅读。通过略读、速读的技能实践,通读课文,大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提取和筛选信息。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和语段,整体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如果学生抓准一个词语,就能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分组展示初读结果。 2、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使学生具有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我在教学活动中按照此目标的要求来设计品读活动,通过精读、默读的技能实践,引导学生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学习从多角度深入解读课文,启发学生抓住文章的精彩片段和动人之处,揣摩词句的表现力,写出自己的感受,理解文章的内在美质。

3、悟,指导学生阅读感悟,鉴赏文章特色。指导学生从作者的写作目的着眼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揣摩文章在内容与形式上的美点,亮点、体会文章的艺术特色。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遵循先学后讲的原则,学生能读懂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揣摩理解,要充分尊重学生自己的阅读感受,创设早畅所欲言的氛围,鼓励每个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决不能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强加给学生,把结果讲给学生听。 这是我尝试的“读”、“品”、“悟”的教学模式,它有利于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准备,可以让我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阅读,简化了教学头绪,让学生有更好的思路进行阅读,让老师有更多的精力开发利用生活资源,实现从课上到课下的高效突出,在实际教学中,我有一方面依据模式,一方依据实情,根据文章特点发挥我的个人长处有创意地设计教学流程,在课上善于抓住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个性发挥,充分展现语文学科的语言魅力和人文魅力,使我的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参考文献】:

【1】 孙科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探讨文教资料2010年4月下旬刊。 【2】 耿秀娟浅析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教材教法。 【3】 唐泽薇试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指津。 【4】 赵金令谈如何开展语文教学阅读探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