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元代少数民族诗人的咏陕诗探析

元代少数民族诗人的咏陕诗探析

来源:华佗小知识
2017年4月 社科纵横 S0CIAL SCIENCES REVIEW Apr,2017 总第32卷第4期 V0L.32N0.4 ・文学与艺术・ 元代少数民族诗人的咏陕诗探析 仗凄戈 (西安文理学院人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5) 【内容摘要】元代少数民族诗人的咏陕诗特点显著,题画诗描绘汉、唐时期的人物、景观;咏史诗评点和凭吊汉、唐史实及遗迹;山 水诗偏好描写骊山,通过今昔对比,抒发物是人非、陵谷沧桑自钮蜩 ;感时诗如实描写百姓的悲惨命运、统治者的残忍冷酷、诗人 在战乱中的痛苦与绝望。由于受宗唐得古风气的影响,其题画诗、山水诗具有浓郁的历史情结,咏史怀古诗则尤重唐朝的人与事。 【关键词】元代少数民族诗人咏陕诗题材特点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106(2017)04—0109—07 咏陕诗这一概念出自霍松林《唐人咏陕诗简 题山水画,其中题人物画数量最多。 论——<陕西省志・诗歌志>唐代部分前言》,特 (一)题人物画 指历代歌咏陕西人、事、物的诗歌。元代少数民族 题画诗中的人物有四皓、唐明皇、杨贵妃、钟 诗人移刺霖、李庭、耶律铸、孛术鲁狮、雅琥、泰不 馗、宫女。 华、马祖常、萨都刺、廉普逵、达实帖木儿、脱脱木 四皓是秦末人陕西商山隐居的四位老者。历 儿的咏陕诗成就突出,在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 史上对商山四皓出山为刘盈效力之举,多予肯定, 响,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将其咏陕诗分为四类加以 赞美他们品格高尚、顾全大局。元代题画诗常借四 论述。 皓表达对隐逸的向往,但是马祖常却讥讽四皓欺 一、题画诗 世盗名,谴责他们是惨无人道的帮凶。马祖常并非 马祖常、萨都刺善长题画诗,马祖常有八十余 刻意标新立异,而是旨在借古讽今,因为,元代皇 首题画诗,其题画诗眼光独到、形式完备、成就显 位更迭频繁,争夺皇权的斗争极其激烈,由此引发 著。萨都刺《雁门集》中收录三十六首题画诗,这些 的惨剧不断。诗人借题发挥,对元朝统治者争权夺 诗意蕴深厚、风格独特。雅琥、耶律铸的题画诗也 利的野蛮行径予以谴责。如《题四皓图》二首: 各有千秋。他们的题画诗专注于历史,或反思历史 不听高皇召,还来太子宫。阿翼人彘祸,吾恨 事件,或评价历史人物,或感慨美景不再。这些诗 紫芝翁。 人尤其喜爱歌咏李、杨故事,原因主要有三点:其 鸿鹄歌虽壮,长门事可忧。间名紫芝客,终不 一,唐代曾经国力强盛、政治昌明、文化繁荣、经济 似巢由。 发达,安史之乱后,由盛转衰,以天下为己任的士 在第一首诗中,诗人批评四皓沽名钓誉,先拒 人欲借此探寻导致盛衰的原因。其二,李、杨爱情 绝刘邦的征召,后入宫辅佐太子,结果导致戚夫人 及其悲剧,令多情的文人产生怜悯侧隐之心。其 被吕后残害的悲剧。在第二首中,讽刺四皓身在山 三,中国古代文人秉承了以史为鉴的传统,自觉地 林,心在魏阙,徒有隐士的名声,却没有高尚的情 借古喻今,以警示当世。 操。这两首诗笔墨辛辣,烛幽洞微,见解独到,发人 他们的题画诗,形式有题人物画、题宫室画、 深省。 作者简介:伏漫戈(1966一),女,西安文理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元明清文学研究。 109 唐明皇是一位功过突出的皇帝,他和杨贵妃 的爱情悲剧成为文学作品经久不衰的主题。元代 少数民族诗人对唐明皇的评价各有侧重:耶律铸、 萨都剌批判他骄奢淫逸,马祖常歌颂他力挽狂澜, 雅琥称赞他的功劳而淡化其过错。 耶律铸《题明皇思曲江图》: 偃月堂成已乱基,徒令千古罪环儿。中原战血 生荆棘,可怜三郎见事迟。 诗中描写李林甫专权毁坏了大唐基业,但是 后人总是谴责杨玉环,安史之乱爆发,生灵涂炭, 是唐玄宗的昏庸所致。诗人批评唐玄宗不理 朝政,任用奸臣,不满杨贵妃背负骂名,摒弃了红 颜祸水的陈腐之见。此诗题旨显豁,措辞婉转。 萨都刺《明皇击梧图》: 华清池头凉思动,绿桐击去朝阳凤。阿环起学 飞燕轻,笑唤三郎作供奉。羯腔打彻《西凉州》,锦 茵蹴踏双鸳钧。彩鸾吟细朱樱破,一叶忽飘天下 秋。愁声换出铎铃语,三十六宫散秋雨。曲江宫晓 清露寒,零乱瑶阶逐风舞。 这首诗先写唐玄宗与杨贵妃柔情蜜意,在宫 中纵情享乐,再写安史之乱中唐玄宗与杨贵妃死 别,最后写唐玄宗孤独寂寞晚景凄凉。诗人揭示了 乐极生悲的原因。此诗以乐衬哀,意境凄美,情绪 伤感,意味深永。 马祖常《题明皇端箭图》: 宁王玉笛吹凤凰,桐花秋露宫昼长。开元天子 忽思武,手中金箭照眼光。何物群婢出后房,羽林 孤儿射杀将,坐中凛凛无渔阳。 诗中描写宁王喜好声色,常通宵达旦寻欢作 乐。唐隆元年,李隆基发动政变,策反羽林军,韦 后、上官婉儿等被杀,李隆基被立为太子。诗人赞 颂李隆基励精图治,再创伟业。此诗史实高度概 括,描写形神毕肖,对比映衬恰到好处,节奏张弛 有度,结尾富有深意。 雅琥《题周畴明皇水中射鹿图》: 开元天子奋神武,一矢成功定寰宇。飞骑营中 堕牝鸡,妖星散落纷如雨。迩来校猎渭城东,姚崇 发踪指顾中。马前十论效驱策,君王已贺获隽功。 波涛酒洞真龙立,应见波间老蛟泣。画师盘礴笔有 神,千栽英姿如昨日。君不见天宝年来事事非,宫 1 10 中行乐昼游稀。可怜野鹿衔花去,犹向樽前按舞衣。 这首描写唐玄宗英武盖世,果断出兵诛灭韦 氏及其党羽,从此天下安定。他倚重贤臣,择善如 流。诗人着重赞扬唐玄宗早期奋发有为开创盛世, 以天宝年间日渐衰败的景象暗示他晚年的昏庸。 诗人以高度概括的手法展现了一代英主的风采, 反映了一个朝代的兴衰,表达了忧国忧民之情。此 诗叙事简洁,刻画生动,意象奇特,笔墨酣畅。 杨贵妃是一个有争议的人,耶律铸同情她的 悲剧,萨都剌谴责她是祸水。 耶律铸《题杨贵妃遗事》: 玉笛声沈玉漏长,玉环心事夜来香。如何更入 金诃子,却比无言睡海棠。双凤扶云留翠辇,九龙 伏雨去莲汤。千秋万古嵬坡梦,应绕新台怨寿王。 诗中描写了杨玉环对爱情的渴望,同情她无 力主宰自己的命运,责怪寿王作为丈夫无法保护 自己的妻子,惋惜杨玉环魂断马嵬的悲剧。此诗善 用隐喻,意境朦胧,情辞哀婉,格调高雅。 萨都刺《鹦鹉曲》: 水晶帘垂宫昼长,猩色屏风围绣床。美人春睡 苦不足,梦随飞燕游昭阳。觉来粉汗湿香脸,一线 柔红枕痕浅。三十六宫在眼前,五色香云随指转。 牙床端坐杨太真,云冠霞佩绛色裙。双成小玉各宫 样,绣衣鸟帽高将军。雕笼七宝挂高树,玉案金盘 看鹦鹉。可怜鹦鹉解人言,不说渔阳动鼙鼓。乃知 禽语能戏人,不知人语能杀身。亡家败国污天地, 天生尤物天亦嗔。一朝艳质化尘土,可恨可怜千万 古。香魂不逐马尘飞,犹托深闺绣房女。想当盘礴 欲绣时,停针想象心如丝。绣成特自比容貌,伏枕 自喜还自悲。郎君有此从何得,怪底梅花心铁石。 偶然持赠百拙人,眉眶眼精生丑色。少年阅此恼断 肠,锦屏绣褥兰麝香。夜深酒醒换银烛,时见杨妃 在耳傍。君不闻张丽华堕宫井,铜雀章台烟烬冷。 繁华一梦人不知,万事邯郸吕公枕。 这首诗描写绣在枕头上的图画。诗人先写杨 贵妃初醒时的娇慵神态以及逗弄鹦鹉的情形,再 写杨贵妃以色惑君并谴责唐玄宗因宠溺杨贵妃而 招祸误国,最后诗人从历代兴亡之中,感悟出骄奢 淫逸败国的至理。诗人把女性的命运与政治、国运 密切联系,鼓吹女人祸水、女色亡国的陈腐论调。 此诗想象出奇,形象传神,辞藻华丽,韵律流转如 珠,结语余味深长。 节乎江津。 九成宫是唐朝第一离宫,位于今陕西省宝鸡 市麟游县。诗人先描写环境:泉水清澈,山谷幽静, 微风徐徐,林木茂盛;再描写九成宫的建筑:宫殿 宏伟,布局巧妙;最后写宫中的景致:有池鱼可供 观赏,有走兽可供射猎,帝王嫔妃行乐其中。这首 诗展现了唐朝的强盛景象。此诗铺叙有致,辞藻明 丽,意象博大。 在《华清曲题杨妃病齿》中,萨都刺先以夸张 的笔墨描写杨贵妃的牙痛,再写她骄奢的生活,最 后写安史之乱中的李杨悲剧。这首诗表面写杨贵 妃患牙疾,实际上揭示安史之乱的原因。诗人批评 唐明皇爱美人不爱江山,告诫今人勿蹈其覆辙。此 诗描写细腻,语言华美,以小见大,讽喻深刻,跌宕 有致。 萨都剌《终南进士行和李五峰题马麟画钟馗 图》把钟馗刻画得形神毕肖: 老目无光霹雳死,玉殿咻咻叫阴鬼。赤脚行天 踏龙尾,偷得红莲出秋水。终南进士发指冠,绿袍 束带乌靴宽。赤口淋漓吞鬼肝,铜声剥剥秋风酸。 大鬼跳梁小鬼哭,猪龙饥嚼黄金屋。至今怒气犹未 消,髯戟参差努双目。 据记载钟馗为陕西周至终南镇人。诗人把阴 间的恐怖气氛、钟馗的奇特相貌、痛快淋漓的捉鬼 场面,描绘得栩栩如生,赞美钟馗驱逐保佑苍 生,具有刚正无私的品格,同情他怀才不遇的悲 剧。此诗构思新颖,想象奇特,意境险怪,语言奇 崛,意蕴丰富。 雅琥《和韵王继学题周冰壶四美人图》之《唐 宫题叶》以宫女的生活为题材: 彩毫将恨付霜红,恨自绵绵水自东。金屋有关 严虎豹,玉书无路托鳞鸿。秋期暗度惊催织,春信 潜通误守宫。莫道银河消息杳,明年锦树又西风。 这首诗描写唐代的一位宫女,她被遗忘在金 屋,与世隔绝,生活空虚,内心痛苦。宫女心中憧憬 着自由和幸福。诗人对被幽禁在深宫的失意宫女 充满同情,善于通过细节捕捉人物微妙的心理变 化,人物形象生动逼真。此诗辞采华美,意境绮丽, 哀而不伤,怨而不怒。 (二)题宫室画 马祖常的两首题宫室画的诗,其体裁在元代 题画诗中极为少见,因此在题画诗的发展史上占 有重要地位。如《九成宫图》: 泉溅溅而响谷,风瑟瑟以动林。夹两山以为趾, 络下堑与上岑。宫纤丽以媚女,观骞翥以凌尘。矢 池鱼而泳泳。饲囿麟而驯驯。帝奈何兮不乐?将弭 《华清宫图》: 帝出车以鸣鸾,俨六龙之骧首。循长陆而东 骛,谓泉源之在右。穹阊阖之天门,封百二而为垣。 朋猁羯而不丑,嗟神尧之文孙。 这首诗先描写皇帝出行时场面壮观,气势威 严,再描写华清宫依山傍水,规模宏大,建筑壮丽, 最后颂扬皇帝气度非凡,英名盖世。诗中流露出对 大唐盛世的赞颂。此诗工于炼字,意境雄奇,格调 高古。 (三)题山水画 陕西山河壮丽,名山大川众多,画家绘以丹 青,诗人吟咏题赞,如虞集《题商德符华山图》、刘 因《华山图》、郯韶《郑蒙泉炼师子午谷图》、袁桷 《辋川图》、王冕《曲江春望图》,这些诗着眼于对画 境的摹写,赞美自然美景,抒发对隐逸的向往或对 盛世的憧憬。然而少数民族诗人咏陕诗中题山水 的诗较少,马祖常《王维辋)ll ̄J]1业诗图》堪称佳作: 野水已不流,野田已无塍。日夕华子冈,狐狸 上丘陵。高人兹为土,画墨飞尘凝。空余古韵语,仿 佛金石兴。 诗人欣赏“辋Jil ̄r]业诗图”时,痛惜王维描绘 的美景已经无迹可寻。诗人对王维及其诗歌给予 高度赞扬。这首诗没有描写王维辋Jll ̄}]1业诗图中 的秀丽景色,而是描写诗人眼中荒凉、破败的辋 川l。此诗构思新颖,意境悲凉,情辞哀婉。 马祖常笔下的辋JlI与李谊描绘的辋川迥然不 同。元末李谊隐居于辋川,他的《春日游城南二首》 这样描写:“辋川风柳绿于萝,小院山家傍涧阿。伫 看王维高隐处,夕阳西下水禽多。”[1lO ̄ 由此可见, 辋JlI的美固然在于田园山水,更在于王维的妙笔 生花。在王维笔下辋川充满诗情画意,王维描绘的 辋川虚构的成分多于写实,辋川是王维幻想出来 】11 的精神家园。后代诗人往往对现实中的辋JII充满 失望,遗憾它不再美丽,或许唐代以后的辋川有所 变化,但更主要的是他们看到的辋川不是王维笔 下的辋Jl『,更不是他们想象中的辋JIl。 二、咏史诗 汉族诗人面对历史事件、人物、遗迹,往往情 不自禁地抒发亡国之痛、黍离之悲。少数民族诗人 能够比较冷静地反映历史事件,比较客观地评价 历史人物,面对历史时,他们更多地着眼于现实和 自身,不是一味地沉湎于过去。他们的咏陕诗中所 写的人物、事件、古迹范围比较狭窄,诸如唐太宗、 鸿门宴、乾陵、秦始皇陵等都未涉及。 马祖常创作了三十余首咏史怀古诗,他继承 了前人的传统,感时讽今,寄托怀抱。萨都刺、李 庭、孛术鲁狲的咏史怀古诗也各有特色。从诗人的 创作动机看,这些诗大体可以分为七类: (一)借古讽今 延祜以后,朝廷卖官鬻爵,官吏横征暴敛,灾 荒连年不断,皇位频繁更迭,社会日益凋敝,马祖 常在诗中常针砭时弊。如《拟古》: 长安青云士,任侠日娱游。千金为人寿,万金 买名讴。小舅拜郎官,女婿恩泽侯。出入意气盛,欢 乐不知忧。银拌荐海品,羊酪乞苍头。生逢承平世, 死葬昆仑丘。 此诗描写长安城的豪强依仗权势封官受爵, 他们生活奢华糜烂,不惜千金为人祝寿,挥霍万金 讨好歌妓。生前享尽荣华富贵,死后欲为神仙。诗 人借古讽今,揭露了元代权贵的腐朽奢华生活。此 诗对仗工整,语言朴素,意在言外。 . 元代统治者内部的斗争非常残酷,萨都剌在 其诗中真实反映了统治者的权力斗争,并明确表 达自己的爱憎,令人称道。如《汉宫早春曲》: 女夷鼓吹招摇东,羲和驭日骑苍龙。金环宝胜 晓翠浓,梅花飞入寿阳宫。寿阳宫中锁香雾,满面 春风吹不去。鞭却灵鳌驾五山,芙蓉夜暖光阑干。 鸡人一唱晓星起,四整天开春万里。 这首诗借汉喻元,旨在“讽劝文宗皇后早定立 帝之议” 5】。此诗构思奇异,境界开阔,意象跳跃, 既有李贺诗诡奇的特点,又有李商隐诗扑朔迷离 之美。全诗妙用比兴,语婉旨深。 11 2 (二)感慨兴亡 马祖常在凭吊古迹时,感叹沧海桑田,世事多 变,如《杨妃墓》: 汉庙衣冠照碧磷,唐陵翁仲作黄尘。马嵬坡上 棠梨树,犹占秦原几日春。 诗人凭吊杨贵妃墓,由此联想到汉代的宗庙 和唐朝的陵墓,昔日不可一世的帝王,已化成荧荧 鬼火和飞扬的尘土,只有马嵬坡上的棠梨树年年 开花,装点着关中平原的春天。诗人感慨人生无 常。此诗意境凄清,语言含蓄,富有哲理。 马祖常的《华清宫故基》也表现了同样的主 题,这首五律描写开元年间的风云人物已不见踪 迹,华清官金碧辉煌的宫殿早已灰飞烟灭,只剩下 长满青苔的断碑。然而温泉依然流淌,树木照旧开 花。诗人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怅惘。此诗对比今昔, 语言朴素,意味隽永。 (三)总结教训 李庭《咸阳怀古》以史为鉴: 连鸡势尽霸图新,兀兀宫墙压渭滨。指鹿只能 欺二世,沐猴那解定三秦?倚天楼观余焦土,落日 河山几战尘。今古悠悠同一辙,不须作赋吊前人。 诗中描写秦灭六国建立霸业,赵高指鹿为马, 秦仅二世而亡,项羽沽名钓誉、目光短浅,以失败 告终。壮观的宫殿成为焦土,夕阳下的这片土地, 经历过无数次战火。诗人担忧历史的悲剧一再重 演。此诗以古喻今,意境雄浑,笔墨含蓄。 廉普逵《华清》由古及今: 华清宫里温泉清,诗人闻此来濯缨。缨尘濯去 总飒爽,但觉两腋清风生。振衣飞上骊山顶,感慨 兴亡忽耿耿。山上烽火欲一笑,山下凿池事游奔。 火燃水沸不可收,千戈动地血漂流。至今此池洗二 妇,温泉不洗当时羞。[3](Pz29) 诗人慕名来到华清池,在温泉洗去尘垢,顿觉 神清气爽,登上骊山之巅,激发了兴亡感慨。周幽 王为博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导致西周灭亡;唐明 皇与杨贵妃在华清池纵情游乐,致使安史之乱摧 毁盛唐、涂炭生灵。诗人认为周幽王与褒姒的骄纵 荒唐、唐玄宗与杨玉环的骄奢淫逸祸国殃民,历史 的悲剧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此诗用典精当,语言 质朴,风格刚健。 (四)缅怀古人 元盛世一去不复返。最后诗人由历史回到现实,赞 泰不华《卫将军玉印歌》对英雄充满敬仰之情: 武皇雄略吞八荒,将军分道出朔方。甘泉 美元朝统一天下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此诗纵横 古今,气势恢宏,风格豪迈,意境雄奇。 (六)借古抒怀 萨都刺《梦登高山得诗》自比杜牧,展现抱负, 倾诉苦闷: 谁第一,将军金印照白日。尚方宝玉将作匠,别刻 姓命示殊赏。蟠螭交纽古篆文,太常钏鼎旌奇勋。 君不见祁连山下战骨深,中原父老泪满襟。卫后废 殂太子死,茂陵落日秋风起。天荒地老故物存,摩 挲断文吊英魂。 诗人瞻仰遗物,凭吊英灵。他歌颂卫青平定匈 杖藜踏破碧崔嵬,梦里清游乐未回。万壑泉声 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文章小杜今何在?风雨 重阳菊自开。山路云深行客倦,竹鸡飞上独春台。 奴功勋盖世,赞美汉武帝经天纬地的雄才大略,但 谴责他穷兵黩武,制造巫蛊之祸。诗中西风萧瑟、 落日黯淡的景象,使命运无常、荣辱难料的主题尤 为强烈。此诗夹叙夹议,见解深刻,意境壮阔,笔力 雄健。 吴郡陆友仁获得一方白玉印,上刻“卫青”,被 鉴定为汉印,这方印在元代极为著名,诗人纷纷赋 诗咏赞,如虞集《玉印歌,并序》、揭侯斯《题姑苏陆 友仁所藏卫青印》、王沂《玉印歌》、张雨《卫青玉 印》等。 达实帖木儿《五丈秋风》惋惜诸葛亮壮志未酬: 八阵图荒认旧痕,当年蜀将驻三军。出师不遂 中原志,老树寒烟锁暮云。 这首诗为凭吊诸葛武侯之作。五丈原上景象 凄凉,诸葛亮曾经在此地屯兵。孔明带领蜀军六出 祁山,志在兴复汉室统一天下,但最终未能如愿, 诗人对此深感惋惜。此诗语言朴素,情感悲凉,格 调沉郁。 (五)借古颂今 孛术鲁狲《阅故唐宫》把元代君主比作李世 民,歌颂其开创盛世: 锦帆走灭淮海波,虬髯起操汤武戈。荡民疮痛 六朝下,天开百二秦山河。我来徘徊旧宫土,细麦 繁花忽谁主!终南王气三百年,仙李春风一千古。 春风吹梦天茫茫,玉楼金殿春云香。开元舞马散冥 寞,纥干冻雀含悲凉。世态苍黄几烟雾,秦汉英灵 不知处。昆仑河脉自西来,湘浦雁行今北去。 诗人来到唐宫遗址,曾经富丽堂皇的宫殿不 见踪迹,田野上弥漫着小麦和野花的芬芳。诗人追 溯唐朝建国的历史,赞美李世民效仿商汤、武王, 起兵推翻隋朝,结束了,救民于水火。慨叹开 诗人梦中登上高山,流连忘返。松涛阵阵回荡 在山谷中,大雁南飞增添了几分秋意。杜牧的踪影 难觅,菊花在重阳的风雨中独自摇曳,白云深处的 山路上,行人沉重的脚步惊起竹鸡飞上树梢。诗人 以杜牧自比,抒发了仕途多舛的悲凉和前路茫茫 的忧伤。此诗虚实结合,浑然无际,画面清幽,意境 深远。 马祖常的《拟唐官词》描写了宫女的孤独寂 寞、辛苦劳作、争宠斗妍、失意幽怨、百无聊赖,诗 人对宫女的遭遇充满同情并以宫女的命运自喻。 这组诗情景交融,描写细腻,格调清新,语言精练。 (七)批判古人 移刺霖《华清》无情地讽刺杨玉环骄奢淫逸: 已压开元万翠眉,莲汤不必浸凝脂。好将素手 来吞洗,曾把宁王玉笛吹。 “ 这首诗描写杨贵妃后宫争宠,以色惑主,行为 放荡。诗人对杨贵妃的嫉妒、轻浮予以冷嘲热讽。 此诗构思出人意料,讽刺人木三分,笔墨含蓄蕴藉。 三、山水诗 陕西的名山大川有华山、终南山、太白山、秦 岭、黄河、渭河、汉江等,少数民族诗人的咏陕诗中 除描写骊山外,没有涉及其它。在《壮游八十韵》中 马祖常自述到过华山,耶律铸在宪宗八年(1258) 扈从宪宗征蜀,途经今陕西陇县、宝鸡、大散关、汉 中等地。脱脱木儿曾为奉元路总管,他的诗中提到 过慈恩寺、曲江、终南山,但没有专咏这些名胜的 诗篇。移刺霖曾任陕西路按察使,李庭作为陕西人 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家乡,他们都有机会游览陕西 的名胜,可惜未见他们与之相关的诗作。同时期汉 族诗人的作品中描写的陕西山水较多,如杨维桢 《华山高》、汪元量《秦岭》及《终南山馆》、王冕《渭 11 3 河道中》等。 元代少数民族诗人咏陕诗中的山水之作,善 于将景物描写与咏史怀古融为一体,不是单纯地 模山范水,而是在欣赏山水时,反思历史,感叹兴亡。 马祖常的咏陕山水诗或抒发闲情逸致,或感 慨历史兴亡、思考人生哲理。如《郦山》: 绣岭春来绿树圆,东风吹影入温泉。华清梦断 飞尘起,玉雁衔香堕野田。 玉女泉边翠藻多,石池涵影媚宫娥,可怜绣岭 啼春鸟,犹是梨园弟子歌。 第一首诗描写骊山的秀美景色映入水中,渔 阳鼙鼓惊醒了李杨的美梦,杨玉环在马嵬坡香消 玉殒。诗人对李杨荒淫误国的行为不无讥讽。第二 首诗描写宫娥临水照影的温泉已经废弃,山上的 鸟儿在春风里呜叫,仿佛梨园弟子在歌唱。诗人触 景生晴,含蓄地批评李杨的骄奢淫逸。 这两首七绝,由眼前的景物联想到历史的悲 剧,抒发了时过境迁、沧桑巨变的无奈和感伤。两 首诗纵横古今,构思巧妙,意境凄清,笔墨含蓄,引 人遐想。 华阴道士长松下,留我煎茶看古碑。衣上征尘 都莫洗,天风一夜为君吹。 这首诗描写诗人行经华阴,受到道士的热情 款待,品茗小憩,欣赏古碑,闲话清谈,其乐融融。 此诗笔墨淡雅,意境清奇,格调高古,妙趣横生。 移剌霖也是描写山水的高手,《移剌相公骊山有 感诗跋》评价他:“尝有《题华清宫三绝句》,远近传 诵,不啻脍炙,方以不多见为恨。” 如《骊山》: 苍苔径滑明珠殿,落叶林荒羯鼓楼。渭水都应 细如线,若为流得许多愁。 诗人登上骊山,看到当年的歌坛舞场早已破 败不堪。从骊山俯瞰渭河如同一条细线,悠悠的河 水诉说着无限哀思。在古今对比中抒发了物是人 非的惆怅。此诗比拟生动,意境苍凉,情辞哀婉。 山下惊飞烈火灰,山头犹弄紫金杯。梦回未奏 梨园曲,卧听吟风阿滥堆。 诗中描写安禄山造反,长安告急,唐玄宗仍与 杨贵妃饮酒作乐。乱后重回骊山,唐玄宗不忍再听 《霓裳羽衣曲》而以《阿滥堆)II遣愁绪。诗人在欣 赏Llj水时,含蓄地指出唐玄宗、杨贵妃因荒淫无 1 14 度、醉生梦死而导致悲剧。在前后对照中,隐含了 对唐明皇咎由自取的批评。此诗善于烘托气氛,工 于锤炼字句,构思巧妙新颖。 四、感时诗 元代后期,各种自然灾害不断,诗人反映了灾 害导致的民生疾苦,再现了卖儿鬻女、流离失所、 哀鸿遍野的惨痛景象,揭露了权豪势要作威作福、 巧取豪夺的罪恶行径。元末,战乱频繁,诗人如实 记录了战争的阴霾。表达了关心民瘼、拯救时弊、 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这类诗内容深刻,艺术水平 较高,可惜数量较少,其中萨都剌、脱脱木儿的诗 作具有典型意义。 萨都剌在《鬻女谣》中描写了陕西旱灾的悲惨 景象。天历二年(1329),陕西旱灾严重,饥民达一 百二十三万余人,卖儿鬻女屡见不鲜,甚至发生人 吃人的惨剧。张养浩在《哀流民操》、《长安孝子贾 海诗》中生动描述了灾难景象。诗人由眼前所见以 及传闻,勾勒了东南、关陕等地饿殍遍野、万户萧 疏的惨状,满怀悲愤描写了一位被卖女子的不幸 遭遇。诗人同情百姓的苦难,斥责县令、太守等官 吏无视百姓的死活,并且把后妃的享乐与贫女的 悲惨加以对照,尽情揭露了现实的残酷和不公。此 诗描写细腻,对比鲜明,情绪悲愤,感人至深。 脱脱木儿《帅正堂漫成》感时伤世: 日影才移戒石亭,午衙无讼怡心宁。西风吹动 阶前叶,铿若琅歼不少停。 慈恩寺里曲江头,欲往题诗不自由。知我终南 山上月,清光直照读书楼。 走马长安八月时,一冬未到鬓如丝。赵张已去 三王远,羞把樗材作吏师。 檐间野萑乱生成,阶下辰牌聒耳鸣。却忆内园 春昼永,柳荫池畔坐闻莺。 长安西望旧成阳,禾黍秋来一半荒。见说军储 催似火,不能为主漫伤情。 心在朝廷迹在秦,干戈犹自触边尘。云间黄鹄 高如鹤,那得乘风过析津。 秦川高处望燕台,朔漠云深一雁来。垂暮异乡 访祭子,眉头忧国几时开。 关河日El卷风沙,十月羁人不到家。北望交游 零落尽,倚窗独嗅腊梅花。 典却春衣意自融,小佳何事愧龙钟。床头一瓮 黄齑菜,未必膏粱似得侬。 严寒侵透黑貂裘,浊酒沽来日唱酬。莫回东阑 叹霜雪,春光不到树枝头。 于雅正,诗丕变而近于古。”1710' 6o)当时的名家无不学 习唐人,“张翥、傅若金以李白、杜甫为楷模,虞集、 倪瓒则以韦应物为榜样,姚燧、吴莱以学韩愈出 名,朱德润、翅贤又以学白居易新乐府见长。至于 这组诗写于至正十七年,当时陕西陷入战乱, 局势已无法挽回。诗人通过暮秋的景色、紧迫的公 务、焦虑的心境、难抑的乡情,渲染出局势危急,表 达了为国是担心、为朝廷分忧的忠诚,也流露出看 学李贺之风,北方刘因开其端,南方的吾邱衍也有 这种倾向。”[8W37o)由此可见,少数民族诗人的咏陕诗 取材于汉唐、继承唐诗的传统是风气使然。其二, 元朝与唐朝在崇尚武力、文化多元、风气开放等方 面极为相似,因此唐朝由盛而衰极容易引起思考 治乱原因、憧憬盛世的元代诗人的共鸣。其三,陕 不到希望的惶惑。杨镰评价这组诗“是一部首尾完 整的‘咏史”’[6W5 。这组诗语言清新自然,描写生动 逼真,情感收放自如,格调典雅庄重。从刘尚质《吉 州诗》并序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战乱中百姓的遭 遇:“渭南渭北之民,老幼襁抱。富者贫者号哭之声 震天地,迤逦奔逃于延安诸山。又红贼一二马邀数 千人,驱而前,劫夺戮辱,不胜其苦。”I6](1 ̄5 3)至正十六 年,刘尚质主持陕西行省的乡试,目睹了发生在潼 关、华阴、韩城等地的。诗人忠实记录了当时 的见闻,描写了身处的真切感受,对在战乱中 遭受涂炭的百姓充满同情。 综上所述,移刺霖、李庭、耶律铸等少数民族 诗人的咏陕诗特点鲜明,其题画诗、山水诗,体现 出浓厚的历史意识,咏史怀古诗偏爱唐朝的事件、 人物、遗迹。究其原因有三方面:其一,元人写诗主 张宗唐得古,元代诗人模仿唐诗的创作成为一代 风尚。欧阳玄说:“我元延桔以来,弥文日盛。京师 诸名公咸宗魏、晋、唐,一去金、宋季世之弊,而趋 西历史悠久、文化深厚、遗迹众多,当诗人置身陕 西时,处处能感受到汉风唐韵,于是情不自禁地抒 发思古幽情。 参考文献: [1]霍松林主编.历代咏陕诗词曲集成(第二册)[M].西安: 三秦出版社,2007. [2]邓绍基,史铁良编著.元诗精华二百首[M].西安:陕西人 民出版社,1998. [3]王叔磐,孙玉溱等选注.元代少数民族诗选[M].呼和浩 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1. [4]薛瑞兆.《元诗选》癸集中的金诗[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12(3). [5]阎凤梧主编.全辽金文[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 [6]杨镰.元代文学编年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7]欧阳玄著,汤锐校点整理.欧阳玄全集(上册)[M].成都: 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 [8]xi ̄绍基主编.元代文学史[M] E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1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