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的形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风是在空气有冷热差别的条件下产生的,理解风的成因。
2、过程与方法:能从多方面感受风的存在,并能提出的有关风的有价值的问题;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风的成因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用简单的器材初步学会做空气流动形成风的模拟实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重、难点:
分析实验现象,认识产生风的原因。能解释一些日常生活问题。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观察法、操作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活动准备:
教具学具:多媒体  实验箱  蜡烛 火柴 香  毛巾  纸条  铁架台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风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 谜语引入,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课件出示谜语:“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风)风是空气的流动形成的。
2、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门缝飘纸片的实验,让学生说出观察到了什么,并试着解释这一现象。
生:下面的纸条往里飘,上面的往外飘……
生:风吹的结果……
师:想不想知道为何会出现这一现象?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来学习今天的内容。(出示课题:风的形成)
二、实验探究、发现新知
(一)、实验探究、启迪思维
1、师出示实验。(螺旋圈转动)
2、学生以小组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并提出问题。
3、课件出示科学在线,让学生阅读并思考:热气球是怎样升空的?
生:空气受热后会上升,上升的空气使孔明灯和热气球升上了天空。
4、小组讨论:根据科学在线解释纸螺旋圈转动的原因?解释冬天门缝下部的纸片往里飘,上部的纸片往外飘的原因?
(二)、风是怎样形成的?
1、提出问题:风是千变万化的,那么自然界中的风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与哪些条件有关系呢?
2、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想与假设。
(三)、深入探索、认识建构
1、观察实验箱,介绍实验箱的构造和实验方法。
2、小组设计实验方案:观察桌上的实验材料,你发现了什么?想一想你怎样利用这些材料设计实验?
(每四人一组,每组的实验装置为:实验箱、蜡烛、火柴、蚊香、毛巾,另有一张记录单。)
实验装置图 蜡烛状态 烟的飘动路线 箱的内外温度 有无风
(略) 点燃前
点燃后
结    论: 风是在空气(              ) 的条件下形成的。
3、讨论、交流设计思路,教师指导补充完善。
(把一支蜡烛放进实验箱内;把毛巾用冷水浸湿,放在实验箱左侧;点燃蚊香放到实验箱左侧小口处;观察蚊香烟流动的方向;点燃实验箱内的蜡烛,再把蚊香放在小口处;观察蚊香烟流动的方向;熄灭蜡烛。)注:教师提示注意安全。
4、小组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探究。       
5、汇报交流:
(1)没有点燃实验箱内的蜡烛时,实验箱的内外空气的温度是否相同?烟是怎样飘动的?说明了什么?
(2)点燃实验箱内的蜡烛后,实验箱的内外空气的温度是否相同?哪里比较热?哪里比较冷?烟又是怎样飘动的?说明什么?
6、思考、讨论:
(1)在这个实验中,为什么点燃实验箱内的蜡烛后会形成风呢?
(2)实验说明,风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
(3) 小结:当燃烧的蜡烛放在右箱,使右箱内的温升高空气变轻,左箱内温度相对较冷于是冷空气就流入右箱形成风。是蜡烛燃烧的热量使空气流动成风的。
7、师生小结:实验说明,风是在空气有冷热差别的条件下形成的。热地方的空气轻、会上升,压力小,冷的地方空气重,压力大,当两地冷热温度不同时,空气压力大小也就不同,压力大的冷空气会向压力小的热空气方向流动,从而形成了风。
三、运用所学、巩固新知
(课件出示图片)解释暖气是怎样使室风的空气变热的?
四、全课总结、交流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与体会?
五、课后作业
暖气片为什么要安装在室内窗户的下面,而厨房里的排风扇或室内的空调却要安装在比较高的地方?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