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PFNA微创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PFNA微创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股骨粗隆骨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分别应用PFNA微创疗法和DHS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更少、更短(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PFNA微创技术治疗股骨粗隆骨间骨折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并且术后功能恢复迅速,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标签:股骨粗隆骨间骨折;PFNA微创;DHA
股骨粗隆位于股骨颈基底下的小粗隆,其下缘最易发生骨折。股骨粗隆骨间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群,手法整复牵引是临床治疗股骨粗隆骨间骨折的传统方法,为减少骨折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骨折后身体功能恢复,临床建议度骨折部位行固定手术[1]。我院对股骨粗隆骨间骨折患者采用了微创PFNA(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进行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8例股骨粗隆骨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41例,女27例,年龄52~73岁,平均(63.8±2.0)岁,左侧39例,右侧29例。致伤原因:车祸伤25例,压砸伤16例,坠落伤11例,摔伤12例,其他伤4例。受伤时间6h~7d,平均(2.3±1.0)d。均为不稳定性骨折,骨折分型:Ⅰ型15例,Ⅱ型21例,Ⅲ型18例,Ⅳ型10例,Ⅴ型4例。14例合并心脑血管疾病,10例合并糖尿病,8例合并呼吸系统疾病。使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对骨折处做X线片检查,明确骨折位置。两组患者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实施手术。对照组:应用DHS。对骨折部位常规消毒后,切皮,充分暴露骨折端,清理碎骨片,然后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以动力髋螺钉进行固定,最后对切口进行处理、缝合,必要情况下可置管引流。
研究组:应用PFNA。患者取仰卧位,垫高臀部,手术全程都在C臂机监视下实施,调整瞄准器前倾角(15°),健肢取屈髋屈膝外展位,与患肢保持足够远的距离,并予以固定。对患肢做手法复位,包括髋部及患肢的内收、外展、内外旋,复位满意后,患肢取内收位,并进行固定。消毒铺巾,在股骨大转子上方5cm处做一长4cm的纵形切口,使用空心钻开口器对粗隆点开口,将导针插入直至股骨髓腔,然后选择规格适宜的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插入髓腔,近端以尾帽固定,远端以锁钉固定,固定好以后将导针拔出,关闭切口。
两组患者术后均应用抗生素抗感染,待患者完全清醒后,可做踝关节、膝关节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术后1d,可进行髋关节锻炼。
1.3 疗效评价 骨折愈合:X线片检查显示骨折线模糊或消失,髋部未发生外旋或内翻,行走正常,无疼痛感,蹲起无迟滞,髋关节功能正常,为优;骨折线模糊,行走无疼痛,髋部有轻微急性,患肢缩短不超过2cm,蹲起无迟滞,髋关节功能基本正常,为良;骨折线明显,髋部畸形严重,行走时有明显疼痛,髋关节功能受限,为差。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计量资料比较分别采用x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时间、出血量、功能恢复时间 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更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2 临床疗效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见表2。从表2可知,研究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100.0%,对照组为88.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并发症 术后,对照组有8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23.5%,其中固定失效1例,切口感染3例,疼痛5例;研究组有1例术后出现疼痛,并发症发生率为2.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结果显示应用PFNA的研究组,其治疗优良率明显比应用DHS治疗的对照组更高(P<0.05)。这是因为开放手术对机体的创伤更大,术后需要更长时间恢复,术后容易发生恶性并发症,从而影响预后效果,而PFNA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其对机体的损伤较小,所以术后恢复效果更好。据相关研究显示[2],对于不稳定性骨折,采用髓内钉固定的效果比动力髋螺钉髓外固定更好,其符合人体负重力线,所以固定后不易发生髓内钉退出或断裂事件,同时发生髋外旋、内翻的风险更小。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手术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这表明:虽然PFNA微创手术对术者的操作技术要求较高,但若操作技能娴熟,仍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手术,其与直视下的手术操作时间比较并无明显差异[3]。研究还显示: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更低(P<0.05)。说明与传统手术相比,PFNA微创手术还具有并发症少、术中出血量小的优点[4]。
综上所述,应用PFNA微创技术治疗股骨粗隆骨间骨折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并且术后功能恢复迅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郑红根,唐昊,张秋林等.两种不同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7(6):407-410.
[2] 屈波,伍红桦,邓少林等.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应用DHS与PFNA的疗效比较[J].军事医学,2014,(1):67-69.
[3] 苗永刚,王宇冬,周群等.PFNA与Gamma钉内固定治疗中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0):5179-5181.
[4] 马佶,谢振钧.PFNA微创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4):4930-4931. 编辑/许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