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带答案)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典型例题

(带答案)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典型例题

来源:华佗小知识
(带答案)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典型例题

单选题

1、如图是小明拍摄“东方明珠”时的情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小明在地上的影子形成的原理与平面镜成像原理相同 B.用照相机拍照时,镜头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C.数码相机屏幕的彩色画面,由红、黄、蓝三种色光组成 D.水中建筑物的倒影是光的反射所成的虚像

2、如图所示,小明将凸透镜(f=10cm)固定在光具座40cm刻度线处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蜡烛从图中向右移动,像逐渐变小 B.把蜡烛与光屏对调,光屏上不能成像

C.将蜡烛放在8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像 D.将蜡烛放在32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

3、有“天空之镜”美誉的茶卡盐湖,平静的白色湖面上会倒映着湛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以及观赏的游客,清

1

晰而又美丽,如图。对图中景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人身后的黑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倒影与黑影都一定与人物等大

D.拍摄这幅照片时,照相机所成的是正立的虚像

4、如图所示的四个光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 “日环食”现象

B. 人眼看到不发光的物体

C. 照相机成像

D. 白色的太阳光通过三棱镜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大镜下拇指变大——光的色散

2

B.列队时,前面的同学挡住了后面的同学——平面镜成像 C.彩虹——光沿直线传播

D.深圳湾大桥的倒影——光的反射

6、将如图甲所示的黑白卡片放在一只未装满水的薄高脚玻璃杯后面,在高脚杯前方观察到的现象如图乙所示,此时装水部分的高脚杯和杯内水的组合相当于一个( )

A.凸透镜B.凹透镜C.凸面镜D.凹面镜

7、让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距透镜8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17cm处,经这个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A.缩小的实像B.放大的实像C.缩小的虚像D.放大的虚像

8、如图1所示,从P点发出的三条特殊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𝑃′点。现有一条光线也从P点发出,经过凸透镜后的传播路径,在图2的四种表示中,正确的是( )

3

A.甲B.乙C.丙D.丁

9、如图所示为某款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靠近景物B.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往前伸 C.若拍完合影想拍单人照,将镜头往前伸D.景物在二倍焦距以外才能成缩小的像 10、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 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物体距凸透镜10cm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当物体距凸透镜15cm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当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当物体距凸透镜35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11、如图甲所示,一幅漫画竖立在桌面上,小明把一个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放在漫画前,惊奇地发现,透过水杯看到漫画中的老鼠变“胖”了,还掉头奔向猫,如图乙所示。下列仪器中与其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

4

A.放大镜 B.照相机 C.平面镜 D.投影仪

12、小明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当他把烛焰移到距透镜18cm的位置时,在光屏上观察到倒立放大清晰的像。他判断凸透镜焦距可能是①6cm、②9cm、③12cm、④16cm,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3、学校倡议:“保护视力,少用手机,从我做起”。某同学由于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损害了视力。如图所示的是远处物体在他眼睛里成像的光路图,则该同学的眼睛是( )

A.远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B.远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C.近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D.近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14、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刚好成清晰的像。若凸透镜不动,将蜡烛移至2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观察到( )

A.正立放大的虚像B.倒立等大的实像

5

C.倒立放大的实像D.倒立缩小的实像

1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B.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利用此时的成像规律可以制成投影仪 D.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光屏上的像会向下移 多选题

16、对四幅图阐述正确的是( )

A.甲图: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凸透镜矫正 B.乙图: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凸透镜矫正 C.丙图: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都成实像

D.丁图:天文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

17、如图所示,蜡烛置于距透镜20cm处,此时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清晰的像(光屏未画

6

出)。于是,喜欢钻研的小明便在图上画出了一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发生折射的光路,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明画的光路是不正确的

B.此时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一定大于20cm

C.若透镜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光屏上依然能成清晰的像

D.紧贴透镜放一近视镜片,图中的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与主光轴的交点将向左移动 18、如图所示,属于凹透镜的是

abcde

A.dB.cC.eD.a

19、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凸透镜成虚像时对光起发散作用 B.平行光射到凸透镜上一定会聚到焦点上

C.汽车后视镜一般使用凸面镜,是利用光的反射来扩大视野 D.用放大镜看地图,地图应放在放大镜一倍焦距以外

20、如图所示,小刚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80cm刻度线处,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7

A.此时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此成像原理可以应用在放大镜上

C.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蜡烛向左移动,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D.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近视眼镜,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必须将光屏向右移动

2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与投影仪原理相同 B.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会大于15cm

C.透镜不动,蜡烛和光屏同时向右移动,光屏能成实像且像逐渐变小

D.若将近视眼镜片靠近凸透镜左侧放置,适当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实像

22、有一个焦距为𝑓=10cm的凸透镜,现在将一个物体从离透镜40cm处沿主轴移动到离透镜15cm处,在此过程中( )

A.始终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像的大小逐渐增大

8

C.物体和像之间的距离先减小后增大 D.像的大小和物体大小的比值先减小后增大

23、现代人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而这些产品不仅会造成近视眼的高发,且存在着大量的蓝光,蓝光射入眼睛会使眼睛内的黄斑区毒素量增高,严重威胁青少年的眼睛健康。如图是一款有一种镀膜的防蓝光眼镜,蓝光射到膜的表面能够返回,佩戴这种眼镜能够保护眼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蓝光照射到眼镜表面时发生反射现象,能够防止蓝光进入眼睛 B.近视眼形成原因之一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 C.图中眼镜片是凸透镜

D.手机电脑的彩色屏幕的颜色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填空题

24、如图所示,用手机摄像头扫描商家的支付宝/微信收款二维码,可快速完成线上付款,当手机扫描该二维码时, 二维码______(选填“是” 或“不是”)光源,摄像头相当于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的镜片,二维码与摄像头的距离应______二倍焦距。(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5、如图所示是电影放映机及其成像原理图。为让观众在银幕上看到清晰的影像,应将胶片放在距离透镜______的位置(选填序号:①一倍焦距以内;②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③二倍焦距以外);银幕用表面粗糙的白色材料制成,其目的是使所有色光都能在其表面发生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让不同位置的观众都能看清银幕上的影像,同时尽可能的还原影像的真实色彩。

9

26、小明利用支付宝进行扫码支付时,用手机摄像头扫描商家的收款二维码,手机摄像头相当于一个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摄像头靠近二维码时,所成的像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7、现有一枚透镜,透镜类型未知,如图所示是不同方向的入射光束分别穿过透镜时的光路图,则该透镜是______透镜,可以用来矫正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28、如图所示,在玻璃后适当位置放一幅画,向杯子中倒入水后,可观察到画颠倒的现象,这是由于倒入水后杯子相当于______镜。此时,若要将画的像重新颠倒回来,画应______杯子(选填“远离”或“靠近”),理由是______。

10

(带答案)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_031参

1、答案:D 解析:

A.小明在地上的影子形成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两者原理不相同。故A错误; B.照相机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工作的,故B错误;

C.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数码相机屏幕的彩色画面就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组成的,故C错误; D.水中建筑物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故D正确。 故选D。 2、答案:C 解析:

A.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当蜡烛从图中向右移动,蜡烛距透镜越来越近,物距变小,所成实像逐渐变大,故A错误;

B.由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可知,把蜡烛与光屏对调,光屏上可以成像,故B错误; C.将蜡烛放在8cm刻度线处,物距为

𝑢=40cm−8cm=32cm

物距大于2倍焦距,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正确; D.将蜡烛放在32cm刻度线处,物距为

𝑢′=40cm−32cm=8cm

物距小于1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故D错误。 故选C。

11

3、答案:B 解析:

A.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故A错误; B.影子是由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造成的,故B正确;

C.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的像与物大小相同,而影子的大小取决于光源到物体的距离、光源大小、被照物体大小等因素,故C错误;

D.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物体位于镜头的两倍焦距以外,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错误。 故选B。 4、答案:B 解析:

A.日环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C.照相机成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白色的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属于光的色散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答案:D 解析:

A.放大镜下拇指变大——是手指经过空气、放大镜折射形成的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

B.列队时,前面的同学挡住了后面的同学——人是不透明的物体,光线在不透明的介质中不能沿直线传播,故B错误;

12

C.彩虹——太阳光经过水珠发生色散现象,故C错误;

D.深圳湾大桥的倒影——大桥在水面上成像,是光的反射,故D正确。 故选D。 6、答案:A 解析:

玻璃杯中有水的这一部分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黑白卡片是左右颠倒的,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选A。 7、答案:A 解析:

根据阳光聚焦方法得到焦距:太阳光射到地球上是平行光,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会聚后得到凸透镜的焦点;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确定成像情况。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f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距透镜8cm处得到一个最小亮点,则凸透镜的焦距f=8cm;一个物体放在这个透镜前17cm处,此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选A。 8、答案:A 解析:

𝑃′点为像点,经过P点发出的光线最终都会通过𝑃′点,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9、答案:B 解析:

13

A.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靠近景物,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为扩大拍摄范围,即像变小,物体需要远离,故应该将镜头后缩,故B错误,B符合题意; C.若拍完合影想拍单人照,即像变大,物近像远像变大,故将镜头往前伸,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景物在二倍焦距以外才能成缩小的像是正确的,这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需要在2倍焦距外才能成像,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答案:C 解析:

A.当u=10cm时,uu >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正确; D.当u=35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故D错误。 故选C。 11、答案:D 解析:

圆柱形玻璃杯装水后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透过水杯看到的老鼠变胖了,说明老鼠经过水杯后成的是放大的像,又因为看到老鼠掉头奔向猫,所以老鼠的像是倒立的,凸透镜成像中倒立的都是实像。所以老鼠经过水杯后成的是倒立、放大实像。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虚像,与题意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 B.照相机成倒立、缩小实像,与题意不符,故B不符合题意;

14

C.平面镜成正立、等大虚像,与题意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 D.投影仪成倒立、放大实像,与题意相符,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2、答案:D 解析:

由题意可知,物距18cm,光屏上观察到倒立放大清晰的像,所以 2f>18cm>f 18cm>f>9cm

③12cm和④16cm符合题意。 故选D。 13、答案:D 解析:

由图可知,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线,经晶状体折射后,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该模型是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造成的,应佩戴具有发散功能的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4、答案:D 解析:

读图可知,此时物距为15cm,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则物距与焦距的关系是

𝑓<15cm<2𝑓

15

从中可得,透镜的焦距小于15cm。当将透镜放在20cm刻度线处时,物距为30cm,则此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通过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5、答案:B 解析:

A.凸透镜是会聚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A错误;

BC.由图可知,像距小于物距,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故B正确,C错误; D.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烛焰的位置向下移动,根据光线过透镜的光心不改变方向,像的位置向上移动,故D错误。 故选B。 16、答案:BD 解析:

A.图中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该眼睛是近视眼,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A错误;

B.图中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该眼睛是远视眼,远视眼应该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使光线提前会聚,故B正确;

C.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成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虚像,故C错误; D.望远镜中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照相机,这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正好落在目镜焦距内的位置,目镜再对这个像进行放大(即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故D正确。 故选BD。

16

17、答案:ABC 解析:

A.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清晰的像,此物物距u为20cm,则𝑓<20cm<2𝑓,求得10cm<𝑓<20cm,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过透镜后过焦点,由图可知,折射光线没有过焦点,故A正确;

B.当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清晰的像时,由凸透镜成像原理可知,像距会大于2倍焦距,所以此时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一定大于20cm,故B正确;

C.若透镜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由光路是可逆的可知,光屏上依然能成清晰的像,故C正确; D.近视镜片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会推迟光的会聚,因此图中的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与主光轴的交点将向右移动,故D错误。 故选ABC。 18、答案:AC 解析: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故选AC 19、答案:ABD 解析:

A.凸透镜不管是成实像还是虚像,都对光起会聚作用,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只有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焦点,而不是平行光射到凸透镜上一定会聚到焦点上,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汽车后视镜一般使用凸面镜,可以利用光的反射来扩大视野,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17

D.根据放大镜的原理可知,利用放大镜观察地图时,地图必须在放大镜的一倍焦距内,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ABD。 20、答案:AD 解析:

AB.由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利用该原理制成的,故A正确,B错误;

C.保持凸透镜不动,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将蜡烛向左移动,光屏也要向左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故C错误;

D.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近视眼镜,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可以推迟成像,在光屏成清晰的像,必须将光屏向右移动,故D正确。 故选AD。 21、答案:AD 解析:

AB.由图示知,此时物距小于像距,则光屏上承接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与投影仪的原理相同,而物距为20cm,像距为30cm,即 2f>20cm>f,30cm>2f 所以 15cm>f>10cm 故A正确,B错误;

C.据凸透镜的成像特点知,当图示中的透镜不动,蜡烛和光屏同时向右移动,而移动的过程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则像变大,故C错误;

18

D.近视眼镜镜片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将其置于凸透镜的左侧,则会将烛焰发出的光线先发散,折射光线的会聚距离会变远,即成像的距离会变远,所以应将光屏向右移,便可承接到清晰的像,故D正确。 故选AD。 22、答案:BC 解析:

物体从离透镜40cm处沿主轴移动到离透镜15cm处,在此过程中,物距先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然后逐渐减小到小于二倍焦距,但依然大于一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由“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像的大小逐渐变大,则像的大小和物体大小的比值逐渐增大,又有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物距减小量大于像距增加量,当物距在一二倍焦距之间时,物距减小量小于像距增加量,综合可得物体和像之间的距离先减小后增大。故BC符合题意,AD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23、答案:AB 解析:

A.防蓝光眼镜有镀膜,蓝光射到膜的表面能够返回,发生反射现象,能够防止蓝光进入眼睛,故A正确; B.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故B正确; C.图中透过眼镜片看到字是缩小的,所以该眼镜片是凹透镜,故C错误;

D.红、绿、蓝是色光的三原色,手机电脑的彩色屏幕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故D错误。 故选AB。

24、答案: 不是 远视 大于 解析:

[1]本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

19

[2]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而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所以手机摄像头相当于远视眼镜。

[3]手机摄像头的成像原理是物距位于二倍焦距以外,像距位于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二维码与摄像头之间的距离,即物距大于二倍焦距。 25、答案: ② 漫反射 解析:

[1]电影放映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可以成放大的实像,则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物距u和焦距f满足以下关系 2f>u>f

即物体(胶片)应放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故选②。

[2]坐在电影院内不同位置的观众都能看到银幕上画面,是由于光被反射向四面八方,故发生了漫反射。 26、答案: 凸透镜 变大 解析:

[1]手机摄像头和照相机的镜头一样,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2]手机摄像头拍摄物体,也是利用凸透镜成实像,当摄像头靠近二维码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减小,由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可知,此时像距变大,所以所成的像也变大。 27、答案: 凹 近视眼 解析:

[1]由图可知,光线经过透镜后与原来的传播趋势相比较,更远离主光轴,即使光线发散,故为凹透镜。 [2]由于凹透镜对光线由发散作用,可以使光线推迟汇聚。而近视眼是由于光在视网膜前方汇聚,即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所以凹透镜可以用来矫正近视眼。

28、答案: 凸透 靠近 物距小于凸透镜一倍焦距时成正立的像

20

解析:

[1]所谓画面颠倒,也就是成倒立的像。原因是倒水后的玻璃杯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此时的物距大于一倍焦距。

[2][3]若将画的像重新颠倒回来,也就是成正立的虚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当物距小于凸透镜一倍焦距时成正立的虚像,因此画应靠近杯子。

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