矗 s哥言i 社会观察 政务微博:突发事件下的机遇与挑战 杨燕 陈思蓉 摘要:作为新兴的社会化媒体,微博已成 “桃源网”出炉后,各地的政务微博如雨后 (2)地域分布呈带状发展。今年我国 为网络生成的主要载体,越来越多的 春笋般开通起来,201 1年更是呈井喷式增 政务微博总体发展仍处于增长期,但增速 机构、开设微博,将其作为信息发布的渠 长,因此被称为是我国的“微博元年”; 逐渐减缓。根据政务微博(包括党政机构 道和官民互动的平台,“微博问政”逐渐成为热 2012年底,地方陆续召开,上海、山 微博和公职人员微博)的数量分级,中国 点。在信息公开、危机管理等挑战下,政务微 东、陕西三地分别通过将政务微博写人当 政务微博数量在5000以上的有江苏、广 博凭借其草根性、即时性、亲民性等特点,产生 地的工作报告,展现出了地方对 东、北京三省市;整体发展呈现两条“带 了一系列积极作用,但是,如何更好的监督与 于政务微博的重视和认可;至2013年,在 状”:一是东部沿海地区,从北部辽宁一直 管理政务微博,成为了当今所面临的挑 一是中部地区,如陕西、 战。 召开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中 延伸至南部广东;关键词:政务微博;突发事件;效应 央政治局常委、总理李克强高度评 湖北、河南等省份。可见,与2012年相 价了互联别是微博在政务公开中的 比,我国政务微博发展更加均衡,逐渐由 一、微博的概念 重要作用,这是新一届国家领导人首次公 经济发达省份向中西部地区扩散。 开谈及微博,此举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微博 (3)基层微博蓬勃兴起。目前,政务微 问政的高度关注。 博正处于省部级、厅局级持续发展,县处 目前,学界普遍认为,政务微博是指 2.发展现状分析 级以及基层微博(县处以下)蓬勃兴起时 官方机构或开设的微博。有学 虽然我国政务微博发展的时间并不 期,半年时间内,县处级以下级别微博共 者将政务微博分为两大类,即或 算长,但还是呈现出了一些特点,从查阅 增加了17109个,县处级党政机构微博、 公务员开设的个人微博和机构开设 新浪微博与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联合发布 公务人员微博数量分别占78.O%和 的微博。其中,个人微博指的是 的({2013年上半年度新浪微博政务微博报 91.4% 与公务员以个人身份开通的微博,包含出 告》可以看出,截止到今年6月26日通过 于私人目的使用的微博、出于公务目的使 新浪认证的政务微博总数约7.9万,较去 三、政务微博在应对和处理突 用的微博以及兼具以上两种使用目的的 年同期的4.5万净增3.4万。除数量上的 发事件中的正效应一以“北京7・21 混合型微博三种类型。严格而言,以私人 增长之外,报告还根据微博活跃度、微博 目的开设的微博不属于政务微博的范畴, 暴雨事件”为例 传播力和微博引导力三项指标,评选出了 但由于公务人员的身份具有一定的特殊 机构和公职人员的微博排行榜,呈现 2012年7月21日,北京市遭遇建国以 性与公共性,即使匿名开设,仍将其归为 出了以下特点: 来最大的暴雨灾害,给首都经济、社会造 政务微博。而官方微博指可以代表 (1)部门类型多样。从今年上半年年 成了巨大损失。 一级机构或部门,其内容与政务密切 度报告中可以看到,在十大党政机构微博 “北京发布”是北京市新闻办公 相关、具权威性的官方微博,它同样也包 排行榜中,类占到了4个,外宣类占 室官方微博,以传递政务信息、提供服务 括三类:1.机构微博,如某市 到了4个,可见,、团委、外宣类微博 资讯、倾听群众诉求为宗旨。截至2013 微博;2.发言人微博;3.以某一公共事 仍然是政务微博的第一梯队;司法类微博 年上半年,该微博共有粉丝3231527万 件或主题命名的由开通的主题微博。 发展引人注目,目前有9个省级、7个 人,微博约3671条,影响力较大,活跃度 省级、7个省级司法厅开通了新浪 较高。从该次事件可以看出,“北京发 二、当前我国政务微博发展的 微博,由此可预计今年将迎来微博的 布”展现出了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的一系列 现状 蓬勃发展;此外,今年教育部、民政部、国 优点: 资委、等部委微博正式以官方身份 1.简洁性 1.发展历程回顾 亮相,新浪认证的部委(含下属)微博总数 与传统的媒体相比,政务微博一大优 从2009年湖南省桃源县官方微博 超过6o个。 势体现在它的“微”,即微博的字数一般都 ZOt4簟奠O0一上 55. 簟一再 l■ 社会观察 支 s请主 政务微博由于其单一性和字数的限 出公开、透明的工作姿态。政务微博可利 控制在140个字之内,言简意赅,这就使 得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及时发布 制,使发布的信息可能出现碎片化的缺 用各类微博工具适当对转发量、评论量较 相关信息。同时,微博不必拘泥于文体, 点,大体表现在内容简短,缺乏逻辑性和 大的热点微博进行关注和回复,避免负面 对于公众来说,也更容易把握事情的重点 和深度,它所传播的只是一些新闻信息的 信息的大范围传播,引导事件顺利解决。 和脉络,及时的稳定公众的情绪。 2.即时性 片段,零散、肤浅,不完整,容易造成公众 对事件情况的了解偏差、产生误解,甚至 2.海量信息的真伪性 2.实现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有效结合 在突发事件的应对中,应强调部门与 不同于传统的新闻媒体,政务微博可 出现不满情绪。 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阻碍,使公众能在第 一部门的有效结合,以实现政务微博的联 动,这就要求各级政务微博、各跨职能政 时间了解事件的动态以及发表自己的 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政务微博,可容纳 务部门之间的交互活动,包括线上和线下 意见。如此次事件中,北京发布在事发初 庞大的信息量,但却难以识别信息的真 双重互动,分工协同,发挥各自的优势,利 期就及时公布了相关情况,又根据发 伪。在这次的动车追尾事故发生之后,政 用各种渠道对网络中的事件信息进行搜 布了受害者信息,接下来报道一系列如灾 务微博和普通微博夹杂在一起,许多在事 集,而后在严格甄选核实的基础上择机发 后救助、道路安全、先进事件的报道,取得 故现场的公众都发表了微博,图文并茂的 布或转发。 的主动权。 3.互动性 评论该事件,但在互联网如此开放的平台 上,信息是不可能做到事先筛选的,因此 3.加强对政务微博的监督和管理 由于微博是以网络为平台,言论的价 分发挥微博其作用,且确保信息的真实性 与合法性,就必须加强监督和管理。这主 在应对突发事件时,通过微博实 不乏有些人恶意的散步谣言、煽动民心, 值取向与整个社会息息相关,因此,要充 时发布和更新信息,与公众互动,不仅能 使得事件信息出现失真现象。 够有效的平息公众的情绪、拉近了二者的 3.公众言论表达的情绪化 距离,而且增强了公信力,这是其他 的处理方式所不能达到的。 4.草根性 政务微博拥有开放的界面、简洁的形 要涉及三方主体——、微博运营商和 式,它能使民众的意见表达更为直接,反映 社会公众。 的情绪更为外露,微博客的简短语句所蕴 作为突发事件的处理者和应对 言论市场上存在多方的意见,避免信息的 政务微博以互联网为平台,门槛设置 含的强烈情绪将会通过政务微博迅速传 者,首先,必须拥有开放和包容的心态,让 较低,人人都可以在网站上注册成为用 播。在这次的动车追尾事故中,与之相关 户,并成为政务微博的粉丝,来对所关注 的微博讨论都不乏带有强烈主观色彩和 不对等;其次,要保持政务微博工作的时 的新闻进行评论,这里没有等级,没有阻 情绪性,甚至出现了非理性的出位言论, 效性,需与突发事件的进展同步;再次,要 碍,与传统的诸如新闻发布会的信息发布 民众难免受情绪感染而在信息获取过程 加强基层行政部门政务微博的发展。 形式相比,少了经过过滤的官方新闻,多 中受到一定的误导和影响,这不利于其科 了图文并茂的真实信息,增加了的公 学、正确地实践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 信力。 监督权。 微博运营商作为突发事件的信息平 台,首先要把好入口关卡,尽量实行微博 注册的实名制;其次,还必须注意转发量 和评论量都很大的微博,关注热点事件, 四、政务微博在应对和处理突 五、提升政务微博应对突发事 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朝正面的方向 走。 发事件中的负效应一以“温州动车 件的作用的路径 追尾事故”为例 1.加强政务微博的交互性应用 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政务微博也 首先,通过提升政务微博日常运营的 社会公众作为突发事件的参与者,首 先,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明辨是非 的能力,秉着实事求是的价值观,积极的 存在着一些不成熟的地方,如信息的碎片 影响力和公信力,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 参与到突发事件的处理和应对中来;其 化、海量信息的真伪、公众表达的情绪性 导控打下受众基础;同时通过日常的形象 次,应发布对事件处理有利的信息,及时 逐步培育专业、高效的工作团队,并 等,均对政务微博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产 营销,与部门互动。 生了负面的影响。 微博在突发事件处理中的负效应。在动 建立成熟稳定的知识库、语料库、决策库 其次,注重同意见领袖的关系维护, 只有、运营商、社会公众三方主 “7・23温州动车事故”就体现了政务 等。 车事故发生之后,网上有关事故的调查进 灵活运用微博转发。意见领袖的参与极 体实现良性合作,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 微博的正效应来有效的应对突发事件。 通过 度、死亡人数数量等谣言大肆传播,引发 大地影响着突发事件中的走向,参考文献 公众对相关部门的信任危机,结合动 常态下的关系维护,有利于在突发事件中 【1】曼纽尔・卡斯特.郑波,武炜译.网络星河:对 车追尾事故案例,可以看出,政务微博在 引导其向主流靠拢。 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理中的负效应主要 体现在: 1.碎片化 56 互联网、商业和社会的反思In].北京:社会科 学文献出版社,2007. 再次,积极回复网络评论。在突发事 评论者的政治参与热情,更重要的是表现 件中积极回复网络评论,不仅有利于增进 [21刘毅.网络舆情研究概论【M1.天津:天津人民 出版社.2007. o{雌颦辩00籀土 慧鹫垒} 薛懿 臂{王 ・ 社会观察 国内弱势群休利 —LJ 表达研究综述 欧阳红玉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 是从微观层面来研究弱势群体的诸如社 势群体的含义、成因、人群构成分类、存在 期,资源重新聚积所形成的弱势群体日益壮 会支持、法律救助、权益保护等方面的问 现状以及相关的救助等方面。社会 大。弱势群体利益表达不仅是历史问题,也是 题。 学从社会分层角度,对弱势群体的研究也 目益迫切的现实问题。因此,探索社会转型期 大多集中在因社会转型和结构变迁而产 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 现实意义。本文希望通过对弱势群体利益表 对弱势群体问题研究的一般理 生的社会利益群体的分化现状,由利益结 达研究成果综述,促进对其做更有针对性和更 论论述 构分化而引发的社会弱势群体和强势群 细致的研究,旨在为进一步完善弱势群体利益 体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社会矛盾与社会 表达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目前,我国学术界对于“弱势群体”没 冲突的化解机制和社会公正秩序的稳定 关键词: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综述 有统一的认识,主要有“社会弱势群体” 机制等方面。社会学方面比较有代表性 “社会弱者群体”或“社会脆弱群体”等称 的著作有陆学艺主编的《当代中国社会阶 在我国,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注和研 法。对于“弱势群体”的界定,比较有代表 层研究报告》、李培林、李强、孙立平合著 究要比西方国家晚得多。计划经济时期, 性的观点有李志勇的“地位论”,持地位论 的《巾国社会分层》、孙立平所著《转型与 在我国强有力的干预下,社会资源占 的观点的人较多;何平的“构成论”;邓志 断裂》等。 有相对平衡,社会弱势群体规模较小,社 伟的“能力论”;陈成文的“特征论”;李占 会弱势群体的问题尚未凸显。从上世纪 华的“成因论”。可见,学界对于弱势群体 对弱势群体利益表达问题研究 7O年代末,我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的政 主要是从该群体在生活物质条件方面、权 的一般理论论述 策,随后不断深化经济、政治、社会改革, 力和权利方面、社会声望方面、竞争能力 弱势群体问题的严重性才逐渐凸显,开始 方面以及发展机会方面来界定的。目前 在我国,研究社会弱势群体的文献很 受到各方的关注。我国学界主要研究弱 我国学界对于弱势群体的概念、成因及构 多,但对社会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的研 势群体利益表达的学者比较少,几乎没有 成、特征等基本问题的研究取得了相当成 究却是近几年才开始的。由于弱势群体 学者系统研究过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 果,但尚未形成定论,这些理论和成果还 占有的社会资本少,同时表达缺乏自主 问题,但是,也有一些学者对于弱势群体 有待丰富和完善。 性,话语权的缺失及利益表达的社会成本 利益表达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现存对于 对于弱势群体的研究,除了社会学从 高但影响力低,表达渠道不畅通,因 弱势群体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社会学、 社会分层的角度对弱势群体进行研究外, 此其利益表达问题尤为突出。关于弱势 政治学、社会研究三大领域,其中以 大多数研究是从社会保障和权益保护等 群体利益表达的研究也正是从这几方面 社会学研究领域的著作较多。在已有的 角度展开的。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 出发,来探求改善这种现状,从而完善、构 研究成果中,一部分是从宏观层面、综合 有陈成文的《社会弱者论》、张敏杰所著的 建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弱势群体利 性的研究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问题;一 《中国弱势群体研究》、郑杭生主编的《中 益表达的研究既有针对整个弱势群体的 部分是从中观层面来描述分析当前我国 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 整体研究,也有针对其中某个具体群体的 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的现状;另一部分 2002:弱势群体与社会支持》等,探讨了弱 研究,如残疾人、妇女儿童、农民等群体。 [3】杨文丽.试析微博对突发性事件报道的作用: 版),2011,25(1) 面影响与对策研究:以“7・2 3”温州动车 以新民微博对上海火灾事件的报道为例『J]. 【6】任秋菊,杨天瑜.论地方对突发公共事件 追尾事件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1(23). 新闻世界,201l(1). 的网络舆情引导能力[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作者单位:华东大学) [4】李斌.网络危机探究:基于公信 2011.24(11) 力视角【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7]刘成璐,尹章池.微博在公共突发事件中的负 0t雌筇端 #辩童 57 魁篷莓 蠕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