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概述..................................................................... 2 2. LTE主要KPI介绍 ......................................................... 2
2.1. 呼叫接入类指标 ..................................................... 2
2.1.1. RRC建立成功率 ............................................... 3 2.1.2. E-RAB建立成功率 ............................................. 3 2.2. 呼叫保持类指标 ..................................................... 5
2.2.1. LTE业务掉话率 ............................................... 5 2.2.2. UE上下文掉线率 .............................................. 7 2.3. 移动管理类指标 ..................................................... 8
2.3.1. eNode B内切换成功率 ......................................... 9 2.3.2. eNodeB间切换成功率 ......................................... 12 2.3.3. S1接口切换成功率 ........................................... 14 2.3.4. X2接口切换成功率 ........................................... 15 2.3.5. 系统内切换成功率 ............................................ 16 2.3.6. 同频切换成功率 .............................................. 16 2.3.7. 异频切换成功率 .............................................. 16 2.4. 业务完整类指标 .................................................... 16
2.4.1. 上行PDCP SDU丢包率 ........................................ 16 2.4.2. 下行PDCP SDU丢包率 ........................................ 16 2.5. 资源负荷类指标 .................................................... 17
2.5.1. 上行PRB平均利用率 .......................................... 17 2.5.2. 下行PRB平均利用率 .......................................... 17
3. 华为LTE主要KPI优化方法及案例 .......................................... 17
3.1. 呼叫接入类指标优化方法 ............................................ 17
3.1.1. 处理步骤 .................................................... 18 3.1.2. 呼叫接入类优化案例 .......................................... 18 3.2. 呼叫保持类指标优化方法 ............................................ 19
3.2.1. 处理步骤 .................................................... 20 3.2.2. 呼叫保持类优化案例 .......................................... 21 3.3. 移动管理类指标优化方法 ............................................ 23
3.3.1. 处理步骤 .................................................... 24 3.3.2. 移动管理类优化案例 .......................................... 24
4. 爱立信LTE主要KPI优化方法及案例 ........................................ 25
4.1. 接入类指标优化方法 ................................................ 25
4.1.1. 告警核查 .................................................... 25 4.1.2. 干扰核查 .................................................... 26 4.1.3. 准入控制分析 ................................................ 29 4.1.4. 检查弱覆盖 .................................................. 29 4.1.5. 接入类问题优化案例 .......................................... 29 4.2. 呼叫保持类指标优化方法 ............................................ 31
4.2.1. 分析流程 .................................................... 31
学习参考
word格式 整理版
4.2.2. 弱覆盖 ...................................................... 32 4.2.3. 上行扰 .................................................. 32 4.2.4. PCI模3干扰 ................................................ 34 4.2.5. 传输故障 .................................................... 34 4.2.6. eNodB问题 .................................................. 34 4.2.7. 切换引起掉话 ................................................ 34 4.2.8. 检查MME是否存在告警 ........................................ 35 4.3. 移动管理类指标优化方法 ............................................ 36
4.3.1. LTE切换异常现象 ............................................ 36 4.3.2. 切换问题分析流程 ............................................ 36 4.3.3. 切换主要问题 ................................................ 37
1. 概述
本文根据成都联通LTE网络的差小区分析,结合LTE的KPI的基本原理,归纳总结接呼叫接入类指标,呼叫保持类指标,移动管理类指标,业务完整类指标,资源负荷类指标等5类主要的LTE指标差小区的问题及分析流程及案例。
2. LTE主要KPI介绍
2.1. 呼叫接入类指标
接入过程是手机开始与网络连接的初始过程,主要包括随机接入,RRC连接的建 立,以及各种ERAB承载连接的建立。接入型对后续的保持性和移动性指标都有着重要 的意义,同时接入性又直接影响用户的感知度,因此优化接入性指标对与改善用户
学习参考
word格式 整理版
感知度,提高保持性和移动性都有具体的重要意义。
2.1.1. RRC建立成功率
定义:
RRC建立成功率= [RRC连接建立完成次数] / [RRC连接请求次数]*100%;
图1
RRC连接请求次数(不包括重发)定义:
如图1中A点所示,当小区接收到UE发送的RRC Connection Request消息时,统计对应指标;
RRC连接建立完成次数定义:
如图1中C点所示,当小区接收到UE返回的RRC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消息时,统计对应指标。
2.1.2. E-RAB建立成功率
定义:
E-RAB建立成功率=[E-RAB建立成功总次数] / [E-RAB建立尝试总次数]*100%;
学习参考
word格式 整理版
图2
图3 E-RAB建立尝试总次数定义:
学习参考
word格式 整理版
如图2或图3中A点所示,当eNodeB收到来自MME的INITIAL CONTEXT SETUP REQUEST或者E-RAB SETUP REQUEST消息时根据不同QCI类型统计该指标。如果INITIAL CONTEXT SETUP REQUEST或者E-RAB SETUP REQUEST消息中要求同时建立多个E-RAB,则相应指标根据业务的QCI按具体的E-RAB建立数目分别进行累加,同时,根据消息要求建立的E-RAB个数对E-RAB建立尝试总次数进行累加,即指标L.E-RAB.AttEst累加。 E-RAB建立成功总次数定义:
如图2或图3中B点所示,当eNodeB向MME发送E-RAB SETUP RESPONSE或者INITIAL CONTEXT SETUP RESPONSE消息时根据不同QCI类型统计该指标。如果E-RAB SETUP RESPONSE或者INITIAL CONTEXT SETUP RESPONSE消息中同时携带多个E-RAB的建立成功结果,则相应指标按各个业务的QCI分别进行累加。同时,根据消息中携带的E-RAB建立成功个数,对E-RAB建立成功总次数进行累加,即指标L.E-RAB.SuccEst累加。
2.2. 呼叫保持类指标 2.2.1. LTE业务掉话率
定义:
LTE业务掉话率= [E-RAB异常释放总次数] /( [E-RAB异常释放总次数] + [E-RAB正常释放总次数] )*100%;
图4 E-RAB异常释放总次数定义:
如图4中A点所示,当eNodeB向MME发送E-RAB RELEASE INDICATION消息,当释放原因不为“Normal Release”,“Detach”,“User Inactivity”,“CS Fallback triggered”,“UE Not Available for PS Service”,“Inter-RAT Redirection”,“Successful Handover”时根据不同QCI类型统计指标
L.E-RAB.AbnormRel.eNBTot.QCI.1~L.E-RAB.AbnormRel.eNBTot.QCI.9,当判断相应承载有
学习参考
word格式 整理版
数传时统计指标L.E-RAB.AbnormRel.QCI.1~L.E-RAB.AbnormRel.QCI.9。如果E-RAB RELEASE INDICATION消息中要求同时释放多个E-RAB,则相应指标按各个业务的QCI分别进行累加; 如图4中A点所示,当eNodeB向MME发送UE CONTEXT RELEASE REQUEST消息,会释放UE的所有E-RAB。当释放原因不为“Normal Release”,“Detach”,“User Inactivity”,“CS Fallback triggered”,“UE Not Available for PS Service”,“Inter-RAT Redirection”,“Time Critical Handover”,“Handover Cancelled”时根据不同QCI类型统计指标L.E-RAB.AbnormRel.eNBTot.QCI.1~L.E-RAB.AbnormRel.eNBTot.QCI.9,当判断相应承载有数传时统计L.E-RAB.AbnormRel.QCI.1~L.E-RAB.AbnormRel.QCI.9指标。如果被释放用户建立了多个E-RAB,则相应的指标统计多次。并且在MME回复UE CONTEXT RELEASE COMMAND消息时,相应指标不会被重复记录。
图5 E-RAB正常释放总次数定义:
如图5中A点所示,eNodeB主动发起的释放,当eNodeB向MME发送E-RAB RELEASE INDICATION消息时,如果释放原因为“Normal Release”,“Detach”,“User Inactivity”,“CS Fallback triggered”,“UE Not Available for PS Service”,“Inter-RAT Redirection”,或者判断相应承载无数传时,根据不同QCI统计相应指标。如果E-RAB RELEASE INDICATION消息中要求同时释放多个E-RAB,则相应指标按各个业务的QCI分别进行累加。同时,根据消息中携带的E-RAB个数对eNodeB正常释放E-RAB的总次数进行累加,即指标L.E-RAB.NormRel累加。
如图5中A点所示,MME主动发起的释放,当eNodeB收到来自MME的E-RAB RELEASE COMMAND消息时,根据不同QCI统计相应指标。如果E-RAB RELEASE COMMAND消息中要求同时释放多个E-RAB,则相应指标按各个业务的QCI分别进行累加。同时,根据消息中携带的E-RAB个数对eNodeB正常释放E-RAB的总次数进行累加,即指标L.E-RAB.NormRel累加。 如图5中A点所示,eNodeB主动发起的释放,当eNodeB向MME发送UE CONTEXT RELEASE REQEUST消息时,会释放UE的所有E-RAB。如果释放原因为“Normal Release”,“Detach”,“User Inactivity”,“CS Fallback triggered”,“UE Not Available for PS Service”,“Inter-RAT Redirection”,“Time Critical Handover”,“Handover Cancelled”,或者判断相应承载无数传时,根据不同QCI统计相应指标。同时,根据消息中携带的E-RAB个数对eNodeB正常释放E-RAB的总次数进行累加,即指标L.E-RAB.NormRel累加。并且在MME回复UE CONTEXT RELEASE COMMAND消息时,相应指标不会被重复记录。
学习参考
word格式 整理版
如图5中B点所示,MME主动发起的释放,当eNodeB收到来自MME的UE CONTEXT RELEASE COMMAND消息时,会释放UE的所有E-RAB,如果释放原因不是切换类原因值,包括“Successful Handover”,“Partial Handover”,“S1 intra system Handover triggered”,“S1 inter system Handover triggered”,“X2 Handover triggered”,则根据不同的QCI统计相应指标。同时,根据具体业务数目对eNodeB正常释放E-RAB的总次数进行累加,即指标L.E-RAB.NormRel累加。
2.2.2. UE上下文掉线率
定义:
UE上下文掉线率=( [UE Context异常释放次数] /( [UE Context异常释放次数] + [UE Context正常释放次数] ))*100%;
图6 UE Context异常释放次数定义:
如图6中A点所示,当eNodeB向MME发送UE CONTEXT RELEASE REQUEST消息,会释放UE的所有E-RAB。当释放原因不为“Normal Release”,“Detach”,“User Inactivity”,“CS Fallback triggered”,“UE Not Available for PS Service”,“Inter-RAT Redirection”,“Time critical handover”,“Handover Cancelled”时,测量指标L.UECNTX.AbnormRel加1。
如图6中A点所示,当eNodeB向MME发送S1 RESET消息时,根据包含的上下文个数,指标L.UECNTX.Rel.S1Reset.eNodeB进行累加。
如图6中A点所示,当MME向eNodeB发送S1 RESET消息时,根据包含的上下文个数,指标L.UECNTX.Rel.S1Reset.MME进行累加。
学习参考
word格式 整理版
图 7
UE Context正常释放次数定义:
如图7中A点所示,eNodeB主动发起的释放,当eNodeB向MME发送UE CONTEXT RELEASE REQEUST消息时,且释放原因为“Normal Release”,“Detach”,“User Inactivity”,“CS Fallback triggered”,“UE Not Available for PS Service”,“Inter-RAT Redirection”,“Time critical handover”,“Handover Cancelled”时,该指标加1。并且在MME回复UE CONTEXT RELEASE COMMAND消息时,该指标不会被重复记录。
如图6中B点所示,MME主动发起的释放,当eNodeB收到来自MME的UE CONTEXT RELEASE COMMAND消息时,且如果释放原因不是切换类原因值,包括“Successful Handover”,“Partial Handover”,“S1 intra system Handover triggered”,“S1 inter system Handover triggered”,“X2 Handover triggered”,则该指标加1。
2.3. 移动管理类指标
切换事件概述:
LTE主要有下面几种类型测量报告:
Event A1 (Serving becomes better than threshold):表示服务小区信号质量高于一
定门限,满足此条件的事件被上报时,eNodeB停止异频/异系统测量;类似于UMTS里面的2F事件;
Event A2 (Serving becomes worse than threshold):表示服务小区信号质量低于一
定门限,满足此条件的事件被上报时,eNodeB启动异频/异系统测量;类似于UMTS里面的2D事件;
Event A3 (Neighbour becomes offset better than serving):表示同频邻区质量高
于服务小区质量,满足此条件的事件被上报时,源eNodeB启动同频切换请求; Event A4 (Neighbour becomes better than threshold):表示异频邻区质量高于一定
门限量,满足此条件的事件被上报时,源eNodeB启动异频切换请求;
Event A5 (Serving becomes worse than threshold1 and neighbour becomes better
学习参考
word格式 整理版
than threshold2):表示服务小区质量低于一定门限并且邻区质量高于一定门限;类似于UMTS里的2B事件;
Event B1 (Inter RAT neighbour becomes better than threshold):表示异系统邻区
质量高于一定门限,满足此条件事件被上报时,源eNodeB启动异系统切换请求;类似于UMTS里的3C事件;
Event B2 (Serving becomes worse than threshold1 and inter RAT neighbourbecomes
better than threshold2):表示服务小区质量低于一定门限并且异系统邻区质量高于一定门限,类似于UMTS里进行异系统切换的3A事件。 测量事件 eventA1 eventA2 判决条件 事件进入条件:Ms - Hys> Thresh 事件离开条件:Ms + Hys< Thresh 事件进入条件:Ms + Hys< Thresh 事件离开条件:Ms - Hys> Thresh 事件进入条件: eventA3 Mn + Ofn + Ocn - Hys>Ms + Ofs + Ocs + Off 事件离开条件: Mn + Ofn + Ocn + Hys 因此在我们优化过程中切换门限值至关重要,目前成都联通也在陆续开通CA站点,我们会重点关注切换事件的同频/异频的停止与启动门限精细优化,比如A2启动门限过低会影响将导致切换不及时,原小区信号质量变差产生弱覆盖现象,同样影响速率,A2值设置过高,将导致异频测量启动过早,测量周期过长,对速率影响严重。 2.3.1. eNode B内切换成功率 定义: eNode B内切换成功率= [eNodeB内切换出成功次数] / [eNodeB内切换出执行次数] *100%; 学习参考 word格式 整理版 图8 eNodeB内切换出执行次数定义: 如图8中B点所示,在eNodeB内切换过程中,当eNodeB源小区向UE发送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消息时统计相应指标。 各指标的具体统计方式如下所示: 如果切换过程中源小区和目标小区为同频,指标L.HHO.IntraeNB.IntraFreq.ExecAttOut加1。 如果切换过程中源小区和目标小区为异频,指标L.HHO.IntraeNB.InterFreq.ExecAttOut加1。 如果切换过程中源小区和目标小区为异模式,指标L.HHO.IntraeNB.InterFddTdd.ExecAttOut加1。 学习参考 word格式 整理版 图9 eNodeB内切换出成功次数定义: 如图9中C点所示,在eNodeB内切换过程中,当eNodeB目标小区收到UE返回的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消息后,等待切换过程中的缓存数据转发完成时统计相应指标。 如图8中C点所示,在eNodeB内切换过程中,当eNodeB目标小区收到UE返回的RRC 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Complete消息时统计相应指标。 如图9中C点所示,在eNodeB内切换过程中,当eNodeB源小区收到UE返回的RRC 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Complete消息时统计相应指标。 各指标的具体统计方式如下所示: 如果切换过程中源小区和目标小区为同频,指标L.HHO.IntraeNB.IntraFreq.ExecSuccOut加1。 如果切换过程中源小区和目标小区为异频,指标L.HHO.IntraeNB.InterFreq.ExecSuccOut加1。 如果切换过程中源小区和目标小区为异模式,指标L.HHO.IntraeNB.InterFddTdd.ExecSuccOut加1。 学习参考 word格式 整理版 2.3.2. eNodeB间切换成功率 定义: eNode B间切换成功率= [eNodeB间切换出成功次数] / [eNodeB间切换出执行次数] *100%; 图10 eNodeB间切换出执行次数定义: 如图10中B点所示,在eNodeB间进行X2接口切换过程中,当源eNodeB收到目标eNodeB的HANDOVER REQUEST ACKNOWLEDGE消息后,向UE发送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消息时统计该指标。 如图10中B点所示,在eNodeB间进行S1接口切换过程中,当源eNodeB收到MME的HANDOVER COMMAND消息后,源eNodeB向UE发送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消息时统计该指标。 各指标的具体统计方式如下所示: 如果切换过程中源小区和目标小区为同频,指标L.HHO.IntereNB.IntraFreq.ExecAttOut加1。 如果切换过程中源小区和目标小区为异频,指标L.HHO.IntereNB.InterFreq.ExecAttOut加1。 如果切换过程中源小区和目标小区为异模式,指标L.HHO.IntereNB.InterFddTdd.ExecAttOut加1。 学习参考 word格式 整理版 图11 图12 eNodeB间切换出成功次数定义: 如图11中C点所示,在eNodeB间进行X2接口切换过程中,当源eNodeB收到目标eNodeB的UE CONTEXT RELEASE消息后,等待切换过程中的缓存数据转发完成时统计相应指标。 如图11中C点所示,在eNodeB间进行X2接口切换过程中UE成功重建到目标eNodeB后,当源eNodeB收到目标eNodeB的UE CONTEXT RELEASE消息后,等待切换过程中的缓存数据转发完成时统计相应指标。 如图12中C点所示,在eNodeB间进行X2接口切换过程中UE成功重建到源eNodeB后,统计相应指标。 如图12中C点所示,在eNodeB间进行S1接口切换过程中,当源eNodeB收到MME的UE CONTEXT RELEASE COMMAND消息后,等待切换过程中的缓存数据转发完成时统计相应指标。 学习参考 word格式 整理版 如图12中C点所示,在eNodeB间进行S1接口切换过程中UE成功重建到目标eNodeB后,当源eNodeB收到MME的UE CONTEXT RELEASE COMMAND消息后,等待切换过程中的缓存数据转发完成时统计相应指标。 如图12中C点所示,在eNodeB间进行S1接口切换过程中UE成功重建到源eNodeB后,统计相应指标。 各指标的具体统计方式如下所示: 如果切换过程中源小区和目标小区为同频,指标L.HHO.IntereNB.IntraFreq.ExecSuccOut加1。 如果切换过程中源小区和目标小区为异频,指标L.HHO.IntereNB.InterFreq.ExecSuccOut加1。 如果切换过程中源小区和目标小区为异模式,指标L.HHO.IntereNB.InterFddTdd.ExecSuccOut加1。 2.3.3. S1接口切换成功率 图13 当两个eNodeB之间不存在X2接口,或X2接口不可用时,UE从当前所驻留的服务小区切换到另一eNodeB时,可采用基于S1接口的切换信令流程如图13。 定义: S1接口切换成功率=(( [eNodeB间同频切换出成功次数] + [eNodeB间异频切换出成功次数] )-( [eNodeB间X2接口同频切换出成功次数] + [eNodeB间X2接口异频切换出成功次 学习参考 word格式 整理版 数] ))/(( [eNodeB间同频切换出执行次数] + [eNodeB间异频切换出执行次数] )-( [eNodeB间X2接口同频切换出执行次数] + [eNodeB间X2接口异频切换出执行次数] ))*100%; 2.3.4. X2接口切换成功率 当两个eNodeB之间存在X2接口时,UE从当前所驻留的服务小区切换到另一eNodeB时,可采用基于X2接口的切换。 图14 图15 学习参考 word格式 整理版 定义: X2接口切换成功率= ( [eNodeB间X2接口同频切换出成功次数] + [eNodeB间X2接口异频切换出成功次数] )/( [eNodeB间X2接口同频切换出执行次数] + [eNodeB间X2接口异频切换出执行次数] )*100% 2.3.5. 系统内切换成功率 定义: 系统内切换成功率= ( [eNodeB内同频切换出成功次数] + [eNodeB间同频切换出成功次数] + [eNodeB内异频切换出成功次数] + [eNodeB间异频切换出成功次数] )/( [eNodeB内同频切换出执行次数] + [eNodeB间同频切换出执行次数] + [eNodeB内异频切换出执行次数] + [eNodeB间异频切换出执行次数] )*100% 2.3.6. 同频切换成功率 定义: 同频切换成功率= ( [eNodeB内同频切换出成功次数] + [eNodeB间同频切换出成功次数] )/( [eNodeB内同频切换出执行次数] + [eNodeB间同频切换出执行次数])*100%; 2.3.7. 异频切换成功率 定义: 异频切换成功率=(+ [eNodeB内异频切换出成功次数] + [eNodeB间异频切换出成功次数])/([eNodeB内异频切换出执行次数] + [eNodeB间异频切换出执行次数])*100% 2.4. 业务完整类指标 2.4.1. 上行PDCP SDU丢包率 定义: 上行PDCP DSU丢包率= ( [上行PDCP SDU丢包数] / [上行PDCP SDU包总数] )*100%; 2.4.2. 下行PDCP SDU丢包率 定义: 下行PDCP DSU丢包率= [下行PDCP SDU丢包数] / [下行PDCP SDU包总数]*100%; 学习参考 word格式 整理版 2.5. 资源负荷类指标 2.5.1. 上行PRB平均利用率 定义: 上行PRB平均利用率= [上行Physical Resource Block被使用的平均个数] / [上行可用的PRB个数]*100%; 2.5.2. 下行PRB平均利用率 定义: 下行PRB平均利用率= [下行Physical Resource Block被使用的平均个数] / [下行可用的PRB个数]*100%; 3. 华为LTE主要KPI优化方法及案例 3.1. 呼叫接入类指标优化方法 呼叫接入类指标分析流程: 学习参考 word格式 整理版 3.1.1. 处理步骤 1) 小区是否存在异常告警; 2) 确认小区是否有干扰 后台取小区的系统上行每个PRB上检测到的干扰噪声的平均值,确认小区是否有上行干扰。如果有干扰,需确认是模三干扰,互调干扰,还是外部干扰; 3)确认是否覆盖问题 1.检查传输模式,确定小区存在弱覆盖;2、对比QAM和QPSK占比,可确定小区覆盖异常;3、邻区告警、故障等导致TOP小区存在弱覆盖;4、天馈问题;5、无线环境差;6、基站规划、建设、施工问题;7,天线权值配置与现场天线参数不一致。8.核查参考信号功率; 4)确认是否高质差问题 1.通过观察小区上下行丢包率是否正常,断定小区存在质差;2、通过后台误码率跟踪,如BLER>10%,确定小区存在高误码; 5)确实是否是资源不足的问题 可以通过后天话统查看:资源分配失败而导致RRC连接建立失败的次数,无线资源不足导致E-RAB建立失败次数,这些话统确认是否小区资源不足导致接入失败。 6)确认是否是终端或是用户行为异常 需要通过对用户进行后天信令跟踪和前台现场测试结合来确认问题原因; 7)问题闭环。 3.1.2. 呼叫接入类优化案例 CDF1730_大丰王桥2社_3小区接入失败分析 问题描述:CDF1730_大丰王桥2社_3小区的RRC建立成功率一直持续在98%左右。 问题分析: a. 核查该站是否有告警:无; b. 后台取小区的系统上行每个PRB上检测到的干扰噪声的平均值,都在-118左右,正常无干扰; c. 分析主要RRC建立失败的主要原因为:UE无应答而导致RRC链接建立失败。由此可见主要问题是由于弱覆盖导致的RRC建立失败,由于该站点处在绕城附件的郊区,站 学习参考 word格式 整理版 间距离在1公里以上,检查该小区的RS功率为15.2dBm,修改该小区的RS功率为16.2 dBm后,问题解决。 d. 修改RS功率后,RRC建立成功率提升到99%以上,问题闭环。 3.2. 呼叫保持类指标优化方法 呼叫保持类指标分析流程: 学习参考 word格式 整理版 3.2.1. 处理步骤 1)小区是否存在异常告警; 2)对于eNodeB发起的原因为切换失败的UE Context释放: 需要提取两两小区切换确定目标小区;1.确定目标小区运行情况,是否基站故障或异常告警; 2. 检查邻区间参数设置是否正确; 3.检查小区邻区配置是否合理,进行邻区合理性优化; 4.检查基站是否周边站点缺少,如为孤站,可视为正常; 3)对于eNodeB发起的原因为上行弱覆盖的UE Context异常释放: 如果有是上行弱覆盖导致的异常释放,需要增加RS功率,或是RF优化解决。 4)eNodeB发起的S1 RESET导致的UE Context释放次数 现统计中eNodeB发起的S1 RESET导致的UE Context释放次数均为0,如统计出现释放次数,需进行针对排查;检查S1链路是否配置正确。 5)对于eNodeB发起的原因为UE LOST的UE Context释放和eNodeB发起的原因为无线层问题的UE Context释放: a.参数是否设置合理 (1).查询掉线类定时器设置是否正确; (2).如掉线率突增,查询操作日志,确认是否有修改,导致小区异常; b.是否存在扰 (1). 查看小区PCI复用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模三冲突; (2).如每PRB上干扰噪声平均值>-110dBm,确认小区存在上行干扰,同时可通过后台跟踪,确认干扰类型; c是否存在高质差 学习参考 word格式 整理版 (1).通过观察小区上下行丢包率是否正常,如丢包率偏高,基本断定小区存在质差; (2). 通过后台误码率跟踪,如BLER>10%,确定小区存在高误码; d.是否存在弱覆盖 (1).检查传输模式,是否为TM3,如长时间为TM2,确认设置正确的情况下,基本确定小区存在弱覆盖; (2). 对比QAM和QPSK占比,如后者比例远大于前者,可确定小区覆盖异常; e.后天信令跟踪和前台现场测试 (1).安排前场人员现场测试,同时后台通过信令跟踪,配合查找问题原因; (2).如果确认问题后,需第三方配合解决,转发相关人员处理,做好跟踪工作,直至问题闭环; 3.2.2. 呼叫保持类优化案例 CDF3040_平乐古镇_1小区高掉话失败高问题分析 1) 问题描述:CDF3040_平乐古镇_1小区高掉话失败高 2) 问题分析 a. 核查该站是否有告警:无; b. 后台取小区的系统上行每个PRB上检测到的干扰噪声的平均值,都在-118左右, 正常无干扰; 学习参考 word格式 整理版 c. 检查小区两两切换指标,主要切换向邛崃平乐_3小区切换失败。 d. 从X2口的标准信令监控来看,主要切换失败都是eNodeB=461188的3小区=邛崃平 乐_3,和话统上的两两切换是对应的。 学习参考 word格式 整理版 e. 检查邛崃平乐_3告警情况,发现该站有射频单元维护链路异常告警,BBU CPRI接 口异常告警,小区服务能力下降告警。 f. 推动维护处理告警后,指标恢复,问题闭环。 3.3. 移动管理类指标优化方法 移动管理类指标分析流程: 学习参考 word格式 整理版 3.3.1. 处理步骤 1) 小区是否存在异常告警; 2) 参数核查,核查小区的切换参数是否正确合理 3) 排除核心网的原因 1. 请核心网配合对参数进行核查及信令跟踪排查问题; 4) 后台提取两两小区切换次数,找到失败的目标小区 5) 核查外部小区和邻区关系 6) 核查小区是否有干扰,确认是模三干扰,还是外部干扰 7) 是否存在弱覆盖,RS功率,RF优化,新增站点 8) 是否存在资源不住引起的拥塞问题,扩容,新增站点 9) 闭环。 3.3.2. 移动管理类优化案例 CDF0586_文家七里沟8组_3小区切换成功率低问题分析 问题描述:CDF0586_文家七里沟8组_3小区切换成功率低,在80%多; 问题分析: a. 核查该站是否有告警:无; b. 后台取两两小区切换数据,显示每天向CDF0654_多联建材_2和CDF127931合作镇 清江社区_2切换失败,这2个小区距离该基站超过5公里,冗余的外部小区,外部小区优化; 学习参考 word格式 整理版 c. 该站位于光华大道二段附件,与爱立信交接区域(绿色—爱立信,蓝色华为)存在 模三干扰的。修改CDF0586_文家七里沟8组_3小区PCI由365修改为35。 4. 爱立信LTE主要KPI优化方法及案例 4.1. 接入类指标优化方法 4.1.1. 告警核查 接入差小区处理流程第一步:检查是否因硬件问题导致接入指标差(若RRC建立成功率很高,仅因为ERAB承载建立成功率低而引起接入指标差,可直接进入第三步准入控制分析)。 硬件告警 告警查询相关操作, Event查询,可以快速查看站点运行情况,核查是否发生故障。 操作日志查询:lgo 历史告警查询:lga 当前告警查询:alt 历史Event查询:lge 站点硬件运行情况查询:invhr 站点硬件运行情况查询:cabx 站点运行log查询:te log read vswr查询:lhrufui get vswr 常见影响KPI告警: TimingSyncFault(GPS信号不稳定); System Clock Quality Degradation(时钟同步告警); SectorEquipmentFunction=3 (timeout_expired); 附告警查询操作实物图: 学习参考 word格式 整理版 天馈告警 如果基站出现驻波告警会影响小区的接入性,有些天馈问题可能没有告警,FFAX 是检测这类问题较方便的工具 告警标识:VswrOverThreshold(驻波比告警,可以cabx查看RRU驻波比,一般驻波比设置为1.5db,小于1.5db就不会有告警)。 信道检查 检查Enode各个信道是否正常,若仅有PRACH、PDSCH、 PUSCH信道倒掉就会导致用户不能接收到小区信息,数据业务的ERAB建立成功率为0,此种情况只需重启基站或者信道就能恢复正常。 其他告警 其他告警如License、传输告警等同样会影响小区的接入性。 License Key File Fault(license失效或者没有植入,所以导致这样的告警); Gigabit Ethernet Link Fault(1.传输光口光纤断,2.传输光口没有插光纤); 4.1.2. 干扰核查 检查干扰主要包括:UL RSSI 是否处于正常值范围、模三干扰、直放站干扰。 UL RSSI LTE从统计上检查UL RSSI 的counter 值:pmRadioRecInterferencePwr是否正常:一般认为-120dBm~-110 dBm为合理范围,但大于-105 dBm时认为RSSI 偏低,过来可能原因包括:TMA 问题,天线问题,硬件故障(馈线/连接器/跳线)等,需要逐一排查;当大于-100 dBm时认为RSSI 偏高,过来原因包括:TMA 问题,话务增加,干扰增加以及错误配置等,应检查TMA,观察话务量走势,使用频谱分析仪检测干扰,检查是否有错(馈线接反)等。 网管侧查看统计方法: 1. 定义了IntferenceScanner统计,pmRadioRecInterferencePwr这个测量值 学习参考 word格式 整理版 2. 激活定义好的测量scanner状态=pdebIntferenceScanner 3. 激活后,IntferenceScanner为active状态 4. 查看定义的统计=PST, IntferenceScanner为active状态 5. 查看site实际底噪=pget . pmRadioRecInterferencePwr$ pmRadioRecInterferencePw i[16]为底噪打点分布区间,本站多分布在【3】 6. 查询pmRadioRecInterferencePwr参数含义=pmom .pmRadioRecInterferencePwr$ 16个区间对应的N+I分布值,【3】区间为-119~-118; 一般N+I在=-106以上才有问题,不正常【11】 正确情况,底噪应该多分布在【0】~【4】 学习参考 word格式 整理版 同PCI干扰 定期进行全网一二级PCI冲突检查,保证相同扰码的复用距离不要过近造成干扰,PCI检查工具可以使用 XNOW。另外模三冲突需要大量DT测试数据发现。 网管侧PCI查看: 指令:查看PCI:get ^eutrancellfdd physical PCI=physicalLayerCellIdGroup*3+physicalLayerSubCellId 直放站干扰 直放站干扰是目前存在的最普遍的上行干扰问题之一。直放站干扰分为无线直放站干扰和光纤直放站干扰。无线直放站实际上是一个宽频放大器,它将整个移动上行和下行频带放大,实现信号覆盖。无线直放站有合法直放站和非法直放站之分,合法直放站由于设置不好,会造成对基站的干扰,但较多的无线直放站干扰为非法私自安装的无线直放站或MINI直放站,这是因为劣质的无线直放站价格便宜,在人口密度大,移动信号覆盖不好的场所经常私自安装。无线直放站的干扰特点是频带宽,占据整个上行,且幅度不稳定。 光纤直放站干扰频谱的底噪音较强,比正常业务情况下的噪音电平一般高20dB~30dB,干扰区域也较大,可造成该区域部分用户无法正常使用手机,未接通、掉话等现象。光纤直放站的干扰特点是频带宽,占据整个上行,且幅度稳定。 处理方法: 拆除私自安装的无线直放站或MINI直放站; 用频谱仪测试合法无线直放站接收施主基站信号的强度,如果信号较强建议加装衰减 器,确保接收到的施主基站信号强度在-70dBm左右。 确保合法无线直放站的施主天线与重发天线有较好的隔离度,避免自激现象产生,同 时建议施主天线的安装高度不超过6层楼。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重新调整无线直放站的上、下行ATT值。上行ATT设置值=下行ATT 设置值+5dB 下行ATT设置值=直放站下行额定输出功率-2dBm为设置依据。 排查是否存在其他运营商无线宽频直放站的干扰。 无线宽频直放站也会因为器件的 参数问题,放大联通上行频段内的一些频点,对联通上行频段产生干扰。 学习参考 word格式 整理版 4.1.3. 准入控制分析 MpLoad 统计counter:pmRrcConnEstabFailHighLoad pmRrcConnEstabFailOverload 如果EnodeMpLoad负荷过高则会产生RRC 建立受限,需要通过参数调整、RF优化、、新增站点、扩载波等方法可以降低Enode负荷。 CU LICENSE受限 pmLicConnectedUsersMax(峰值用户数) pmLicconnectedUsersLicense(LICENSE许可用户数) 当pmLicConnectedUsersMax/pmLicconnectedUsersLicense*100% >=75%将会影响用户接入,因此建议采取相应解决措施。主要解决手段:CU license 扩容、RF优化负荷分担。 话务热点覆盖分担 有时话务热点区域用一个sector 或site 无法满足话务需求,可以引入附近其他不 拥塞小区覆盖分担话务,之后再考虑扩容。 4.1.4. 检查弱覆盖 通过WMRR 判断是否存在弱覆盖。 :物理手段与参数调整手段 :调整天线、处理阻挡、处理因天线性能或老化导致弱覆盖等情况。 :maximumTransmissionPower、PAPB、;检查参qRxLevMin、qQualMin、观 察周围是否有信号较强小区。注意提升qRxLevMin、qQualMin会较容易提升相关小区的接入指标,但可能造成真正的无法接入,不建议偏离default 值过远。 Neighbor 合理化。如果有较明显的漏定邻区,会导致UE 在idle 状态时不容易驻 留在最好的小区,导致起呼接入查。 4.1.5. 接入类问题优化案例 案例:对比38个扩容站点的指标对比情况 1: 业务量 (38个站点扩容前后业务量平均增长10.%) 学习参考 word格式 整理版 2: RRC建立成功率 ( 提取实际忙时,38个站点平均提升2.75%)。 3:ERAB建立成功率 ( 提取实际忙时,38个站点平均提升1.76%) 4: 切换成功率 ( 提取实际忙时,38个站点平均提升0.73%)。 学习参考 word格式 整理版 4.2. 呼叫保持类指标优化方法 本流程主要关注数据业务的保持性指标。数据掉线爱立信的统计原因基本可分为6大类型不同的掉线原因相对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以下对不同原因的掉线分析排查清单和解决建议。 4.2.1. 分析流程 counter: 学习参考 word格式 整理版 数据收集: 1、计算保持性KPI公式及可能影响掉线counter原始数据; 2、全网地图文件(MapInfo图层及google earth文件); 3、最新全网database信息; 4、差小区的告警信息; 4.2.2. 弱覆盖 UE检测主服务小区及邻小区都低于-100dBm,定义为弱覆盖现象,可以通过现场工程师SSV_DT验证及MRR测量信息收集是否存在四超站点(超高、超低、超近、超远)、基站告警退服、邻区漏配等原因导致RSRP<-100dBm,建议消除告警、邻区优化、RF优化、增加新站加强覆盖。 4.2.3. 上行扰 从系统上检查PUCCH和PUSCH的counter:pmRadioRecInterferencePwr是否正常 学习参考 word格式 整理版 目前2/3/4G基站共存导致系统干扰也大幅度提升,如天线隔离度不够导致阻塞、互调、杂散干扰等,工程师需通过上站收集天馈信息、DT(Driver Test)数据BLER误码率及扫频仪器来判断干扰源,一般认为≤-110dBm为合理范围,当>-110dBm时认为存在上行干扰,可能原因包括:上行不同步(TDD)、广电干扰,天线问题,硬件故障(馈线、连接器、跳线)等,需逐步排查干扰源。 如果检查结果值相对较高可以进行以下排查: 问题小区是否固定一个时间段PUCCH和PUSCH值较高还是全天都处于偏高状态。 全天值都处于较高,需要发单处理要求检查基站。 A. 是否有天线问题、硬件故障(馈线、连接器、跳线),硬件问题。 B. 附近有没有干扰源,特别是小区覆盖隐私密度较高的建筑,如部门重要机构,军区,医院,学校等。如果有是否可以通过调整天线物理来解决。 建议解决方案: 一般在基站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掉线主要由于弱覆盖区域、小区天线物理设置不合理导致过覆盖或者重叠覆盖高 1、 天馈调整 通过RF优化有效控制覆盖合理性。 2、 参数调整 可以通过参数调整,如RS参考信号PA/PB等来进行优化。 3、 勘站及路测 检查站点是否广告牌或者其它实物阻挡如美化天线,如有必要发单要求整改,另外通过路测检查问题小区的信号是否处于重叠覆盖区域。 4、 新开站点 如果处于站点比较稀疏的区域容易造成掉线不因只加强PA/PB或者天线来增加覆盖,而是尽量催开附件的规划站点或者提新建站点来解决,相关列表记得长期维护并且时时更新。 5、邻近站点退服 邻近站点倒站导致问题小区附近区域覆盖不连续,出现弱覆盖而引起掉话几率相对提高,应尽快发单处理倒站问题,并且暂时通过参数优化来暂时解决问题,直到倒站问题解决为止。建议可以暂时调整PA/PB来控制覆盖。倒站问题解决后必须将相关参数恢复之前的值。 6、直放站干扰 学习参考 word格式 整理版 应准确测量并记录直放站的经纬度(拉远位置),避免造成干扰。 4.2.4. PCI模3干扰 – 将导致SINR始终处于最差的情形,且和系统负载不相关;这将导致UE汇报的CQI不能真实反映当时的无线信道质量; – 将引起UE对RSRP的测量困难、测量不准确、测量时间偏长;进而可能延误切换的时机而导致掉线; 解决方案: 1、Mod3干扰首先进行RF优化调整,因为前期严格规划PCI是经过对无线环境的衡量进行勘察规划。 2、如进行修改物理PCI时DT工程师围绕基站扇区覆盖范围进行拉测,观察前后SINR值、DL吞吐率变化是否有所提高。 备注:两个小区的PCI mode 3相等时,若信号强度接近,由于RS位置的叠加,会产生较大的系统内干扰,导致终端测量RS的SINR值较低,称之为“PCI mod3干扰”。 4.2.5. 传输故障 检查告警信息,看是否存在传输问题:观察S1传输是否存在问题,解决传输故障; 4.2.6. eNodB问题 掉话由于某个时间段出现闪断引起,可以通过 hourly 数据排查是从哪个时间段开始掉话率恶化,然后再对应当时是否告警或者其它部门当时对于问题小区有进行任何操作。检查系统升级、是否打补丁等动作; 4.2.7. 切换引起掉话 常见HO掉话可以分为4大问题类型: 学习参考 word格式 整理版 1、 源小区的邻区里是否存在和目标小区同频的相同PCI邻区; 解决方案: a、 并删除不合理的邻区;或者修改一条邻区的PCI。 b、 T304配置过短 目标小区是否存在上行干扰; 查找干扰源排除干扰 2、 目标小区是否拥塞,或者License受限; 如果问题小区出现多次拥塞掉话,应该注意是否附近的基站都有出现拥塞的问题,一般出现拥塞掉话的站点可能自己或者附近小区的接入率相对的差,主要是出现拥塞问题。 解决方案: 优化手段: 查看服务小区及目标小区license是否受限申请扩容,或者修改切换参数(CIO)引导源小区向周边其他小区切换进行分流; 3、 目标小区是否存在弱覆盖; 查看同频/异频切换门限否设置合理; 查看周边无线环境是否由于站点缺失导致弱覆盖想象,新增基站加强覆盖。 4.2.8. 检查MME是否存在告警 提取counter及查询MME状态是否存在负载过高及告警。 学习参考 word格式 整理版 4.3. 移动管理类指标优化方法 4.3.1. LTE切换异常现象 › › › › › UE向源小区发送测量报告后没有收到切换命令 UE在源区收到切换命令,在目标邻小区发送随机接入(MSG1)但是未收到随机接入响应(MSG2)。 小区之间乒乓切换。 小区之间切换序列混乱。 切换过程中数据中断 4.3.2. 切换问题分析流程 针对这些切换异常,应该从参数配置,邻区配置,基站传输,硬件告警,上下行干扰等几个方面入手分析问题。 其中参数合理性检查主要包括以下等几个方面: › 邻区漏定义 › 邻区PCI冲突 › 目标邻小区切换是否打开 › 切换偏置设置合理性 › 数据转发功能是否打开 学习参考 word格式 整理版 4.3.3. 切换主要问题 邻区配置不合理 › 问题描述:通过统计观察到到小区70736-4的切换成功率为0%,而到70272-2的切换尝试次数为0。 › 问题分析:经检查配置发现 70736-4 和 70272-2 这两个小区配置了相同的PCI,而且 正确的目标切换小区应该是70272-2。 › 问题解决:通过删除70736-4的邻区关系后,到70272-2的切换成功率恢复到100%。 参数设置问题 › 问题描述:通过观察基站侧统计发现有很多切换准备成功率为0%的邻区关系,共同点是目标小区都属于同一个基站 (基站ID 4506-70483)。 › › 问题分析:通过分析发现该基站(基站ID 4506-70483)计数器pmHoPrepRejInLicMob的数值很高, › › 无线环境问题 › › › 问题描述:路测中武昌路段切换序列混乱,而且切换成功率较低。 问题分析:通过测试log分析发现武昌路(红圈1,2,3)主要占用SN黄海饭店2小区(PCI_238),SN黄海饭店2小区(PCI_238)天线挂高70m,越区覆盖严重, 问题解决:通过调整SN黄海饭店2小区(PCI_238)机械下倾角下压到10度,控制越区减小对其他小区干扰。优化后武昌路主要占用世纪之星3小区信号(PCI74)(下计数器pmHoPrepRejInLicMob解释:统计由于目标基站缺少切换相关的license而导致切换失败的次数。 问题解决:在激活目标基站的license之后,切换成功率恢复100%。 学习参考 word格式 整理版 图红框所示),信噪比改善,越区覆盖消除,切换恢复正常。 学习参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