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无处不飞花
——关爱留守儿童的点滴体会
江西省吉安县梅塘中心小学 李先盛
独木不成林,只有千树万树齿相依,才有那陈陈松涛;一花不成看,只有千朵万朵压枝低,才有那满园春色;滴水不成流,只有千点万点长聚道,才有那碧波万顷。“留守儿童”需要亲朋好友的关怀与呵护,需要老师、同学的鼓励和帮助,需要拥有他们这个年龄阶段的欢笑。学校是他们的第二个家,作为这个家和家长—教师,能为学生做些什么呢?
一、像春风般温暖学生的心房。
孩子最希望的是与父母在一起幸福快乐地生活,然而,农村大部分学生的家长都在外打工。就拿我班来说,全班49个学生就有25个是“留守学生”。他们常感孤独、忧郁、失望,往往情绪低落,性情浮躁,性格孤僻。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群体,如果教师不及时给予关怀和引导,那么他们不是会成绩退步,就是心理扭曲。这样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材的目标也变得很遥远。我觉得教师应从这几方面给予学生温暖和关怀。
1、定期进行家访。
对学生进行家访,有利于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看看他们是否困难和需要帮助。如果经济困难,教师就应让学生享受国家的“一免一补”;如果生活碰到困难,老师应尽自己的努力帮助他们。同时,老师应与家长相互配合,在教育学生方面商讨一个好的方法。还有些六年级的学生有的正处于青春期,而家中的爷爷奶奶或大叔大伯,毕竟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所以他们会有一种想与别人倾诉又无法倾诉的心理,如不加以引导关怀,久而久之,就会变得焦躁不安,甚至会封闭自己。老师要在这方面提醒家长应对孩子细心询问,给予呵护,让学生感到身边人其与他们并不遥远。
2、创造家庭校园。
“留守学生”在家中无法享受到父母的关怀,那么当他们步入校园的一刻,教师就应给他们一个温馨的美好的家和感觉,让学生得到来自教师和同学的爱。老师应细心观察,了解“留守学生”的一言一行,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以朋友和亲人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感受,引导他们倾诉心中的委曲和不快;同学应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特别是寄宿“留守学生”,在他们生活上碰到困难时,如没菜,没被子盖……,同学要伸出援助之手;学习上碰到困难时,如成绩不理想,缺少学习用品等等,同学要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这两种爱足以弥补亲情的缺失,让“留守学生”感到生活充满阳光,充满爱。
3、设立亲情热线电话。
父母一句久违的问候,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让“留守学生”对生活充满美好的憧憬。在校园设立亲情热线电话,让学生在约定的时间内与自己的父母通电话,交流情感,培养亲情。让学生感到父母就在自己的身边,从此多了一份克服困难的勇气。
二、像春雨般净化学生的心灵。
当“留守学生”心灵空虚时,他们会更加思念自己的父母。有的学生在这时走进网吧,游戏厅,以此来压制自己对亲情的渴望;有的学生知道自己没有父母管,便做出很多有违道德的事情。教师该用什么方法来净化学生的心灵呢?
1、让校园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在学习之余,学生最希望教师能举行各种活动让他们的身心得到放松,从娱乐中得到快乐。这时,教师应特别组织那些孤僻的学生参加活动。我班有个“留守学生”叫刘华聪,他的字写得好,我就经常在班上开展写字比赛活动,让他参与其中,并给他鼓励。没想到,从此他在这方面积极性特高,找到了快乐。这不,今年县委举行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绘画比赛”中,他就获得奖。当手捧奖状时,他那高兴劲可别提了,我也跟着特别高兴。所以,我班的活动特别多,什么唱红歌、诗朗诵、讲故事……都是学生课余爱参加的活动,也让学生
无暇顾及那些低俗的网络游戏。
2、让班级文化熏陶学生的内心世界。
在班上,教师应为“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而班级文化是一个重要因素。为此,我在政成立了“图书角”和“作品展示角”。“图书角”中除了名著、作文集、还有学生喜爱的侦探小说、童话故事集、神话等等。大大吸引了学生读书的兴趣。我每天都会组织学生品读书籍,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也让那些“留守学生”找到了精神食粮。不仅如此,我又在读书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创书,把学生写得好的作品,编辑辑得好的书或办得好的手抄报都挂在“作品展示角”,让学生收获书本给他们带来的喜悦和快乐,这校文化氛围,让:“留守学生”的心找着了方向,有了另一种支柱,那就是精神支柱。
三像春光般照亮学生的信心。
自信心是指积极自我评价引起的自我肯定并期望集体和社会尊重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倾向。自信心体现了一个人对自己力量的充分估计。因此,它是人们成长成才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教师应如何让“留守学生”自信地面对生活和学习呢?
1、和蔼可亲的谈话,使学生找回自信。
当老师微笑地出现在学生面前,温柔地交流、抚摸,那时学生的心里该有多温暖啊。他会想教师如此喜欢我,我肯定是最优秀的。所
以我认为,老师应多找“留守学生”谈话,询问他们在家在校的生活学习情况,为他们排忧解难。谈话过程中,教师应像父母一样,对学生循循善诱,真挚关怀,让学生感受到教师重视他。这样学生会发现身边一切都美好,从而找回了面对生活学习的信心。
2、适时的鼓励,让学生增强自信。
“留守学生”相对于那些双亲都在身边的同学,属于弱势群体。他们经常会感到不如别人。这样的思想会泯灭学生的上进心。我们老师应注意观察了解他们,一旦发现有点滴进步,就应给予表扬,也就是说要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例如,我班的朱莲同学,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出去打工,一直没回来,现在爸爸也去打工,与年迈的奶奶相依相伴。她脾气暴躁,在校经常与同学发生摩擦,也不爱参加各种活动。我知道其父母长年在外,使她心里很难受,总觉得不如别人,没有别人幸福。有一次,我看见好扶起一个摔跤的小孩子,便在班上表扬了她是一个很有爱心的学生,她一定会成为班上“友爱助人”的楷模。那一刻,我看见她中闪烁着感动的泪花,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微笑。从此,她做什么事都积极,总是一副信心十足的样子,与同学能和睦相处,而且别人一有困难,她就会去帮助。
爱,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润滑剂,心与心沟通的桥梁。社会上的每一人,包括家长、教师都不能忽视身边的每一朵小花的成长,
对于那些弱小的花儿,我们应精心照料,使他们都能绚烂地绽放自己的美丽,让“春城无处不飞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