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对石油企业建立和实施质量链管理模式的探讨

对石油企业建立和实施质量链管理模式的探讨

来源:华佗小知识


对石油企业建立和实施质量链管理模式的探讨

本文结合石油企业质量管理工作实际,分剐对质量链管理模式概念、设计原则、建立及意义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力求对企业开展质量管理工作能有所借鉴。

标签:企业;建立;质量链;探讨

随着我国加入WTO,为国内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我国油田企业做为国家大中型企业,大多面临着石油开发生产后期成本形势严峻、改革不断向纵身发展等实际情况。这就需要油田企业必须适应新的形势,不断拓宽管理领域,对现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努力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增强企业自身的活力。对石油企业而言,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是油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企业只有通过建立起有效的质量管理模式,才能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有效提高经济效益。而质量链管理模式就是基于管理之上的质量控制模式,利用系统而透明的方式,针对所有相关方的需求,全员分级,充分参与实施并保持持续改进,其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结合石油企业实际,以油田开发系统为例,对石油企业如何建立质量链管理模式进行探讨。

一、质量链管理模式概念

质量链管理模式主要是将把生产过程各个流程细化,将各流程每道工序视为链节点,通过统管优化关键链节点工艺参数指标,来控制生产过程,杜绝管理“漏点”,保证产品质量,从根本上消除传统的结果控制法特有的间断性、滞后性和质量过剩的弊端,从而激发企业的创造活力,真正实现管理程序的严密化、精细化和现代化。

二、质量链管理模式设计原则

根据油田开发系统的工作性质,通过对影响原油开发的各项流程加以分析,通过分别建立质量促进组织体系、质量意识促进体系、质量监督控制体系、质量激励考评体系和质量技术促进体系,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能够反映石油开发系统的科学质量管理模式,从而提高整个石油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

三、质量链管理模式的建立

由于油田开发的主导产品是原油和天然气,伴随着多专业、多工种、工序复杂的联合作业过程。整个生产过程具有很强的网络性、全程性和隐蔽性。石油开发系统质量链管理模式,即按照生产过程所涉及的流程,由各自分管科室根据生产实际绘制链节图,选取控制链节点,设置链节点可控指标和半控指标,明确实施部门和质量监控部门,形成不同的模块进行系统的管理。下面以某采油厂为例,对质量链管理模式的建立进行阐述。

(一)质量促进组织体系:

采油厂成立质量链管理模式推行委员会,由厂长和担任主任,主管副厂长担任副主任,委员成员由有关总工程师、业务科室科室长和三级单位主要领导组成。推行委员会联络办公室设在技术监督科。采油厂质量链管理模式分为注采系统、集输系统、机动设备系统、用电管理系统、作业系统、地面工程系统和物资供应系统,注采科、油气集输科、机动设备科、技术监督科、作业管理中心、基建工程管理中心和物资供应科等相关对应主管科室设立专人负责联系,定期将有关信息和数据传送技术监督科汇总。各三级单位相应成立质量链质量模式推行领导小组,并设有专人配合厂相关科室开展工作。同时,厂质量监督站配合厂相关科室抓好对关键链节点的质量监督和考核工作,并将工作情况定期上报技术监督科。通过进行质量职能分配,建立完善了全厂生产流程质量链管理模式,能够有利地促进了采油厂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

(二)质量意识促进体系:

质量问题是关系企业兴衰的大问题,而全员质量意识的高低又是决定工作质量或工程质量好坏的关键。在强化全员质量意识方面,把加强质量教育、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要作为。头道工序”来抓。首先应树立“大质量”的观念。即:质量管理不仅仅局限于技术监督工作,而是包括石油开发生产过程的各个流程工作质量。为了切实提高各个流程工作把质量,由注采、集输等各科室根据生产实际,开展有针对性质量教育工作,将质量链、链节点、关键链节点、链节图等理念分别在各个系统进行灌输,引导职工对生产流程的链节点指标进行讨论和分析。其次,注重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的推广,注重一线职工质量管理基本知识的培训和岗位责任制的执行。教育职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自觉履行本岗位责任,养成本职工作要自控自检的习惯,遵守工艺纪律和劳动纪律的习惯,上一个链节点为下一个链节点服务、下一个链节点为上一个链节点把关的习惯,形成岗位工人自检、质检人员监控、基层干部重点检查的习惯,用工作质量保证工序质量,用工序质量保证过程质量,以过程质量保证总体质量指标的群体性质量自控意识,促进各级各类人员质量意识的提高。

(三)质量监督控制体系:

根据采油厂的生产实际,结合生产经营的管理范围,将采油厂“质量链”管理分为内部质量链和外部质量链两个系统。在内部质量链管理系统中,包含注采系统、集输系统、机动设备系统和用电管理系统四个分系统。在外部质量链管理系统中,包含作业系统、地面工程系统和物资供应系统三个分系统。各个系统根据生产流程确定链节图、链节点和关键链节点。

对各个分系统质量工作的促进,用设置关键链节点来实现。设立的依据是根据油田开发生产流程或工艺(工序),将质量活动进行分解为要素,按照要素的控制程度,分为可控链节点和半控链节点。可控链节点是目前生产工艺、技术条件和人员素质能够监控的管理点。它是基层单位控制完善的点,是不允许发生质量问题的点,也是三级质量监督工作的主控点,由三级单位进行日常监督和管理,

厂技术监督科协同厂对应科室进行监督和考核;半控链节点是指受目前工艺技术条件或其他因素的约束,不能完全控制和管理的点。它既是质量改进的重点,也是完善采油厂质量管理工作的突破点。由厂质量监督站协调监督,技术监督科及职能科室组织实施质量改进,逐步实现质量链节点的升级。

(1)各分系统之间的关系:在质量链管理中,各分系统既又联系,既促进又制约。以注采系统和集输系统为中心,其他分系统为保障,形成多因素多系统、分责任自控制的监督管理环境。各分系统对质量链节点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体系统目标能否顺利地实现。因此,对各分系统链节点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是质量链管理模式有效运行、系统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

(2)各系统的控制原则:对于内部质量链管理系统,围绕提高油田开发质量,着重相关流程质量链节点质量控制,分阶段制定重点监控内容,加大对关键链节点的质量监控,保证了内控质量指标的高水平;对于外部质量链管理系统,重点强化采购物资、作业施工和重点工程项目各个流程的链节点质量控制,把好人库检验关和工程质量关。

(3)链节点的设置原则:在链节点的设置原则上,应立足于油田开发的生产实际,以质量管理的理论为依据,以油田开发效益为中心,循序渐进地开展工作。质量链节点的选择与设置,也是紧密结合生产实际,抓住生产流程中的难点和关键点,分阶段有重点地设置链节点。并且随着监督经验的积累和监督体系的不断完善,监督点的选择和设置更加科学规范、操作适用。

(4)链节点的优化:针对质量链管理模式的特点,本着“系统、可行、科学、适用”的原则,对生产流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同时,结合油田开发系统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按照与生产的密切程度及在生产中的作用,进行分系统分解生产工艺,确立各个链节点的主要质量指标和工作质量指标,并按目前控制程度寻找制定可控链节点和半控链节点。聘请厂里各专业部门的技术专家,分系统下发调查问卷,广泛征求意见。同时召开诸葛亮会,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对各分系统进行分析、优化,最后确定该模式中各系统各类链节点的名称和数量。对各个质量链节点的选择和优化,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考察:一是对主要质量指标的影响程度,认真分析主要质量指标的形成过程,找出关键环节与薄弱部位,确定为链节点;二是强调链节点的可操作性,具有可行的标准和规定,同时便于检查、考核;三是突出对接口质量的监督,明确责任与义务,防止相互推诿,延误生产。同时能够促进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四是考虑对生产的影响程度与紧密性,即对生产的影响程度较大、关系密切的,要设立为关键质量链节点,并制定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加大控制力度。

结合采油厂质量链节点设立的情况,厂、矿(三级单位)、队(四级单位)分别制定质量链管理模式监督考核细则。细则的制定要紧密结合采油厂的质量链节点设置,围绕生产经营工作的重点任务,突出特定时期的指标体系,切实做到为生产保驾护航、提高工作质量的目的。细则内容的设置上,要明确链节点名称、指标名称、标准与要求、监督方式与频次、质量否决等。在监督的范围上,下一级监督内容一般要覆盖上一级的监督内容。使监督工作力求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

边,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全因素的监控机制。根据不同岗位、不同部门所承担的质量指标,进行质量职能分配,抓好生产管理运行和质量改进。制定主要职能部门质量责任制和各类人员质量责任制,以此为依据进行考核,实施质量否决和质量奖惩,形成管理规范、运行有序、操作标准的约束控制机制。

(四)质量激励考评体系:

建立质量考评机制,是质量链管理模式有效运行的基础和手段。首先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为此,采油厂注采科、油气集输科等相关科室需要根据质量链节点设置情况,分别制定采油厂质量链管理考核细则,使质量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化、程序化。

其次搞好质量职能分配,使各级各部门各类人员责任明确,权限清晰。采油厂应结合原油生产开发的特点,确定各系统生产流程相应的质量链节点,并将质量链节点进行低级化、细分化。把质量链管理落实到每个部门和岗位,确保不失控。

第三建立相关的质量记录和检查记录,做到奖惩分明,有据可查。需要依据各个系统生产流程质量链节点的设置,建立起质量记录文件,并以此为奖罚依据,严格质量标准和质量否决。从而形成了管理规范、运行有序、操作标准的约束机制。

第四是建立质量奖惩制度。质量奖惩是实施质量否决权的有效手段,建立科学、有效、公正的质量考核办法是质量奖惩的基础。质量考核标准不仅要合理、适度,更要有效、激进,要体现质量否决权的正负激励的双重功能。对查出的质量问题给予负强化处理,加重处罚,实施质量责任的连带;对为提高产品质量、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作出成绩的个人给予奖励,激发更多的人重视质量、提高质量。

检查方式:由厂专业科室和厂质量监督站按采油厂质量链管理检查考核细则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季度对三级单位进行抽查,半年集中检查,年度实施综合评价总结。

奖励方式:每月依据质量链管理考核细则检查情况实施月度否决,对日常发现的重大质量问题随时下发通报。每季度依据厂专业科室和厂质量监督站检查情况实施质量奖励,以采油厂技术监督公报的形式公布。

(五)质量技术促进体系:

质量链节点控制具有动态性,它随着工艺技术水平或工人的操作技能的变化而变化。质量技术的促进主要是运用现有技术条件和工艺条件,以维持或改进质量水平。其中,质量维持是依靠现有科学管理方法和技术措施维持已达到的质量水平,同时要及时发现并消除质量链节点问题和故障。而质量改进则是根据生产流程质量链节点中存在的技术难题或缺陷,制定措施,组织实施,使质量突破现

有水平,上升到一个新水平的一项持续活动。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强化。

一是质量水平的维持。主要是指对生产流程设置的可控链节点和半控链节点,运用现有技术确保各类链节点不失控、不降级。二是链节点的升级。寻找半控链节点中易突破的点,实施技术攻关、完善制度、改造工艺等方法进行点的升级,坚持先易后难的原则,逐一改进,达到点升级的目的。三是技术难题的攻关。主要是针对技术难题成立项目组专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攻关。通过工艺改进、新技术试验及应用与推广,解决一些技术上难、影响范围广的课题。

四、建立质量链质量管理模式的意义

总而言之,石油企业通过建立和实施质量链质量管理模式,可以使企业重新梳理各个系统生产流程,加强对重点流程关键链节点的控制,做到管理有的放矢,从而使企业总体质量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为石油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