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二)
第二单元 热
实验名称:
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吗
实验器材:
衣服、温度计、书本、一小瓶温水
实验步骤:
1、测量书本在空气中的温度。
2、测量书本包在衣服内一段时间后的温度。 3、测量一小瓶温水在空气中的温度。
4、测量一小瓶温水在衣服内一段时间后的温度。
现象和结论:
衣服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
实验名称:
研究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实验器材:
天平、酒精灯、试管、气球皮、夹子、烧杯、冷水、热水
实验步骤:
1、装满一试管冷水并把试管口用气球皮包紧。 2、用天平称出装满冷水的试管的重量。 3、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冷水。 4、用天平称出加热后试管的重量。
5、把包了气球皮的试管先后放入冷水杯和热水杯中,观察变化。
现象和结论:
加热前的冷水和加热后的热水重量没有改变。
实验名称:
观察水的体积变化
实验器材:
烧瓶、烧杯、带塞子的玻璃管、冷热水、红墨水
实验步骤:
1、在烧瓶中装满滴加了红墨水的水,塞上带玻璃管的塞子,使水满上玻璃管,并在水的最高处做上记号。 2、把烧瓶放入热水中观察。 3、再把烧瓶放入冷水中观察。
现象和结论:
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
实验名称:
观察空气是否热胀冷缩
实验器材:
锥形烧瓶、大烧杯、气球、冷热水
实验步骤:
1、在空锥形烧瓶口套上一个气球。 2、把套上气球的锥形烧瓶放入热水中观察。 3、取出锥形烧瓶放入冷水中观察。
现象和结论:
在热水中时气球膨胀起来了,在冷水中时气球瘪下去了,说明气体会热胀冷缩。 实验名称:
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
实验器材:
固体热胀冷缩演示器、酒精灯、水槽
实验步骤:
1、演示在常温下铜球能顺利地通过铜环。
2、在酒精灯上加热铜球,然后把加热后的铜球放在铜环上,观察现象。 3、将铜球取出放入水中冷却,再把冷却后的铜球套进铜环。
现象和结论:
加热前的铜球能通过铜环,加热后的铜球不能通过铜环,重新冷却后的铜球又能通过铜环,说明铜能热胀冷缩。
实验名称:
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
实验器材:
铁丝、火柴棒、蜡、铁架台、酒精灯、金属圆片等实验记录单:
实验步骤:
1、在一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悬挂。
2、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观察哪端的火柴先掉下来。
现象和结论:
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实验名称:
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
实验器材:
蜡、铁架台、酒精灯、金属圆片
实验步骤:
1、在两片金属圆片上涂上蜡并先后固定在铁架台上。
2、用酒精灯在第一块金属圆片的中心加热,观察蜡的融化情况。 3、在金属圆片的边缘的一个点上加热,观察蜡的融化情况。
现象和结论:
在金属圆片中心加热时蜡从中心开始先融化,然后逐渐向边缘融化。在金属圆片的边缘的一个点上加热时蜡从加热点先开始融化,然后呈扇形状向金属圆片的另一侧逐渐融化。
实验名称:
传热比赛
实验器材:
塑料勺、木勺、钢勺、热水,金属传热演示器、酒精灯、火柴、蜡
实验步骤:
1、把塑料勺、木勺、钢勺同时放入热水中,过一会用手分别感觉手柄的温度。
2、讨论实验现象,联系生活说说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在生活中的运用。
3、在金属传热演示器上粘上火柴,并用酒精灯加热这端。
现象和结论:
有的物体容易导热,有的物体不容易导热。不同金属的传热性能不同,传热性能铜最快、铝其次、铁最慢。
实验名称:
保温效果
实验器材:
不锈钢杯、陶瓷杯、塑料杯、热水、温度计
实验步骤:
1、在三个杯子中倒入同样多的相同温度的热水。 2、用手摸三个杯子的外壁,感受温度的变化。
3、几分钟后推测三杯水的温度是否一样,然后用温度计测量出各自的温度。
现象和结论:
刚倒入热水时用手摸,不锈钢杯的外壁感觉最烫。几分钟后测量,不锈钢杯中的热水温度最低。不锈钢、陶瓷、塑料的传热性能(保温性能)不同,传热性能好的则保温性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