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鉴赏诗歌的景物(意境)形象答题技巧和训练题(学生用)
例1、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什么景色?抒发了什么感情?
答案:全诗运用动静结合、视觉听觉结合的手法,通过选取繁花、粉蝶、黄莺等典型形象,(步骤一)描写了春暖花开、花香鸟语的美好景象,(步骤二)抒发了诗人欣喜之情(步骤三)
练习1、 结合注释,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听张立本女吟 高适
危冠广袖楚宫妆①,独步闲庭逐夜凉。
自把玉钗敲砌竹②,清歌一曲③月如霜。
1
注:①“危冠广袖”是一种高冠宽袖窄腰的南方的贵族女装。②砌竹,阶沿下的修竹,以钗击节是唐宋人歌吟的习惯。③清歌一曲,即吟歌一首。
谈谈你对这首诗意境的理解。
练习2、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宋·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宋·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1)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2
练习3、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1)选取了哪些意象? (2)这些意象组合成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练习4: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之时。
提问:此诗描绘怎样的景物?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练习5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3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练习6: 夏意(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练习7: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练习8: 西 楼(曾巩)
4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这首诗表达了什么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
练习9: 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作者对乌衣巷的描写有一种怎样的情境氛围,请简要分析。
练习10: 卜算子•黄州定惠隐寓居作(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5
[注]这首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年冬,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简析上阕“缺月”“漏断”“孤鸿”几个意象的作用。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