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l6卷第2期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Jiy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 VO1.16 No.2 2017年6月 Jun.20l7 新见李鸿章撰书河南巡抚钱鼎铭墓志述略 王双庆 (中国文字博物馆,河南安阳455000) 摘要:河南巡抚钱鼎铭墓志铭详细记载了钱鼎铭的生平主要事迹及家庭情况,比史载更加 丰富,为人们了解其生平提供了更为详尽的资料,同时也记载了当时的一些重大事件,可与史载相 印证,为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史料。因墓志撰写、书丹均为晚清重臣李鸿章,对研究李鸿章的 书法亦有极高的价值。 关键词:钱鼎铭;墓志;李鸿章;价值 DOI:10.3969/j.issn.1672—0342.2017.02.014 中图分类号:K877.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672—0342(2017)02—0050—05 2013年9月29 13,三方清代太仓名人碑刻 人藏太仓博物馆。其中有一方钱鼎铭墓志铭盖石, 为正方形青石质地.上书篆书6行2l字:“皇清诰 授资政大夫兵部侍郎河南巡抚钱公墓志铭”。碑 体左侧有部分缺损,但碑面字迹清晰,字体古朴沉 稳,如图1.-2。碑文中的钱公即钱鼎铭(1824— 1875),字新之,号调甫,太仓人,官至河南巡抚; 其父钱宝琛,官至湖北巡抚。两人是清代历史上 有名的父子封疆大吏。墓志洋洋洒洒千余言,由 当时的太子太保文华殿大学士直隶总督一等肃毅 伯李鸿章撰文并书丹,具有文物、史料、艺术等多 方面的价值。 图2钱鼎铭墓志盖石拓片 一、墓志概况 经考,此墓志盖石文字与河南省文史研究馆 《翰墨石影》所收录的《清河南巡抚钱鼎铭墓志 铭》拓片之一相吻合,如图3__5。《翰墨石影》所 收录的钱鼎铭墓志铭拓片共四纸,盖和志均两面 刻字。志、盖均高53厘米、广56厘米。盖石正面 6行,行4字,篆书,背面22行,行22字,楷书。 志石正反两面均22行,行22字,楷书,志文共计 图1钱鼎铭墓志盖石 1304字。李鸿章撰文并书丹。据原河南通志馆 收稿日期:2017—05—29 作者简介:王双庆(1976一),男,河南林县人,中国文字博物馆馆员,研究方向为文博研究。 50 { 双 :新 李鸿章撰书河南巡抚钱舳锦墓忐述略 ==:======二========二二=二==:=一=——==.=: =—二二二=:一__—=========== ===== 编次的《河南石刻拓片仃f1》卷L it_ 裁:一 太 仓 而据 仓博物馆刚 淌 、,钱鼎铭瓤忠 I心{I 捐赠.发现地为 仓新 饭桥小桥 村附近 从《翰墨 影》晰收" 片 行,讯志, 轻 微的 损,仃部分 J1,体 漶 消 iif以断定,蕖忠 于光绪元年(1 875 1卜二月随钱 I『{锦 详r地下. 不 何时 t:t 河南通志馆曾丁I屯旧年 获得蕖 志拓片并加以保仔.许 下“ 仃太仓”的 己录, 后墓志不知所踪..『]前仅发现盖百,fl订缺损,背 面的铭文亦必将受损, 兼志 落水 ,现存拓 片愈发珍贵。兹录令部志艾女¨下,并 一 校 图3钱鼎铭墓志盖石背面拓片 图4钱鼎铭墓志志石正面拓片 图5钱鼎铭墓志志石背面拓片 宁清诰投资政大夫兵部侍郎河南巡抚钱公薮 志铭 诰授光. 匙夫赐进士出身太子赶保文乍殿大 学士直隶总督一等肃毅伯合肥李鸿章撰并书 公讳鼎铭.字新之,号调甫,太仓钱氏 曾柚 文聪,祖讳凤系(孙),皆嘴资政大夫 考讳宝琛. 由翰林涛擢巡抚,历湖南、江西、湖北三行肖,悼有 声绩 妣三,皆陈氏,赠夫人 公少而劬学,忱恂 缜果,无子弟之过,以州学生举道光丙午科乡试, 牧习官学 期满,选赣榆训导,施援例,签兮户部 主事 以忧归,归而粤喊已距金陵,东南事日棘, 遂不复出 成丰季年,喊覆我大军于全陵,尽陷江以南膏 腴地,南苞浙水,东傅于海 湘乡曾丈正公督师江 上,既克安庆,将欲东兵,以援吴越,而贼纵悍党分 道搏战,蔽遮不得前.当是时,吴中官吏士民皆栖 上海,上海以弹丸地孤悬贼中,势岌岌且不支,乃 谋乞援筻军 众议此行非公莫任.公亦慷慨勃发, 遂驾轮舰越伪卡十数,径诣安庆谒文正公,力陈东 南百姓阽危状,凡言上海中外互市要地,百货骈 集,榷税所入足镡数万人,若弃之资贼,则东南无 转机矣 文正犹虑地僻远,即有急,声援不相达 、 公开阵形便,恳挚欷欺,继以痛哭 文正亦为泣 下,乃许济师,顾念上游地博,兵盏少,适鸿章在皖 募准秀,将援镇江,始奏,令移向上海 公复与吴 人谋以重资,僦西洋轮舰五,络绎上迎,潜师疾济, 盖沿江遵海,深穿贼境一千余里,自古行军所未有 也 师至上海,贼大举环攻上海,死咋不休 鸿章 凭国宠灵,二年之间,将士用命,迭馘凶渠,克名 城,与楚师上下夹攻,遂清江表、议者谓公实发其 喘,公亦自是,赫然负口口.马曼骏大用矣 方乞师安 度也,江苏巡抚口(薛)公焕遣将募楚勇万二千 人,将东行矣 文正公以所募皆各营所汰,徒耗军 食不可用,遣公往截散之,公驰遇之汉口,简所募 九百人以归,余众悉遣散,无哗者 文正公大奇 之.移师之议遂决 鑫自上海进规苏浙,郡县方事之殷,羽书狎 至,征饷缮兵,百务猥集,公遇事赞画,济变不惊, 枳功以道员用 粤贼既平,淮军四五万人北剿流 寇,常追逐一二千里不能息 公驻清江 甫主转运 粮口(仗)事,讫于寇灭,未闻有以道远阙饷误戎 机者 同治七年冬。曾文正公以首橙督畿辅疏,荐 公才大心细,堪膺重任,请调赴直隶 余亦累书 言公缓急可依 天子授公大顺广道数月,摧直 51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隶按察使,寻迁布政使。越二年,遂拜河南巡抚之 命。公官畿辅日浅,割繁决剧,常最其列。值永定 河连决,淫潦啮民田,岁大校,公以藩司综理荒政, 区划条教,靡隐不周,嘘枯濯痍,道无瑾者,至今民 犹颂其惠不衰。及莅河南,以绿营兵制窳弱,奏请 加饷练军,行之期年,有效练军之名,由直隶推行 各行省自公始。固始捻党窃发,公遣将一战擒其 魁,尽俘其众。滑县有巨猾,阴结蠹役,为河北盗 贼薮。公立置之法,由是群盗摧沮。河决菏泽东 明等处,山东巡抚丁公宝桢躬临,塞之堤将合而秸 料告罄,众以为危,会公已先期运料百垛,浮河东 下,舳舻相衔,比至而陡遂口(合),远近惊叹。其 通敏知大计多如此。 公为治,不事烦苛,遇事所当兴革则未尝不 为,既感激知遇,欲得当以报朝廷。嵩、毅两军在 甘肃,转战关内外,功尤多,公以河南全力,饷之转 输,相属不绝。又闵中原凋瘵未复,治化不下究, 于是劝积谷、浚河渠、行保甲、兴文学,诸所设施甚 具。倘稍假岁月,其渐被讵有涯耶?光绪元年五 月暴得疾,丁巳卒于开封馆舍,年五十二。天子震 悼,褒恤有加,礼旋得旨,以公政绩事实宣付史馆。 公配陆氏,继配陈氏,皆封夫人。子二,溯耆,优贡 生,赏主事;溯时,二品荫生,钦赐举人。女三,适 翰林院编修陆继辉,嘉定生员廖寿镛,副贡生汪曾 怀。孙三,绎粱,绥榘,绳檗。公以是冬十二月某 日归葬太仓二十二都露字口(圩)之原,其孤具行 状来请铭。铭日: 惟智轧敌,惟仁庇民,踔险迎师,义泣鬼神。 天河荡秽,十忧一愉,焱起云蒸,遂蹑高衢。有韫 既宣,屡奋益赛,半驾而税,孰司其权。娄江之浒, 奔山之野,钻石埋幽,用谂来者。 二、生前事迹 关于钱鼎铭,近代史籍多有记载,但所记甚 略,且侧重不同。《宣统太仓州镇洋县志》卷二十 一用了392字简列其主要事迹,《清史稿》卷四百 二十五有其和李德、吴棠、英翰、刘蓉、乔松年、吴 元炳七人的列传,也仅用596字对其进行勾勒式 描述。钱鼎铭墓志共计1300余字,详细记载了其 生平事迹及家庭情况,使得钱鼎铭的形象更加具 体、鲜明、丰满,足可补史、证史,也为相关问题的 研究提供了宝贵可信的史料。兹结合墓志、《清 史稿》、《宣统太仓州镇洋县志》及《钱敏肃公(调 甫)奏疏》四方面的记载将其生平以年谱的形式 52 简要罗列如下,以期对钱鼎铭有个全面系统的认 识与了解: 道光四年(1824),出生于江苏太仓直隶州。 道光二十六年(1846),考取道光丙午科举 人。 道光三十年(1850),考取北京景山官学教 习。 咸丰三年(1853),获大挑二等,以教职起用。 后因太平军起,回乡襄助父亲钱宝琛办理本籍团 练事宜。与嘉定举人吴林募勇随官军收复嘉定, 擒获青浦头目周立春,并诛之。 咸丰四年(1854),因协助收复嘉定有功,选 为赣榆县训导。 咸丰六年(1856),升户部主事。 咸丰九年(1859),父亲去世,归乡丁忧。 咸丰十一年(1861),东南战事吃紧,江苏巡 抚薛焕趋保上海。时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曾国藩 驻军安庆。团练大臣庞钟璐等商议乞师安庆,但 无人敢应。钱鼎铭慷慨请缨,乘洋商轮船径诣安 庆军营,向曾国藩详陈援沪之利,曾国藩许之。钱 鼎铭急还上海,与庞钟璐等筹饷十八万两,租洋舰 五艘,并亲率赴皖载运李鸿章统率的淮军趣沪,以 解其危。 同治元年(1862),三月,钱鼎铭与官军东下。 五月,李鸿章署理江苏巡抚,奏调钱鼎铭随营差 委。八月,以功擢直隶州知州。 同治二年(1863),官军收复嘉定、金山、奉 贤、川沙和南江五城,钱鼎铭以功升知府,分发省 份补用。 同治三年(1864),官军收复江阴、苏州、无 锡、金匮及浙江嘉善、乍浦、海盐等城,钱鼎铭因功 升道员分发省份,尽先补用。后赏按察使衔并赏 给二品封典。 同治五年(1866),八月,加布政使衔。后李 鸿章征剿捻军,钱鼎铭驻清江浦转运粮饷军仗,始 终无误。 同治六年(1867),与提督黄翼升等分军扼剿 东路捻军赖文光部,肃清江北。 同治七年(1868),漕运总督张之万、湖广总 督李鸿章、直隶总督曾国藩上疏举荐钱鼎铭。 同治八年(1869),五月,授直隶大顺广道。 十一月,升直隶按察使。 同治九年(1870),五月,人觐,召对两次,赐 克食。八月,擢直隶布政使。 王双庆:新见李鸿章撰书河南巡抚钱鼎铭墓志述略 同治十年(1871),永定河决,钱鼎铭奏拨司 库银二十万两并截留南漕备赈,详定章程十则。 十一月,升河南巡抚。 同治十一年(1872),六月,与河北镇总兵崔 廷桂平定豫皖交界捻军,擒获头目李四、聋仔等, 并斩之。后擒获固始县匪棍陈遇廷,并就地正法。 同治十二年(1873),二月,因河南连年岁歉, 粮缺价昂,奏请将漕粮从本年始仍办折色。四月, 奏请编练精兵,就河南三镇额兵,简其精壮,抽练 马步各三营,择驻冲要之地训练。七月,奏请兴修 水利,凿贾鲁河故道,浚勺金河、丈八沟、余济河、 永丰渠等。 同治十三年(1874),令各州县按地出谷,就 乡分仓,择公正绅耆董其事,全省积谷九十三万 石。官军在甘肃作战,全部军饷由河南供给无缺。 光绪元年(1875),三月,因黄河改道,管理不 畅,奏请卫辉府之考城县重新划归归德府管辖。 山东菏泽等处河决,巡抚丁宝桢亲临督工,堤将合 而秸料告罄,钱鼎铭先期运料百垛,助其合堤。五 月,钱鼎铭颈边患一疮疡,不治而卒。十二月,归 葬太仓二十二都露字圩之原。 纵览钱鼎铭一生,其功绩有两个顶峰:一是乞 师安庆,二是主政河南。乞师安庆劳苦功高,使其 一战成名,诚如江苏绅士前太常寺少卿杨泗孙在 《请予谥建祠呈》中所说:“惟念乞师一事,故宦 (钱鼎铭)力任艰巨,得保全局,以劳定国,功不可 泯。”_2j 河东河道总督一等威仪伯曾国荃在《请 宣付史馆疏》中也说:“论者谓东南大局转关,实 系于此。” 钱鼎铭担任河南巡抚不足四年,然 政绩卓著,如编练精兵、兴修水利、劝民积粮、整饬 吏治、戢除奸暴、筹济军需、创建书院等无不实事 求是,均有建树。《清史稿》关于钱鼎铭的列传篇 末之论无疑是对其一生功绩的概括:“钱鼎铭慷 慨乞师,为平吴之先导,治豫亦有声。”l3 三、身后殊荣 钱鼎铭病故后,多位大臣请求朝廷给予优典。 朝廷亦为鼓励更多臣子精忠报国,给予了钱鼎铭 极高的礼遇,从照例赐恤到事迹宣付史馆,从破格 予谥到建立专祠,前后历时多年。 光绪元年五月二十一日子时,钱鼎铭卒于开 封官舍,河南布政使刘齐衔上《抚臣因病出缺 疏》 。,向朝廷报告钱鼎铭病逝一事,并将钱鼎 铭遗折附呈。当月二十九日,谕旨钱鼎铭着照巡 抚例赐恤,任内一切处分悉予开复,应得恤典由礼 部察例具奏。长子内阁中书钱溯耆着加恩赏给主 事;次子生员钱溯时着加恩赏给举人,服阙后准其 一体会试。《礼部遵查恤典疏》 _5 载:照巡抚例, 赐恤给予全葬银400两,一次致祭银20两,遣官读 文致祭,祭文由礼部撰拟,照例不请谥。谕赐祭文: 皇帝谕赐原任河南巡抚钱鼎铭之灵日:鞠躬 尽瘁,臣子之芳踪;赐恤报国,国家之盛典。惟开 府懋昭,夫政绩斯饰,终宜荐以馨香尔。原任河南 巡抚钱鼎铭,性行纯良,才猷通敏,贤书领荐,教铎 宣勤。旋司莞算于农曹,更佐军筹于吴会。鸾纶 迭沛,用酬转饷之功;豸绣荣膺,遂掌明刑之职。 备屏藩于畿辅,教养兼施;移节钺于中州,恩威并 济。眷隆专阃,方冀遐龄,感切骑箕,忽闻溘逝。 览遗章而悼惜,崇祀事以褒扬。念笃进臣,赏延后 嗣,更颁葬祭,以慰幽灵。於戏!宠锡重垆,庶沐 匪躬之报;名垂青史,聿昭不朽之荣。尔如有知, 尚克歆享。 JJ 后曾国荃上书《请宣付史馆疏》,请求将河南 巡抚钱鼎铭事迹宣付国史馆立传。光绪元年七月 二十六日,谕旨准许立传。 杨泗孙等认为钱鼎铭功绩卓著,其乞师一事 尤为乡里所称颂,陈乞奏请予谥建祠,并详举光绪 元年十月福建巡抚王凯泰之例。王凯泰在任积劳 病故,福州将军文煜、浙闽总督李鹤年、两江总督 沈葆桢先后上奏,蒙恩准给予谥号,并于福州 建立专祠。后两江总督沈葆桢、江苏巡抚吴元炳 联名上《请予谥建祠疏》[2165,请求朝廷对钱鼎铭 赏赐谥号、建立专祠。光绪二年十一月二十日,谕 旨准许给予钱鼎铭谥号,并于江苏太仓州原籍捐 建专祠,并谕赐碑文。碑文与谕赐祭文内容大同 小异,均是缅怀与颂扬钱鼎铭歌品德与功绩。光 绪三年三月七日,《礼部抄录谥号咨》记载为钱鼎 铭计开谥号敏肃:才猷不滞日敏,身正人服日 肃 。 由秦绶章撰文、邵松年书丹的钱鼎铭长子、清 代深州知州钱溯耆的墓志铭极其隆重地提到了建 祠之事,“(钱鼎铭)为中兴名臣,其安庆乞师一举 挽回东南大局,卒成肃清江表之功,尤为世所传 颂。谥敏肃,诏立专祠,三代封赠。”钱鼎铭病逝 后,钱溯耆从河南开封扶灵柩归葬故里江苏太仓, 丁忧结束后,“家居十余年建专祠,成。”后因战 乱,专祠被毁,但清末学者俞樾为钱鼎铭祠所写的 楹联却并未随之堙没,而是流传至今,读来不禁使 53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人钦佩: 伟的事功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其书法成就。李鸿 溯当年千里乞师一舟,摩冠垒而过,抵掌高 谈,论列山川形势,与夫贼情变幻,及东南进取之 方,声共泪俱,此事中兴关大局。 迨后来两河开府四载,在夷门坐镇,悉心综 理,讲求治术源流,旁及边境安危,并水旱偏炎之 章是道光二十七年(1847)进士,改庶吉士,后授 翰林院编修。当时的翰林院负责起草诏书, 为皇帝讲解经籍等事,多选进士之长于文学及书 法者充任。李鸿章的书法功底源于早年为取得功 名所下的苦功,后发展为自己的爱好,每日临池不 备,人亡政在,于今故里有崇祠。 四、墓志价值 辍,“居恒好整以暇,案上置宋拓兰亭,日临摹百 字,饮食起居皆有恒晷。长於奏牍,时以曾、李并 称云” 。故旧、同僚、下属都以得到他的墨宝为 钱鼎铭墓志虽是清代光绪元年所刻,时代不 荣。他的传世书法作品以行楷见长,而钱鼎铭墓 算久远,但因志主钱鼎铭和其父钱宝琛为清代不 志铭则是其不可多得的楷书作品,墓志文字端正 多见的父子巡抚,且墓志撰写、书丹者均为晚清重 隽秀,结字严谨,富唐人之韵,笔力苍劲雄健、沉稳 臣李鸿章,其价值不容小觑。 浑厚,字里行间给人一种循规蹈矩、锋芒内敛而雍 李鸿章所撰写的墓志铭寥寥可数,在已被证 容大度之感。 实的史料中,李鸿章主要为家人和淮军将领等写 综上所述,太仓博物馆人藏的这方钱鼎铭志 过墓志铭。李鸿章为钱鼎铭撰写墓志铭并亲自以 盖虽有缺损,但因其背面有字,且为李鸿章撰文书 庄重典雅的楷书书写,足见其和钱鼎铭关系非同 丹,若辅以河南文史研究馆所藏的完整四纸拓片 一般。通过梳理史料可知,两人相识于危难之间, 及相关资料加以深入研究,其在文物、史料、书法 相知于长期的平叛之时。钱鼎铭赴安庆求援时, 艺术等方面必将发挥更大的价值。 李鸿章在曾国藩幕府,并受曾国藩指派招募淮军。 淮军是李鸿章身为中兴名臣的转折点和必备基 参考文献: 础,而淮军初战的目标本是救援镇江。后因钱鼎 [1]河南省文史研究馆.翰墨石影——河南省文史研究馆 铭赴安庆乞师,淮军转而受命移师上海,而率军援 馆藏拓片精选・第八册[M].扬州:广陵书社,2003: 沪则是李鸿章仕途的重要一步。钱鼎铭在李鸿章 51. 平定太平军和捻军的过程中,主要负责粮饷军仗 [2]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一t-A辑・钱敏肃公 等事务,为淮军提供后勤保障,日渐成为李鸿章的 (调甫)奏疏[M].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 得力助手。李鸿章亦未忘其功劳,曾“累书”举荐 [3]赵尔哭.清史稿卷・卷四百二十五,北京:中华书局, 1976:12234. 钱鼎铭,说其“转运军火,一舟一车,撙节妥慎。 [4]赵尔哭.清史稿卷・卷四百十一,北京:中华书局, 商民感其惠,胥吏畏其廉,军士服其信。在事七年 1976:12021. 之久,时时以大局为重。性情忠恳,经理密实”。 [责任编辑任联齐] 李鸿章是位造诣甚深的晚清书法家,但其宏 Brief Account of Henan Governor Qian Dingming’S Epitaph Written by Li Hongzhang WANG Shuangqing f Chinese Language Museum,Anyang 455000,HenanJ Abstract:The epitaph of Henan governor Qian Dingming detailed the main achievements of Qian’S life and his family.It is more abundant than historical records and provides more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his life.It also records some important events of the time,which can be veriifed by historical records,and provides valuable historical materials for the research of relevant issues.Due to the epitaph and stones written by li Hongzhang,the minister of late Qing Dynasty,it is also of great value to study his calligraphy. Key words:Qian Dingming;epitaph;Li Hongzhang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