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9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6孔雀东南飞并序课后巩固提升含答案

2019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6孔雀东南飞并序课后巩固提升含答案

来源:华佗小知识


6 孔雀东南飞 并序

课后篇巩固提升

随堂演练

一、课文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1.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恨恨那可论 恨恨:愤恨到极点。 ..

B.作计乃尔立 ..

乃尔:就这样。

C.叶叶相交通 ..

交通:交错相通。

D.多谢后世人 ..

多谢:十分感谢。

解析D项,“多谢”,多多告诉。

答案D

2.导学号951140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台阁”,尚书省的别称,东汉以尚书直接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因汉尚书台在宫禁内,乃有此称。文中泛指大的官府。

B.“城郭”,古代“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内城叫“城”,外城叫“郭”。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C.“再拜”,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拜两次,表达敬意。“再”,第二次;“拜”,见面时的礼节。

D.“黄昏”,傍晚时分,一般指18点左右;“人定”,夜深人静的时候,指21点至23点。

解析D项解释不准确。“黄昏”,日落以后至天还没有完全黑的时间,一般指19点至21点,也就是戌时。

答案D 3.下列对原文有关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这两句既写了焦仲卿因“闻此变”而摧折心肝的悲伤心情,也写了焦仲卿当时所骑的马的哀鸣,从而为下文营造了一种凄怆的氛围。

B.“贺卿得高迁!”这句表面上表现了焦仲卿对刘兰芝的讥讽,实际上反映了焦仲卿对刘兰芝的爱恋。

C.“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这四句既表明焦母那种顽固保守的封建等级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焦母要拆散焦仲卿和刘兰芝夫妇的原因。

D.“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这四句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表明刘兰芝和焦仲卿双双殉情的爱情故事终于感动上苍,让他们两人化作鸳鸯鸟而结为夫妇。

解析D项,写鸳鸯的和鸣是象征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绵绵不绝,“感动上苍,让他们两人化作鸳鸯鸟而结为夫妇”没有依据。

答案D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2)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参(1)想到他们将要永远离开人世,无论如何不能再保全了!

(2)(他)把头转向兰芝住过的内房,越来越被悲痛煎熬逼迫。

二、语言运用

5.在学习《孔雀东南飞》时,同学们把它改编成了课本剧并进行表演。其中兰芝“举身赴清池”和仲卿“自挂东南枝”的情节以及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结尾由于舞台的,学

生不能进行惟妙惟肖的表演,而这一部分又是戏剧冲突的高潮部分,于是有一位同学在二胡演奏《化蝶》的背景音乐中用低缓、沉抑的语调来朗诵,另外两位同学采用虚拟的表演动作来象征刘、焦二人的殉情。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朗诵结束后,接着出现画外音。

(1)请你以“五字句”拟写一个对刘、焦爱情美好祝愿的画外音结束剧情。

(2)请点评以上对课本剧结尾的处理方法。

解析回答问题(1)时要注意用“五字句”,必须是对爱情的美好祝愿;回答问题(2)时只要能结合结尾,自圆其说即可。

答案示例(1)孔雀东南飞,一去不复回,诚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

(2)用《化蝶》乐曲来移花接木,使这首诗很难在舞台上表现的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结尾得到了很好的处理。放慢节奏,配乐朗诵如泣如诉,自然地将剧情推向高潮,让人情不自禁地沉浸在音乐里,忘情于故事中,收到“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艺术效果。

6.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诸子争鸣,造纸印刷、筑长城开运河,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

材料:

奋斗 团结 梦想

建强国谋复兴 御外侮卫家国 脱贫困奔小康

垦田拓海 开天辟地 守望相助 抗灾治水 逐日奔月 同舟共济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扩展语句的能力。答题的关键是先把后两行的词语按照“奋斗”“团结”“梦想”分组,分组正确了,解答就容易了。每组前两个四字词语的语序可以互换。

答案示例垦田拓海、抗灾治水、脱贫困奔小康,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奋斗精神。

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御外侮卫家国,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团结精神。

开天辟地、逐日奔月、建强国谋复兴,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梦想精神。

课时作业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磐石(pán) 窈窕(tiáo) ..

徘徊(huái) 伶俜(líng pīng) ...

B.遗施(yí) 拊掌(fú) ..

纨素(wán) 箜篌(kōng hóu) ...

C.否泰(pǐ) 哽咽(yè) ..

玳瑁(dài) 踯躅(zhí zhú) ...

D.鲑珍(guī) .便言(pián) .

晻晻(yǎn) 葳蕤(wēi ruí) ...

解析A项,“窕”应读“tiǎo”;B项,“遗”应读“wèi”,“拊”应读“fǔ”;D项,“鲑”应读“xié”。

答案C 2.下列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

A.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

B.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

C.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

D.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

解析C项,否泰:坏运气、好运气。其余为偏义复词。

答案C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徒留无所施(用) 大人故嫌迟(起得晚) ..

B.何意致(招来)不厚 .卿但(只是)暂还家 .

C.红罗复(又,加上)斗帐 事事四五通(遍) ..

D.却(但是)与小姑别 .逆(预想)以煎我怀 .

解析A项,“迟”,慢;C项,“复”,双层;D项,“却”,退出来。

答案B 4.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昼夜勤作息 嬉戏莫相忘 ....

B.共事二三年 ..可怜体无比 ..

C.处分适兄意 ..多谢后世人 ..

D.叶叶相交通 ..千万不复全 ..

解析B项,共事:古义,一起生活;今义,在一起工作。可怜:古义,可爱;今义,值得同情。C项,处分:古义,安排,处理;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按情节轻重做出处罚决定。多谢:古义,多多告诉;今义,客套话,表示感谢。D项,交通:古义,交连,接触;今义,运输事业。千万:古义,无论如何;今义,务必(表示恳切叮咛)。

答案A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A项,副词,于是、就/名词,缘由。B项,都是指代性副词,可译作“他”。C项,介词,把/连词,用来。D项,动词,见面/表被动。

答案B 二、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6~7题。

旧题苏武诗四首(其三)①

汉乐府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嬿婉②及良时。

征夫怀往路③,起视夜何其④。

参辰⑤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摘自《汉魏六朝诗鉴赏》)

注①这首诗在徐陵的《玉台新咏》中题作《留别妻》,旧传为苏武初出使时留别妻子之作。②嬿婉:夫妻恩爱的样子。③怀往路:想着出行的事。“往路”一作“远路”。④夜何其:语出《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是说“夜晚何时”。⑤参(shēn)辰:二星名,代指所有星宿。

6.下列对诗歌内容与表现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两句,笔锋陡转,将开头轻松、欢快的气氛抛入生离死别的无限悲哀。

B.“去去从此辞”中“去去”两字相叠,生动地表现了主人公道别时那种痛苦不堪、语噎词塞的情态。

C.“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两句,与“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两句不同,前者没有后者情深。

D.“恩爱两不疑”一句准确地表现了这对年轻夫妻之间至死不渝的爱。

解析C项,“两句不同,前者没有后者情深”理解错误,两句异曲同工,都显示了离别时无限悲怆、难以自持的情景。

答案C

7.有人说,诗歌的最后四句当是夫妻二人的对话;也有人说是征人对妻子的叮嘱。你是怎样理解的?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结合诗歌的场景,可以理解为夫妻之间的对话,前两句是妻子告诉丈夫要保重身体,不要忘记两人之间的恩爱;后两句是丈夫回答妻子的话。结合注①诗歌的另一题目“留别妻”,也可以理解为“征人”对妻子的叮嘱,要妻子保重身体,别忘记自己。

答案示例我认为应该是夫妻之间的对话。其中“努力”二句是妻子对丈夫的嘱托,她要丈夫在行役中爱惜自己的青春年华,注意保重身体,同时牢记夫妻间的恩爱与欢乐,体现了一个妻子的关心和担心。“生当”二句是丈夫对妻子的回答:“若能生还,一定与你白头偕老;若死在战场,也将一直把你怀念。”表现了丈夫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三、语言运用

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著作等“心”比著作等“身”更为重要。著作等“身”,① ,具有可统计性,而著作等“心”,则是研究成果精神层面的驻扎,无法计算。“著作等身”一般是对学者从事研究工作的赞颂,确实有许多著名学者以著书立说的丰硕成果令人敬仰。但是,② ,而学问是主宰著作的灵魂,因此,衡量一个学者的学术地位和名声,③ 。

解析先通读语段,了解大意,然后再根据语境填写。根据“而著作等‘心’,则是研究成

果精神层面的驻扎”可以推知第①空所填“是研究成果物质层面的度量”。再根据“而学问是主宰著作的灵魂”可以推知第②空可填“著作只是承载学问的外壳”。最后应该是对前面语段的总结,再结合首句可以推知最后一空可填“绝不能以著作等不等身为标准”。

参①是研究成果物质层面的度量 ②著作只是承载学问的外壳 ③绝不能以著作等不等身为标准(应该以著作等不等心为标准)

9.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因为微信已经普及,故所有人都喜欢用它与人交流。打开微信,点赞比比皆是。朋友圈、微信运动、公众号爆款文章是点赞“高发区”。除了家人、好友、同事,领导的个人动态也容易被点赞。同时,微信用户也经常被动“点赞”,比如碍于情面,给朋友孩子的比赛拉票、点赞……其中,被所谓的“好友”求赞最常见。由此可见,在当下社会,微信点赞是人与人正常交往的必备手段。既然这样,那么别人需要微信点赞就一定要帮忙点赞。

①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用微信与人交流。

解析当下社会,“微信点赞”确实在人际交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是人与人正常交往必须具备的手段。不在微信里点赞,人际交往照样能进行。被要求点赞的内容只要是合法的、健康的,帮忙点赞当然可以,但若是涉及一些伪科学、谣言、广告推销等内容,就不应点赞,“一定要帮忙点赞”推断有误。

参②微信点赞并不是人与人正常交往的必备手段。③别人需要微信点赞不一定就应帮忙点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