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2016年公交都市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推进我市公交都市创建工作,切实巩固2014、2015两年公交都市创建工作取得的成果,落实分解2016年工作目标,按照国家对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要求和、市的安排部署,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任务
(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规划体系,继续强化规划体系对贵阳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引领作用和制度对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保障作用。
1.完成《贵阳市公共交通规划(2012—2020年)》修编工作,内含《大容量公共交通布局规划》、《常规公交线网规划》、《贵公交场站布局规划》、《常规公交车辆发展规划》等相关子规划。
2.编制《贵阳市公共交通市场准入退出管理办法》和《贵阳市城市公共交通安全管理评价办法》、《贵阳市城市公共客运交通投诉处理办法》、《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条例》。
3.编制《贵阳市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发展水平报告》、《贵阳市智慧
交通“十三五”建设规划》、《贵阳市公共交通应急保障体系规划》、《贵阳市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一体化衔接规划》、《贵阳市公交、出租行业转型升级发展规划》。
(二)针对性的推进重点工作任务、支撑项目,确保全市创建工作取得实效,着力提升创建核心评价指标。
1.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BRT)建设,搭建起大容量公共交通的主体框架。
(1)重点推进快速公交系统(BRT)建设。完成《贵阳市快速公交系统建设规划》的报批工作,加快推进1.5环BRT建设,确保按照市要求时限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按照规划建设时序,启动老城区——观山湖、老城区——乌当、老城区——花溪射线BRT建设前期工作。
(2)继续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加快推进轨道交通1号线的土建工程建设,力争年底实现全线“洞通”,加快观山湖段的铺轨工作,力争本年度完成投资30亿元;全面开展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的土建工程施工工作,力争本年度完成投资35亿元。
(3)继续推进市域快铁建设。一是继续推进环城快铁西南环线建设。2016年,环城快铁西南环线完成投资20亿元;二是继续推进主体已完工的市域铁收尾工作,完成东北环线、贵开线、久永线、林
织线几条市域铁路收尾工作;三是加快环城快铁金阳南站建设,配合有关业主单位完成环评、稳平、地灾等前期手续办理,配合完成项目可研报告及初设报告的编制和报批,2016年9月前组织进场施工。
2.加快推进综合客运枢纽项目落地,为贵阳综合城市公共交通出行体系建成奠定坚实基础。一是继续加快在建综合客运枢纽建设进程,确保建设工作取得实质进展,主要有:西南商贸服务业集聚区综合交通枢纽(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长途客运、常规公交)、客运北站综合换乘枢纽、客运东站综合换乘枢纽(尤其加快城轨道交通部分建设,为地面常规公交换乘站建设创造有利条件)、火车北站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公交换乘站配套设施)。二是启动贵钢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等新建公交换乘枢纽站建设,加快办理项目前期手续,确保2016年内进场施工。三是开展一批公交首末站建设,优化和完善贵阳公交站点布局,主要有:黔春路首末站、贵大科技学院首末站、新寨路首末站、中天未来方舟G3地块首末站、中天花园首末站、花果园延安南路枢纽站等。
3.以路权优先为主要措施,着力推进“公交提速”,实现贵阳常规公交准点率、拥挤度以及公交专用道设置比例等相关指标的改观。一是在中心城区(云岩、南明、观山湖)具备条件的路段、区域,在充分保障市民整体出行环境的前提下,试点推进部分公交专用道建设示范性工程,继续老城区“一环+十字”公交专用道建设;二是积极开展公交信号优先应用,在具备条件的城市主干道上加大公交信号优先力度,同步新增公交专用道实施公交信号优先;三是加大对社会车
辆占用公交专用道、公交停靠站点的交通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在中心城区主要城市干道公交专用道上增设违法拍照摄像头,同时在途径主要公交专用道的公交车辆上安装部分拍照摄像头,用于对上述交通违法行为的拍照取证,试点选取100辆公交车安装违法拍照摄像头。
4.开工建设一批公交停保场项目,提升创建工作“公共汽电车辆进场率”,贵阳公交车辆夜间“露宿街头”的停放现状逐步改观。继续开展金竹、黑石头、红岩公交停保场前期手续办理,力争年内进场施工;加快推进火车北站、西南商贸服务业集聚区综合交通枢纽、贵钢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等公交换乘枢纽站项目匹配的公交停保场建设。
5.持续开展常规公交服务质量提升工作,实现创建工作“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等重要指标的保持、提升。一是综合考虑市民出行需求、客流分布、城市道路负荷状况等多方因素,科学制定公交运力发展计划,实现公交运力保有量提升和城市交通拥堵不再恶化的“双赢”效果;二是持续开展公交线网新辟、优化调整和公交站点的增删优化工作,加大城乡结合部、新近投用的大型商住小区的公交线网新辟力度,加大对重复系数和非直线系数高的公交线网的优化整合力度,加大对市民出行需求集中但道路资源有限的老旧小区公交线路和站点改造力度;三是试点开展定制巴士应用推广;四是大力开展公交安全工作,持续加大公交安全投入、安全教育培训、安全设施设备购置、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治工作,确保公交运营安全;五是大力开展公交从业人员尤其是一线驾驶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六是健全与公交服务质量投诉挂钩的公交企业内部奖惩机制,
激励公交从业人员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6.大力推进贵阳城市公共交通大数据建设。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尽快规范和统一智慧交通系统建设和运行标准、加快推进行业子系统建设、加快推进部门间资源整合和数据共享。2016年,基本建成本市智慧出行板块,初步建成智慧管理与决策板块。
7.坚持绿色低碳的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主旋律,服务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大局。坚持绿色低碳的运输装备构成、大力开展清洁能源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开展清洁能源车辆应用与技术推广。一是新增、更新的城市公共交通车辆必须为油电混合、气电混合、纯气纯电动纯甲醇等清洁能源车辆;二是尽快完成《贵阳市充电基础设施空间布局规划》的修改完善和报批工作,明确充电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时序、责任分工,力争年内启动个别项目建设;三是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开展清洁能源车辆运营维护、修理保养等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广;四是加快完善已建成的LNG、甲醇加注站、充电桩的相关手续。
(三)继续开展制度建设。
1.完善制度和法规保障。按照《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号)文件要求,出台《贵阳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使公交企业优先发展在制度上得到保障;积极配合市、市法制局调研修订并出台《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条例》。
2.建立成本规制和补贴机制。出台《贵阳市公交企业运营成本规制管理办法(试行)》配套实施细则,为公交企业成本规制管理的实际操作提供依据,科学合理界定公交综合运营成本,明确和公交企业的责任,制定公交可持续发展补贴机制,解决公交价格与价值的背离。
3.制定《贵阳市公共交通市场准入退出管理办法》和《贵阳市城市公共交通安全管理评价办法》。建立贵阳市公共交通市场的准入和退出机制,科学评价我市公共交通安全管理水平。
4.完善土地保障制度。按照国发〔2012〕号文件精神,优先保障公共交通设施用地,将公共交通场站和配套设施纳入城市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计划;对新建公共交通设施用地的地上、地下空间,按照市场化原则实施土地综合开发,并制定相关规则,对老城区公交场站土地挂牌出让后,土地收益提取、省相关专项资金后市、区两级留存的部分,全额用于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严把土地使用审批关,加强对公交用地监管,规范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
5.加强资金保障。建立由购买公共服务的常态化补贴机制,根据国发〔2012〕号“合理界定补贴补偿范围,对实行低票价、减免票、承担指令性任务等形成的性亏损,对企业在技术改造、节能减排、经营冷僻线路等方面的投入,地方财政给予适当补贴补偿”及市专题会议纪要《关于研究贵阳市城市公共交通工
作有关问题会议纪要》(筑府专议〔2014〕45号)的精神,按照《贵阳市公交企业运营成本规制实施方案》,视财力情况在年度预算中安排一定额度的公交企业性亏损补贴资金,并按期拨付到位;建立财政资金为引导,社会、企业等参与的多渠道资金保障机制,允许并鼓励各类资本以合资、合作或委托经营等方式参与公共交通投资、建设和运营,逐步建立起多元化的投资机制。
(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紧抓创建工作契机,带动全市公共交通协调发展与全面发展。充分利用好创建工作中的技术智力资源,通过组织专题讲座、发展论坛等形式,为全市提供公共交通发展的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持,帮助各区(市、县)在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制度健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智慧交通建设等方面实现阶段性突破。
二、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与综合协调。
继续发挥市公交都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对创建工作的全面组织领导与综合协调功能,适时组织召开领导小组联席会议,集中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二)强化责任分工与落实。
请各区(市、县)和有关部门根据该方案,明确责任,将公交都市创建工作量化、细化、项目化,签订目标责任书,建立定任务、定时间、定人员、定责任的工作机制,抓好创建工作的落实。
(三)强化督导检查。
将公交都市创建重要工作任务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创建工作与年度目标考核结果挂钩。同时加强日常创建工作的督导检查,动态掌握全市创建工作进度。
(四)强化宣传工作。
积极加强与省市主流媒体沟通,充分利用网络、电视、电台、报纸等方式开展常规宣传工作;结合交通运输部对年度“公交出行宣传周”活动的安排,将贵阳创建工作与交通运输部宣传工作要求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制作主题宣传片等形式积极开展专题宣传,争取社会各界对贵阳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工作的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