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新课程理念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紧密结合新课程理念,安排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设置悬疑激发兴趣”、 表达交流, 建构知识体系、动手操作等步骤。通过学生主动的、多样化的学习活动,逐步达到知识、能力、情感等教学目标。本节课以“生物联系生活”、“生活应用理论”为设计主线,为学生创造观察、对比、分析、交流、表达、动手的机会。培养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的能力,建立关注身边植物、关注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教材介绍了四大植物类群中的三种,种子植物是下一节的学习内容。对三种植物类群主要介绍了它们的生活环境、特征、常见种类、与人的关系。这些内容是一种平行关系。 2、学情分析
绿色植物中的种子植物是每位学生所熟悉的,但学生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特征等知识却知之甚少。七年级学生还缺乏足够的生物学知识作为依托,因而在理解上具有一定的难度,给本节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体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与人类的关系。 (3)关注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存状况。 2、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树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的观点。 (2)、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注植物、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的情感。 3、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交流、表达、合作、动手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生活环境、特征。 2、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五、教学程序实施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第1页/共6页
创设问题 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藻类植物 提问 1、述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2、物体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吗? 展示课件 讨论表达 学生对1回答: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对2回答: “有”或“没有 设置悬念 观察后,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观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能力,树立关表达。学生的答案有注自然,关注多种。 身边植物的情感。 设置悬念 培养观察、分析、表达能力,发挥学生主作用。联系生活。 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学生交流表达、师生互动突出重点。 联系生活,加深 讨论 1、植物都会开花产生种子吗?如 果不会的话,哪些会开花产生种 子? 2、这些植物主要有哪几种类群? 对学生的回答不评价。 展示课件 观察课件、思考讨论并交流表达。观察后回答: 藻类植物多数生活在水中。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分 化。在学校喷泉就能讨论: 见到藻类植物。 1、藻类植物多数生活在什么环境 中? 2、藻类植物有什么特征? 3、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到藻类植 物? 评价学生回答,总结出藻类植物理解、体会,认识藻多生活在水中,没有根、茎、叶类的生活环境和主要分化等特点。并介绍常见的藻类特征。关注藻类、植植物。 物的生存环境。 第2页/共6页
二、苔藓植物 三、蕨类植物 讨论:藻类植物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评价学生回答,总结出常见藻类植物,与人类关系。从农贸市场看到海带、紫菜说明它们可食用。从药店买到碘液证明可药用。它们生活在水中、很多是鱼类的饵料。 它能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讨论、交流、表达 理印象。关注藻解、体会藻类植物常类植物与人类见种类、与人类关系。 的关系。 展示课件(XXX中学古树上观察、思考回答:藻培养学生观的苔藓等) 类植物生活在水中,察、发现、分没有根、茎、叶分化。析、归纳能力,苔藓植物生活陆地树立热爱学上,有假根、茎、叶。 校,热爱自然。 树的北边生活着苔藓发挥学生主体植物。 地位。 理解、体会、提高,认识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主要特征。 学生观察、讨论、对比、表达、评价中得到提高。联系古树上的苔藓,加深印象,达到突出重点的作用。 讨论: 1、与藻类植物相比苔藓植物生活在什么环境中?树干哪边生活着苔藓植物? 2、苔藓植物有什么特点? 评价学生回答,总结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湿环境中,有假根、茎、叶、无输导组织、植株矮小。 讨论: 苔藓植物为什么能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评价学生回答,总结苔藓植物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指示植物的原因。 展示课件(漳浦花博会上南靖的桫椤等) 学生阅读课本,思考、培养学生阅读体会、交流、表达。 能力、表达能理解、体会苔藓植物力。 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 指示植物。 观察、思考后回答:蕨类植物生活在陆地上。苔藓植 物有假根、茎、叶,植株矮小。蕨类植物有根、 培养观察、分析、对比、表达能力,培养热爱学校,热爱家乡,关注第3页/共6页
归纳总结 情感渗透 茎、叶,植株高大。 理解、体会蕨类植物 的生活环境、特点 讨论: 1、蕨类植物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2、与苔藓植物相比蕨类植物有什 么特点? 评价学生回答,总结蕨类植物多学生回答:放在潮湿生活在潮湿环境中,有根、茎、环境中。应该经常浇叶分化,有输导组织,植株高大。 水 提问:如果你栽种蕨类植物,应 该放在什么环境中?是否应该经观察、思考回答蕨类常浇水? 植物的作用。 肯定学生的回答。 出示多媒体课件,卷柏、满江红、 古代蕨类植物。 讨论: 理解、体会蕨类植物1、蕨类植物与人类生活有什么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系? 2、古代蕨类植物哪里去了? 评价学生回答,总结蕨类植物可 食用(如菇类)、可药用(如卷柏)、 可观赏(如)可做绿肥(如满江 红,强调生活在水中)、饲料。今回答:藻类、苔藓、天使用煤是主要古代蕨类植物形蕨类植物不开花。种成的。 子植物会开花。 展示课初课件。 提问:植物都会开花产生种子 吗?如果不会的话,哪些会开花 产生种子?植物主要有哪几种类 群? 评价学生回答。进一步引申藻类、认识蕨类繁殖方式 苔藓、蕨类怎么繁殖后代? 出示多媒体课件:蕨类孢子囊群 讲述蕨类等植物的生殖方式。 体会诗词、表达,回 答:分别描写藻类、 小结 苔藓、蕨类植物。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苔 自然的情感。 观察、讨论、表达、理解、体会中得到提高,加深印象,达到突出重点的作用。 联系生活,学以致用,加深认识。 培养观察、分析、表达能力。联系生活,举出具体例子,加深认识。 释课初之疑 产生新的疑问 诗词体会,加深认识。 第4页/共6页
动手操作 拓展提高 课堂升华 拓展创新 规律探究 课外延伸 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出自抗金英雄岳飞的《满江红》分别描写什么植物? 评价学生回答。 将学生分成八组,展示三类植物的活体标本。要求:分开三类植物。 1、测量苔藓植物的长度。 2、观察蕨类植物的孢子囊。 3、说出各类植物主要特征。 总结评价学生活动回答。 学生相互合作,自主完成,交流各组派代表展示成果,分析结果,同组成员随时补充。其它组的同学提出质疑,作好记录,学生相互评价。 理解、体会 思考、回答 讨论: 比较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生 活环境,大家有什么发现?对比它 们的形态结构特征,有哪些发现? 评价学生回答, 总结得出植物由 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课后完成 低等到高等的进化历程。 通过观察,寻找校园或你所在社区、农村的三类植物。注意它们的生活环境。并进一步提出如何对它们进行保护? 与植物零距离接触,培养合作、观察、动手能力,让学生感受成功、、加深认识。达到突出重点、提升课堂效果。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应用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注植物。 拓展提升,为学习进化论埋下伏笔 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应用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课堂知识的提升,突出重点。 六、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植物类型 藻类植物 生活环境 多数生活在水中 特点 常见种类 与人类的关系 相同点 单细胞或多细衣澡、水绵、海带、食用、药用、 胞,无根、茎、叶。 紫菜 鱼类的饵料、 释放氧 第5页/共6页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阴湿陆地 多细胞,有假墙藓、葫芦藓 根、茎、叶。无输 导组织,植株矮小。 多细胞,有根、肾蕨、卷柏、满江茎、叶。有输导组红、桫椤 织,植株高大。 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阴湿陆地 不产生种子,孢子 食用、药用、生殖 绿肥、饲料、观赏 七、教学反思 1、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3个部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行比较探究,自己观察比较植物的形态特征,掌握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相关知识。
2、通过分组讨论、表达交流、分组实验等多种多样的活动,使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等都得到提高,课堂的教学过程丰富方法多样。
3、课堂的最后几分钟,教师对这3种植物的特征进行系统小结, 表规律探究为今后学习进化论埋下伏笔。
4、给出课外作业,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将所学知识引向深入校园或社区,有利于学生对本节知识巩固,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注植物。
5、整节课多次联系到生活实际。 6、整节课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第6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