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文言文阅读测试(一)
  一.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解释字义。 ①邻居有烛而不逮             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③资给以书                   ④遂成大学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译文:                                                                       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译文:                                                                       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          ;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                                      4.你认为;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
               
二.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度”字 (1)先自度其足              (2)吾忘持度                 ..(2)宁信度                .2.翻译下列句子。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何不试之以足?
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分别写出它们的意思。 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               ..而忘操之                    返归取之                 ..何不试之以足               .
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三.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祠——祭祀;舍人——部属;在自己手下办事的人;卮——古代饮酒用的器皿;固——本来;安——怎么;亡——失去、得不到。
1 / 2
1.解释字义。
(1)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            (2)我能为之足         ..(3)蛇固无足                          (4)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
2.翻译文言句子。
(1)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2)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3.请你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上文的大意:                                    4.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发?
              
四.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之。”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解释字意。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2)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之。      ..(3)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
2.翻译句子。
(1)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3.上文的内容可用成语            来概括。 4.“其人勿能应也”。当时;这位楚人的神态会是怎样的呢?请你用一个成语来回答。             5.我们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例耶很多。请你举出两个来。
                                                                                                    
五.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释】①涉:渡过     ②遽:立刻    ③契:用刀子雕刻    ④惑:糊涂 ⒈解释字义。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2)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3)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
2.翻译句子。 (1)是吾剑之所从坠。                                                              .(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现实生活中;也不乏类似于刻舟求剑这样的故事;请你举出两个事例来。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