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建设三年规划
一、目的意义
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纵深发展,建设一个学习型、研究型、特色化的语文教研组,促进本组教师的专业化、可持续发展,全面落实初中语文学科总体规划中对教研组建设的基本要求,结合我们学校本组实际,拟制定以下教研组三年发展规划。
二、目标任务
通过三年的学科建设工作,全面提高语文教师的理论水平,不断丰富教师的文化底蕴,使语文教师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做“学习型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形成对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思考、检查、评价、反馈的能力,不断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做“反思型教师”;在校本研究中,结伴互助,促进集体成长,借助课题研究形成科研能力,做“研究型教师”。
1、成立语文教师校本研究组织,成员之间定期交流,研讨,形成资源共享,伙伴互助的教研格局。建设学科资源库,为教学服务。
2、关注每一个语文教师的成长,关注每个语文教师的需要,形成阶梯培养模式,使每个教师都有自已的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学有所用,学有所长。
3、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优势,以课堂教学为重点学科建设的主要阵地,发挥本组教研优势,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4、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丰富和完善校本课成体系。
5.用研究的眼光备好每一堂课。备课时不仅领会教材的内容,而且认真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想方设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一课有一得。
6.充满激情地投入每一堂课,走进教室精神抖擞,与学生交流神采飞扬。课堂上,投入感情,投入智慧,闪出灵动的火花。
7.从实际出发,完成七、八、九年级的“知识积累”、“阅读教学”、“写作”、“名著鉴赏”教学任务。
8.营造书香氛围,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用古老的经典篇章熏陶学生。
9.在注重学科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注重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0.围绕本学科的教学工作,从实际出发,有重点地进行“阅读教学”“写
作教学”“文言文教学”等专题研究,提升教师的教学和研究能力。
11.给在二中学习的每一个学生提供最优质的“语文教育”服务,使他们具有“牢固的
基础知识,灵活的学习方式,广泛的人文知识,可持续的学习能力”。
三、主要措施
1、集体备课求匠心,重有效
集体备课是我们语文教研组的常规做法。我们的集体备课,以课堂常规教学研究为主,注重规范教学行为,重视重点、难点的突破,重视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我们做到了“五个统一”、“一个共享”,即统一进度,统一目标,统一重点难点,统一测试,统一练习;一个资源共享,三个级部都建立了教学素材库,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效果很好。
2、课堂教学求特色,重高效
课堂永远是教学的主阵地,我们一直追求的就是学校倡导的高效课堂。而课堂能否高效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效果。课堂讲解扣住一个“精”字,抓住重点难点,讲清讲透,讲其当讲,略其当略;课堂练习突出一个“巧”字,拓展延伸注重一个“活”字,多练巧练,充分发挥每分钟的效益。
3.教研活动聚人心,促进步。
严格按照学校的教研活动时间安排,保证充足的教研活动时间,保证教研活动出勤率,每一次活动都有具体内容,或进行新理念学习,或研讨教学中的困惑和疑问,或评论刚刚听过的一堂课,或集思广益,为某位老师的公开课出谋划策。在活动中,树立了科研意识,加强了科学
研究,促进了个人专业发展,提高了教研活动质量,凝聚了全组老师的向心力。
4.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重长效
对基础好的学生,重点指导他们的阅读和写作,发挥优势,培养特长,鼓励“冒尖”;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具体分析,个别指导,满腔热情,循循善诱,促使其“过关”。我们本着“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原则,从基础年级就要求学生练字,每学期都举行写字比赛,定期举行语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诗文诵读比赛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各有所长。我们还开展了“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在诵读中,启迪学生心智,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5年5月—2016年6月)
1、成立语文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并讨论通过语文学科重点建设三年规划,与全体语文教师共同研讨校本教研制度,细化教研制度。
2、制定语文学科重点建设的方向,并于初期实践中进行修订。
3、制定语文学科重点建设培养教师计划,力争在三年内使每一层次的教师都能够有支持,有目标,有上升的空间。
4、继续开展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实施语文学科的重点建设,形成语文教师中的中坚力量,以课题研究促学科建设。
5、对照总目标,在实践中检验学科建设的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对第一阶段的建设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分析不足,找出差距,总结经验,以使更好地开展第二阶段的建设工作。
第二阶段:(2016年6月——2017年6月)
1、对已有的有效校本研究模式进行总结、巩固,不断完善。借助校本研究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2、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对语文学科建设工作进行指导评估,对学科建设中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命名,奖励。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3、有一定数量的教师能够在学校执教示范课、引领课。
4、有一定数量的教师能在刊物上或不同级别的论文比赛中获奖。
5、语文课题研究以完整的实验过程及一定的实验成果体现课题研究价值,提炼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并在学校范围内进行推广。
第三阶段:(2017年6月——2018年6月)
1、校本研究制度得到完善,对我校特色校本教研活动形式进行总结、提炼,形成长期有效的固定机制。
2、培养出的教师能够在学校教学中起到骨干示范作用,并成为培养新教师的核心力
量。
3、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得到整体提升。
4、教师发表文章达到一定的数量,并形成我校语文教师的成果集,收纳论文、教育故事、教学设计、教学案例以及精彩反思。
6、一定比例的学生在市级及以上级别的竞赛中获奖,形成学生作品集,收纳优秀作业、作文、实践活动方案等,体现语文学科建设成果。
五、保障措施
内部做好各种协调工作,让团结协作的精神渗透到每个组员心中,让教研组的光荣使命成为每个人的追求目标。努力形成教研组内集备文化、课堂文化、听课文化、评课文化、教研文化、培训文化、帮教文化等教研组成长和发展的精神内涵。
外部保障活动所必须的各种经费,支持教师外出学习和交流,以期达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