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投稿:www.yuntougao.com 张编辑QQ:1105665661
SCI收录中国期刊的统计分析与研究
王学勤章蕾潘继进何向东
(浙江林学院,临安311300)
摘要对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2003年的期刊引用报告收录我国的67种科技期刊的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及其学科、办刊机构、发文语种分布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表明,SCI收录中国期刊的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总体上处于世界下游水平,主要涉及化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物理学、地球科学等学科,用英语发表的期刊占6716%;各类学会、中科院、高等院校是主要的办刊机构。
关键词SCI;科技期刊;中国;期刊评价
AbstractAccordingtothedatabaseofJournalsCitationReports(JCR)by2003.Suchaspectsasamount,totalcites,impactfactors,languageandsubjectdistributionofthejournalsofChinawereanalyzedstatistical,themostsignificantjournalswereselectedusingthecitationanalysismethod.Inordertoobjectivelyevaluatetheinfluenceofthesejournals.
KeywordsSCI;journalofscienceandtechnology;China;journal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G251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8-0821(2005)10-0158-05
1引言
JCR(JournalCitationReports)是在SCI、SSCI的基础上,用计算机对期刊文献引用与被引用情况进行系统地归类、整理、分析而得出的结果,是目前为止国际上一种权威的用于期刊评价的工具。它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版,包含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中被SCI、SSCI收录的期刊的各种指标信息。本文统计的期刊数据来源和相应的评价指标取自2003年的JCR自然科学版(以下称JCR),根据2004年12月30日下载数据可知,JCR2003收录我国的科技期刊
稿期刊及管理部门对科研进行合理评价提供参考。
2SCI收录我国期刊数的分析
纵观我国科技期刊入选SCI的情况不容乐观,SCI收录我国科技期刊始于1978年,当年仅有3种,到1982年收录的期刊就达到了13种,并一直保持到1986年不变,随后开始下滑。甚至到1991年以后,选用我国期刊数逐年递减一种,到1996年跌至谷底,为5种。从1997年开始,情况有所好转,特别是2000年以后增幅较大。据JCR2003的统计数据,截止2003年底,SCI(网络版)系统共收录源期刊5907种,涉及65个国家和地区,收录中国期刊数为67种。表1列出了近几年SCI收录期刊数位于前8位的国家及中国的情况。
工作研究
67种。本文对这67种期刊的数量、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学科分布、办刊机构、发文语种等情况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对比,试图为科技人员了解我国科技期刊的现状,及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的水平提供帮助。同时也为科研人员选择投
表12000~2003年SCI收录美、英、德、日、法等与中国期刊种数对比
年代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
美国2184222022572267
英国1096113912041219
荷兰572565565567
德国433432431425
日本149147152154
瑞士162154150148
法国161148150147
俄罗斯10199102102
中国47576067
从表1可看出,SCI收录的源期刊数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分布极不均衡。长期居于世界前8位的国家是美国、英国、荷兰、德国、瑞士、法国、日本和俄罗斯,它们的期刊数被SCI收录种数是我国的几倍至几十倍,差距之
大由此可见。具有期刊大国之称的美国被收录的期刊数量
最多,达2267种,占总数的3838%;排第二位的是英国,占20%,这两个国家的期刊数占总数的60%。但从表1也可看出,中国每年收录量增长仅落后美、英两国,有的
收稿日期:20050329
作者简介:王学勤(1968),女,毕业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图书馆专业,现任浙江林学院图书馆信息咨询部主任,副研究馆员,
从事信息服务与用户教育工作。
章蕾,现在浙江林学院图书馆工作。潘继进,现在浙江林学院图书馆工作。何向东,现在浙江林学院图书馆工作。
1582005年10月第10期October2005No.10
国家还呈现下降趋势,如法国。我国期刊进入SCI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世界平均增长水平,2002年排第12位,2003
年排10位,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科技发展速度较快,这是可喜可贺的事情,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技期刊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科研实力的增强。SCI收录期刊数量排名可反映出一个国家对科研的重视及投入程度,科研队伍的整体实力和水平。就美国来说,它不仅是一个科技大国、经济大国,还是一个期刊大国,它的期刊的发展得益于它的科技发展。因此,期刊要发展,必须先发展科技,科技发展与期刊发展是一个因果关系,期刊的发展必须依赖于科技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科技的发展,最终达到共同发展。表2列出了近几年亚洲各国和地区被SCI收录的期刊数。
表22000~2003年亚洲各国和地区入围SCI的期刊数年代
日本中国印度新加坡韩国中国泰国中国47454946
28292929
17182124
17161716
2111
0011
从表2可看出,亚洲共有6个国家和我国的省、的期刊被SCI收录,它们的科技期刊处于亚洲领先水平,日本、中国、韩国三国的期刊数量增长较快,其中又以中国逐年增加幅度最大。
3SCI收录我国期刊被引频次的统计分析
被引频次是从信息反馈的角度评价期刊的基本指标之一。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可测度期刊自创刊以来的学术影响力。期刊的被引用次数越多,引用期刊的档次相对越高、范围相对越广,表明该期刊的影响力越大,受重视程度越高。当然总被引频次还与载文量及创刊期长短有一定关系,但总体能反映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下表列出了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近4年的被引频次最高值与平均值,以期在亚洲各国作一比较。
从表3中可知,除日本外,亚洲其它各国和地区期刊的被引频次最高值和平均值都较低,但各国每年的被引频次最高值和平均值的增幅较大。这与亚洲地区近年来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的大幅度增长是相适的。2002年日本期刊被引频次最高值是中国的1105倍,2003年是中国的106倍,平均被引频次2002年是中国的275倍,2003年是中国的258倍。说明总体上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速度略低于日本。
2000年149472001年147572002年152602003年15467
表3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近几年被SCI收录期刊的被引频次最高值和平均值
国别和地区最高值
日本中国印度新加坡韩国中国
23715142119362851986750
2000年
平均值12622363544263201
2001年
最高值248561959214631181158766
平均值1270368403577346218
2002年最高值251692277233634201607852
平均值13084700631372238
最高值255172410272432492286883
2003年
平均值13765354679435296
工作研究
我国被收录的67种期刊中,被引频次最大值是2410,被物理学报获得,最小值是40,最大值是最小值的6025倍,说明这67种期刊在质量和影响力上的不平衡。
SCI收录期刊的被引频次最高值为384393,是中国的160倍,两者相差甚远。表4列出了我国被引频次居前的15种期刊。
表4被SCI收录的被引频次居前的15种期刊列表
ISSN号100032900251079010079327100165380256307X16714083
英文刊名
ACTAPHYSICASINICA
CHEMICALJOURNALOFCHINESEUNIVERSITIES-CHINESE
WORLDJOURNALOFGASTROENTEROLOGYCHINESESCIENCEBULLETINCHINESEPHYSICSLETTERSACTAPHARMACOLOGICASINICA
物理学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世界肠胃病学杂志科学通报中国物理快报中国药理学报
中文刊名
影响因子被引频次载文量11307963318059310950884
241023912387230219551586
5865696325446208
1592005年10月第10期October2005No.10
续表4ISSN号05677351036669990253382010091963100692911006931302536102
英文刊名
ACTACHIMICASINICACHINESEMEDICALJOURNAL
CHINESEJOURNALOFANALYTICALCHEMISTRY
CHINESEPHYSICS
SCIENCEINCHINASERIESB-CHEMISTRYSCIENCEINCHINASERIESD-EARTHSCIENCES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化学学报
中文刊名影响因子被引频次载文量0303930224134705410801066602470342
13751245971855838737727722717
38143132337215131085394
中华医学杂志分析化学中国物理
中国科学B化学(英文版)中国科学D地球科学(英文版)理论物理通讯(英文版)
中国科学A数学,物理,天文学(英文版)中国化学快报
1006928310018417
PHYSICS
SCIENCEINCHINASERIESA-MATHEMATICS
CHINESECHEMICALLETTERS
4影响因子的统计分析
影响因子(ImpactFactor以下称IF)是由美国科学情报所所长加菲尔德提出的,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它指某刊前两年的载文被第三年引用的次数与前两年的载文总数之比。它是期刊论文被引情况的平均测度指标,除了能表述显示论文质量的被引频次外,还消除了载
文数量的多少及创刊时间长短对期刊被引频次的影响。因此,IF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根据IF值的高低能够比较合理地判定学术期刊的水平,一般来说IF值越大,就表明期刊被引用的程度越高,说明它的影响力和学术作用也就越大。表5给出了2003年SCI收录我国的IF值居于前15位的科技期刊。
表52003年SCI收录中国期刊IF值最高的15种刊物近几年的发展
各年度IF值
刊名
2000
2001
2002
2003
WORLDJOURNALOFGASTROENTEROLOGY
CHINESEJOURNALOFASTRONOMYANDASTROPHYSICSFUNGALDIVERSITYCHINESEPHYSICSACTAPHYSICASINICACHINESEPHYSICSLETTERSACTAPETROLOGICASINICAASIANJOURNALOFANDROLOGY
ACTAGEOLOGICASINICA-ENGLISHEDITIONEPISODES
ACTAPHARMACOLOGICASINICA
SCIENCEINCHINASERIESD-EARTHSCIENCES
世界肠胃病学杂志
中国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报真菌多样性中国物理物理学报中国物理快报岩石学报亚洲男性学地质学报(英文版)地质幕中国药理学报
中国科学D地球科学(英文版)
09931445253233180000000008791768000000000000143700000828118513470000065711821130638081310361095000000000534107800000000082710100002710531104058209440941102000006880884088404750610068808010590090408300796030203970453066604350530053603
工
作研究
CHEMICALJOURNALOFCHINESEUNIVERSITIES-CHINESE高等学校化学学报COMMUNTHEORPHYSACTACHIMSINICA
从表5可看出,我国IF值最高的期刊是世界肠胃病学杂志,2003年世界上IF值最高的也是医学期刊免疫学年刊,为5228,是中国的1576倍。纵观67种期刊的
理论物理通讯(英文版)化学学报
IF值,4年来虽上下稍有波动,但基本稳定在一个较为恒定的范围。表6的15种刊物中除地质学报有向下波动外,其他14种期刊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几年来增幅较大
1602005年10月第10期October2005No.10
的有世界肠胃病学杂志、中国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报、中国物理快报、岩石学报、亚洲男性学、中
国药理学报、中国科学D地球科学(英文版),它们主要覆盖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物理学和化学。说明我国这些领域的科技发展较快。
结合表4可看出,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均居前5位的期刊是世界肠胃病学杂志、物理学报、中国物理快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中国药理学报、中国物理(海外版),这些期刊是我国科技期刊的杰出者,相对而言我国在医学、物理学、化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优势。表6列出了我国入围SCI期刊的IF最大值及平均值变化情况。
表6近4年我国入围SCI期刊的IF最大值及平均值变化表
IF值最大值平均值
2000年10310
2001年21020394
2002年25320461
2003年33180542
的IF平均值为0542,可见我国期刊的影响力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还很大。
5期刊的文种分析
这67种期刊中用中文发表的有15种,占2239%;用英文发表的有45种,占6716%;用中英双语发表有7种,占1045%,一半以上用英文发表。SCI收录的期刊大部分是以英文出版的,每年选择非英文的参评期刊不到10%,SCI选刊时除了要通过各种选刊标准进行评估外,文种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我国英文版期刊一共有190种,就其水平而言各刊差别较大,有些甚至在论文学术质量方面低于国内同类学科中的中文期刊。因此,要使我国更多的期刊入选SCI,争取办出几种世界名刊,必须首先办好英文期刊,国家应加大投资力度和支持力度,选一批优秀的英语人才,专业人才潜心办刊,学科上要有优势和特色。争取更多的期刊入选SCI,让世界深入地了解我国科技的发展水平,更好地进行国际的交流与合作,从而提升我国在世界上的学术地位。
从表6可知,我国入选SCI的期刊IF最高值和平均值每年都按一定比例在增长,说明我国科技期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在逐年提高。但据2002年的统计数据,2002年SCI收录期刊的IF平均值达149,而我国2003年入选SCI期刊
6期刊的学科分布研究
近年来我国被SCI收录的期刊在各学科领域的分布情况如表7所示。
表7近年来我国被SCI收录的期刊的学科分布
年代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
化学11141416
材料科学
77911
生命科学
77
物理学6878
地球4687
数学6767
工程与技术
3445
环境1112
多科学2232
表中的统计未作重复统计,实际上许多期刊所覆盖的学科领域不止一个,属于多学科的交叉。如生物医学与环境科学、中国天文与天体物理、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等。多科性指学科覆盖三种以上的期刊;再如武汉工业大学学报(材料科学版)、北京科技大学学报和中南工业大学学报均被统计在材料学类主要是因为它们均是以发表材料学科研成果的论文为主。
从表7可看出,2003年SCI收录的我国期刊中化学类16种,居第一位,这说明我国化学学科的基础研究水平较高,这也是我国的化学类科技期刊工作者和化学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其次是材料科学被收录11种,化学等基础学科的发展也带动与之相关的材料学的发展;接着是生命科学、物理学、地球科学和数学。总体上看我国的基础学科的研究具有较大的优势,这与SCI收录的主要是基础研究成果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同时也与这些学科在我国处于相对领先的位置是分不开。我国的工程技术类期刊被收录也不多,但SCI收录的工程技术类的期刊总数并不少,这说明我国工程技术方面的创新较少,这与我们科技大国的水平极不相称。2003年已有2种环境科学期刊入选SCI,说明我国已开始认识到环境科学的重要性,我国环境学的
工作
基础研究水平还有待提高。随着我国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研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无疑会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推动环究
境科学的发展。
对67种期刊分别按学科统计了平均被引频次和平均影响因子,表8分别列出了各学科的平均被引频次和平均影响因子。
表8期刊指标在学科门类中的分布
学科门类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物理学化学多科性环境材料工程与技术数学
期刊数被引频次平均值影响因子平均值79816221057
3680065700882637229413310026200245361440029230
0901086006690509040432031202840242
1612005年10月第10期October2005No.10
从表8可看出,我国被SCI收录的期刊中,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物理学、化学类期刊的影响因子与被引频次均位于前五位,说明这些学科的期刊影响力较大,也说明了这些学科领域的研究在我国相对处于领先位置。
8467种期刊中用英语发表的期刊占6716%,我国应努力提升英文期刊的质量和水平,争取更多的科技期刊入选SCI。同时,中国的科技工作者尽量将自己的重要科研成果发表在国内权威期刊上,使许多重要科研成果尽早面世。国内的期刊编辑部门在科技论文的编辑中,应完整、规范地英译论文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及地址、关键词、摘要、参考文献等,以便国际科技情报机构的检索,使我国更多的高水平的中文刊物也能更快、更早、更多地入选SCI。
85我国各类学会、中科院及下属研究所、高等院校是产出高质量科技期刊的中坚力量,中国物理学会、中国化学会、中科院及所属研究所和吉林大学、南开大学等是其中的主要代表。
7办刊机构类型分析
这67种期刊的办刊机构涉及学会、科研部门及大学等,其中各类学会主办的有29种,占4328%,中国物理学会、中国化学学会是其中的高产机构;科研部门主办的有20种,占2985%,中国科学院及下属的各研究所是高产机构;由各学会与科研机构合办的有7种,占1045%;大学主办的有6种,占896%,吉林大学、南开大学、云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是其中的代表。自然科学科学基金委员会等主办的有2种,占298%;其它主办
机构有3种,占448%。
8结束语
81SCI收录中国的期刊总数与美英等国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但我国每年增长数仅位于美英两国之后,表明了我国科研实力在逐步增强,科技水平在逐步提高,在亚洲有一定的地位,仅位于日本之后。
82SCI收录中国的期刊的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总体上处于世界下游水平,但每年的平均增幅较大,说明我国期刊的水平和质量总体上在逐年提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强。相信随着国家对科技发展的日益重视,必将大大推动我国的科技创新水平,推动我国科学技术的大力发展。83SCI收录中国期刊的学科主要涉及化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物理学、地球、数学、工程、环境、多科学、计算机等学科。其中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物理学、化学类期刊的影响力较大,且这些领域期刊的影响因子每年的增幅也较大,发展势头较好。其代表是世界肠胃病学杂志、物理学报、中国物理快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中国药理学报、中国物理(海外版)等。(上接第223页)
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克服文化因素对知识转移造成的磨擦或噪音,减缓或阻止知识的转移的进程、侵蚀知识转移过程中的隐性知识。创造一种有助于不断获取、学习和共享知识的环境和文化氛围。创建组织新型文化,树立组织成员的理性精神、真诚与宽容的心态、批判与反思的认知结构或模式等科技文化价值观。
社,2000.
参考文献
[1]张明,方永才.对JCR2002中SCI期刊主要指标的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4,15,(3):257261.[2]胡爱玲,韦经坤.SCI收录生物医学期刊情况与我国期刊现状的对比分析[J].情报业务研究,2003,115119.
[3]梁红妮,胡德化.SCI源期刊的分析研究[J].现代情报,2004,(5):166171.
[4]任胜利.对SCI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2,(1).
[5]汤建飞,方永才,吴光豪.SCI收录化学工程类期刊的统计分析[J].高等化学工程学报,2004,18,(4):529533.
[6]方永才,吴光豪,陈雷.SCI期刊的学科分布及不同学科论文评价的探讨[J].浙江大学学报,2004,30,114118.
[7]http:www.isinet.com[EB]
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的心理和精神需求。
总之,为促进隐性知识的良性转移,应在物质条件、
环境、学术氛围和激励措施等方面创设优越的条件。
(1):(12):
工作研究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兰尼.个人知识[C].贵阳:贵州人民出版[2]王开明.论知识的转移与扩散[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10):3943.
[3]DavidJSkyrme.FromInformationtoKnowledgeManagement:AreYouPrepared?pubs/on97/full.htm
[4]FA.Theuseofknowledgeinsociety[J].AmericanEconomicReview,1945,35,(4):519532.
[EB].http:www.skyrme.com/
34创造组织隐性知识成长环境
建立学习型组织。在组织内部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爱学习、会学习的风尚。建立一种团队与等级制相结合的组织形式,减少职能层次,使组织结构扁平化、柔性化、网络化,缩短上下级之间的工作和心理距离。从物质和精神方面激发组织成员隐性知识转移的积极性。尊重个人隐性知识的独创性和专有性,建立按知识贡献分配的激励制度。按知识贡献率和知识价值进行能职匹配,
16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