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站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13-06-09T14:15:59.21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6期供稿 作者: 李牡花[导读] 社区卫生服务遵循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物-生理-社会”医学模式。
李牡花(浙江省东阳市六石街道西后里社区卫生服务站 322104)
【摘要】 随着卫生改革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以在乡镇卫生院多年工作经历,现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在疾病控制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探讨。【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站 疾病控制 作用
随着卫生改革不断推进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让社区卫生服务站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好的服务于新的形势下农民对公共卫生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一、 转变服务模式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前身是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功能等一体的综合、基本、便捷、连续、有效、经济的管理和实施行为的单位。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不仅仅是坐等病人上门诊治,而是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改善居民的生活卫生习惯,提高疾病的预防意识,加强疾病的控制能力。包括以下措施:
1、健康信息的收集管理和利用(居民构成、发病率、个体的病史、生活卫生情况等);2、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危重病人的现场救治及转诊);3、预防(传染病防治、儿童计划免疫、慢性病防治和监控等);4、健康教育。以上4条除去第二款,其余几款都要求把工作做到前面去,变被动为主动。 二、 社区卫生服务的优势 1、便捷性优势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于设在社区,故对社区中一家一户的地理位置都比较熟悉;又由于社区患者常到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故医生对每家每户都有些什么病人、使用些什么药物等一清二楚;加上医患双方经常见面,医患关系一般都比较融洽。因此,一旦患者患病(特别是急性疾病)或原有疾病突然出现变化,都会想到找自己熟悉的社区医生,而社区医生也由于熟悉患者病情,而使患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因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有“便捷性优势”。便捷性优势还体现在社区患者与医生形成相对固定的医患关系、可靠的就诊预约、上门一对一服务、节假日服务、患者满意度高等等。 2、协调性优势
社区卫生服务是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的基础部分之一,不仅承担着一级医疗卫生保健任务(即常见病、多发病和地方病的防治等等);此外,还承担着对急、危、重症以及疑难疾病的会诊和转诊任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具有“协调性优势”。此优势不但体现在对上述患者的“上传下达”上,而且还体现在横向联系(即与其他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企事业单位医务室、农村卫生站以及个体诊所等医疗机构的联系)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优势互补、信息互通、相互协作以及相互支持,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3、连续性优势
社区卫生服务的性质决定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为患者提供“一条龙服务”,包括从疾病的预防、发生、发展、治愈到康复都应提供服务。还担负着进行后继治疗、康复治疗、心理治疗、临床观察以及需要其他社区卫生服务。同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还可为本社区内的个人及其家庭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保健和医学咨询服务,给予前瞻性的医疗卫生服务,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具有“连续性优势”。 4、综合性优势
社区卫生服务遵循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物-生理-社会”医学模式。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强调患者不仅是一个完整的人,各系统器官不容分割,而且与精神、心理甚至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具有“综合性优势”。体现在日常诊疗活动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整合了临床各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传染科、急诊科等)的资源,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卫生服务,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5、经济优势
从服务的经济性来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城市二级医疗服务体系的基础,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具有公益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其运作成本低,实施收支两条线,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基本药物且实施零差率销售,为居民提供价格便宜的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对于方便居民就医,减轻疾病经济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三、 现存在的不足。
1、基础设施条件亟待改善
良好的硬件设施时医疗质量的可靠保证。由于多数社区卫生服务站缺乏开展“六位一体”功能所需的设备,医疗设备相对落后,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较差,以至于患者心理上易产生不信任感,宁愿多花钱多花时间上大医院。 2、服务人员配备、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主要表现为专业水平较低和缺乏全科医学培训两个方面。社区医生中只有23.77%达到本科学历,高级职称医生的比例只有11.73%;且现有的社区医生缺乏全科医学培训,不能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的优势[2]。在社区工作的工资和各种福利待遇远远赶不上大医院,这是造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缺少人才的关键原因。 3、双向转诊制度不健全
双向转诊是根据病情需要而进行的上下级医院间、专科医院间或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间的转院诊治的过程。让一般常见、多发的小病在社区机构治疗,大病重病则转到二级以上医院;而大医院确诊的慢性病和术后康复病人则转回社区服务机构。通过双向流动达到患者及时就诊,医疗资源充分利用。但双向转诊制度并未真正的建立,调查发现,有62.65%的社区就诊病人接受过社区医生就诊指导服务,向上转诊的比例达到60.00%以上但向下转诊比例较低[2]。
社区卫生服务站是为贯彻“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指示而构筑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卫生服务体系,但社区卫生服
务站的发展及完善的道路依旧漫长。
希望国家能继续加大对其资金投入,以便改善医疗卫生工作条件;改善服务人员待遇,吸引优秀的人才参与到社区工作中来;社区医生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技术、技能;各服务机构应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基本职能;同时,社区卫生服务应灵活多样,通过启动社区居民体检计划,免费为社区内各类疾病的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检查来让更多居民了解社区卫生服务站。
只要更好的把握国家各项,争取上级支持和投入,做好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更加健全,运行机制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更好地服务于社区居民。
参 考 文 献
[1]《社区卫生服务:我有我优势》医药经济报2006年第三终端周刊第21期(陈金伟). [2]《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调查》中国全科医学2005年5月第8卷第9期(梁万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