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水力学)-流体力学实验(1)

(水力学)-流体力学实验(1)

来源:华佗小知识
土木工程基础实验之四(水力学‘流体力学’)部分实验指导&实验报告

壹、静水压强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水静力学基本方程物理意义的理解,验证静止液体中,不同点对于同一基准面的测压管水头为常数(即z2、学习利用U形管测量液体密度。

3、建立液体表面压强p0pa,p0pa的概念,并观察真空现象。 4、测定在静止液体内部A、B两点的压强值。

pC)。 g二、实验原理

在重力作用下,水静力学基本方程为:

zpC g它表明:当质量力仅为重力时,静止液体内部任意点对同一基准面的z与之和为常数。

重力作用下,液体中任何一点静止水压强

pp0gh,

p0为液体表面压强。

p两项gp0pa为正压;p0pa为负压,负压可用真空压强pv或真空高度hv表示:

pvpapabs hvpv g重力作用下,静止均质液体中的等压面是水平面。利用互相连通的同一种液体的等到压面原理,可求出待求液体的密度。

1

土木工程基础实验之四(水力学‘流体力学’)部分实验指导&实验报告

三、实验设备

在一全透明密封有机玻璃箱内注入适量的水,并由一乳胶管将水箱与一可升降的调压筒相连。水箱顶部装有排气孔k1,可与大气相通,用以控制容器内液体表面压强。若在U形管压差计所装液体为油,油水,通过升降调压筒可调节水箱内液体的表面压强,如图1-1所示。

测压板K调压筒KKA123456油密闭水箱B 图 1—1

四、实验步骤

1、熟悉仪器,测记有关常数。

2、将调压筒旋转到适当高度,打开排气阀k1,使之与水箱内的液面与大气相通,此时液面压强p0pa。待水面稳定后,观察各U形压差计的液面位置,以验证等压面原理。

3、关闭排气阀k1,将调压阀升至某一高度。此时水箱内的液面压强p0pa。观察各测压管的液面高度变化并测记液面标高。

4、继续提高调压筒,再做两次。

5、打开排气阀k1,使之与大气相通,待液面稳定后再关闭k1(此时不要移

2

土木工程基础实验之四(水力学‘流体力学’)部分实验指导&实验报告

动调压筒)。

6、将调压筒降至某一高度。此时p0pa。观察各测压管的液面高度变化,并测记标高,重复两次。

7、将调压筒升至适当位置,打开排气阀k1,实验结束。

五、注意事项

1、升降调压筒时,应轻拉轻放,每次调压高度不宜过大。

2、在测记测压管液面标高时,一定要待液面稳定后再测读数。若p0未变而测压管水面持续变化时,则表明阀门漏气,应采取修复措施。

六、思考题

1、什么情况下3、4两根测压管的高度相同? 2、液面标高43与65相等吗?为什么? 3、调压筒的升降为什么能改变容器的液面压强p0? 4、实验时,密封容器内的水面能不能低于A点,为什么?

贰、流线演示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应用流动演示仪演示各种不同边界条件下的水流形态,以观察在不同边界条件下的流线、旋涡等,增强对流体运动特性的认识。

2、应用流动演示仪演示水流绕过不同形状物体的驻点、尾流、涡街现象及非自由射流等,增强对这些现象的感性认识。

3

土木工程基础实验之四(水力学‘流体力学’)部分实验指导&实验报告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

流线可以形象地显示各种水流形态及其水流内部质点运动的特性。而通过各种演示设备就可以演示出流线。常用的有烟风洞、氢气泡显示设备,及流动演示仪等。现以流动演示仪为例加以说明。

图 2-1 为流动演示仪的示意图,该仪器用有机玻璃制成,通过在水流中掺气的方法,演示不同边界条件下的多种水流现象,并显示相应的流线。整个仪器有不同的单元组成。每个单元都是一套的装置,可以单独使用,亦可同时使用。

三、实验步骤

(一)、操作程序 1、接通电源,打开开关。 2、用调节进气量旋钮,调节气泡大小。

(二)演示内容 Ⅰ型:显示圆柱绕流等的

流线,该单元装置能十分清楚地显示出流体在驻点处的停滞现象、边界层分离状态分离状况及卡门涡街现象。

1、驻点:观察流经圆柱前端驻点处的小气泡运动特性,可

图 2-1

了解流速与压强沿圆柱周边的变化情况。

2、边界层分离:流线显示了圆柱绕流边界层分离现象,可观察边界层分离点的位置及分离后的回流形态。

4

土木工程基础实验之四(水力学‘流体力学’)部分实验指导&实验报告

3、卡门涡街:即圆珠柱的轴与水流方向垂直,在圆柱的两个对称点上产生边界层分离,然后不断交替在圆柱下游两侧产生旋转方向相反的旋涡,并流向下游。

Ⅱ型:显示桥墩、机翼绕流的流线。

该桥墩为圆头方尾的绕流体。水流在桥墩后的尾流区内也产生卡门涡街,并可观察水流绕过机翼时的运动状态。

Ⅲ型:显示逐渐收缩、逐渐扩散及通过孔板(或丁坝)纵剖面上的流线图像。 1、在逐渐收缩段,流线均匀收缩,无旋涡产生;在逐渐扩散段可看到边界层层分离而产生明显的漩涡。

2、在孔板前,流线逐渐收缩,汇集于孔板的过流孔口处,只在拐角处有一小旋涡出现;孔板后水流逐渐扩散,并在主流区周围形成较大的旋涡回流区。

Ⅳ型:显示管道突然扩大和突然收缩时的管道纵剖面上的流线图像。 1、在突然扩大段出现强烈的旋涡区。 2、在突然收缩段仅在拐角处出现旋涡。

3、在直角转变处,流线弯曲,越靠近弯道内侧流速越小,由于水流通道很不畅顺,回流区范围较广。

四、注意事项

此处注意调节进气阀的进气量,使气泡大小适中,流动演示更清晰。

五、思考题

1、旋涡区与水流能量损失有什么关系? 2、指出演示设备中的急变流区。

3、空化现象为什么常常发生在旋涡区中?

5

土木工程基础实验之四(水力学‘流体力学’)部分实验指导&实验报告

4、卡门涡街具有什么特征?对绕流物体有什么影响?

叁、能量(伯努利)方程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恒定流的情况下,当管道断面发生改变时水流的位置势能、压强势能、动能的沿程转化规律,加深对能量方程的物理意义及几何意义的理解。

2、观察均匀流、渐变流断面及其水流特征。 3、掌握急变流断面压强分布规律。

4、测定管道的测压管水头和总水头值,并绘制管道的测压管水头线及总水头线。

二、实验原理

实际液体在有压管道中作恒定流动时,其能量方程如下:

2p11v12p22v2z1z2hw

g2gg2g它表明:液体在流动的过程中,液体的各种机械能(单位位能、单位压能和单位动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但由于实际液体存在粘性,液体运动时为克服阻力而要消耗一定的能量,也就是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而散逸,即水头损失。因而机械能应沿程减少。

对于均匀流和渐变流断面,其压强分布符合静水压强分布规律:

zpC或pp0gh g但不同断面的C值不同。

6

土木工程基础实验之四(水力学‘流体力学’)部分实验指导&实验报告

图 3—1

对于急变流,由于流线的曲率较大,因此惯性力亦将影响过水断面上的压强分布规律:

上凸曲面边界上的急变流断面如图 3—1(a),离心力与重力方向相反,所以

p动p静。

下凹曲面边界上的急变流断面如图 3—1(b),离心力与重力方向相同,所以

p动p静。

三、实验设备

实验设备及各部分名称如图3—2所示。

7

土木工程基础实验之四(水力学‘流体力学’)部分实验指导&实验报告

四、实验步骤

1、分辩测压管与皮托管检查橡胶管接头是否接紧。

2、启动抽水机,打开进水阀,使水箱充水并保持溢流,使水位恒定。 3、关闭尾阀k,检查测压管和皮托管的液面是否齐平。若不平,则需要检查管路中是否存在气泡并排出。

4、打开尾阀k,在液面稳定后,量测测压管及皮托管水头,同时测量该级的流量。

5、观察急变流断面A和B处的压强分布规律。 6、本实验其做四次。

五、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

1、在管流流量Q固定不变的情况下,观察管段内流体在不同位置的测压管水头线;

2、在某一级稳定流情况下,测定沿流各过水断面的平均位置高度z、测压

v2p管高度、流速水头及总水头H值。

2gg3、尾阀k开启一定要缓慢,并注意测压管中的水位的变化,不要使测压管水面下降太多,以免空气倒吸入管路系统,影响实验进行。

4、流速较大时,测压管水面有脉动现象,读数要读取均值。

六、思考题

1、实验中哪个测压管水面下降最大?为什么? 2、皮托管中的水面高度能否低于测压管中的水面高度? 3、在逐渐扩大的管路中,测压管水头线是怎样变化的?

伍、雷诺实验

8

土木工程基础实验之四(水力学‘流体力学’)部分实验指导&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层流和紊流的流动特征及转变情况,以加深对层流、紊流形态的感性认识。

2、测定层流和紊流两种流态的水头损失与断面平均流速之间的关系。 3、绘制水头损失hf和断面平均流速的对数关系曲线,并计算图中的斜率m和临界雷诺数Rec。

二、实验原理

同一种液体在同一管道中流动,当流速不同时,液体在运行中有两种不同的流态。当流速较小时,管中水流的全部质点以平行而不互相混杂的方式分层流动,这种形态的游体流动称为层流。当流速较大时,管中水流各质点间发生相互混杂的运动,这种形态的液体流动称为紊流。

层流与紊流的沿程水头损失规律不一样,根据试验,水头损失与断面平均流速之间的关系式用hfkvm表示,层流状态时,沿程水头损失大小与断面平均流速的1次方成正比,即hfv1.0;而在紊流状态时,沿程水头损失大小与断面平均流速的1.75~2.00次方成正比,即hfv1.750~02.0。

每大实验设备的管径一定,当水箱水位保持不变时,管内即产生恒定流,沿程水头损失hf与断面平均流速v的关系可由能量方程导出:

2p11v12p22v2z1z2hf

g2gg2g当管径不变时,v1v2,取121.0, 所以 hf(z1(h)值由压差计读取。

p1p)(z22)h。 gg 9

土木工程基础实验之四(水力学‘流体力学’)部分实验指导&实验报告

在圆管流动中采用雷蔚为大观数来判别流态:

Revd4Q4 kQ;kdd式中:k—系数;—水流的运动粘滞系数;d—圆管直径;Q—流量

当ReRec(下临界雷诺数)时为层流状态,Rec2320;

当ReRe'(上临界雷诺数)时为层流状态,Re'在4000~12000之间。

cc

三、实验设备

实验设备及相应部分的名称见图5-1所示

10

土木工程基础实验之四(水力学‘流体力学’)部分实验指导&实验报告

图5—1 雷诺实验仪

四、实验步骤

1. 观察流动状态

将进水管打开使水箱充满水,并保持溢流状态;然后用尾阀调节流量,将阀门以极慢速打开,待水流稳定后,注入有色指示剂。当有色指示剂在试验管中呈现一条稳定而且明显的流线时,管内即为层流流态。

随后渐渐开大尾阀门,增大流量,这时有色指示剂开始颤动、弯曲,并逐渐扩散,当扩散至全管,水流紊乱到已看不清有以指示剂着色的流线时,此时即为紊流流态。

2. 测定hf~v的关系及临界雷诺数 1) 熟悉仪器,测记有关常数。

2) 检查尾阀全关时,压差计液面是否齐平,若不平,则需排气调平。 3) 将尾部阀门开至最大,然后逐步关小阀门,使管内流量逐步减少;每改

11

土木工程基础实验之四(水力学‘流体力学’)部分实验指导&实验报告

变一次流量,均待水流平稳后,测定每次的流量、水温和试验段的水头损失(即压差)。流量Q用体积法测量。用量筒量测水的体积V,用秒表计时间T。流量Q相应的断面平均流速vV。TQ。 A4) 流量用尾阀调节,共做10次。当Re<2500时,为精确起见,每次压差减小值只能为3~5mm。

5) 用温度计量测当日的水温,由此可查得运动粘滞系数,从而计算雷诺数Revd。

6) 相反,将调节阀由小逐步开大,管内流速慢慢加大,重复上述步骤。

五、注意事项

1.在整个试验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持水箱内的水头稳定。每变动一次阀门开度,均待水头稳定后再量测流量和水头损失。

2.在流动形态转变点附近,流量变化的间隔要小些,使测点多些以便准确测定临界雷诺数。

3.在层流流态时,由于流速v较小,所以水头损失hf值也较小,应耐心、细致地多测几次。同时注意不要碰撞设备并保持实验环境的安静,以减少扰动。

六、思考题

1.要使注入的颜色水能确切反映水流状态,应注意什么问题?

2.如果压差计用倾斜管安装,压差计的读数差是不是沿程水头损失hf值?管内用什么性质的液体比较好?其读数怎样进行换算为实际压强差值?

3.为什么上、下临界雷诺数值会有差别? 4.为什么不用临界流速来判别层流和紊流?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