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测量实习报告

测量实习报告

来源:华佗小知识
测量实习报告

工 程 测 量 实 习 报 告

土木工程专业131-2班五组

1 测量实习思路

我们的测量实习地点是烟台大学南校区9号宿舍楼。这次测量的工作是以之

前所学习的测量学为理论基础,以上课中间的测量实验为技术基础进行的。测量分为了测定和测设两个部分,首先进行的是测定工作,最后是测设。测定工作主要为平面测量和碎部点的测量,通过选定控制点,进而测量各碎部点,最后以测出的碎部点为依据进而在电脑上绘出CAD图。测设工作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即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而运用到实践中,通过测量以及计算出的距离与角度,进而在地面上定出已知点。

1.1 平面图测绘思路

平面测量作为实习测量的基础,是整个测量工作的核心与关键,可以这么说,通过整个测量工作来看,平面测量的成果决定整个工作的方便性与可进展性,作为平面测量的基础,整个测量工作的开始——控制点的选择成为了开始测量的关键。因此,平面测量我们首先进行的是控制点的选择,以教程(课件)为依据,我们从西南方向定出第一个点T251,然后以顺时针的方向一次在九号楼正中间对应位置,以及其余三个转角处定出T252、T253、T254、T254最后在九号楼门口与T252相对的位置处定出了T256,一共六个控制点。平面测量主要包含往返测距、水准测量、高程测量等三个方面。往返测量是使用钢卷尺测量两点之间的

|x往-x返|距离,采用的是往返测量然后取平均,进而利用公式

x平均进行精度的检核,

并作出处理。水准测量主要是运用花杆、经纬仪来进行测量,采用左右盘读数误差,同时,每测完一个测站之后应进行检核,确保误差在允许范围内。高程测量是利用水准仪和双面尺测量,测量的过程中应尽量将水准仪放在两个测站的正中间以消除误差,同时每测量完一个测回后应进行检核,在确保无误的情况下,在进行下一步测量。随后在进行碎部测量,利用双面尺、花杆、测钎、经纬仪,通过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进行测量,同时要做到边测量边测绘边记录数据。最后,

1

测量实习报告

通过求出的碎部点的坐标利用CAD进行绘图。

1.2 建筑基线法测设思路

建筑基线是通过先确定已知点的坐标,在得知已知点的坐标的情况下,通过运算,计算出要设点的角度及距离,进而通过已知的角度和距离在地面上顶出已知点的位置。

具体的思路就是,先在地面上确定出四个点,然后作与边平行的建筑基线,在基线上选取三个点,利用控制点的坐标、建筑基线上的点的坐标、极坐标法相关的公式算出控制点到基线点的距离与坐标方位角,进而算出要定的点与控制点间的角度,然后计算出在该方向上的距离,最后用经纬仪定出角度,用钢卷尺量出距离,便可以确定出要设的点的具体位置。

步骤:

1. 画出x,y坐标系,定出零点。 2. 沿y轴量出20m,40m两点。

3. 沿x轴量出10m确定出C、G两点定线。 4. 通过计算确定出角度

5. 在C点量出45度角确定直线CF。 6. 沿CF量取14.1421m确定出B点。 7. 沿CF量取28.2842m确定出A点。

8. 分别在A、B两点架经纬仪量取90度水平角,量距离7.0711m,确定出a,b两点,在A、B两点继续往前量取7.0711m,得到9. 测设结束。

1.3 实习工作日程安排

日期 6.16 6.17 6.18 6.20 6.21 星期 二 三 四 六 日 2

测量工作安排 定控制点 测距、测角 测量高程 定碎部点 测T251 T253处碎部点 测量实习报告

6.22 6.23 6.24 6.25 一 二 三 四 测T254 T255处碎部点 测T252 T256处碎部点 全员整理数据 测设

2 平面图测绘

2.1 控制测量

1. 控制点的选定

控制点的选定应满足所选的控制点所处位置视野空旷,能尽量涵盖较多的建筑物特征点,尽量避免树木、路灯等的遮挡影响。因此,在选点的时候,应站在控制点的大体位置处观察附近的建筑物特征点,确保自己所选的控制点能无阻碍的看见各特征点,且尽可能能看见较多的碎部点;此外,选择控制点时应尽量保证两个控制点的距离大于50m,以减小日后测量的误差。另外,控制点的起点从西南角定起,按顺时针的顺序进行设定。同时用量角器在百度地图上量出T251的坐标方位角,作为起始的坐标方位角。 2. 往返测距

测量导线边长所用的方法是往返测量法,测量过程中有两名测量员、

一名记录员、一名读数员、两名整尺员(确保钢尺在两点之间为一条直线),然后利用钢卷尺,先测量T251—T252的距离,读数并记录为往测距,然后

|x往-x返|反过来,再测一遍,记为反测距,利用公式

x平均,进行初步的检核,

确保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后,再继续依次采用同样的方法测量T252—T253、T253—T254、T254—T255、T255—T251,此外还有支导线T252—T256;如果误差较大,超出允许范围,则应重新进行测量,直至无误,方可进行下次测量。 3. 水准测量

测量相邻两条导线间的夹角采用的仪器是经纬仪和花杆,测量过程中有一名测量员、一名记录员、一名读数员、两名安置花杆,通过在T251测

3

测量实习报告

站立经纬仪,在相邻两测站T252、T255处立花杆,然后先进行盘左读数,将经纬仪是十字丝对准T252测站的花杆底部,然后将水平度盘的读数调制零处附近,然后记录数据,再转动经纬仪,使其对准T255测站的花杆底部,读数并记录;接下来进行采用盘右读数,先读取T252测站的读数,再读取T255测站的读数,读数过程中不可再调节水平度盘,然后进行初步的精度检核,两个测回的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则顺势依次采用同样的方法测量其余各测站,如果有误则重新测量,直至无误,方可进行下次测量。 4. 高程测量

高程测量相对而言也比较简单,测量过程中有一名测量员、一名记录员、一名读数员、两名持杆员,利用水准仪与双面尺,先在T251—T252处立置双面尺,在两个测站的中间立置水准仪,先采用黑面尺,分别测量T251、T252,并读出黑面尺的数据,进行记录,随后在进行红面尺的测量,读数并记录,然后进行初步的检核,确保两面尺之差与两黑面尺之差在误差允许的范围之内方可进行移动T251处的双面尺,T252处的不动,一次测量其余各测站,如果有误则重新测量,直至无误,方可进行下次测量。 5. 闭合导线的坐标计算

通过处理前期的控制测量数据,进而求出导线的坐标方位角和各控制点的坐标。

1) 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应用公式:fβ=∑β测−∑β理求出角度

闭合差fβ, 然后取反按测站数平均分配,最后算出改正后的角度。 2) 坐标方位角推算:用改正的后的观测角和已知的T251的坐标方位

角进行计算,按照逆时针的转动方向,即以左角进行计算,应用公式:α前=α后+180°+β左 ,依次求出其余各测站的坐标方位角。 3) 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及调整,控制点的坐标计算:

应用公式:∆𝒳=Dcosα ∆𝒴=Dsinα fx=∑∆𝒳 fy=∑∆𝒴

fD=√fx2+fy2

进而求出坐标增量,进而求出增量闭合差,然后进行坐标增量

的改正,进而求出各控制点的坐标。

4

测量实习报告

2.2 碎步测量

碎步测量的步骤如下: 1.碎部点的选择

选取地物及地貌的的特征点作为碎步点并做好标记,如井盖、墙角、电线杆等。 2.观测

1) 在控制点T251安置经纬仪,量取仪器高。 2) 盘左瞄准控制点T252,度盘置零,记录读数。 3) 在选好的碎部点立双面尺,将测钎放在选好的碎部点。 4) 转动经纬仪瞄准测钎的底部,读取水平度盘读数并记录。 5) 然后以与水准测量相同的方法进行盘右的测量,读数并记录。 6) 检核精度,确保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 7) 再读取竖盘与上、中、下丝,读数并记录。

8) 以同样的方法依次测量出其余的所有碎部点,并进行记录。

2.3 平面图绘制

根据碎部测量得出来的各点坐标及已学的CAD作图方法绘制平面图。

3建筑基线法测设

建筑基线是建筑场地的施工控制基准线,即在建筑场地布置一条或几条轴线。它适用于建筑设计总平面图布置比较简单的小型建筑场地。

5

测量实习报告

3.1测设略图与数据计算

35−25

tanφ==1 φ=acrtan1=45°

35−25lCD=5√2=7.0711m lDB=5√2=7.0711m lAB=10√2=14.1421m lab=√(25−35)+(35−25)=14.1421m 测量坐标系转换为建筑坐标系:

G(10,20) C(10,40) D(15,35) E(25,25) F(35,15) a(35,25) b(25,35) c(30,40) d(40,30)

2

2

3.2测设结果(附图片)

为了更加直观的表现,我们选择安排四个人站在提前确定的四个点上,以图片的形式进行展示。

3.3 测设精度检核

6

测量实习报告

测设点间实测距离要求和设计距离相对误差3000; 测设角度和90°之间不超过±50〃

1. 绝对高程检核:现场实测零方向与四个交点之间的水平角及测站至四个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与测设数据进行比较,计算较差。

2. 相对点位检核:现场标定4个点位的相互关系理应构成矩形,相邻点间的边长等于平踞的已知值,用经纬仪分别安置4个交点,检测4内角与90度之差,再用钢尺丈量四边,计算较差。 3. 高程检测:H1=H0+a;b1=H1−Hi; 检测:四个交点的设计高程均应等于设计值。 经校核各项数据均符合要求。

1

4 测量实习总结

时间飞逝,转眼之间,为其八天的测量实习即将画上句号,在这为期八天的测量中,我们感觉真的收获了很多很多,能够将自己在课堂和实验中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习中,这是我感觉最爽的一件事,因为,我们终于能有一种没有“白学”的感想。

这次的测量实习,让我们有了许多的感触,第一个是收获,测量所带给我们的是理论与实际联合、理论运用于实践中的收获。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性标准,通过测量的实习,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到了这一点,此外,在测量之中无时无刻不在体现着理论的重要性,比如说,控制点的选择,如果不知道选择的基本原则,只是一味的胡选,那么必将在碎部测量上吃大亏,可能导致整个测量工作的失败;此外,精度的检核,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如果说只是一味的想尽快的完成任务,而并不考虑误差是否在允许的范围之内,那么,在最终处理数据时则必将吃大亏,因为当你发现最终的整体检验上出现误差过大时,你还得再搬者仪器到测量的地点重新测量,然而如何过之前就知道测量中的一些基本原则,并在实习的过程中加以运用,那么必将可以使得测量的效率得到很大的提升。

第二个便是团队精神,对我们组,我们的感觉是,团队精神并不好。这次的测量,让我明显的感受到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测量实习本身就不一个人所能完成的,每次的测量至少都得需要四个人,测量的工作才可能快速而

7

测量实习报告

方便的进行,如果只有两个人参与甚至只有一个人,那这次的测量必将以失败而告终。我想这对我而言,也许是一笔走上社会之后所要仔细思索的无形的财富,或许一直被熟记的话语是正确的“众人拾柴火焰高”、“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一个团队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有好的团队精神。

第三个是苦中之乐,测量的时候,连老天都给面子,满满的都是大晴天,再加上烟台海滨城市的万里无云与高强紫外线,不仅给测量的工作在无形之中增加了些许的难度。如此的“苦”却又在另一面,反衬出了我们的乐;天气热,我们去买来雪糕、西瓜一边吃着,一边测量;累了,我们就找一个阴凉之地,几个人互相将自己的趣事,为枯燥无味的测量实习在无形之中增加一笔。

最后一个是锻炼,这次的测量,是我们进入大学以来感觉到的最累的2个周,每天我们都要搬着仪器,在太阳底下进行痛苦的测量,强烈的紫外线将我脖颈上的皮都晒退了,但我们却没法停止测量,因为测量的任务还没结束,还有许多要做的事情。所以,我们只能坚持住,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去完成这次的测量,而且是高质量的完成。伴随着测量实习的结束,我感觉自己比以前更的能够勇敢面对挑战,这可能就是测量所带来的一笔无形的财富。

除了从中的感触之外,在测量的过程之中也充满着困难与挑战,炎热的天气就不说,每个人经历过测量实习之后都黑了好多,最让我感觉困难的便是,在进行数据的检核时,发现在保证原始测量的数据均在误差允许的范围之内,但最终的检核结果却发现数据与理论相差过大,这就是我们在处理水准测量时遇到的,首先,我们的测量过程是严格的按照原则来进行的,进行双测回作差检验,以确保误差在允许的范围之内,但这仍然没法保证最终的测量检核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面对这种情况,没有别的办法,我们只能再次扛着仪器到九号楼那重新进行测量,幸好我们运气还不错,一上来便找到了出错的控制点,进行了改正。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的问题是由于自己的不注意而引起的,比如说,在进行碎部测量时,仪器高已经量好,碎部点测了近一半的时候,一不小心碰到了仪器,这样我们要么重新测量,要么重找一张纸,作这一测站的续表,还有一种情况,也是由于我们的不细心而导致的,再测T251时本来还有几个点没测,却没有查好,便将仪器搬走,后来想起,

8

测量实习报告

只能再补一张。通过在测量中遇到的问题,也是我们意识到,无论何时,细心是不可取少的,做什么事都应严谨。

近两周的测量实习虽然结束了,但实习中所收获的知识乃至自己的感悟却是属于自己一笔无形的财富,很感激着这次的实习,锻炼了我们的意志,提高了我们的能力;同时,让我们有机会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更加深入的了解知识,更加灵活的运用知识,让自己的所学没有:“白学“。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