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3 选择题专项练——现象、本质类
1.(2019·江苏高考)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这一记载反映了(  )
A.井田制度松动    B.世袭制度解体
C.抑商弱化    D.礼乐制度崩坏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可知,土地可以买卖,出现私有化,井田制出现松动,A项正确。材料与世袭制无关,B项错误;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C项错误;礼乐制度崩坏是在春秋后期,与材料时间不符,D项错误。
2.(2019·甘肃兰州二模)爵位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先秦时期,爵位往往是政治权力的标志;秦以后的爵位不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这一变化(  )
A.表明宗法制已退出历史舞台
B.是适应新形势而调整的结果
C.表明政治权力与经济利益分离
D.激化了统治者之间的矛盾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爵位制由先秦时期标志政治权力到秦以后不再具备行政职能。结合所学可知,秦朝时贵族政治转变为官僚政治,爵位制也相应作出调整,故选B项。爵位制与宗法制有关系,但无必然联系,排除A项;政治权力与经济利益密切相连,排除C项;爵位制的变化根本上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且无法反映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变化,排除D项。
3.(2019·湖南百万大联考)据研究,秦汉时期,地方以乡为主体编造账务(简牍)并将目录副本交呈县里,县庭更多以指导、监督考课为主;唐宋时,基础账簿由乡级行政机构转由县庭编制并以纸质形式保存。这一变化反映出(  )
A.基层治理权力的下移    B.技术进步推动集权发展
C.地方财政由掌控    D.中枢行政程序日益完善
答案 B
解析 秦汉时期的账簿材质为“简牍”,因为“简牍”比较笨重,所以乡级行政机构只能将账务目录副本交呈县里,而到了唐宋时期,随着造纸技术的发展,纸张使用日益普及,账簿的材质为纸张,故基础账簿由乡级行政机构转由县庭编制并保存,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故B项正确。基层治理权力下移与材料不符,A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地方治理,不是中枢行政程序,D项错误。
4.(2019·江苏高考)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州
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据此可知(  )
A.商税成为收入主要来源
B.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
C.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
D.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
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市镇经济已相当发达,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商税成为收入的主要来源,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商业活动的时空信息,B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C项错误。
5.(2019·天津高考)明朝嘉靖年间,山西武城县县令鉴于该县“集日寡而旷多”,每逢集日,便组织“歌舞剧戏之徒,各呈其技于要街”,结果“众且观且市,远近毕至,喧声沸腾……粟米丝麻布帛,禽而鸡鹜,兽而牛羊,食而鱼肉果菰,与夫南北水陆之产,可以供民生所需者,错然填街溢巷”。从史料可知,当时武城县(  )
A.农村集市贸易从无到有
B.文化与商业结合活跃经济
C.居民日常文化活动丰富
D.乡村城镇化发展比较迅速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歌舞剧戏之徒,各呈其技于要街”“众且观且市”可以看出集市中既有文化娱乐活动,也有商业交易,说明文化与商业活动结合,促进了经济发展,B项正确。“集日寡而旷多”证明集市贸易一直存在,A项错误;材料并非只强调文化生活,还体现了商业活动繁荣,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乡村城镇化发展的相关内容,D项错误。
6.(2018·全国卷Ⅲ)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信息“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官修本草……由朝廷颁行”可知,古代中国药物学著作大都是由国家制定或颁行的,由此得出古代药学的发展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故B项正确。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受大一统政治的影响,但“源于”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商品经济发展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材料涉及汉、唐、宋、明多个朝代,故“宋明理学”错误,排除D项。
7.(2019·广东六校三模)1684年,清廷户部设江海关(驻松江)、浙海关(驻宁波)、闽海关(驻泉州)、粤海关(驻广州),监管货物出入和收取关税。此外,清廷还允许欧洲各国在东南沿海指定地点设立商馆。这表明当时(  )
A.严格奉行闭关锁国
B.实行有条件的对外开放
C.突破朝贡贸易体系
D.外贸繁荣倒逼对外开放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清廷还允许欧洲各国在东南沿海指定地点设立商馆”等可知,清实行有条件的对外开放,B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清有条件地对外开放,并未严格执行闭关锁国,排除A项;明清时期的外交关系仍然属于传统的朝贡体系,排除C项;D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
8.(2018·全国卷Ⅱ)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  )
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
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答案 D
解析 材料“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说明当时清朝已有地方督抚注意按照国际法来处理中日之间的交涉问题,这明显体现了近代的外交观念,故选D项。A项材料没有体现;由“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可知,当时琉球国还在向中国进贡,维持着朝贡关系,故B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地方督抚的上奏只是在行使其职权,对提出建议,而不是干预朝廷外交事务,故排除C项。
9.(2019·天一大联考)据统计,以前平均每家工厂的创投资本是1159元,而在初期仅为516元,资本规模缩小一倍。这一现象折射出(  )
A.民族企业缺乏集团意识
B.民族企业经营环境改善
C.节制资本理念得到贯彻
D.实业投资热情有所降温
答案 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建立后颁布了一系列鼓励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措
施,推动了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建立,出现了众多创投资本规模小的企业,因此可得出这一时期民族企业经营环境改善,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初期出现资本规模较小的企业所反映的问题,与企业集团意识无关,A项错误;节制资本理念是新三民主义时期提出的,与材料内容无关,C项错误;由材料内容所反映的问题可知,这一时期人们实业投资热情提高,而不是降温,D项错误。
10.(2019·全国卷Ⅰ)1915-1918年,《新青年》中“”“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  )
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B.国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答案 A
解析 分析材料可知,1915-1918年,“民主”与“科学”“”等词在《新青年》中出现的频次相当,但到1919-1922年时,“‘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的1/20”,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后期,由提倡民主科学到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十月,题干所述变化说明了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A项正确。国动发生在1924-192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B项错误。资本主义政体模
式有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辛亥后,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项错误。当时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未发生改变,D项错误。
11.(2019·湖南岳阳二模)1928年湘赣边界工农通过了《井冈山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土地;1929年苏区将其修改为《兴国土地法》,把“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1931年又通过了土地路线,提出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法的不断变化主要表明(  )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法制趋于完善
B.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
C.根据内外形势变化调整土地方针
D.纠正土地中右倾错误的需要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年、1929年、1931年进行了三次土地改革,说明中国党依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故C项正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于1931年,A项错误;“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的表述不符合实际,B项错误;依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土地,未体现右倾错误,D项错误。
12.(2019·广西八市4月调研)刘作金在《二战中的中国》中指出:“1942年3月至4月,中国以两个军一个师近10万人的兵力,出征缅甸,成功解救了被日军围困的7000多名英军,阻挡了日军向印度的进军。”这说明(  )
A.中国抗战获得国际援助
B.中国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
C.日军主力深陷亚洲战场
D.中国抗战具有广泛的国际意义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中国……出征缅甸,成功解救了被日军围困的……英军”可知,中国远征军解救了英军,支援了英国、缅甸的抗日战争,中国抗战具有广泛的国际意义,故选D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国对其他国家的支持,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二战中各个反法西斯战场的比较,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亚洲战场与其他战场日军兵力的比较,排除C项。
13.(2019·河北衡水中学二模)1949年6月25日,《日报》发表社论指出,在上对严格遵守法令的外商企业加以保护。但从1950年12月开始,陆续对包括美国在内的某些西方国家在华企业之一切财产加以军事管制或冻结。对外企的变化(  )
A.说明国民经济已经得到恢复
B.源于中苏结成经济军事同盟
C.体现了自主的外交
D.是亚太地区局势紧张的反映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1949年中国仍对遵法的外商企业进行保护,但在1950年12月之后对西方国家的在华企业进行管制,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亚太地区的局势渐趋紧张,故选D项。国民经济恢复在1952年完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与管制西方国家在华企业无关,排除B项;对在华企业态度的变化与自主外交无关,排除C项。
14.(2019·湖北八校二联)1984年10月13日,发出《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要求各级积极支持有经营能力和技术专长的农民进入集镇经营工商业,并放宽其落户,统计为非农业人口,从而打破了长期以来从户籍上农民进城的旧规定。这反映出(  )
A.城市经济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B.社会管理适应改革进程的需要
C.城乡差距和矛盾得到了有效解决
D.农村改革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对户籍制度进行了调整,体现了社会管理制度应该随着改革的进程
而改革,也反映出了社会管理应该适应改革进程的需要,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户籍制度的调整,而不是说明城市经济改革取得重大进展,A项错误;户籍制度的变化并不能说明城乡差距和矛盾得到了有效解决,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户籍制度的调整,并不能说明农村改革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D项错误。
15.(2019·北京高考)古代希腊禁止妇女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但有为妇女专设的运动会,城邦也很重视女子体育教育。这说明,古希腊(  )
A.奥运会缺乏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
B.妇女与男子拥有同样的政治权利
C.奥运会导致城邦内部的阶级
D.妇女有权参与城邦社会文化生活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有为妇女专设的运动会”“城邦也很重视女子体育教育”等信息说明,古希腊女子有权参与城邦的社会文化生活,D项正确。材料主要说的是妇女参加运动会的问题,未体现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A项错误;在古希腊,妇女没有政治权利,B项错误;“阶级”问题材料没有体现,C项错误。
16.(2019·广东二模)法国大期间,被认为是“法兰西民族的化身”的国民议会既有权制定国家法律,也有权制定法规。国王手下的大臣必须对议会负责,国王没有解散议会的权力,司法机构不能对议会的立法提出异议。这表明当时法国(  )
A.建立起民主共和    B.践行孟德斯鸠主张
C.出现议会的倾向    D.民族国家最终形成
答案 C
解析 材料“国民议会既有权制定国家法律,也有权制定法规”“国王没有解散议会的权力,司法机构不能对议会的立法提出异议”体现了当时的国民议会在国家权力机构中权力独尊且有一定性,故选C项。结合所学可知,法国大的时间是17年到1794年,而法国民主共和制确立的时间是1875年,排除A项;材料“国王没有解散议会的权力,司法机构不能对议会的立法提出异议”与孟德斯鸠分权和制衡的主张相违背,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法国大期间的权力运行机制,与民族国家形成无关,排除D项。
17.(2019·天津高考)“光荣”后直到1832年议会改革前,在英国的一些选区,地方权贵通过人为操作确定议员,议会席位可以买卖,贿选行为屡见不鲜。这说明英国(  )
A.最高权力归属仍未解决
B.普选权的推行弊端众多
C.有了新的土壤
D.民主制度建设尚需完善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地方权贵通过人为操作确定议员,议会席位可以买卖,贿选行为屡见不鲜”可以看出,1832年议会改革前,英国的议员选举存在现象,说明此时英国的代议制民主并不完善,D项正确。《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就已经明确了最高权力归属,即议会掌握最高权力,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普选权的相关内容,1832年议会改革前也没有实行普选,B项错误;《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否定了,C项错误。
18.(2019·湖南衡阳三模)实现鸦片贸易合法化是近代英国侵华的重要方式。1858年,英方迫使清签署《天津条约》,鸦片从此以“洋药”名义入口中国取得了合法地位。1907年,英国主动向清提议逐年减少直至1917年完全禁绝鸦片对华出口。这一变化反映(  )
A.工业发展使鸦片贸易无利可图
B.英国开始反思鸦片贸易的罪恶性
C.英国在工业化不同阶段的利益诉求
D.英德矛盾激化使英国放松了对华侵略
答案 C
解析 从“迫使清”同意鸦片贸易合法到主动减少直至“禁绝鸦片对华出口”,中间经历了半个多世纪,英国的侵略方式从以商品输出为主发展到了以资本输出为主,C项正确。A项与鸦片战争的史实不符;B项不符合英国外交首先要考虑国家利益的立场;D项“英
德矛盾激化”与材料无关。
19.(2019·甘肃二模)1934年,美国总统成立全国紧急状态委员会,所有行政机构的提案都必须经过它的批准。1937年这个功能转移到预算局,由它决定行政部门的提案是否符合总统计划;如不符合提案必须作出修改,否则即告取消。这表明当时美国(  )
A.国会的衰落    B.总统权力的扩大
C.国会权力的复苏    D.大众政党的兴起
答案 B
解析 题干中全国紧急状态委员会是总统成立的,且对提案具有批准权,后来预算局确保提案符合总统计划,说明总统对提案通过与否有决定作用,故选B项。罗斯福新政的措施都得到了国会的批准,都是以立法的形式实施的,排除A项;材料体现出总统侵占了一定的立法权,挤压了国会权力,排除C项;题干中没有体现新政党的产生,且美国是两党制国家,排除D项。
20.(2018·全国卷Ⅲ)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  )
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
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
C.是新经济的延续
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答案 A
解析 材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追求速度,依然重点发展重工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斯大林模式相符,说明七年经济计划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故A项正确。苏联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是建立经互会,排除B项;新经济强调的是用商品和货币关系促进经济发展,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苏联一直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D项“加强”说法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