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9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自考试题模拟

2019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自考试题模拟

来源:华佗小知识
2019年自考试题模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理论联系实际是 ( )

A.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征 B.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

C.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D.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

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在于如何回答 ( )

A.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B.世界可否被认识的问题

C.世界的存在是怎样的问题 D.世界有否统一性的问题

3.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无限的,又是相对的、有限的。这是一种( )

A.诡辩论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实用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说明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事物的内部矛盾 B.事物的特殊矛盾

C.事物的外部矛盾 D.事物的主要矛盾

5.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中,内容和形式反映了( )

A.事物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B.事物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方式间的关系

C.事物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关系 D.事物的根本性质和表面特征间的关系

6.下列各项中,强调认识来源于实践的是( )

A.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B.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C.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D.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7.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们追求符合客观实际的科学认识,归根到底是为了( )

A.把握事物现象 B.揭示事物本质

C.追求自我实现 D.改造客观世界

8.下列各项正确说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联系的是 ( )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可以自动上升到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 D.理性认识可以自动回归到感性认识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的价值愿望与追求,其中从个人

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表达是 ( )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C.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D.厚德、包容、求是、创新

10.唯物史观认为,地理环境是 ( )

A.社会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 B.经济社会形态的划分依据

C.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力量 D.技术社会形态的划分依据

11.下列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B.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

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D.生产关系总是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12.从历史上看,暴力是社会的 ( )

A.唯一形式 B.基本形式 C.辅助形式 D.补充形式

13.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在于 ( )

A.使用文字符号 B.制造使用工具

C.具有自我意识 D.具有宗教信仰

14.两种商品相互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就是商品的 ( )

A.价值 B.价格 C.使用价值 D.交换价值

15.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 )

A.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

B.工作日不变、增加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C.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D.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16.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数量构成上的比例是资本的 ( )

A.有机构成 B.价值构成 C.技术构成 D.数量构成

17.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 ( )

A.政党制度 B.选举制度 C.国家制度 D.文官制度

18.第一次工业时期,英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处于 ( )

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B.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C.一般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19.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那些掌握了国民经济命脉、财力雄厚、

进行跨部门经营、对社会生活各方面有巨大影响的大财团的资本属于 ( )

A.工业资本 B.商业资本 C.金融资本 D.银行资本

20.资本主义国家向某个濒临破产的私人企业注入一定量的国有资本,使之能继续生存下

去,此时这个企业的性质属于 ( )

A.资本主义国有经济

B.资本主义私有经济

C.资本主义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D.资本主义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21.在对外经济侵略中,新殖民主义不同于老殖民主义的手法是 ( A.高价出售工业产品

B.低价收购原料和初级产品

C.向外输出“过剩资本”获取高额海外利润

D.打着“援助”旗号剥削和控制发展中国家

22.19世纪初期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不包括 ( )

A.法国的圣西门 B.法国的傅立叶

C.英国的欧文 D.德国的黑格尔

23.无产阶级的发生归根结底是由 ( )

A.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B.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

)

C.无产阶级的意愿决定的 D.资产阶级的行为决定的

24.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最终奋斗目标是 ( )

A.消除两极分化 B.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C.实现主义 D.最终达到

25.劳动不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而成为人们生活第一需要的社会是 ( A.社会主义社会 B.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信息网络社会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内在联系。

27.简要说明逻辑证明与实践检验的关系。

28.劳动力商品与一般商品在使用价值方面有什么不同?

29.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多样的?

)

30.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是走向主义的必由之路?

关注晨曦自考(公众号:cxzk),获取更多自考资料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考生任选其中2题作答,每小题10分,共20分。如

果考生回答的题目超过2题,只按考生回答题目的前2题计分。

31.试述意识的能动性及其主要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32.试述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与选择性的关系。

33.试述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原因和主要内容。

答案: 单选:

1-5:DCBAB 6-10:DDACA 11-15:DBBAD 16-20:BCACC 21-25:DDACB

简答题:

26.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内在联系。

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

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休。

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哲学是世界观和方的指导原则,政治经济学是通向实

际生活的中介,科学社会上义则是运用哲学分析经济事实引出的结论。这三者之

间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构成统一的与克思主义学说。

27.简要说明逻辑证明与实践检验的关系。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不否认逻辑证明在认识和探索真理中的作

用。 承认逻辑证明的作用,并不是说逻辑证明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更不能用逻

辑证明取代实践标准。

28.劳动力商品与一般商品在使用价值方面有什么不同?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进行生产劳动的能力,它的使用或消费就是劳动,而劳

动则可以创造价值。因此,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不仅能创造

价值,而且能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即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

29.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多样的?

1、各国在社会主义时,其生产力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是不同的,由此决定,

不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2、各国的历史传统、文化习俗及具体国情各不相同,这是各国的发展道路不同

的另一原因。

3、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各国都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时代在前进,

实践在发展,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因此而更具多样性。

总之,这种探索必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如果偏离了这一原理,就会导

致失败;如果不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脱离本国的实际,同样也会付

出沉重的代价。

30.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是走向主义的必由之路?

1、依据主义社会发展两阶段原理,人类社会的发展,只能从资本主义社会

首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而不能超越这个历史阶段。社会主义社会是主义

社会的低级阶段,是走向主义社会的必经阶段。

2、实现主义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只有在社会主义阶段经过长期奋斗才

能创造出来。不经过社会主义社会的长期发展,不具备向主义过渡的条件,

就不可能实现主义。

论述题:

31.试述意识的能动性及其主要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

动性?

意识的能动性(主观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

力和作用。

意识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创造性。

3、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一定影响作用。

4、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这是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人的社会实践。

要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尊

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1、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正确认识了客观规律,并

按规律办事,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实现人们预期的目的。

2、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各项工作中,必须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

合起来,把高度的实践热情与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反对片面强调发挥主观

能动性,无视客观规律的盲目蛮干。

32.试述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与选择性的关系。

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是指历史决定论,社会历史发展的选择性是指主体(即人)

选择的作用。

人们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探索和揭示,正是为了人的选择活动开辟广阔的天

地,从而使人们的选择活动能够日益合乎客观规律,能够更加自觉地创造人类历

史。

由此可见,承认历史决定论和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是一致的、不矛盾的。(这属

于历史唯物论观点。)

首先,在历史决定论看来,在现实生活中,规律是非直接的,只是作为一种趋势、

一种平均数而存在。

其次,在历史决定论看来,社会规律给人的活动所提供的并不是一种唯一的现实

可能性,而往往是提供一个由多种现实可能组成的可能性空间,何种可能性成为

现实,取决于人的自觉活动和主体选择。

最后,每一种可能性的实现又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人们对具体模式和途径的选择,

可以表现出巨大的能动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