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1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翰林中学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1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翰林中学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来源:华佗小知识
2021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翰林中学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某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它所受到的合外力方向不变,大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则在0~t0这段时间

A.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物体在t0时刻速度为零

C.物体在t0时刻速度最大,而加速度为零 D.物体作变加速运动,运动速度越来越小 参: C

2. 对于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公式中的G是引力常量 B.r是两物体最近的距离 C.可以找到r=0的两个物体

D.两物体受到的相互引力总是大小相等,与两物体的质量是否相等无关 参:

AD

3. (单选)两块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金属板正对水平放置,构成一个平行板电容器,将两金属板分别与电源两极相连接,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达到稳定后,在两板间有一带电液滴p恰好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保持开关S闭合,减小两板间的距离,液滴向上运动 B.保持开关S闭合,减小两板间的距离,液滴向下运动 C.断开开关S,减小两板间的距离,液滴向上运动 D.断开开关S,减小两板间的距离,液滴向下运动

参:

A

4. 关于相互接触的两物体之间的弹力和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物体接触面上的摩擦力方向一定与弹力方向垂直

B.有摩擦力必有弹力,而有弹力时未必有摩擦力 C.摩擦力的大小与弹力的大小总是成正比

D.弹力有时是动力,有时是阻力,而摩擦力总是阻力

参: AB

5. 下列关于曲线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大小不变的曲线运动是匀速运动 B.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C.变速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D.曲线运动不可能是匀变速运动 参: B

二、 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

6.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靠在粗糙的竖直墙上,物体与墙面间动摩擦因数为。现用垂直于斜边的力F作用于物体使之保持静止状态,则物体受到墙面的摩擦力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墙面受到的压力为__________________N;.

参:

Mg+Fsinθ ; Fcosθ

7. “嫦娥Ⅰ号”探月卫星沿半径为R的圆周轨道绕月球运动了一周,其位移大小是__________,路程是

__________;若卫星绕月球运动了

周,其位移大小是__________,路程是__________,此运动过

程中最大位移是__________,最大路程是__________.

参:

0 2πR

R

πR 2R

πR

位移是指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路程是指物体运动的实际轨迹的长度;所以运动了一周,

位置没有发生改变,位移为0;路程为s=2πR; 球运动了

周,位移x=

,路

程s’=

×2πR=

πR; 此运动过程中最大位移是距离最远的点2R;最的路程就是最长的轨迹

πR。

8.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在一端封闭的光滑细玻璃管中注满清水,水中放一个红蜡做成的小圆柱体R(R视为质点),将玻璃管的开口端用胶塞塞紧后竖直倒置且与y轴重合,在R从坐标原点以速度

=3cm/s匀速上浮的同时,玻璃管沿x轴正方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1)同学们测出某时刻R的坐标为(4cm,6cm),此时R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cm/s.R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cm/s2(填选项字号).

(2)R在上升过程中运动轨迹的示意图是图中的______(填选项序号).

参:

(1). (1)5; (2). 2; (3). (2)D;

【详解】小圆柱体红蜡快同时参与两个运动:y轴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x轴方向的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知道了位置坐标,由y方向可求运动时间,接着由x方向求加速度、求vx,再由速度合成求此时的速度大小.由合外力指向曲线弯曲的内侧来判断运动轨迹.

小圆柱体R在y轴竖直方向做匀速运动,有

,则有:

在x轴水平方向做初速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

解得:

则R

速度大小:

因合外力沿x轴,由合外力指向曲线弯曲的内侧来判断轨迹示意图是D.

9. 同一平面内的三个力,大小分别为4N、6N、7N,若三力同时作用于某一物体,则该物体所受三力合力的范围是 N。

参: 0-17N

10. 在“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实验中,和表示两个互成角度的力,表示由平行四边形

定则画出的合力,

表示根据“等效性”由实验方法得到的合力,则图中符合实验事实的

是 图。

参:

D

11.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A点时的速度大小为4m/s,通过B点时的速度大小为12m/s,物体由A到B运动一半时间时,速度大小为_________ m/s。 参:

8

12. 一个同学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中,只画出了如图9所示的一部分曲络线,于是他在曲线上取水平距离相等的三点A、B、C,量得 = 0.2m。又量出它们之间的竖直距离分别为h1 = 0.1m,h2 = 0.2m,利用这些数据,可求得: (1)物体抛出时的初速度为 m/s; (2)物体经过B时竖直分速度为 m/s; (3)抛出点在A点上方高度为 m处。

参:

2m/s 1.5m/s 0.0125m

13. 一人坐在雪橇上,从静止开始沿着高度为10米的斜坡滑下,到达底部时速度为10米/秒。人和雪橇的总质量为50千克,下滑过程中克服阻力做的功等于 焦 (取g=10米/秒2)。

参:

2500J

解:人滑下的过程中只有重力和阻力做功,根据动能定理有:

可得此过程中阻力做功为:

所以下滑过程中克服阻力做功2500J. 故答案为:2500.

三、 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

14. 一辆汽车在教练场上沿着平直道路行驶,以 x 表示它对于出发点的位移。如图为汽车在 t=0 到t=40s这段时间的 x﹣t 图象。通过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汽车最远距离出发点多少米? (2)汽车在哪段时间没有行驶? (3)汽车

哪段时间远离出发点,在哪段时间驶向出发点?

(4)汽车在 t=0 到 t=10s 这段时间内的速度的大小是多少? (5)汽车在 t=20s 到 t=40s 这段时间内的速度的大小是多少?

参:

(1)汽车最远距离出发点为 30m; (2)汽车在 10s~20s 没有行驶;

(3)汽车在 0~10s 远离出发点,20s~40s 驶向出发点;

(4)汽车在 t=0 到 t=10s 这段时间内的速度的大小是 3m/s; (5)汽车在 t=20s 到 t=40s 这段时间内的速度的大小是 1.5m/s 【详解】(1)由图可知,汽车从原点出发,最远距离出发点 30m; (2)10s~20s,汽车位置不变,说明汽车没有行驶;

(3)0~10s 位移增大,远离出发点。20s~40s 位移减小,驶向出发点; (4)汽车在 t=0 到 t=10s ,距离出发点从0变到30m,这段时间内的速度:

(5)汽车在 t=20s 到 t=40s,距离出发点从30m变到0,这段时间内的速度:

速度大小为 1.5m/s。

15. 中国是礼仪之邦,接待客人时常常会泡上一杯热茶。某同学用热水泡茶时发现茶叶很快就会沉入水底,他想如果用冷水来泡茶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为此他做了用不同温度的水泡茶的实验,并测出了茶叶从加水到下沉所需的时间,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 20 40 60 80 100 时间(分)

220

130

25

10

4

【现象分析】茶叶吸水膨胀,它的重力增大,浮力 ,由于重力大于浮力,所以下沉。 【原因解释】由上表可知,温度越高,茶叶从加水到下沉的时间越短,请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可能的原因: 。

【实际应用】夏季到了,又是电蚊香大显身手的时候。使用时,接上电源,使蚊香片温度升 高,香味很快散发到空气中。请你再举出一个上述原理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 。 参: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

16.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在该书的战争对决中,交战双方常常用到一种冷兵器时

代十分先进的远程进攻武器——抛石机。某同学为了研究其工作原理,设计了如题14图所示的装置,图中支架固定在地面上,O为转轴,轻杆可绕O在竖直面内转动,物体A固定于杆左端.弹丸B放在杆右端的勺形槽内.将装置从水平位置由静止释放,杆逆时针转动,当杆转到竖直位置时,弹丸B从最高点被水平抛出,落地点为图中C点.已知A、B质量分别为4m、m.OB=2OA=2L.转轴O离水平地面的高度也为2L,不计空气阻力和转轴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求: (1)弹丸B被抛出瞬间的速度大小 (2)C点与O点的水平距离 (3)杆对弹丸B做的功

参:

以A、B系统为研究对象,在从水平转至竖直的过程中,系统机械能守恒:

(3分) 又因为杆转到竖直时:

(2分)

由此计算可得: (1分) B从抛出到落地过程做平抛运动,

(1分) (1分)

代入解之可得: (2分)

以弹丸B为研究对象,在从水平位置到竖直位置的过程中, 运用动能定理得:

(3分)

代入可得:

17. 棒球比赛中,棒球以30m/s的速度飞向击球手,被击球手用棒以70m/s的速度反向击回。棒击球的时间为0.02s棒球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求棒球由于棒击产生的加速度是多少

参:

-5000 m/s2

18. (8分)物体从离地高为h处自由下落,它在落地前的1s内下落35m,求物体下落时的高度h及下落时间。 参:

解析:

落到地面前的1s时速度为v1,落到地面时速度为v2: v22-v12=2gx ①

v2=v1+g×1s ②

由以上两式可得:v1=30 m/s,v2=40 m/s. v2=gt下落 所以t下落=4 s.

h=gt2=80m

物体下落的高度80m,下落的时间4s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