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结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根据构造原理写出1~36号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2.过程与方法
利用图、表等资料,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象、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鼓励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 论,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根据构造原理写出1~36号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图片引出大千世界无所不有。
师:同学们,决定这千变万化世界最基本的微粒是什么呢? 生:原子
师:对,现在我们一起回答有关原子的几个小问题。 回忆:
1. 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是什么? 2. 原子能否再分呢?原子如何构成? 3. 原子核的构成如何?
4. 质子、中子、电子的特点如何? 原子结构
师:这节课的内容有三部分: 1.原子的诞生 2.能层与能级
3.构造原理与电子排布式
一、原子的诞生
师:在爆炸宇宙学理论认为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目前我们已发现90多种天然元素,请问它们是怎么诞生的?
生:氢、氦原子通过核聚变逐步熔合而成。 [小结]宇宙大爆炸促使氢、氦原子合成其它原子!
师:这些原子的结构又是怎样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我们几代科学家的原子结构模型发展史。
[展示]原子结构理论模型发展史:
1805年道尔顿的原子模型 :微小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
1904年汤姆生的葡萄干布丁模型:正电荷像流体一样均匀分布在原子中,电子就像葡萄干一样散布在正电荷中,它们的负电荷与那些正电荷相互抵消。
1911年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在原子核内,且几乎全部质量均集中在原子核内部,带负电的电子在核空间进行高速的绕核运动。 二、能层与能级
1.什么是能层?
能层是将核外电子按电子能量差异分成的 2.每一能层容纳最多电子数
能层 符号 一 K 二 L 三 M 四 N 五 六 七 O P Q 容纳最多电子数 小结
2 8 18 32 50 每一能层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为2n2(n为能层序数)。 在同一能层中,能量也可能不同,又可以把它们分为不同能级 展示
能级与最多容纳电子数 提出问题:
1.每一个能层所包含能级的个数与能层的序数有什么样的关系? 2.每一个能层所包含能级从哪个能级开始的?依次是什么能级? 3.s、p、D. f… 能级所容纳最多电子数分别是多少? 4.“4f 8”的含义是什么? 表示第4能层f能级上排布8个电子 小结
1.每一能层中所含能级个数与能层序数n相等
2.每一能层中的能级都从S能级开始依次ns、np、nD.nf… 3.同一能层中Ens<Enp<End<Enf
4.s、p、D.f…各能级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为 1.3.5.7…的二倍 5.不同能层中符号相同的能级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相同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各电子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
即:电子层序号:1 2 3 4 5 6 7
代表符号:K L M N O P Q 最多电子数:2 8 18 32 50 72 98
(2)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3)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满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电子层,然后才由里往外,依次排在能量较高电子层。而失电子总是先失最外层电子。
课堂练习
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写出16S 、18Ar 、19K、26Fe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三、构造原理与电子排布式
随着原子核数的增加,绝大多数元素的核外电子的排布将遵循右图的排布顺序,称为构造原理。
展示
部分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课堂练习
按照构造原理,写出16S、26Fe的电子排布式,并预测它们的化合价。 答案:16S:1s22s22p63s23p4 ,可能的化合价为+6价、+4价、-2价等。 26Fe:1s22s22p63s23p63ds2,可能的化合价为+2价 [课时小结] 1.原子的诞生 2.能层与能级
3.构造原理与电子排布式 原子结构 一、原子的诞生
原子结构理论模型发展史: 二、能层与能级
1.能层是将核外电子按电子能量差异分成的
2.每一能层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为2n2(n为能层序数) 小结
1.每一能层中所含能级个数与能层序数n相等
2.每一能层中的能级都从S能级开始依次ns、np、nD.nf… 3.同一能层中Ens<Enp<End<Enf
4.s、p、D.f…各能级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为 1.3.5.7…的二倍 5.不同能层中符号相同的能级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相同 三、构造原理与电子排布式
随着原子核数的增加,绝大多数元素的核外电子的排布将遵循右图的排布顺序,称为构造原理。
教学设备要求:多媒体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