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医药论丛》ContemporaryMedical Symposium 2017年第15卷第8期 ・论3讨论 著・ 3 用小剂量的罗红霉素和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可取得理想的 支气管扩张患者多为男性,其临床症状主要为慢性咳 嗽、咳脓痰及咳血等,其病情的轻重与其发生肺部感染的 程度密切相关 】。近年来,我院应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与 罗红霉素治疗此病,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盐酸氨溴索注 射液有促进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及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 临床效果,能显著降低患者的排痰量。此法值得在临床上 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I]戴建伟.小剂量罗红霉素联合氨茶碱治疗支气管扩张的98例 临床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3.25(5):l 76一l 77. [2】刘积锋.钟小宁.何志义。等.小剂量罗红霉素对支气管扩张 症稳定期治疗的影响[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 2,35(11): 824-827. 等作用,但不能消除肺部的炎症反应 】。罗红霉素是一种 半合成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常用于治疗嗜肺军团菌、肺 炎支原体感染导致的肺部疾病。此药可抑制细菌蛋白质的 合成,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 本次研究的结果表明,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 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 者相比,治疗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其每日的总排痰量较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为支气管扩张患者应 【3】金烨。朱纯。戴莉莉,等.小剂量罗红霉素治疗支气管扩张的 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 3。18(I):49—50. [4]薛雨松.高永斌。王张莹.等.罗红霉素联合氨茶碱对支气管 扩张的疗效[J].临床肺科杂志,2O1 6.21(4):722—725. 【5】王永仓。孙晓光,孙砚诚.等.脾氨肽联合小剂量罗红霉素对支气 管扩张稳定期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6,22(2):295—296. 高分辨率CT扫描技术在诊断肺间质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张吉美,罗应斌 ,李群英 (贵州省铜仁市人民医院放射科,贵州铜仁554300) 【摘要】目的:分析高分辨率CT扫描技术在诊断肺闻质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某院收治的60例肺间质性病变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进行高分辨率CT扫描,观察其肺问质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结果:经检查,本组患者的病灶均呈弥漫性分布,其病变部 位主要在两肺中外带及胸膜下,其肺部病变从肺尖至肺底逐渐加重,其两肺基底的病变明显。本组患者在进行高分辨率CT扫描时均有阳性表现,其中肺 部有磨玻璃影的患者占53.3%,存在支气管血管束周围闻质增厚的患者占35.0%,存在肺小叶间隔增厚的患者占36.7%,胸膜下有弧线影的患者占50.0%,肺 部有蜂窝征的患者占46.7%。结论:肺问质性病变患者在进行高分辨率cT扫描时主要的影像学表现为肺部有磨玻璃影、存在支气管血管柬周围问质增厚、 肺小叶间隔增厚、胸膜下有弧线影及肺部有蜂窝征等。对肺间质性病变患者进行高分辨率CT扫描在分析其病灶的范围和性质方面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f关键词】高分辨率CT扫描;肺闻质性病变;诊断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7629一(2017)8-0003—02 肺间质性病变是一种临床上较常见的进行性肺部疾病, 可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此病患者多为老年人,其病 因主要为发生病毒感染及细菌感染【l】。肺间质性病变患者在 发病早期常无特异性的症状,因此其病情易被误诊。近年来, 高分辨率CT扫描技术在诊断肺间质性病变中得到了广泛的 应用。为了进一步探究高分辨率CT扫描技术在诊断肺间质 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我院对6O例此病患者进行高分辨率 CT扫描,并观察其肺部病变的影像学特征。 I资料与方法 在完成常规CT扫描后,对感兴趣的区间进行层厚为1.25ram 的薄层扫描,采用高分辨重建算法进行图像处理。在进行肺 窗观察时将窗宽设置为1600HU,将窗位设置为一600HU。在 完成高分辨率CT扫描后,将所得的数据传送到工作站进行 MPR处理,由两位或两位以上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业医师 进行阅片,观察患者肺间质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 2结果 2.1本组患者病变部位的分析 1.I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的6O例患者均为2015年3月至2016年3 经检查,本组患者的病灶均呈弥漫性分布,其病变部 位主要在两肺中外带及胸膜下,其肺部病变从肺尖至肺底 逐渐加重,其两肺基底的病变明显,多为双侧肺基底部同 时发生病变。 月我院收治的肺间质性病变患者。在这些患者中,有男性 36例,女性24例,其年龄在42~78岁之间,平均年龄 为(58.5 4-4.3)岁,其病程为2个月至I3年,平均病程为 (7.3 4-2.3)年。这些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干咳、 气促等临床表现,其病情均符合肺间质性病变的临床诊断 标准【2】,均无心、肺、肾功能不全。本次研究中的患者及 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2.2本组患者在进行高分辨率CT扫描时的影像学表现 本组患者在进行高分辨率CT扫描时均有阳性表现,其 中肺部有磨玻璃影的患者有32例(占53.3%),存在支气 管血管束周围间质增厚的患者有21例(占35.0%),存在 肺小叶间隔增厚的患者有22例(占36.7%),胸膜下出现 弧线影的患者有3O例(占50.0%),肺部出现蜂窝征的患 者有28例(占46.7%)。 3讨论 本次研究所采用的CT扫描机为西门子多层螺旋CT扫 描机。对患者进行高分辨率CT扫描的方法是:使其取仰卧 位,指导其在进行深吸气后屏气,从其肺尖至后肋隔角进行 连续的常规CT扫描,扫描的层厚为5ram,管电压为130kV, 管电流为70mAs,扫描时间为9.78s,机架的旋转时间为0.6s。 *通讯作者:罗应斌 近年来,临床上在诊治肺间质性病变方面取得了一定 的进展。肺间质性病变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此病患者在 发病的早期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其病情易被漏诊误诊。 在诊断此病方面,肺活检具有较高的准确率【3】。但是,对 4 《当代医药论丛》Contemporary Medical Symposium 2017年第15卷第8期 ・论著・ 患者进行肺活检易使其发生较多的并发症,较难被其接受。 近年来,高分辨率CT扫描技术因具有分辨率高、扫描影像 不发生重叠、无创、易被患者接受等优点,在诊断肺间质 性病变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对该病患者进行高分辨率CT 扫描能准确观察到其次级肺小叶的病变及肺组织的结构, 并能发现其肺部网格状阴影及蜂窝状阴影等特征性改变 ], 了解其病灶的分布范围,进而可对其病情进行准确的评估。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肺间质性病变患者在进行高分 辨率CT扫描时主要的影像学表现为肺部有磨玻璃影、存在 支气管血管束周围间质增厚、肺小叶间隔增厚、胸膜下有 弧线影及肺部有蜂窝征等。对肺间质性病变患者进行高分 辨率CT扫描能准确判断其病变的范围和性质。 参考文献 [1】王大鹏.多层螺旋CT扫描冠状位图像重建诊断肺间质性病变 的价值[J].中外健康文摘,2014,13(16):148-149. [2]张德标。谭满源.黄心香.高分辨率CT对肺部弥漫性病变的 诊断价值研究∞].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5.13(3):454-455. [3]李琳,李峻.薄层扫描对高分辨率CT诊断肺结节的意义[J]. 西部医学.2014.26(12):1686-1688. [4]李伟频,高分辨率CT与靶扫描在肺孤立性结节诊断中的应用∞]. 实用医技杂志.201 2,1 9(4):371-372. 康复新液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探究 610081)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医院消化内科,四川 成都[摘要】目的:探讨用康复新液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 6年8月期间于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医院 就诊的200例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200例患者随机分成康一泮组和泮托拉唑组。联合应用康复新液和泮托拉唑对康一泮组1O0例患者进行治疗, 单独应用泮托拉唑对泮托拉唑组1 00例患者进行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康一泮组的1O0例患者中临床疗效为显效的患者有76例(占 76.0 ),为有效的患者有24例(占24.0%)。康一泮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D0.0%(100/1 O0)。泮托拉唑组的1 D0例患者中临床疗效为显效的患者有 40例(占40.0%),为有效的患者有38例(占38.0%),为无效的患者有22例(占22.0%)。泮托拉唑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8.0%(78/100)。康一泮 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泮托拉唑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o在治疗后,康一泮组患者中有14例患者出现了病情复发的情况.其病情 的复发率为14%(14/1O0 o泮托拉唑组患者中有43例患者出现了病情复发的情况,其病情的复发率为43%(4311O0)。康一泮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低 于泮托拉唑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o结论:用康复新液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胃溃疡的I临床疗效显著,能够降低患者病情的复发率。 【关键词】康复新液;泮托拉唑;胃溃疡;病情的复发率 【中图分类号]R656.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7629一(2017)8-0004-03 Curative effect of Kangfuxin Solution with Pantoprazole for treatment of Gastric Ulcer WangGang (Digestive department of CHINA MCC5 GR0UP C0RP.L D Hospital Chengdu Sichuan 6l0o8l1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curative effect of Kaugfuxin Solution with Pantoprazole for treatment of gastric ulcer.Methods Select from China MCC5 Group CORP.LTD Hospital received and treated the patients from Feburary 2014 to August 2016 in 200 cages as research object.Divided 200 cases into Kang-Pan group and Pantoprazole group,100 cases each group.Treat Kang-Pan group with Kangfuxin Solution,treat Pantoprazole group with Pantoprazole.Compare curative effect of 2 groups.Results In Kang-pan group,there were 76 cases had marked effect(76.0%),24 cases were effective(24.0%)|curative rate of Kang—Pan group is 100%. In Pantoprazole group,there were 40 cases had marked effect(40.0%),38 cases were effective(38.0%)。22 cases no effect(22.O%)'curative rate of Pantoprazol is 78%. Curative rate of Kang-Pan roup gis hig}ler than Pantoprazole group,discrepancy of research result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ifcant(P<O.05).In Kang-Pan group,relapse occurred in 14 patients,recurrence rate is 14%.In Pantoprazole group relapse occurred in 43 patients,recurrence rate is 43%.Recurrence rate of Kang—Pan roup igs lower than Pantoprazole group,discrepancy of Fesearoh results were statistically sinfgicant(尸<0.o5).Conclusion Kangfuxin Solution with Pantoprasole for treatment of gastric ulcer is effect,this therapy call reduce recurrence rate of patients. Key Words:Kangfuxin Solution;Pantoprazole;gastric ulcer;recurrence 胃溃疡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此病患者 均年龄(44.1±4.8)岁;其病程在5个月至24年之间,平均 病程(15.1±4.7)年;其中有学历为大学的患者29例,为高 中的患者35例,为初中的患者2l例,为小学的患者l5例; 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餐后上腹部疼痛、无规律上腹部隐痛等 】。 近年来,胃溃疡的发病率呈快速增长的趋势 】。有研究指出, 胃溃疡的发生、发展与患者的胃部遭受H.pyloori(幽门螺杆菌) 感染、长期应用NSAID类药物、吸烟、饮食习惯和心理压力 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3】。在本文中,笔者联合应用康复新液 和泮托拉唑对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医院就诊的100例胃溃 疡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比较理想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8月期间于中国五冶集团有 限公司医院就诊的200例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200 例患者随机分成康一泮组和泮托拉唑组。康一泮组的100例 患者中有男57例,女43例;其年龄在24岁至71岁之间,平 其中有单发性胃溃疡患者49例,有多发性胃溃疡患者51例。 泮托拉唑组的100例患者中有男58例,女42例;其年龄在 25岁至72岁之间,平均年龄(43.2 4-3.7)岁;其病程在6个 月至23年之间,平均病程(14.5±3.5)年;其中有学历为大 学的患者27例,为高中的患者36例,为初中的患者l6例, 为小学的患者21例;其中有单发性胃溃疡患者47例,有多发 性胃溃疡患者53例。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不具 有统计学意义(P>O.05),组间具有均衡可比性。 1.2研究对象的入选标准 1)胃溃疡病灶≤3个,且病灶面积在0.3cm至2cm之 间。2)存在周期性、节律性上腹钝痛、灼痛或隐痛等症状。3) 作者简介:,男,1 981年出生,四川雅安人,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消化内科及消化内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