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国山杏种质资源研究现状

我国山杏种质资源研究现状

来源:华佗小知识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专题综述・ 北方园艺2008(2):44~47 国山杏种质资源研究现状 杨庆仙 (河北职业学院园林系,河北石家庄050061) 摘要:山杏是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于一体的生态经济型树种。近年来,我国 对山杏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现总结我国山杏的分类地位、种质资源分布、山杏资源开发与利 用、栽培、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 关键词:山杏;资源分布;山杏育种 中图分类号:S 622.2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o01一o0o9(2o08)O2一o044一O4 山杏(Armeniaca sibirica Lam.)是原产我国及亚洲 西部的一种野生植物资源,是亚洲特有的生态经济型树 种。山杏根系发达、耐寒、耐早、耐瘠薄、耐高温,是营造 水土保持林的优良植物材料和生态脆弱地区植被恢复 的先锋树种,其产品苦杏仁具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 值。可见山杏是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于一 体的木本粮油经济树种。目前,山杏以其优良的性状、 过氧化酶(P0D)同工酶进行杏属植物演化关系和分类 的研究也表明了同样的观点,即杏属植物演化方式是自 然的地理隔离,西伯利亚杏(A.sibirica)、东北杏(A. mandshuHca)均由最为原始的种普通杏(A.vulgaris)进 化而来,仁用杏是A.vulgarisXA.sibiHca的种间杂种。 廖明康等口 在对杏属植物进行过氧化物酶 (P0D)和儿茶酚氧化酶(Co)同工酶分析时指出,西伯利 用途及巨大的市场潜力,已在北方各省形成新的热点。 现依据有关资料将我国关于山杏种质资源研究进展情 况,作综合介绍,仅供参考。 亚杏(A.sibirica(L)La肌)酶谱与普通杏(A vulgaris Lain)辽杏(A.mandshutica(Maxi肌)Skvortz)、紫杏 (A.dasycarpa Ehrh)有较大差异。 1关于山杏分类地位及其亲缘关系研究 曲泽洲[1]认为,杏在我国主要种类有普通杏(P. armeniaca IifnrL:A.vulgaris La肌);辽杏(A mand— shurica(Maxi.)Skvormtz--P.mandshurica Kochne),该 2 山杏资源分布的研究 山杏水平分布在东经115。~12O。,北纬40。~42。,垂 种在东北中部有2个变种心叶杏(A mandshurica var. subcordata Sky.)和尖核杏(A.mandshurica var,domes- 直分布为海拔300 ̄1 50O m的山区L8j。多散生于阳坡 石质山地、丘陵地带,在沙荒地、黄土丘陵也有天然生长 和人工栽培。就其分布特点而言,有的地方集中连片, 近于纯林,有的则与柞、桦、椴、山杨、胡枝子等组成乔灌 阔叶混交次生林[9]山杏是我国北方山区特有的经济林 树种 ]。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北、西北和东北地区Lg.13]。 我国三北地区山杏资源的天然分布以西伯利亚杏 (Prunus sibiHca)占9O 以上,其中尤以河北、辽宁、内 蒙、陕西、山西、甘肃等省自治区分布较为集中[9 ¨引,河 北省山杏资源主要分布在张家口、承德等北部山 区D,:ads]。另一个是辽杏(P九‘” mandshuHca(Max- COl1.),只在哲盟南部坨沼地分布[1引。辽宁省山杏主要 分布在西部的喀左县、凌源县、朝阳县[1 ]和阜新地区[1引。 吉林省的山杏种类有两种:西伯利亚杏(Armeniaca tica Sky.);西伯利亚杏(A.sibirica(L)La肌一P.sibirica IinrL)。 f吴耕民[2]指出我国栽培或野生杏从目前的植物分 类学上分为普通杏Prunus armeniaca LinrL(Armeniaca vulgaris Lam.)、蒙古杏P九‘” sibirica LinrL(P九‘nU¥ nr 绷 cn var. sibiica Koch.。Armeniaca sibifrica Pers.),又名西伯利亚杏、山杏或小苦杏,为纯粹原生种, 辽杏Prunus mandshurica Kochne,(P r.Armeniaca var mandshurica Maxim.)3种,均为我国原产口 ]。 吕增仁【4]对杏属植物的染色体核型分析表明,西伯 利亚杏较普通杏进化。1990年,周建涛 印对杏属植物 花粉形态观察结果支持这一观点,认为西伯利亚杏是在 sibirica(L)Lam),分布于西部草原和松花江、图门江岸 边沙坨上,在榆县的包拉温都和向海乡有千公顷的天然 野生杏林;辽杏(A.mandshuHca(Ma ̄dm.)Skvortz)分 布于东部山区,可耐--40。C的低温[1 。黑龙江省的山杏 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张广才岭、老爷岭、太平岭和完 达山等山地区域 。 ;林 地区山杏为西伯利亚杏 (P九‘” sibirica[ifnn I.am),多在林区公路两侧的山脊 处分布 ]。甘肃省的山杏主要分布在陇南的秦岭山地 普通杏的基础上进化而来的。1994年,吕英民等[6]应用 作者简介:杨庆仙(1967一).女.副教授.主要从事园林专业的教学 工作。E-mail:qingxianl06@yahoo.com.cn。 收稿日期:20o7—08—28 44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北方园艺2008(2).44~47 和陇东的子午岭,种类为辽杏(Prunus n删明 ncn var. ansu.Maxim)Ezz-2a]。 ・ ・专题综述・ 加剂,其强烈的杏仁香气深受美国和欧共体等发达国家 的欢迎。 3 山杏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3.1山杏仁的利用价值 3.2水土保持价值 我国是苦杏仁的传统出口国,国内外市场一直供不 应求,常年在1万t左右,近年来价格一直攀升[2‘。。 3.1.1药用价值山杏浑身是宝。果实含柠檬酸、苹果 酸、 胡萝卜素、番茄烃;果实的挥发油含有月桂烯、柠檬 烯、对一聚伞花素等多种成分。祖国医学认为[25]:杏仁 3.2.1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山杏生命力强,寿命长,能 在岩石缝隙中和土层瘠薄的沙地上正常生长,其根系发 达,抗逆性强,一般在沙石岗地根系垂直分布可达0.8~ 1.3 m,侧根延伸幅度4.5~6 m,土层较厚的地方根系垂 直分布可达7 m,具有固土面积大。抗冲能力强的特 性L2钆。 。林冠阻挡雨滴直接打击地表且可截留部分降 性味酸甘、温,具有润肺定喘、生津止渴之功效。山杏仁 富含苦杏仁甙、脂肪油(杏仁油)、蛋白质和各种游离氨 基酸等成分,具有祛痰止咳、平喘、润肠之功效,临床常 用于治疗外感咳嗽、喉痹、肠燥便秘等症。山杏仁还是 麻杏石甘汤、麻黄汤、大青龙汤、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等 著名药剂的主要成分。山杏叶可治疗目疾、水肿;杏花 具有主补不足、女子伤中、寒热痹等功用;杏枝、杏树皮、 杏树根都可入药,具有解杏仁毒等功效。苦杏仁苷(a— mygdalin)是中药苦杏仁的有效成分,具有止咳、平喘、润 肺的功能[2 删。对苦杏仁苷的研究已有近200年的历 史,早在1803年Schrader在研究苦杏仁成分时就发现 了此类物质,1830年Robiquet等从中分离出苦杏仁 苷 引。李科友 。 、沙明 ∞]、丁冬宁 。 等测定苦杏仁中苦 杏仁苷的含量为3.9O 9/6~5.5O 。朱友平[3。 等证实苦 杏仁苷的含量为3.9O "--5.50 9/6,并证实苦杏仁苷具有 镇痛作用且无耐受性。此外,王本祥[3 、李熙民[34]等对 苦杏仁苷的毒理作用研究后认为苦杏仁苷的毒性与给 药途径密切相关。 3.1.2食品、工业加工价值 山杏作为经济林树种,其 仁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李科友[2钆蜘、史清 华等口阳研究测定,苦杏仁中含有49.6 9/6的脂肪,27.O9/6 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占饱和脂肪酸总量的 94.85%,l7种氨基酸含量为26.725 ,其中含8种人体 必需的氨基酸7.922 ,2种儿童必需氨基酸3.320 9/6,甜 味氨基酸6.093 及鲜味氨基酸9.259 ,其中还含有6 种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氨基酸,总量为20.622 ,氨基 酸种类齐全,搭配合理,K、Ca、Mg、Fe、Zn等微量元素和 维生素E的含量高。此外,张玲等[3 ]对桃仁和苦杏仁的 营养成分在脂肪酸成分、氨基酸含量以及微量元素的含 量方面进行了比较。 孙景崎等[14]对山杏仁油脂肪酸成分和理化特性进 行研究后指出山杏仁含油率为41 ~5O 9/6,山杏仁油含 有软脂酸、油酸、亚油酸、十六碳烯酸等5种高级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含量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96 以上,其中 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需脂肪酸含量高,山杏仁油在食用方 面质量好而且易贮藏。周英[38]指出,杏仁营养丰富,以 苦杏仁作为原料精制成的饮料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易封萍等[ 认为杏仁油是食品工业不可缺少的食品添 雨,加之林地内反坡梯田、截水沟、大鱼鳞坑等集流水土 保持工程,使林地内不易形成地表径流I-2o,4o]。 3.2.2防风固沙 山杏具有良好的防风固沙作用。据 华尚铭 0J在甘肃环线西北部测定,当风速为9 m/s时, 地表0~20 ctn空间含沙量为42.8 g/mini当风速为 6.5 m/s时,距地表8O~100 cm处输沙量l_038 g/min。 此处风沙活动频繁,沙化程度加剧,但在山杏林中竟无 风蚀现象,风蚀指数为零。对林中空地测试,在6.2 m/s 风速下,距地面8O~100 cm高处每分钟输沙量仅为 0.0699 g/min,各林场山杏林内基本无沙化现象,仅在林 缘有少量积沙。 3.3栽培学研究 3.3.1作为砧木利用王胜刚等[4H3]指出利用山杏作 为砧木,可以改接杏扁、晚熟杏和李子,以提高商品价 值。王占臣[2叩认为山杏是嫁接仁用杏和优质肉用杏的 最为理想的砧木。孙艳香等[4 同样认为山杏与山杏品 种有良好的亲和性。王天民、单广忠、冯斌、刘妆骅、楚 燕杰、武振志、陈文宏、步兆东f45-52]等先后研究了山杏的 嫁接和改接技术,找到了适宜本地的改接时期和嫁接方 法,并且指出将山杏嫁接或改接成经济价值高的优良鲜 食品种和仁用杏品种周期短、见效快。 3.3.2立地条件对山杏生长发育的影响 山杏生长发 育程度受环境因子对的影响很大。刘明国[1 ]在大量调 查的基础上,确定出影响辽西半干旱地区山杏生长发育 和结实量的主导因子为坡向、坡位和土层厚度。姚乃 忱 认为,影响朝阳县山杏产量的主导因子为土壤质 地、坡向、坡位和土层厚度。栾文举等[s4]在对甘肃中部 山杏人工林的生长形态特征及影响因子进行调查的基 础上,认为海拔与地形部位是影响山杏生长的主导因 子。 3.3.3山杏繁殖及育林技术 山杏育林可采取植苗造 林和直播造林[56-57]。植苗造林秋、春季均可,干旱地区 秋季栽植成活率高于春季。直播造林春、秋季都行,但 以秋季为好[55.57]。修震 诣 指出,山杏种粒大,直播造 林弊端多,除用种量大外,幼苗根系容易受到钙积层的 阻隔,很难穿透,致使杏树成长缓慢。近年来,果树原生 质体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1998年,马锋旺等 9]从 山杏原生质体培养获得再生植株,为细胞融合及遗传转 4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专题综述・ 北方园艺2008(2):44~47 对仁重和出仁率的选择可通过核宽、核厚和果肉厚的选 山杏抗病性较强[6。。。山杏病害主 择来实现;叶片与果实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选择叶 柄较粗、叶尖较长的植株,可望在核重、出仁率及壳厚方 面产生增益效应。同时也确定了高产山杏间接选种的 主要性状指标,为山杏实生选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化提供了再生系统。 3.3.4病虫害防治要有流胶病、杏疔病、细菌性穿孔病、杏褐腐病;虫害主 要有各种毛虫、桃仁蜂、食心虫、蚜虫、红蜘蛛和介壳虫 等,在承德桃仁蜂对山杏仁的平均危害率为39.6%,最 高可达98.7 [613。北票市曾在1969年、1971年发生天 幕毛虫把杏叶吃光的事件,导致4 a的产量受到影响[623。 吴广金等[6 指出,冬季摘卵防治天幕毛虫效果明显。 3.3.5种子生理特性 山杏种子具有一定的休眠期,打 5 山杏资源开发利用途径研究 张建光 、呜军 等人对山杏资源开发利用途 径进行了探讨,指出我国山杏资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 前景。目前,首先应强化现有资源的保护及集约化管 破种子休眠对缩短育种年限、加快苗木繁殖具有重要意 义[64.-6s]。种子在5℃条件下层积100 ̄120 d方可完成休 眠。5℃下解除休眠所需时间为69 d,变温处理对打破 山杏种子休眠有一定的作用[6引。5O℃温水浸种24 h即 可达到山杏种子萌发所需的水分条件,生长调节剂对山 杏种子萌发具有一定的影响【64螂]。此外,张知彬[66]等研 究了鼠类对山杏种子存活和萌发的影响后认为,山杏在 地表的萌发率极低,生长也慢;将山杏种子埋入土层 5 cm后可明显提高萌发率和生长率。通过分析山杏种 子萌发与植被的关系,发现山杏易在开阔、阳光充足的 草丛中存活和生长,而不易在阴闭的灌丛下存活和生 长。 4育种研究 山杏生产上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晚霜危害造成的 冻花问题 Ⅲ m 0]。曲泽洲[ 和韩振海[ 认为冻花 问题的解决,重点是选育开花晚的品种,使它们能避开 晚霜危害。 刘桂森[72]等研究发现,当日均温超过5"C时,山杏 花芽开始萌动,当积温达到8O℃时进入始花期,积温达 到110 ̄120℃时开始落花。他进一步研究指出,实生繁 殖的山杏群体,比平均花期晚6.34 d的晚花植株,有可 能避过部分年份的最后一次晚霜,为选育抗晚霜类型山 杏提供了理论依据。 唐冠忠[613发现了对桃仁蜂有很强抗性的山杏植株 个体抗蜂山杏,在桃仁蜂发生严重的山杏林其果仁不受 桃仁蜂危害。张君[7司从山杏芽变优系中选育出了2个 仁用杏品种绿源1号(苦仁)和早丰2号(甜仁),耐晚霜 能力较强。张立彬、王同坤等[7 ]对河北省燕山山区种质 资源的变异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了与原变种植物 学特征不同的一个新类型‘绿萼山杏’,其萼片、幼叶叶 尖、叶柄上侧、新梢表皮、果实均为绿色,花瓣白色,是适 合在园林绿化中进行造景的无红色素的新品种。 沈阳农业大学赵桂玲、刘明国等人[75j进行了“辽西 高产山杏间接选种数量性状指标”的研究,确定了山杏 选种的主要数量性状指标,为山杏的实生选种提供了依 据,同时也为提高选择效率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张立彬[743等进行了“山杏数量性状相关性及其应用 的研究”,研究表明,果实性状内部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46 理,进一步提高资源质量,在此基础上推动山杏资源基 地的扩大和高标准建设。其次,要尽快建立规范化经营 模式,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全面提升山杏生产的科学 管理水平,尽快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第三,应深 化山杏系列产品开发应用研究,抓好龙头企业建设,拓 宽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途径与产品市场。第四,必须加 大对山杏产业化的研究力度,实施全方位、多层次的开 发山杏产业的战略,实现产、供、销一体化,最大限度地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以便充分发挥山杏良好的 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6小结 我国山杏种质资源极其丰富,分布范围广,产生了 丰富的变异类型,是育种的宝贵材料。目前我国山杏种 质资源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可是对山杏资源的 利用只停留在直接利用阶段,深入系统的山杏种质资源 调查仍没进行。选出的适合地区特性的优良品种不多, 山杏生产中普遍存在的晚霜危害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因此,除对山杏继续进行避晚霜类型的选育工作外,还 应利用有利的基因资源进行杂交育种,选择更多的优良 品种,为生产服务。 参考文献 [1]曲泽洲.果树栽培学各论[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3:197—198. [2]吴耕民.中国温带果树分类学[^幻.北京:农业出版社,1984:185—187. [3]孙云蔚.中国果树史与果树资源[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0:6-9. [4] 吕增仁.山杏和杏的核型分析口].辽宁果树,1986(1):2-5. [5]周建涛.核果类果树花粉形态研究初报[M].江苏农业学报,1990,6 (3):57-63. [6] 吕英民,吕增仁,高锁柱.应用同工酶进行杏属植物演化关系和分类 的研究D].华北农学报,1994,9(4):69—74. [71廖明康,郭丽霞,张平,等.杏属植物过氧化物酶儿茶酚氧化酶 同工酶分析口].西北农业学报,1994,3(2):81-86. [83张国良.河北山杏生产现状及集约化栽培措施口].经济林研究, 1996,14(1):21-22. [9]张建光,史聪平,刘玉芳.河北省山杏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口].河北农 业大学学报,2003,26(增刊):97-100. [10]鸣军.论山杏资源及其合理开发利用[J].自然资源,1994(2):70-73. [11]王玉欣,王桂贞.山杏口].特种经济动植物,2001(2):30-36. [12]杨春青,贾士瑞,杨春雨。等.山杏低产林综合技术改造措施口].内蒙 古林业,1998(6):49-50. [131卢振宇.山杏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口].北方果树,1998(4):28—2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北方园艺2008(2):“~47 [143孙景琦,冯秀华.张学勤.山杏仁油脂肪酸成分和理化特性的研究 [J].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1994,15(1),123—124. [153尹万民.胡晓英.承德市发展山杏产业存在问题分析[J].河北林业科 技,2000(2):45-46. [16]宝金山,胡宝,赵新,等.哲蒙山杏资源调查报告[J].内蒙古林业科 技,1997(2):43-46. [17]刘明国,刘颖,史湘华.辽西半干旱地区山杏立地条件及经营措施 [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7,28(4):299—302. [18]高扬,王义田,秦桂芳.阜新地区发展山杏经济林的探讨[J].辽宁林 业科技.1994(5):45"-47. [193刘慧涛,张冰冰,郭俊英.等.吉林省的杏属种质资源[J].果树科学, 1997,14(3):201-203. [2o3王占臣,李立新,许靖华.等.野生山杏开发利用技术及效益研究[J]. 中国水土保持,1999(6):28—30. [21]任志秋.林13林区出杏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J].森林工程,2003.19 (5):10.11. [223李稳生,张小曼,欧阳珊.甘肃果树种质资源[J].甘肃农业科技,1994 (4):16-20. [233李建红.甘肃省的杏属种质资源[J].甘肃林业科技,1998(1):54—56. [243陆致成,张静茹,王伟东,等.我国李和杏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 国果树,2003(2):44-46. [253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11Oo-1 103. [263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编写组.中草药学.中册[M].江苏人民出版 社,1976:411. [273周金黄,王筠默.中药药理学[M【1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219. [283刑国秀,李楠,杨美燕,等.天然苦杏苷的研究进展[J].中成药,2003, 25(12):1007-1009. [293李科友,史清华,朱海兰。等.苦杏仁化学成分的研究[刀.西北林学院 学报,2004.19(2):124-126. [3o3沙明.曾爱民。姜丽,等.高效液相色普法测定苦杏仁中苦杏仁苷的 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1996,16(6):397—398. [313丁冬宁.谭延华。刘俊儒,等.镇原苦杏仁化学成分的研究[J].西北药 学杂志,1990。5(3):21-23. [32]朱友平。苏中武.苦杏仁苷的镇痛作用和无身体依赖性[J].中国中药 杂志,1994,19(2):105-107. [333王本祥.现代中药药理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1005—1o07. [343李熙民.苦杏仁苷药物动力学及其毒理初步研究[J].新药与临床, 1986,5(3):1fl1. [353李科友。史清华,朱海兰,等.苦杏仁主要营养成分研究[J].西北农业 学报.2003,12(2):1 19-121. [363史清华.李科友.苦杏仁中氨基酸的成分分析[J].陕西林业科技, 2002(2):32-34. [373张玲,李保国.桃仁和苦杏仁营养成分比较[J].食品科学。1994(4):41. [383周英,郜文.苦杏仁的生理功能和保健饮料研制[J].食品工业科技, 2000,21(5):49-50. [393张少云,李云锋.山杏丰产经营管理技术及效益分析[J].内蒙古林业 科技,2000(2):26—28. [4O]华尚铭.环县西北部山杏调查报告口].甘肃农业科技,1994(3):22-23. [41]王胜刚,刘荣军,陈金魁,等.临城县山杏高接的杏扁技术工作总结 [J].河北林业科技,1998(增刊);55—56. [423宋长林.山杏改接杏扁技术及效益比较[J].河北林业科技.1998(iif 刊):48-50. [43]冯斌.利用山杏改接杏扁、晚熟杏、李的可行性及必要措施[J].河北 林果研究,1998(3);229-231. [44]孙艳香,吕增仁.杏砧木种质资源的评述及利用[J].河北农业大学学 ・专题综述・ 报.1994,17(增刊):205-207. [453王天民.山杏改接良种杏技术[J].西南园艺,1996(3):9. [463单广忠.利用野生杏嫁接优良品种杏[J].北方果树,1997(1):27. [473冯斌.利用山杏改接杏扁、晚熟杏、李的可行性及必要措施[J].河北 林果研究,1998,13(3):229—232. [483楚燕杰.万株山杏改接换优技术研究[J].河北林果研究.1999,13(i1 ̄ 刊);91-93. [493武振志.不同高接方式对山杏嫁接大扁杏成活率的影响[J].中国林 副特产,2002(2):17. [5o3刘汝骅.山杏嫁接改造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01(2):17. [513陈文宏.山杏根接大扁杏技术及苗期管理[J].陕西林业科技,2002 (1):78-79. [523步兆东.山杏根部舌接大扁杏技术及苗期管理[J].林业科技通讯, 2001(3):42-43. [533姚乃忱.夏立志,段明非,等.影响山杏产量的因子调查与分析[J].辽 宁林业科技,2001(4):3.-4. [543栾文举,于洪波,王俊杰,等.甘肃中部山杏生长特征及主导因子分 析[J].甘肃林业科技,1994(3):7-lO. [553张淼.李霈,杨秀梅.干旱地区山杏栽培[J].林业实用技术,2004(5): 13-14. [563常学礼,李玉霖.科尔沁沙地山杏造林技术规程[J].中国沙漠,2000, 20(增刊):90-92. [573李兴源,郑均宝.实用工程造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524-526. [583修震,赵冬梅,杜大伟.山杏低产林的成因及改造措施[J].内蒙古林 业科技,2000(4):26-27. [593马锋旺,李嘉端.山杏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J].园艺学报。1998,25 (3):224-229. [6O]张玉坤。张志国,王俊玲,等.赤峰市巴林左旗山杏林分类及其经营 对策[J].内蒙古林业科技,2000(1):39-40. [61]唐冠忠.抗桃仁蜂山杏植株调查[J].河北林业科技,2002(2):13—14. [623杨柳.影响山杏产量的因子及改进措施[J].北方园艺.2000(2):28. [633吴广金。曹诚。跟小.山杏天幕毛虫冬季人工剪除卵环与春季化学药 剂防治效果分析[J].内蒙古林业。2004(2):28. [643马锋旺,韩清芳,张桂艳,等.山杏种子休眠与萌发的研究[J].园艺学 报。1995,22(1):91—92. [653曹帮华.山杏种子后熟生理及萌发条件的研究[J].林业科技通讯, 1999(14):14-16. [663张知彬,王福生.鼠类对山杏种子存活和萌发的影响[J].生态学报。 2001,21(11):1761—1768. [673张立彬,刘玉艳,李志勇.山杏生产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J].河北 果树,1996,30(3):42-43. [683赵贵琴.预防山杏花果冻害的主要措施[J].河北果树,2000(1):49-50. [693郭永盛,姚东明。石瑾.关于加快内蒙古山杏林发展的几点想法[J]. 林业科技管理,2004(1):43. [7O]杨柳.影响山杏产量的因子及改进措施D].北方园艺,2000(6):26-27. [713韩振海.落叶果树种质资源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l一 178. [723刘桂森,张立彬,王同坤,等.山杏花芽分化及开花物候期观察[J].沈 阳农业大学学报,1996,27(1):95-96. [733张君.园艺种苗一仁川山杏绿源1号和早丰2号及其丰产高效栽培 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3(8):23. [74]张立彬,刘桂森.山杏数量性状相关性及其应用的研究[J].果树科 学,1997,14(2):121—123. [75]赵桂玲,刘明国,刘立新,等.辽西高产山杏间接选种数量指标的确 定[J].辽宁林业科技,2004(2):5-7. [763鸣军.山杏资源及其合理开发利用[J].资源科学,1994(2):70—73. 4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