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浅谈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来源:华佗小知识
学术研究 China Science&Technology Overview 浅谈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宋红艳’马智玲 何斌威’方佳r (1_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南海口571 101:2.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东湛江524091) 【摘要1自2006年全国植H-r-作会上提出“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以来,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gz- ̄g-了显著成效。 本文阐述了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主要应用方式,分析了现阶段存在的适用性强的技术不多、技术体系单一、推广应用规模不大、产业 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存在问题发展对策 自20O6年以来,随着“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的贯彻落实以 及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颁布实施,公众对农产品 质量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为适应新形势下农业生产 对病虫害防治的需要,2011年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作物病虫害 绿色防控的意见 中指出,对农作物病虫害实施绿色防控即是采取 生态、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达到 控制农作物病虫害危害的目的,建立“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 素、产卵信息素、取食信息素等,用于防治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上水 稻螟虫、玉米螟./b麦吸浆虫、大豆食心虫等多种害虫,其中诱控果 树、蔬菜、水稻害虫面积较大[8]。 昆虫信息素是防生高科技产品,通过诱芯释放人工合成的信息 素引诱害虫至诱捕器,杀死雄蛾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其中性诱剂 防治对靶的专一性和选择性高,每一种性诱剂只针对一种害虫。能 有效控制害虫为害,同时能预测害虫的发蛾高峰,操作简单、省时, 方针,坚持扶持、优化技术、保障安全、多元推广的原则,分区域、 可以大大减轻防治压力。但昆虫信息素诱控技术需要开发更多有效 分作物优化集成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配套技术[1】。本文阐述了我 的昆虫性诱剂。 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主要技术措施,分析现阶段存在的主要 1.1.3其他诱控技术及其应用 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1绿色防控技术措施 根据全国各地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情况,当前应用面积相对较 大,技术相对成熟的绿色防控技术主要有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生态 控制、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化学农药防治技术、农业防 治技术等[ 。 1.1理化诱控技术 理化诱控技术指利用害虫的趋光、趋化性,通过布设灯光、色 板、昆虫信息素、气味剂等诱集并消灭害虫的技术。主要应用于小 糖醋液诱杀害虫广泛应用于玉米、果蔬、棉花等作物,主要用于 防治苹果小卷蛾、桃、梨小食心虫等害虫【9]。 驱避植物是利用生物的生理现象,以预防害虫为目的一项应用 技术。如果园常用的驱避植物有蒲公英、鱼腥草、薄荷、大葱、芝麻、金 盏花等t ]。 1.2生物防治技术 1.2.1寄生性天敌生防技术 寄生性天敌昆虫几乎都是以其幼虫体寄生,随着寄生性天敌昆 虫幼体的完成发育,寄主则缓慢地死亡和毁灭。常见的寄生性天敌 昆虫有姬蜂、茧蜂、赤眼蜂、丽蚜小蜂等在生产上都有一定的应用, 麦、玉米、水稻、蔬菜、果树、大豆、棉花、花生、马铃薯、茶叶等 作物。 主要作用于玉米、水稻、果蔬棉等作物[1“。其中“生物导弹”技术是利 1.1.1物理诱控技术 用带毒赤眼蜂对靶标昆虫卵块的寄生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 物理诱控技术主要有杀虫灯诱杀、色板诱虫、防虫网和银灰色 1.2.2捕食性天敌生防技术 地膜驱害避害技术和TBS灭鼠技术等。 捕食性天敌中用于生物防治效果较好,常见的昆虫种类有瓢 杀虫灯主要有频振式杀虫灯和太阳能杀虫灯,主要是利用昆虫 虫、捕食螨、食蚜蝇、食虫蝽、步甲等【1 ,利用天敌主动对害虫的大量 对不同波长、波段光的趋性,对害虫进行诱杀,诱虫量大、诱杀成虫 捕食,以达到控制害虫种群数量,减少为害的目的。 效果显著、对人畜安全,而且安装使用简单方便,符合农产品安全生 但生物防治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昆虫生产成本高,销售 产技术要求。这种防治手段主要对鳞翅目害虫如蔬菜上的小菜蛾、 市场小;二是有益昆虫如丽蚜小蜂、捕食螨等生产商少,随着天敌 白粉虱,棉田的棉铃虫、果园的吸果夜蛾等常见害虫具有较好的诱 生防技术的应用,需要工厂化养殖害虫天敌以提高防治效率;三是 杀效果[ 。 病虫害预警系统不完善,防治不及时而导致病虫害大量发生,需明 色板诱虫是利用害虫对颜色的趋向性,通过板上黏虫胶防治虫 确多发病虫害的最佳防治方法及防治时期。加强信息技术为主导 害。应用广泛有黄板、蓝板及信息素板,对蚜虫、白粉虱等害虫有很 的预警决策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利用网络、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 好的防治效果【5]。一般在田间悬挂黄板或蓝板的高度略高于植株顶 段,进行病虫害诊断和灾变预警,提高病虫害防治的时效性,减少 部,当色板黏满虫子时,还可涂上机油继续使用,具有防治效果好、 农户损失。 持效性强、绿色环保、成本低的特点。 1.3生态控制技术 防虫网产品和银灰色地膜等驱害避害技术产品是利用物理隔 害虫生态控制技术主要采用人工调节环境、食物链加环增效等 离、颜色负趋性的原理【6]。一般在露地和保护地通风口覆盖防虫网, 方法,协调农田内作物与有害生物、有益生物与有害生物及环境与 在田内间隔铺设银灰色条膜或在棚室通风处悬挂银灰色条膜可有 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达到保护益虫、消灭害虫、提高效益、保 效拦截棚外害虫的迁入,降低棚内虫口密度,在水稻、果蔬上均有应 护环境的目的。 用,其中在蔬菜上应用最为广泛。 1.3.1蝗虫生态控制技术 TBS灭鼠技术是近年来国际上兴起的一项控制农田鼠害技术, 生态治蝗是指在飞蝗常年发生的沿海河蝗区、滩蝗区、滨湖蝗 通过捕鼠器与围栏结合的形式可有效控制农田害鼠,不使用杀鼠 区、高原河谷蝗区、草原蝗虫发生区等种植苜蓿、棉花、冬枣等蝗虫 剂,具有安全持续高效环保经济等特点州。 厌食的植物,使大批撂荒土地得以复耕的同时压缩易于蝗虫生长的 1.1.2昆虫信息素诱控技术 面积,形成不利于其生产、产卵的环境,进而控制东亚飞蝗、亚洲飞 昆虫信息素诱控技术应用广泛的是报警信息素、空间分布信息 基金项目:全国热带农业科技协作网运行模式研究(No.1630012012012);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专项 作者简介:宋红艳,(1978.3一)女,辽宁新民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科技管理。 224 2015#-1月上第01期总第205期 China Science&Technology Overview 学术研究 _ 蝗以及稻蝗、亚洲小车蝗等非迁移性蝗虫的数量[1 。 1.3.2水稻生态控制技术 在我国水稻种植区利用作物高低不同,通过间套作形成物理屏 障,阻断病害传播,从而起到控害目的,同时推广稻鸭、稻鱼共育技 术,既可保护农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又可改善土壤肥力、增加农业 生产总值 。 1.3.3生物多样性控制技术 生物多样性控制作物病害是近年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大面 积种植遗传性单一的品种极易导致病害大流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 失。实践证明,通过增加生态环境中作物的遗传多样性,能有效降低 作物的发病程度【l 。 运用以生态为主体的多种防控措施,保护农田生物多样 性,逐步形成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和有益生物生存的生态环境,对 有害生物产生竞争、拮抗和杀灭等作用,从而达到绿色防控的目的。 1.4生物农药防治技术 生物农药种类有植物源类农药、微生物源农药、生物化学农药 术。该技术可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和可持续发展,保障农产品生产安 等3大类50多个品种[161。主要包括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天敌、生 全,从而满足人们对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求。 物化学农药和转基因植物。主要用于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 果蔬、茶叶、棉豆等经济作物上病虫害的防治。利用基因重组、转基 因育种等技术,研发了枯草芽孢杆菌和苏云金杆菌种间融合菌株, 具有抑制多种植物病原菌和毒杀鳞翅目幼虫的能力。 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环保型农药,轮换、交替、混合和安全 科学使用农药,采用新型施药器械,防止药液“跑、冒、滴、漏 提高药 液雾化效果,减少飘移污染,适期、适量、对症用药,从而减少农药用 量,提高其有效利用率。生物农药的施用技术难度高,错误的保存和 施用时期、施用方法都可能会制约生物农药的药效,再者生物农药 的速效性差,通常在病虫害的发生早期,及时正确施用可以取得较 好的防治效果,但一旦病虫害没有得到及时有效控制,生物农药往 株的抗逆性,减轻病害的发生;(2)科学肥水管理,其中滴灌技术可以 提高地温,降低空气湿度,减少病虫害的发生。(3)蔬菜田合理轮作, 严防连茬障碍,可有效降低了由于重茬种植而导致土传性病害大面 积发生的风险;(4)清洁田园,及时清除前茬作物的病枝烂叶和病虫 残体,减少病菌侵染源,秋耕深翻,降低越冬虫源;(5)土壤消毒,在播 种之前进行棚室消毒,可以有效降低下茬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主要 有臭氧消毒、夏天闷棚消毒、冬季冻棚消毒等。(6)沼渣沼液替代化 肥,研究表明,沼液中含有丰富营养物质和多种抗生物质,对白粉 虱、白粉病等病虫害具有防治作用,在提高蔬菜产量的同时也降低 了病虫害的发生频率;(7)熊蜂授粉代替激素应用,激素授粉在蔬菜 种植中的应用较多,但其劳动强度大且产生了激素残留,通过熊蜂 为番茄、茄子等蔬菜授粉,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减少了人工授粉的劳 动强度和成本,同时保证了蔬菜产量和质量。 以上总结了理化诱控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生态控制技术、生物 农药防治技术、农业防治技术等生产中常用的农作物绿色防治技 2结语 总之,要进一步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和落实“预防为 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全面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 要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为目标,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原则,通 过优先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生态控制等防控措施, 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农产品 的竞争力,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农业的 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关于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意见》.农业部 往难以取得满意的防效,这是生物农药推广的一大阻碍。开发 [201 1]54号文件. 防治效果好、环境兼容性强、毒副作用小的新型农药,确保人类及非 [2]赵中华,尹哲,杨普云.植物保护,201 1,37(3):29—32. 靶标生物的安全,再配合开发安全、简便、适用的施药新技术和新器 [3]陈卫宇,章泳,谢洪芳。安徽农学通报.2012,l8(1 9):lll—ll3. 械,使农药使用量减少,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同时有利于保护 [4]张江涛,李晓红.中国园艺文摘,2013,8:223—224. 自然天敌和农业生态环境。 [5]杨普云,王强,李萍,等.中国植保导报,201 4。34(3):73-76. 1.5农业防治技术 [6]潘秋波。陈永全,杨强,等.品种与技术,201 4,20(2):91-92. 1.5.1选用抗病虫品种 [7]陈腾.植物医生.201 2,25(2):39—40(老鼠). 选用农艺性状好、综合抗性强、适宜本地种植、优良抗病的品种 作为主栽品种。该品种对目标病虫害具有一定的耐病、抗病或免疫 功能,使之不感染或较轻感染,从而减轻或避免农药对农作物和环 境的污染。 1.5.2农田栽培管理 [8]肖晓华.南方农业.201 2,6(9):1 7—19. [9]夏敬源.中国植保导报,201 4。30(1 0):5-9. [10]蔡昭雄,蒋德赏.安徽农学通报。2011,1 7(1 3):121—1 25. [1 1]杜磊.中国植保导报.201 4,34(2):43—46. [12]胡佳贵.安徽农学通报.201 3,19,(14):89-98. 根据不同农作物提前制定全年的种植计划,建立农田栽培管理 [13]吴寒冰.中国植保导报.201 4。33(I 2):30—32. 制度,统一无病虫种苗供应,统一病虫害防治的管理制度,设置专人 [14]朱红军等.安徽农业科学.2013,41(7):2924-2925. 进行检查管理,确保绿色防控措施的实施和开展。 [15]王品舒,乔岩.生物技术进展.201 3,3(2):120-1 23. 实施成熟的栽培管理技术[1 】:(1)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通过秸 [1 6]何超,青先国.杂交水稻.201 2,27(1):7—1 0. 秆生物反应堆菌种对秸秆的分解,可以明显提高棚内温度和地温, [17]施伟韬,刘初生,姚易根.生物灾害科学,201 2,35(2):21 1-214. 同时释放CO ,提高植株光合能力的同时改善棚内生态环境,提高植 ……上接第223页 也能够得到升华,民族地区的未来也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艳红.和谐社会背景下人文精神的现状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2]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 人民日报,2006-1 0—1 9. [3]陈天林.人文环境的意蕴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作用[J]. 科学社会主义,2005(6). [4]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 最好的培养人文精神途径。 4结语 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直是人民群众共 同的理想,所以在创建经济发展以及人文精神发展这两方面一定要 共同进行,任何一个方面在发展时落后都不能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以要在发展中将两个方面共同提升。只有在 人文精神上得到相应的提升,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想才 能够变成现实。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人文精神得到提升,道德层面 人民日报,2。06—10—1 9. 2015年1月上第01期总第2o5期22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