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训练:水循环和水资源利用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训练:水循环和水资源利用

来源:华佗小知识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训练:水循环和水资源利用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训练:水循环和水资源利用

一、单项选择题

水井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我国多数地区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投资打井,灌区机井普遍以水泵装机容量按时计费,机井开机时间越长,效益越高。反之则低,导致节水动力不足。下图为某地机井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机井最常见于 ( )

A.华南地区 B.华北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答案:B

解析:图示机井灌溉,使用的是浅层地下水,采用漫灌的方式,最常见于华北地区,B对。华南地区地表水丰富,打井可能性小,A错。西北地区灌溉水源主要是坎儿井,C错。青藏地区主要是牧区,农业位于河谷地带,机井灌溉的可能性小,D错。

2.关于图示机井灌溉方式的评价,正确的是 ( ) A.需修筑明渠 B.占用耕地多 C.易引发地面下陷 D.水质清洁 答案:C

1 / 19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训练:水循环和水资源利用

解析:图示机井灌溉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大量抽取地下水,易引发地面下陷,C对。每口井有一定灌溉范围,范围较小,不需修筑明渠,A错。图示机井一般占用耕地不多,B错。水质清洁与灌溉方式无关,D错。 3.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应 ( )

A.增加机井数量 B.农田灌溉的用水量

C.推行机井水源开采完全市场化 D.对超量开采者给予处罚 答案:D

解析: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应对超量开采者给予处罚。

下表为各洲1985年实际和2025年预测的用水情形,其中D代表生活、工业和农业用水的总需求量,Q代表河流径流量,两者的比率为D/Q。而△D/Q是2025年减去1985年D/Q的差值。其中模式一代表只考虑气候变迁,用水需求维持不变;模式二代表只考虑用水需求的变化,气候维持不变;模式三代表气候与用水需求均改变。读表回答4~5题。

1985年 大洲 D/Q(%) 非洲 亚洲 大洋洲 3.2 12.9 2.5 模式一 10 2.3 2.0 2 / 19

预测△D/Q(%) 模式二 73 60 30 模式三 92 66 44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训练:水循环和水资源利用

欧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全球 15.1 10.5 0.9 7.8 —1.9 —4.4 12 4.1 30 23 93 50 31 28 121 61 4.根据上表,1985年缺水压力最小的大洲是 ( ) A.欧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D/Q值越大,缺水压力越小。故D正确。 5.根据表中三种不同预测模式的结果,下列推论成立的是 ( ) A.依据模式一,用水需求维持不变时,2025年南美洲缺水压力最大 B.依据模式二,气候条件不变时,大洋洲用水需求量将增加最少 C.依据模式三,气候与用水需求均改变,南美洲用水需求量将增加最多

D.依据三个模式,气候变迁比用水需求增加更加剧缺水危机 答案:C

解析:若气候与用水需求均改变,但短时间内降水不会有太大变化,因此△D/Q的巨变应该是用水需求变化更大,模式三中南美洲变化最突出,用水需求量将增加最多。

下图是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天然林区多年平均径流深与森林覆盖关系示意图,读下图,完成6~7题。

3 / 19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训练:水循环和水资源利用

6.图中曲线①②③依次代表 ( ) A.年径流量、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B.年径流量、地下径流、地表径流 C.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年径流量 D.地下径流、地表径流、年径流量 答案:B

解析:读图,①径流深最大,基本等于②、③之和,故①为年径流量。随着森林覆盖率提高,森林调蓄功能增强,地下径流会增多、地表径流会减少,故②为地下径流、③为地表径流。 7.在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可以 ( ) A.增加地表径流量 B.增加径流总量 C.减少地下径流量 D.控制土壤侵蚀 答案:D

解析:在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可以提高森林覆盖率,读图可知,随着森林覆盖率增加,地下径流量增加、地表径流量减少,从而控制土壤侵蚀。

下表是我国某区域多年平均水汽输送统计表,据此完成8~9题。

4 / 19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训练:水循环和水资源利用

年输 入总 量 各边界输入总量 所占比例/% 东 南 西 北 年输 出总 量 各边界输出总量 所占比例/% 东 南 西 0 北 0.8 10t 14.7 0 7/10t 16.6 54.8 28.6 12.86 96.2 3.0

78.影响我国该区域水汽输入的最主要气流是 ( ) A.信风 B.西风 C.东南季风 D.东北季风 答案:B

解析:影响我国干旱区水汽输入的最主要气流是西风,是高空西风受地形强烈抬升,形成的降水。

9.我国该区域年盈余的水汽主要储存于 ( ) A.河流 B.湖泊 C.冰川 D.土壤 答案:C

解析:我国西北地区湖泊面积小,且主要为内陆湖;河流径流量小,故河流与湖泊中的水资源很少;本地区降水少,蒸发旺盛,以沙质土壤为主,含水量较少;而在海拔较高的山地地区,冰川覆盖面积广,且成为我国许多大河的源头,因此冰川是我国干旱区年盈余水汽的主要储存状态。

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10~12题。

5 / 19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训练:水循环和水资源利用

10.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 ) A.远大于2 000毫米 B.约为2 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11.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 )

A.坡面 B.洪积扇 C.河谷 D.湖盆

12.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 )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 答案:10.C 11.A 12.B

解析:10.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该流域蒸发量和降水量大致 相当。11.读图可知,该流域坡面坡度较大,地表水驻留时间短,实际蒸发量最小。12.虽然是耐旱植物,但注意是“大量种植”,依然会消耗大量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导致入湖水量减少,盐湖面积缩小,B正确;大量种植耐旱植物,植物蒸腾量增多,但与湖盆蒸发量关系不大,A错;水域富营养化一般与高强度的人类活动相关,材料中没有这方面的体现,C错;由材料可知该盐湖的盐度已经饱和,湖水减少只能导致盐分析出,盐度不会再升高,D错。

6 / 19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训练:水循环和水资源利用

在青藏高原东端黄河干流发生了大转弯,形成“U”形的“黄河第一弯”,河岸植被以典型的亚高山草甸草原为主,而河间湿地则主要发育灌木林。读图完成13~14题。

13.该河段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 )

A.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 B.山地降水、地下水 C.高山冰雪融水、山地降水 D.地下水、湖泊水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河段位于黄河上游,地处我国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势较高,距离海洋远,受季风影响小,降水少,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受地形抬升作用,多地形雨;因为该地区海拔较高,不受地下水的补给影响;青藏高原内湖泊多为内流湖,对河流没有补给作用。 14.与河岸相比,河间湿地主要发育灌木林的原因是 ( ) A.地势较低,热量条件好 B.气候湿润,空气湿度好 C.地势开阔,光照较充足 D.泥沙堆积,土层厚度大 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该处黄河河道弯曲流速缓慢,流水沉积作用强,河间湿地土层较厚,适宜灌木丛的生长;河岸地区坡度较陡,土层较薄,分布有高山草原草甸。影响河间和河岸地区植被类型的差异主要取决于土

7 / 19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训练:水循环和水资源利用

层的厚度,不是热量和水分条件,故A、B错误;河间地区位于河谷地带,日照较少,故C错误;所以该题选D。

克兰河发源于阿尔泰山南坡,河流全长265 km,由北向南穿过阿勒泰市区,经苛苛苏湖流入额尔齐斯河,属额尔齐斯河的支流。读克兰河1959~1960年和2001~2005年年内径流过程变化图,回答15~17题。

15.从材料中信息推断,克兰河最主要的补给类型是 ( ) A.雨水、冰川融水 B.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 C.冰川融水、地下水 D.雨水、地下水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信息,该河流量偏小,春季河流流量开始增大,流量最高峰出现在春末夏初,夏季流量减少,主要的补给水源为季节性积雪融水,冰川融水较少,A、C错。该地位于阿尔泰山南坡,来自大西洋的水汽被强烈抬升,形成雨水补给,B对。地下水补给稳定,不是主要类型,D错。

16.该区域水汽主要来源于 (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答案:B

8 / 19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训练:水循环和水资源利用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该地位于阿尔泰山南坡,山地呈西北-东南走向,南坡是迎风坡,来自大西洋的水汽被强烈抬升,形成雨水补给。 17.21世纪初与20世纪50年代末相比,该区域 ( ) A.冬季降水更丰富,区域气候变暖 B.冬季降水更丰富,区域气候变冷 C.夏季降水更丰富,区域气候变暖 D.春季降水更丰富,区域气候变冷 答案:A

解析:与1959~1960年流量平均值相比,2001~2005年汛期提前,且流量更大。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说明季节性融水量大。与20世纪50年代末相比,21世纪初冬季降水更丰富,春季气温回升快。

.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下图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读图回答18~19题。

18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 ( ) A.湖泊水 B.地下水 C.冰雪融水 D.沼泽水 19.能反映该流域地域特征的地理现象是 ( )

9 / 19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训练:水循环和水资源利用

A.地表风沙少 B.山麓青青草 C.树上柑橘红 D.草场牦牛跑 答案:18.C 19B

解析:18.从图中可知,该地降水较少,冬季气温在零度以下,夏季气温高,应为温带性气候区。夏季河流径流深度大,远远大于降雨量,最有可能是因为气温高,冰雪融水补给河流造成的。19.由降水量和气温分布,判断该流域位于我国温带性气候区。我国西北部地区,地表风沙大,山麓地区受地下水和冰雪融水影响,形成草场,故A项错误,B项正确。柑橘生长于亚热带地区,牦牛生活在青藏高原地区,C、D项错误。

虚拟水是指在生产产品和服务中所需要的水资源。地区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是实现虛拟水资源调配的重要方式,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虛拟水净输入量统计图(单位:10亿吨)。回答20~21题。

20.图中信息描述正确的是 ( )

A.虚拟水净输入区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B.虚拟水净输入区均位于我国的东部经济地带 C.虚拟水净输出区地跨地势第二、三级阶梯 D.虚拟水净输出区多分布在西北及东北地区 21.虚拟水资源调配 ( )

10 / 19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训练:水循环和水资源利用

A.由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差异所决定 B.能促进不同区域间水资源的均衡 C.有利于输出地区自然环境的改善 D.增加水资源输出地区的经济收入 答案:20.C 21.D

解析:20.由题意可知,图示负值为净输出、正值为净输入。我国的新、内蒙古、桂及湘西地区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皖、冀、黑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注意净输入区都位于湿润、半湿润地区;豫位于中部经济带。21.虚拟水资源调配体现的是农产品的贸易,输出地通过输出农产品可增加经济收入。图示我国不少干旱区成为输出地,而湿润区是输入地,则会使水资源空间分布更不均衡,且不利于输出地自然环境的改善。

读我国某河流与某湖泊水位变化示意图,该湖泊与该河流有互补关系,回答22~23题。

22.关于该河流和该湖泊的位置关系,可以确定的是 ( ) A.湖泊位于河流的源头 B.湖泊地势高于河流 C.湖泊地势低于河流 D.湖泊与河流相通

23.关于该河流和该湖泊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

11 / 19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训练:水循环和水资源利用

A.湖泊储水量最小的时间点是② B.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总是同步变化 C.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湖水补给河水

D.河、湖之间水体补给时间点③比时间点①更快

解析:22.结合题干和图示信息知,湖泊水和河流水具有互补关系是因为其水位高低有差异,该关系也只能说明湖泊与河流是相通的。23.据图可知,湖泊储水量最小的时间点是④,A错误;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大部分时间同步变化,但时间点②至③间并不同步,B错误;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河水补给湖水,C错误;湖泊与河流水位差异时间点③比时间点①大,所以河、湖之间水体补给时间点③更快。 答案:22.D 23.D

无定河,黄河一级支流,大致以地貌区为界,上游流经风沙区,下游流经黄土丘陵沟壑区,无定河上游地区流量季节分配较均匀,变化小,下游地区流量季节变化较大,南部支流上兴建了许多小型水库。据此回答24~25题。

24.无定河流经风沙区的河段,与丘陵沟壑区河段相比 ( ) A.含沙量大,水量大 B.含沙量大,水量小

12 / 19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训练:水循环和水资源利用

C.含沙量小,水量大 D.含沙量小,水量小 25.无定河上游地区的水源补给主要是 ( ) A.大气降水 B.冰川融水 C.地下水 D.湖泊水

26.针对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无定河很多支流修建了一些小型水库,这些水库的突出作用是 ( ) A.防洪 B.拦蓄泥沙 C.灌溉 D.发电 答案:24.D 25.C 26.B

解析:24.从图中看无定河流经风沙区河段,为河流的上游,支流少,水量小,含沙量小。25.从图中看无定河发源于内蒙古高原,降水少,没有高大的山脉和湖泊,因此上游地区的水源补给主要是地下水。26.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主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建小型水库的作用是拦蓄泥沙。 二、综合题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7年11月6~11日第二十五届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在越南召开。下图为中南半岛地形图。

材料二 湄公河是东南亚最大的河流,年径流量4 750亿立方米。洞里萨湖是该河下游最大的湖泊,对调节径流、减轻河口三角洲泛滥具有重要作用。右图为洞里萨湖含沙量及体积变化曲线图。

13 / 19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训练:水循环和水资源利用

(1)简述中南半岛地形特点。

(2)根据湖泊的体积变化,简述洞里萨湖对湄公河径流调节的季节变化特点。

(3)洞里萨湖含沙量最高出现的月份及其原因。 答案:(1)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

(2)5~10月(雨季),河水补给湖水,促使湖泊水位上升;10月~次年4月(旱季),湖泊补给河水,湖泊水位下降。

(3)4~5月。湖泊水位最低;旱季植被对土壤的保护能力差;风力较大,扰动湖水,使湖水变得浑浊。

解析:(1)根据图示山脉、河流分布,中南半岛地形特点是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2)每年5~10月是雨季,降水多,河流水位高,河水补给湖水,促使湖泊水位上升。每年10月~次年4月是旱季,降水少,河流水位下降快,水位低于湖泊,湖泊补给河水,湖泊水位下降。(3)根据图示曲线,洞里萨湖含沙量最高出现在4~5月。原因是此季节湖泊水位最低;旱季植被对土壤的保护能力差;湖泊水很浅,风力较大,扰动湖水,使湖底泥沙浮起,湖水变得浑浊。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呼伦湖位于呼伦贝尔草原的中部,水位主要受湖水蒸发和水源补给影响,唯一的外泄通道是达兰鄂罗木河(下图中D处河段)。达兰鄂罗木河连接呼伦湖和额尔古纳河,河水有时北流,有时南流。近年来达兰鄂罗木河出现断流。

14 / 19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训练:水循环和水资源利用

(1)说明导致达兰鄂罗木河流向变化的原因。 (2)推测达兰鄂罗木河断流的原因。

(3)简述达兰鄂罗木河断流对呼伦湖产生的影响。

答案:(1)呼伦湖水位季节变化较大;达兰鄂罗木河流经地区地势平坦;额尔古纳河上游的海拉尔河流量大。(任答2点)

(2)气候变干,降水减少,蒸发旺盛,湖水水位下降;海拉尔河水量减小,水位下降;人类活动填堵(淤塞)了天然河道;工农业发展,用水量增大等。(任答3点)

(3)呼伦湖由外流湖变成内流湖,湖泊面积缩小,湖水盐度上升;水质变差,危及动植物尤其是水生生物的生存。

解析:(1)达兰鄂罗木河流向变化的原因要从河流与湖泊的补给关系角度及地形因素分析。(2)达兰鄂罗木河断流的原因要从河流补给及水资源的利用和气候变化角度分析。(3)达兰鄂罗木河断流对呼伦湖产生的影响主要从含盐量及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然界的水中同位素16O含量高,同位素18O含量极少。水在蒸发、凝聚过程中存在同位素分馏效应,蒸发时含同位素16O的水优先汽化,

15 / 19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训练:水循环和水资源利用

凝聚时含同位素18O的水优先液化。大气水中所含同位素18O比重与气温呈正相关。地质学家通常从冰川中获得不同年代的冰芯,分析其中同位素18O含量的变化,推断古气候变化过程。中低纬度地区海拔较高、厚度最大的古里雅冰川(35°17'N,81°29'E)位于青藏高原西昆仑山垭口。下图示意大气水相对于海洋水所含同位素18O的比重递减过程。

(1)与海洋水相比,古里雅冰芯所含同位素18O的比重较低,运用水循环原理加以分析。

(2)古里雅冰芯中多数年份的冰层存在明显的微粒含量高的污化层。分别说明该冰芯中春夏季形成的冰层微粒含量高,冬季含量低的原因。 (3)通过对冰芯中同位素18O的研究可推断古气候的演变。说明选取古里雅冰芯作为研究对象的理由。

答案:(1)古里雅冰川位于西昆仑山垭口,水汽主要来自海洋;海洋水蒸发过程中,含同位素18O的水分子蒸发较慢,使大气中含同位素18O的水分子比重较低;水汽输送过程中,因含同位素18O的水分子先凝结,同样造成大气中含同位素18O的水分子比重降低;古里雅冰芯离海洋远,其上空大气水中所含同位素18O比重低,导致冰芯中含同位素18O比重较海洋水低。

(2)我国西部地区,春夏季地表裸露、干燥,多沙暴、浮尘天气,冰雪层中微粒含量较高;冬季地表冰雪覆盖面大,表层土壤冻结,扬尘少。

16 / 19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训练:水循环和水资源利用

(3)古里雅冰川海拔较高,气温低,消融率低,时间连续性好;冰川厚度较大,可研究时间尺度大;位于中低纬干旱内陆区,气温变幅大,冰芯中同位素18O比重变幅大;位于青藏高原的海拔较高处,受人为干扰少。 解析:(1)首先明确古里雅冰川水汽主要来自海洋,海水蒸发过程中,含同位素18O的水分子蒸发较慢,使大气中含同位素18O的水分子比重较低。其次读大气水相对于海洋水所含同位素18O的比重递减过程示意图可知,在水汽输送过程中,因含同位素18O的水分子先凝结而造成其比重不断降低,由于古里雅冰芯离海洋远,其上空大气水中所含同位素18O比重低,导致冰芯中含同位素18O比重较海洋水低。(2)古里雅冰芯中春夏季形成的冰层微粒含量高的原因是我国西部地区春夏季地表裸露、干燥,多沙暴、浮尘天气,冰雪层中微粒含量较高;冬季含量低的原因是冬季地表冰雪覆盖面大,表层土壤冻结,扬尘少。(3)由于古里雅冰川位于青藏高原的海拔较高处,受人为干扰少;海拔较高,消融率低,时间连续性好;冰川厚度较大,可研究时间尺度大;位于中低纬干旱内陆区,气温变幅大,冰芯中同位素18O比重变幅大等原因,故选取古里雅冰芯作为研究古气候的演变对象。 3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浊水溪发源于山脉,是我国流程最长且流量最大的河流,流经地区多脆弱的粘板岩,由于河流浑浊度高,含沙量大,故有浊水溪的说法。彰化县和云林县以浊水溪为界,浊水溪是两县最重要的水源地。为了满足用水的需求,相关部门在浊水溪上游投巨资修建了拦水

17 / 19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训练:水循环和水资源利用

坝,而在拦水坝修建之前,彰化和云林两县的水源经常得不到保障。下图为我国局部区域图。

(1)指出浊水溪含沙量高的原因。

(2)说明云林、彰化两县拦水坝修建前水源供应经常得不到保障的自然原因。

(3)除修建拦水坝外,简述云林、彰化两县缓解水资源可采取的措施。 答案:(1)夏季由于受夏季风、地形以及台风等因素的影响,多暴雨;上游山区地势高峻,地势起伏大,水流速度快,地表径流冲刷能力强;粘板岩脆弱,易被侵蚀形成泥浆。因此河流含沙量高。

(2)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冬半年降水少,且气温高,蒸发旺盛;河流流程短,总体水量不大;由于多地震及洪涝等灾害,水利设施易被破坏;夏季洪水期,河流浑浊度高,河水难以利用。

(3)靠近海洋,利用海水淡化;地处湿润气候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可适当开发地下水;加强对工农业污水的回收利用。

解析:(1)影响河流含沙量的因素:植被覆盖率、土质、降雨强度、地势等。根据所学知识浊水溪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多暴雨,夏秋季节多台风,降水强度大;浊水溪发源于山脉,上游落差大,流速快,侵蚀作用强;结合材料浊水溪流经地区多脆弱的粘板岩,易被流水侵蚀,所

18 / 19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训练:水循环和水资源利用

以其含沙量大。(2)根据所学知识修建水库主要缓解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问题。该地区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分配不均,冬春季节降水少;纬度较低,气温高,蒸发量大;面积较小,河流短小,流域面积小,不利于蓄水;浊水溪含沙量大,利用不便;位于板块交界处,地质灾害频繁,水利设施破坏严重等。(3)缓解水资源不足状况可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分析。

19 / 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