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齐鲁书社版三年级《传统文化》全册教案

齐鲁书社版三年级《传统文化》全册教案

来源:华佗小知识
第一单元爱众亲仁

1、老吾老 幼吾幼

教学目标 :

1、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讲述《戏彩娱亲》。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 二、诵读感悟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

幼。 --- 《孟子·梁惠王上》 解释:尊敬自己家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自己家里德儿女, 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

1、讲述真实案例《姜美花敬老》。

2、知行合一:关于尊老爱幼,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给老人让座;给老人

梳头发;陪小朋友玩耍;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四、总结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生活中,我们应当时刻提醒自己尊敬长辈, 爱护幼小,做一个尊老爱幼的好少年。

教学目标 :

1、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善相劝 德皆建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讲述《上行下效》。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 二、诵读感悟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

善相劝 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 《弟子规》 解释:相互劝善,彼此都能建立良好的德行。有了过错而不相互规劝,双方都会在 品行上留下缺陷。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

1、讲述真实案例《梅兰芳虚心求教》。

2、知行合一:关于听从别人的劝告,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不能乱闯红

灯;不能随意摘花;不能践踏绿地⋯⋯

3、劝说的艺术:①注意时机的把握,选择适当的场合。

②心平气和,语气委婉。 ③为对方着想,真诚地希望对方更好。 四、总结 我们不仅要多劝人为善,还要学会听从别人的劝告。听从别人的

劝告才能少犯 错误,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教学目标 :

1、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3、报以德 勿抱怨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讲述《贤相吕蒙正》。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 二、诵读感悟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 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

《论语·宪问》 解释:用什么来报答恩惠呢?应该是用公平正直来回应怨恨,用恩惠来回报恩惠。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

1、讲述故事《让海水冲走怨恨》。

2、知行合一:关于报恩,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为父母洗脚;教师节感

恩;辅导同学功课⋯⋯

4、生活中,父母为你做的那件事情最让你感动?把大选报答父母恩情的具

体做法 写下来。

四、总结 “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生活中,常常把别人对我们的恩情记在心 里,将令人怨恨的事情都忘掉,我们的心情就会很舒畅。

教学目标 :

1、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4、忠信谦 德之道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讲述《孝行楷模陆陇其》。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 二、诵读感悟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 忠,德之正也;信,德之固也;卑让,

德之基也。 --- 《左传·文公元年》 解释:忠诚,意味着德行的纯正;诚信,意味着德行的巩固;卑让,意味着德行的 基础。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

1、讲述故事《最美义工》。

2、知行合一:关于良好的德行,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做一个品德高尚

的人;经常反省自己的言行;用自己的德行去影响他人⋯⋯

3、与人交往时,我们应当用自己优秀的言行去影响他人。我们应该这样

做: ①从自身做起,做一个具有良好品德的人。

②时刻反省自己有哪些问题需要改正。 ③按照道德准则去爱护、影响他人。

四、总结 “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生活中,常常把别人对我们的恩情记在心 里,将令人怨恨的事情都忘掉,我们的心情就会很舒畅。

教学目标 :

1、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第二单元 明理学道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5、物虽小 勿私藏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讲述《陶母退鱼》。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 二、诵读感悟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 《弟子规》 解释: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据为已有。如果将其私

藏,品德就会缺失,父 母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

1、讲述故事《一个苹果的教训》。

2、知行合一:关于物虽小,勿私藏,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公共财物不

据为己有;喜欢的玩具不随意拿走;捡到东西及时归还⋯⋯

3、外出旅游时,看到路边的樱桃已经成熟,我们应该这样做: ①没有得

到主人的允许,自己不去摘樱桃吃。

②阻止朋友去摘樱桃,告诉他(她)这样做不对。

四、总结 见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私自将它据为己有,这样做是不对的。

6、已不欲 勿施人

教学目标 :

1、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讲述《的卢马的故事》。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 二、诵读感悟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论语·卫

灵公》 解释:自己不想要的事物,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

1、讲述故事《湿座位》。

2、知行合一:关于不要把事情加到别人身上,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多

换位思考;不过分苛求;能相互支持⋯⋯

3、生活中,当我们遇到不想做的事情时,我们应该这样做: 换位体验,

换位思考。

四、总结 人与人之间时平等的,把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强加给别人,会破坏

与他人的关系

7、巧言者 鲜矣仁

教学目标 :

1、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讲述《魏徽进谏》。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 二、诵读感悟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 巧言令色,鲜矣仁。 --- 《论语·学

而》 解释:用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伪装自己的人,仁德是不会多的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

1、讲述故事《百年老店春和楼》。

2、知行合一: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大胆表达真实想法;不轻信花言巧

语;面对错误敢于质疑;多交敢说真话的朋 友⋯⋯

3、数学课上,你觉得老师讲的一道题不对,就在分组讨论时你说出了自己

的想法, 其他同学纷纷表示老师肯定不会犯错误的,你应该怎样做?请选择 ①相信同学们的说法。 ②直接在课上向老师提出质疑。 ③在科协何老师探讨这个题目。

四、总结 我们只能相信真实的、值得信任的话语,不能相信花言巧语。 一、故事激趣 讲述《不为五斗米折腰》。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 二、诵读感悟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8、远名利 重节气

教学目标 :

1、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 众人重利,炼士重名,贤士尚志,圣人贵

精。 --- 《庄子·刻意》 解释:众人看重利益,廉洁正直的人看重名声,贤达的人崇尚志向,圣人推崇精神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

1、讲述故事《抗日英雄赵一曼》。

2、知行合一: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学习先辈们的

精神? 有远大的志向;有坚强的意志;为主义为奋斗⋯⋯

3、作为少先队员,我们应该怎样树立自己的理想?

① 我的理想。 ② 确立理想的原因。 ③今后的努力方向。

四、总结 在名与利面前,品行低的人看重物质利益,修养高的廉洁之士则

看重气结和名

第三单元 静以修身

9、不如人 当自砺

教学目标 :

1、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讲述《陆羽血衣》。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 二、诵读感悟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 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 《弟子规》 解释:每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艺的培养,如果感觉到有不如别人 的地方,就应当奋发图像强,努力赶上。如果是自己的衣食不如别人,也千万不要 生气忧伤。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

1、讲述故事《小鹏变形记》。

2、知行合一: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发现身边的优秀典型;比比谁的道德品行

更高尚;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四、总结

每个人都要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而不是比谁穿的衣服漂亮,比谁的生活条件 好。学着欣赏周围那些品行好的同学,并把它们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 一、故事激趣 讲述《潜心学习的吕公著》。

10、近贤者 敬爱之

教学目标 :

1、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 二、诵读感悟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 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 --- 《礼

记·曲礼上》 解释:对于品行高尚的人,我们要亲近他、尊敬他,敬畏并爱戴他。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

1、讲述故事《学习先进榜样 争做美德少年》。

2、知行合一:我们应该向有德行的人学习什么呢? 学讲诚信;学会宽容;学

帮助他人;学正直做人⋯⋯

3、寻找班级好榜样,并制定一个向榜样学习的小计划。

四、总结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虚心向品行高尚的人学习,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11、不修身 貌甚恶

教学目标 :

1、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讲述《裴度还带》。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 二、诵读感悟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 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如貌甚恶二责

妍影于镜也。 --- 《颜氏家训·名实》 解释:如今不修养身心,却想要在世上有个好名声,就如同相貌丑陋却要求在镜子 里有一副号容貌一样。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

1、讲述故事《“最美的妈妈吴菊萍》。

2、知行合一:关于”修养身心,我们要怎样做? 多阅读,塑情操;练书法,

养心性;听音乐,润心灵;做运动,健身心⋯⋯

3、面对压力,我真正有德行的人可以这样做:

①听一听舒缓的音乐。 ②进行一下户外运动,亲近大自然。 ③读一本有趣的课外书。

四、总结 如果以善待人,我们的相貌就会变得越来越和善可亲。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外 表也会给人阳光温暖的感觉。

第四单元 俭以养德

12、成人美不成恶

教学目标 :

1、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讲述《六尺巷》。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 二、诵读感悟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 《论语·颜渊》 解释:品行高尚的人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

事。品行低下的人却恰好相 反。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

1、讲述故事《陪练罗海:成就奥运冠军美名的幕后英雄》。

2、知行合一:关于“成人之美”,我们可以怎样做? 竞赛之前我相助;坏事

面前我劝阻;他人有难我援手;比人获奖我鼓掌⋯⋯

3、运动会上我们可以为运动员做些什么?

①为运动员呐喊助威。 ②帮运动员保管衣物。 ③ 给运动员提供饮用水。

四、总结 当别人有困难时,要尽力去帮助,而不是漠不关心,更不能欺负别

人,这是道

德高尚的人必须要做到的。

13、思不易 念维艰

教学目标 :

1、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讲述古人名人节俭故事四则:司马光 朱元璋 周总理杨善洲。 听了这四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 二、诵读感悟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

物力维艰。 --- 《朱子家训》 解释:吃饭时应该想想这粥饭里有多少人地辛苦付出,知道它来之不易;穿衣时要 想想劳作的艰辛,应该好好珍惜,勤俭节约。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

1、学儿歌《勤俭歌》。

2、知行合一:关于“勤俭节约”,我们可以怎样做? 节约用电;节约用水⋯⋯

四、总结 我们平时要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要从日常生活、穿衣吃饭做起,不铺张浪费 要知道每一样东西的背后都有很多人辛勤付出,有很多资源的消耗,点点滴滴都来 之不易。 一、故事激趣 讲述《原宪安贫》。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 二、诵读感悟

14、饭疏食 乐其中

教学目标 :

1、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

矣。 --- 《论语·述而》 解释:吃粗粮,喝冷水,睡觉的时候弯着手臂当作枕头,生活的乐趣就在其中啊!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

1、讲述《舌尖上的浪费知多少》。

2、知行合一:关于“节约、不浪费”,我们可以怎样做? 不挑食;穿着朴

素;不乱要东西;不攀比⋯⋯

3、你有什么节约高招? ①把自己没有用完的几个作业本重新装订成一本演草

本。

②自己制作一个废旧物品回收箱,把平时的废旧物品存起来加以回收利用。 四、总结

勤俭,往往就是一种简简单单的生活态度。俭朴的人最能感受到生活带来的欢 乐和满足。

一、故事激趣 讲述故事《“勤”“俭”二字匾》。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

二、诵读感悟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15、与其奢 不如俭

教学目标 :

1、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 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 《论语·述而》 解释:奢侈豪华就显得骄傲,俭省朴素就显得寒碜。与

其骄傲,宁可寒碜。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

1、讲述毛旧衣物。

2、知行合一:关于“俭省朴素”,我们可以怎样做? 学习劳动技能;自己动

手,不好吃懒做;动手改造物品再利用⋯⋯

3、做一个家庭节约小卫士。

写一个勤俭节约行为准则贴在家里,自己对照着做,并监督每一位家庭成员的行为 四、总结

勤俭是人类最重要的品德之一,这种品德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的。

16、入奢易 入俭难

教学目标 :

1、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讲述《守俭慎舍的司马光》。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

二、诵读感悟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 《传家

集》 解释:原本穷苦节俭的生活变得富裕奢侈,是比较容易适应的,而过惯富裕奢侈的 生活要开始穷苦节俭会比较难。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

1、讲述《俭朴的李嘉诚》。

2、知行合一:关于节俭,我们可以怎样做? 不攀比物质享受,不爱慕虚荣;

不盲目追求高消费;不讲究面子,不大搞排场⋯⋯ 四、总结

“俭”和“奢”是一对反义词。节俭就是要求我们远离奢华,奢华也就意味着 没有做到节俭。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保持勤俭朴素的作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