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茶陵县油菜施肥指标体系研究
茶陵县农业局 2009年8月
摘 要:本文根据已有的田间试验结果,系统的提出了茶陵县油菜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分析比较了相对产量、相对吸收量与土壤养分测试值的关系,认为根据N、P、K养分相对产量划分土壤N、P、K丰缺指标符合生产实际,并据此提出了油菜N、P、K丰缺指标。采用三元二次结合一元二次回归,拟合了不同肥力条件下油菜的N、P、K肥料效应模型,依据模型提出了不同肥力水平(目标产量)下油菜的N、P、K丰缺等级的油菜N、P、K推荐施用量。 关键词:测土施肥 指标体系 油菜
2005~2008年茶陵县共完成油菜不同肥力等级的3415试验4个,肥效校正试验3个。根据几年的田间试验结果,对茶陵县油菜施肥指标体系进行初步的探讨。 1、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
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试行)修订稿》推荐的3415试验信息量大,效率高,不仅可以满足相关分析、建立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和推荐施肥指标的需要,还可以根据试验结果直接或间接计算出一系列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 1.1 基础地力
无肥区产量(空白产量)代表土壤的基础地力。 1.1.1 基础地力产量及基础地力贡献率
茶陵县农业局 2009年8月 1
茶陵县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之二 ---- 油菜施肥指标体系研究 表4为茶陵县油菜田间试验空白产量、全肥区产量统计结果,我县油菜(7丘)平均地力产量为31.8kg/亩,不同地块之间有一定差异,最低20.3kg/亩,最高42.9kg/亩,土壤基础地力贡献率(相对产量)平均为31.4%,最低22.7%(红黄砂泥),最高35.7%(酸紫泥)。
表1 试验地块土壤测试结果
有机质 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g/kg) (mg/kg) (mg/kg) (mg/kg) 27.5 28.5 24.5 16.6 28.5 32.7 22.2 125 118 24.5 13.7 102 98 试验编号 1 2 3 4 5 6 7 肥力等级 高肥力田 中肥力田 低肥力田 低肥力田 高肥力田 中肥力田 低肥力田 全氮 (%) 1.2 1.2 1.31 0.85 1.4 1.58 1.11 113 107 168 160 99 2.3 7.5 12.4 28.1 12 71 55 75 91 59 处理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处理 MN0P0K0 MN0P2K2 MN1P2K2 MN2P0K2 MN2P1K2 MN2P2K2 MN2P3K2 MN2P2K0 MN2P2K1 MN2P2K3 MN3P2K2 MN1P1K2 MN1P2K1 MN2P1K1 M0N0P0K0 表2 油菜“3415”试验方案
纯养分(㎏/亩) 人粪尿(㎏/亩) N肥 P2O5 K2O 1000 0 0 0 1000 0 6 9 1000 6 6 9 1000 12 0 9 1000 12 3 9 1000 12 6 9 1000 12 9 9 1000 12 6 0 1000 12 6 4.5 1000 12 6 13.5 1000 18 6 9 1000 6 3 9 1000 6 6 4.5 1000 12 3 4.5 0 0 0 0
茶陵县农业局 2009年8月 2
茶陵县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之二 ---- 油菜施肥指标体系研究
表3 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菜产量的影响(㎏/亩) 低肥力田产量 高肥力田 中肥力田 代码 产量 产量 1 2 平均 MN0P0K0 MN0P2K2 MN1P2K2 MN2P0K2 MN2P1K2 MN2P2K2 MN2P3K2 MN2P2K0 MN2P2K1 MN2P2K3 MN3P2K2 MN1P1K2 MN1P2K1 MN2P1K1 M0N0P0K0 51.9 78.2 104.2 102.1 116.1 120.2 117.6 103.1 110.8 109.4 108.9 106.5 101.2 112.1 42.9
表4 主要土壤基础地力 空白产量 全肥区产量 土种 试验项目 (㎏/亩) (㎏/亩) 酸紫泥 42.9 120.2 酸紫泥 39.5 116.7 3415试验 红黄砂泥 20.3 .4 红黄砂泥 29.8 112.3 红黄泥田 30.1 88.1 红黄砂泥 校正试验 28.9 85.4 红黄泥田 30.9 93.6 平均 31.8 100.8 幅度 20.3~42.9 85.4~120.2
相对产量 (%) 35.7 33.8 22.7 26.5 34.2 33.8 33.0 31.4 22.7~35.7 46.5 75.3 99.6 98.1 112.1 116.7 114.5 99.6 106.5 105.4 104.3 103.2 98.7 106.7 39.5 21.1 22.2 57.8 68.9 77.8 .4 87.5 100.1 87.8 92.3 82.1 68.9 77.8 66.7 20.3 32.4 34.5 66.8 80.4 91.2 112.3 106.7 124.3 106.8 109.3 105.5 88.3 93.4 94.6 29.8 26.8 28.4 62.3 74.7 84.5 100.9 97.1 112.2 97.3 100.8 93.8 78.6 85.6 80.7 25.1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作物 油菜 茶陵县农业局 2009年8月 3
茶陵县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之二 ---- 油菜施肥指标体系研究
图1 高肥力田油菜不同处理的产量结果比较150100500产量1234567101112131415图2 中肥力田油菜不同处理的产量结果比较150100500产量1234567101112131415图3 低肥力田油菜不同处理的产量结果比较150100500产量1234567101112131415
茶陵县农业局 2009年8月 4
茶陵县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之二 ---- 油菜施肥指标体系研究 1.1.2 地力产量与目标产量的关系
将试验全肥区(配方区)产量理解为目标产量,目标产量与地力产量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即地力产量高的地块可以获得较高的目标产量,这为我们通过地力产量预测目标产量提供了依据。油菜目标产量与基础地力产量的关系为:
y=2.3659x+19.657, r=0.5014*(n=7)。 图4 油菜目标产量与地力产量的关系
160140地力产量与目标产量关系目标产量(kg/亩)1201008060402020304050地力产量(kg/亩)607080y = 2.3659x + 19.657R = 0.5014**2
1.2 相对产量(作物对土壤养分的依存率)
相对产量是指缺素区产量占全肥区产量的百分比,是划分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的重要参数,表5是根据2005~2008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计算出的油菜的N、P、K相对产量,不同养分相对产量之间有明显的差异,且高中低肥力水平的田块趋势基本一致,以N的相对产量最高,P次之,K最低;高中低肥力水平田块的相对产量之间也表现一定的差异,N的相对产量以低肥力田最高,高肥田最低;P的相对产量以低肥力水平田最高,与生产实际中油菜施用磷肥效果明显的趋势一致,而高肥力田P的相对产量最低;K的相对产量高肥田与低肥田有明显的差异,高肥田最低(这可能与试验点数少有关,存在一定的试验误差),对试验前后土壤取样化验,可以发现试验后土壤速效钾含
茶陵县农业局 2009年8月 5
茶陵县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之二 ---- 油菜施肥指标体系研究 量明显低于试验前,因此油菜要特别注重钾肥的施用。
表5 油菜NPK相对产量统计 肥力等级 N 高肥力田 中肥力田 低肥力田 平均 空白
1.3养分吸收量
表6 不同处理的养分吸收量 肥力 等级 处理 无N区(2) 高肥 力田 无P区(4) 无K区(8) 全肥区(6) 无N区(2) 中肥 力田 无P区(4) 无K区(8) 全肥区(6) 无N区(2) 低肥 力田 无P区(4) 无K区(8) 全肥区(6) 平均
茶陵县农业局 2009年8月 6
缺素区相对产量% P .5 84.1 85.3 78.0 33.8 K 28.1 74.0 111.2 71.1 24.9 65.1 84.9 85.8 78.6 35.7 产量 (㎏/亩) 78.2 102.1 103.1 120.2 75.3 98.1 99.6 116.7 28.4 74.7 112.2 100.9 92.5 养分吸收量(㎏/亩) N 4.5 5.9 6.0 7.0 4.4 5.7 5.8 6.8 1.6 4.3 6.5 5.9 5.4 P2O5 2.0 2.6 2.6 3.0 1.9 2.5 2.5 2.9 0.7 1.9 2.8 2.5 2.3 K2O 3.4 4.4 4.4 5.2 3.2 4.2 4.3 5.0 1.2 3.2 4.8 4.3 4.0 茶陵县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之二 ---- 油菜施肥指标体系研究 1.4 相对养分吸收量
相对养分吸收量是指缺素区N、P、K养分吸收量占全肥区养分吸收量的百分比,客观上反映了土壤养分贡献率的大小,是进行相关分析(校验研究),筛选土壤有效养分测试方法的重要参数。
表7 油菜NPK相对养分吸收量统计 作物 N 高肥力田 中肥力田 低肥力田 平均 65.1 .5 28.1 52.6
表7的统计结果表明,不同肥力水平的N、P、K相对养分吸收量差异与相对产量差异表现一致的趋势,均以N的相对吸收量最低,K的相对吸收量最高,N的相对吸收量以低肥力水平田最低,高肥力水平田最高,其中低肥力水平田N的相对吸收量平均只有28.1%,即对低肥力水平田的油菜来说,土壤N素的贡献率28.1%;P的相对吸收量以高肥力田最高,达到84.9%,低肥力田最低,为74%;K的相对吸收量以低肥力田最高,中肥力田最低。 1.5 肥料利用率
根据空白区和全肥区N、P、K养分的吸收量计算出养分利用率(表8)。其中氮肥利用率以低肥力田最高,为35%;磷肥利用率以低肥力田最高,为10.9%;钾肥利用率高、中肥力田相同,为8.2%。
表8 NPK养分利用率计算表 肥力水平 高肥力田 中肥力田 低肥力田 平均 肥料养分利用率(%) N 20.3 20.0 35.0 25.1 P 7.5 7.8 10.9 8.7 K 8.2 8.2 5.4 7.3 相对吸收量(%) P 84.9 84.1 74.0 81.0 K 85.8 85.3 91.2 87.4 茶陵县农业局 2009年8月 7
茶陵县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之二 ---- 油菜施肥指标体系研究 1.6 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
根据试验产量结果以及参考《测土配方施肥理论与实践》计算得出单位经济产量N、P、K养分吸收量(表9),油菜100kg产量N、P2O5、K2O平均吸收量分别为5.8、2.5、4.3kg,NPK吸收比例为1:0.43:0.74。
表9 油菜单位产量NPK养分吸收量 作物 N 油菜
2 土壤养分丰缺指标
2.1 油菜相对产量与土壤有效养分测试值之间的关系
分析相对产量与土壤有效养分测试值之间的关系,N的相对产量与碱解N(碱解扩散法)有良好的相关性(图5);无P区相对产量与土壤有效P(0.5mol/L NaHCO3浸提-钼锑抗比色法)有很好的相关性(图6);无K区相对产量与土壤速效K(1.0mol/L NH4Ac浸提-火焰光度法)亦有很好的相关性(图7)。
图5 油菜无N区相对产量与土壤碱解N的关系
1009080100kg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kg) P2O5 2.5 K2O 4.3 N: P2O5: K2O 1:0.43:0.74 5.8 无N区相对产量(%)70605040302010080y = -156.58Ln(x) + 824.92R2 = 0.734**90100110120130碱解N含量(mg/kg)
茶陵县农业局 2009年8月 8
茶陵县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之二 ---- 油菜施肥指标体系研究
图6 油菜无P区相对产量与土壤有效P的关系
1009080无P区相对产量(%)70605040302010001020有效P含量(mg/kg)3040y = -11.59Ln(x) + 106.59R = 0.6553**2
图7 油菜无K区相对产量与土壤速效K的关系
120100无K区相对产量(%)8060y = -135.84Ln(x) + 675.774020020.00R2 = 0.7623**50.00速效K含量(mg/kg)80.00110.00
从图5可以看出,试验样点土壤碱解氮含量在110-125mg/kg之间,无N区相对产量与土壤碱解氮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施用氮肥的总体效果相对而言较
茶陵县农业局 2009年8月 9
茶陵县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之二 ---- 油菜施肥指标体系研究 好,相对产量平均在78.6%;从图6可以看出,试验样点土壤有效磷含量在4.9-24.5mg/kg之间,无P区相对产量与土壤有效磷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施用磷肥的总体效果很好,相对产量平均在77.9%左右;图7结果显示,试验样点速效钾含量在63-102mg/kg之间,无K区相对产量与土壤速效钾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施用钾肥的总体效果很高,相对产量平均在71%左右。但总的来说试验样点较少,尚需要通过进一步的试验加以完善。 2.2 油菜相对养分吸收量与土壤有效养分测试值的关系
分析油菜N、P、K相对吸收量与土壤有效养分测试值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土壤N素相对吸收量与土壤碱解N之间相关性良好, P、K相对吸收量分别与土壤有效P、速效K之间呈显著的对数相关(图8、图9、图10),说明土壤碱解N、有效P、速效K测试值基本能够反映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供应水平。
图8 油菜N相对吸收量与土壤碱解N的关系
8070y = 296.98Ln(x) - 1363R2 = 0.8075**无N区相对吸收量(%)60504030201008090100110120130土壤碱解N含量(mg/kg)
茶陵县农业局 2009年8月 10
茶陵县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之二 ---- 油菜施肥指标体系研究
图9 油菜P2O5相对吸收量与土壤有效P的关系
8886无P区相对吸收量(%)8482807876747201020土壤有效P含量(mg/kg)3040y = 7.1206Ln(x) + 63.436R2 = 0.9172**
图10 油菜K2O相对吸收量与土壤速效K的关系
120100无K区相对吸收量(%)80604020020.00y = -55.145Ln(x) + 339.56R2 = 0.992**50.0080.00110.00土壤速效K含量(mg/kg)
茶陵县农业局 2009年8月 11
茶陵县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之二 ---- 油菜施肥指标体系研究 2.3 建立土壤养分丰缺指标
目前划分养分丰缺指标通行的做法是以相对产量为依据,即依据相对产量与土壤测试值的关系,按照相对产量大于95%为高、75~95%之间为中、50~75%之间为低、小于50%为极低的标准,划分出相应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我们以油菜相对产量为依据,划分茶陵县油菜的土壤N、P、K养分丰缺指标(表11、12)。
土壤碱解N与缺N区相对产量的关系: y = -156.58Ln(x) + 824.92 R2 = 0.734 土壤有效P与缺P区相对产量的关系: y = -11.59Ln(x) + 106.59 R2 = 0.6553 土壤速效K与缺K区相对产量的关系: y = -135.84Ln(x) + 675.77 R2 = 0.7623
表10 茶陵县油菜不同等级相对产量对应的土壤测试值 土壤养分测试值(mg/kg) 项目 分级 碱解N 有效P 速效K >95% 高 >125 >24.5 >112 75~95% 中 110~125 24.5~13.7 103~112 相对产量 50~75% 低 <110 13.7~4.9 65~103 <50% 极低 <4.9 <65
表11 油菜N、P、K养分丰缺指标分级 丰缺等级 高 中 低 极低
3 作物施肥模型和推荐施肥量 3.1 回归分析方法
建立推荐施肥指标,主要是回归方法拟合肥料效应回归模型,再根据回归模型计算出最佳施肥量。根据3415田间试验结果既可以建立三元二次肥料效应回归模型,也可以建立二元二次或一元二次回归模型。
茶陵县农业局 2009年8月 12
碱解氮 (mg/kg) >125 110~125 <110 有效P (mg/kg) >24.5 24.5~13.5 13.5~4.5 <4.5 速效K (mg/kg) >115 100~115 60~100 <60 茶陵县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之二 ---- 油菜施肥指标体系研究
表12 油菜NPK三元二次回归模型
方程系数 高肥力 中肥力 低肥力 b0 43.0977 39.7367 25.8809 b1*X1 7.0352 6.5384 4.3696 b2*X1^2 -0.2665 -0.2654 -0.3228 b3*X2 2.334 2.8237 8.8014 b4*X2^2 -0.3355 -0.3034 -0.3511 b5*X3 5.7126 5.8774 0.3797 b6*X3^2 -0.2571 -0.2518 0.21 b7*X1X2 0.1514 0.1723 0.58 b8*X1X3 -0.1526 -0.1212 0.2082 b9*X2X3 0.0348 -0.0726 -1.1143 高肥力田y=43.0977+7.0352N-0.2665N2+2.334P-0.3355P2+5.7126K-施肥模型 0.2571K2+0.1514NP-0.1526NK+0.0348PK 中肥力田y=39.7367+6.5384N-0.2654N2+2.8237P-0.3034P2+5.8774K施肥模型 -0.2518K2+0.1723NP-0.1212NK-0.0726PK 低肥力田y=25.8809+4.3696N-0.3228N2+8.8014P-0.3511P2+0.3797K施肥模型 +0.21K2+0.58NP+0.2082NK-1.1143PK 方程变量
表13 油菜NPK最大施肥与最佳施肥量
等级 高肥力 中肥力 低肥力 方案 最大施肥 最佳施肥 最大施肥 最佳施肥 最大施肥 最佳施肥 N 12.91468 11.84363 13.03983 11.78784 17.60776 14.82576 P 6.792155 5.549948 7.463516 6.273943 8.058424 6.329943
表14 N肥料效应一元二次方程
方程变量 b0 b1*X b2*X^2 R值 最大施肥量 最大产量 高肥力 77.335 6.42 -0.259 0.992068 12.47775 117.61
茶陵县农业局 2009年8月 13
K 7.7360126 6.0622322 7.457293 5.982285 11.74491 10.87382 产量 118.5491 117.0055 114.8184 113.3307 102.0424 100.1974 方程系数 中肥力 74.185 6.3225 -0.2549 0.986143 12.40381 113.3966 低肥力 25.88 9.0383 -0.2847 0.98059 15.8722 97.6091 茶陵县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之二 ---- 油菜施肥指标体系研究
表15 P肥效应一元二次方程
方程变量 b0 b1*X b2*X^2 R值 最大施肥量 最大产量 高肥力 102.26 5.8367 -0.4611 0.998702 6.3216 120.7299
表16 K肥效应一元二次方程
方程变量 b0 b1*X b2*X^2 R值 最大施肥量 最大产量
3.2 油菜N肥效应回归模型与推荐施N量
根据2008年的油菜3415试验,采用一元二次回归或线性加平台方法,成功拟合油菜N肥效应模型3个,依据回归模型计算出各试验点的最佳施N量和相应的目标产量,试图找出最佳施N量与土壤N肥力(全N、碱解N、有机质)之间的对应关系,发现最佳施N量与对应的目标产量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显然在试验条件下获得的最佳产量(目标产量)反映了土壤肥力的高低,肥力高的土壤可以获得较高的目标产量,对应的最佳施N量较少,相反,肥力低的土壤获得的目标产量较低,相对应的最佳施N量较高。将最佳施N量与对应的目标产量关系做散点图,依据目标产量高低划分高、中、低肥力水平,再在散点图上查出不同肥力水平条件下的最佳施N量,即为我县油菜的推荐施N量(表17)。从图11和表17可以看出,茶陵县高、中、低肥力水平下,杂交油菜的推荐施N量分别为11.8-14.8kg/亩。
高肥力 102.005 3.7122 -0.2284 0.916346 8.126757 117.02 方程系数 中肥力 98.36 3.67 -0.2247 0.287 8.114835 113.156 低肥力 111.09 -3.1467 0.1827 0.70 8.610811 97.54232 方程系数 中肥力 98.23 5.8433 -0.45 0.999197 6.492593 117.1992 低肥力 73.36 6.1867 -0.3778 0.957493 8.188235 98.684 茶陵县农业局 2009年8月 14
茶陵县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之二 ---- 油菜施肥指标体系研究
图11 最佳施N量与目标产量关系
161412最佳施N量(kg/亩)1082030405060708090100110120130140150目标产量(kg/亩)
1501401301201101002图12 油菜施N效应y = -0.259x + 6.42x + 77.335R2 = 0.9842高肥产量(kg/亩)9080706050403020100246810施N量(kg/亩)1214161820y = -0.2847x + 9.0383x + 25.88R2 = 0.9616低肥2y = -0.2549x2 + 6.3225x + 74.185R = 0.9725中肥2高肥多项式 (高肥)中肥多项式 (中肥)低肥多项式 (低肥)
茶陵县农业局 2009年8月 15
茶陵县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之二 ---- 油菜施肥指标体系研究
图13 高肥力田油菜N肥效应模型14012010080604020005产量y = -0.259x2 + 6.42x + 77.335R2 = 0.9842101520多项式 (产量)
图14 中肥力田油菜N肥效应模型14012010080604020005产量y = -0.2549x2 + 6.3225x + 74.1852R = 0.9725101520多项式 (产量)
图15 低肥力田油菜N肥效应模型12010080604020005产量y = -0.2847x + 9.0383x + 25.88R2 = 0.96162101520多项式 (产量)
茶陵县农业局 2009年8月 16
茶陵县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之二 ---- 油菜施肥指标体系研究
表17 茶陵县油菜推荐施N量
作物 肥力水平 高肥 油菜 中肥 低肥 目标产量(kg/亩) >117 100-113 100
3.3 油菜P肥效应模型与推荐施P量
根据表11土壤有效P分级结果,将同一作物土壤有效P含量在相同丰缺等级的3415试验4、5、6、7的产量结果以及磷肥用量试验的产量结果合并或平均,建立不同土壤有效P水平下油菜磷肥效应回归模型(图16~图19),根据P肥效应模型得出不同土壤有效P水平早、油菜的推荐施P量(表18)。
图16 最佳施P量与目标产量关系
7654321030405060708090100110120130140150目标产量(kg/亩)推荐施N量(kg/亩) 11.8 11.7 14.8 最佳P肥施用量(kg/亩)
茶陵县农业局 2009年8月 17
茶陵县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之二 ---- 油菜施肥指标体系研究
150140130120110100图17 油菜施P效应产量(kg/亩)908070605040302010012345y = -0.45x2 + 5.8433x + 98.23R = 0.9984中肥2y = -0.4611x + 5.8367x + 102.26R2 = 0.9974高肥y = -0.3778x2 + 6.1867x + 73.36R = 0.9168低肥22高肥多项式 (高肥)中肥多项式 (中肥)67低肥多项式 (低肥)10施P量(kg/亩)
图18 高肥力田油菜P肥效应模型125120115110105100024产量6多项式 (产量)810y = -0.4611x2 + 5.8367x + 102.26R2 = 0.9974
图19 中肥力田油菜P肥效应模型12011511010510095024产量6多项式 (产量)810y = -0.45x2 + 5.8433x + 98.23R2 = 0.9984
茶陵县农业局 2009年8月 18
茶陵县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之二 ---- 油菜施肥指标体系研究
图20 低肥力田油菜P肥效应模型12010080604020002y = -0.3778x2 + 6.1867x + 73.362R = 0.91684产量
6多项式 (产量)810
表18 茶陵县油菜推荐施P量
P2O5用量(kg/亩) 丰缺等级 高 中 低 极低 有效P mg/kg >24.5 24.5~13.5 13.5~4.5 <4.5 肥料效应模型计算值 5.5 6.2 6.3 6.5
3.4 油菜K肥效应模型与推荐施K量
根据表11土壤速效K分级结果,将同一作物土壤速效K含量在相同丰缺等级的3415试验8、9、6、10的产量结果以及K肥用量试验的产量结果合并或平均,建立不同土壤速效K水平下早、中、晚稻K肥效应回归模型(图21~图25),根据K肥效应模型得出不同土壤速效K水平早、中、晚稻的推荐施K量(表19)。
茶陵县农业局 2009年8月 19
推荐施肥量 2.5~5 5~6 6~6.3 6.3~6.5 茶陵县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之二 ---- 油菜施肥指标体系研究
图21 最佳施K量与目标产量关系
1210最佳施K量(kg/亩)820102030405060708090100110120130140150目标产量(kg/亩)
150140130120110100图22 油菜施K效应产量(kg/亩)90807060504030201002468施K量(kg/亩)10121416y = -0.2247x2 + 3.67x + 98.36y = -0.2284x + 3.7122x + 102.01R2 = 0.8397高肥2R = 0.7972中肥y = 0.1827x2 - 3.1467x + 111.09R = 0.8048低肥22高肥多项式 (高肥)中肥多项式 (中肥)低肥多项式 (低肥)
茶陵县农业局 2009年8月 20
茶陵县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之二 ---- 油菜施肥指标体系研究
图23 高肥力田油菜K肥效应模型1251201151101051000y = -0.2284x + 3.7122x + 102.012R = 0.83975产量10多项式 (产量)152
图24 中肥力田油菜K肥效应模型1201151101051009505产量
2y = -0.2247x + 3.67x + 98.36R2 = 0.797210多项式 (产量)15
图25 低肥力田油菜K肥效应模型1151101051009505产量10多项式 (产量)
茶陵县农业局 2009年8月 21
y = 0.1827x2 - 3.1467x + 111.092R = 0.804815
茶陵县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之二 ---- 油菜施肥指标体系研究
表19 茶陵县油菜推荐施K量
K2O用量(kg/亩) 丰缺 速效K 肥料效应模型计算值 6.1 7.4 10.8 11.2 推荐施肥量 5~6 7~7.5 10~11 11~11.5 等级 (mg/kg) 高 中 低 极低
4、茶陵县油菜科学施肥技术
4.1油菜不同生育时期对氮、磷、钾三要素的需求
油菜在营养生理上具有自己的特点,是需肥较多的作物,对氮、磷,钾三要素吸收量大,对磷钾反映很敏感。但它的养分还田率很高,大约有80%以上的养分以落叶、落花、残茬以及菜饼的形式还田,因而有利于保持土壤养分的平衡。甘蓝型油菜每亩产100—150公斤的生产水平,每生产100公斤产量需要吸收氮素(N)5.8公斤,磷素(P2O5 )2.5公斤,钾素(K2O)4.3公斤。油菜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1:0.43:0.74。但在不同生育时期,其需要量有差异。
——秧苗阶段。在适时播种的情况下,该生育期一般为35—40天。此阶段气温较高,一般出苗后4—5天长l片叶,吸收氮素占全生育期的7.2%,吸收的磷和钾素分别占全生育期的2.2%和5.6%。这阶段吸收的养分虽然不多,却是培育壮苗的重要阶段。
——大田苗期阶段。此期从移栽后到现蕾前,一般100天以上,如为直播油菜, 苗期为130天左右。苗期干物质积累占总干物重的20%以上,吸收的氮素占全生育期吸收氮素总量的36%,磷素和钾素各占20%。这个生育阶段的时间长,并经历2个月的低温阶段,需要吸收较多的营养元素,是需肥的重要时期。 ——薹期阶段。 自现蕾后到始花期,是油菜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旺,以营养生长为主的时期。油菜生长迅速,抽薹生枝,叶面积大幅度增长,到盛花期叶面积指数达一生中最大值。花芽分化由弱到强,由慢到快,特别是在第一次分枝上的花芽分化数急增。这个阶段约经历30天,是一生中吸收氮素和钾素最多的
>115 100~115 60~100 <60 茶陵县农业局 2009年8月 22
茶陵县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之二 ---- 油菜施肥指标体系研究 时期,其中吸收氮素占全生育的45.8%,吸收磷素占21.7%,吸收钾素占54.1%.此阶段氮、磷、钾营养供应充足与否,对单株有效分枝和角果数有重要影响。
——花期到成熟阶段。此阶段指始花到成熟所经历的日数,一般是50天以上,是生殖生长最旺盛时期,此期对氮钾养分的吸收积累相对较少,但对磷素的吸收量为一生中的最高峰,吸收磷素占全生育期58.3%,氮素占10.3%,钾素占21.7%。该时期以碳素代谢为主,磷素的同化和积累在茎部、角果中形成高峰.角果表皮和茎的光合作用所积累的有机物质逐渐转运到种子中贮存。据分析,成熟期种子内氮素和磷素含量各占植株总量的1/2左右.但是,如果后期施用氮肥过多,会造成贪青,种子不饱满,秕粒增多,脂肪含量下降。 因此,需要充足的磷素,以促进种子中脂肪的合成与转化,提高种子含油量。 4.2优质油菜的施肥原则与施肥技术
在施肥原则上要提出经济施肥与平衡施肥和三要素配方施肥。在施肥技术上,应改变过去重视追肥,轻视底肥;重视薹肥,轻视苗肥;重视氮肥,轻视磷、钾肥的“三重三轻”倾向。 4.2.1施肥原则。
——提倡经济施肥与平衡施肥:油菜需肥量大,所需营养元素齐全,但也不是施肥量越多,产量越高,油菜产量与施肥量之间,一般遵循肥料效应递减率,在不同肥力基础上,增施等量肥料,其增产效果是不同的。
——配方施肥:主要是指在测定土壤的基础上,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其氮(N)、磷(P)、钾(K)、硼(B)等元素的亏缺程度和作物的需肥规律,确定施肥的种类、数量和时间。改变过去的盲目施肥,单一施肥的习惯,达到最好的效果,既降低了成本,又获得较好产量和品质,同时培肥了土壤。据茶陵县7个示范点比较,配方施肥和单一施肥试验结果,配方施肥平均每亩氮肥12公斤,氮、磷、钾之比为1:0.5:0.75,平均每亩产菜子100.8公斤,比习惯施肥(平均每亩13.7公斤,氮、磷、钾比为1:0.26:0.29)者平均增产菜子25.7公斤。 4.2.2施肥技术
——施肥用量:根据“双低”油菜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率偏低, 氮肥的施用量不能大少,以免生长不起来;但也不能施用过多,以免招致病害的发生,影响产
茶陵县农业局 2009年8月 23
茶陵县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之二 ---- 油菜施肥指标体系研究 量.磷、钾、硼肥要适当多施,以促使其健壮生长。据茶陵县农业局对150个农户的施肥情况调查,平均每亩施用纯氮为12.25公斤,磷为6.63公斤,钾为8.8公斤,氮、磷、钾的比例为1:0.54:0.72,硼肥每亩施0.6—0.8公斤,基本满足了每产110公斤左右菜子所需要的营养成份,其明显的特点是磷、钾、硼的用量比例比过去普通油莱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肥料配比:不能光施氮肥,要注意磷、钾和有机肥(农家肥)结合,这是对优质油菜合理施肥的重要原则.茶陵县农业局土肥站对“双低”油菜进行氮、磷、钾配比试验结果,氮、磷、钾齐全的产量最高,比只施氮、磷的增产20.5%,比只施氮、钾的增产29%;只施氮、磷比只施氮、钾的增产8.5%。以三要素配合最好,其次是氮、磷配合施用。
——施肥时期:强调重施底肥,增施早施苗肥,早施薹肥,其中磷、钾、硼一般一次底肥,氮肥则要分次施用.据多年试验研究结果,氮肥以底5、苗3、薹2比例施用为最好;比底3、苗4、薹3的增产18.1%;比底7、苗2、薹1的增产28.3%。 4.2.3重视硼肥.
在大田作物中,以油菜对硼最为敏感, 而杂交油菜对硼更为敏感。在缺硼地区种植优质“双低”油菜,由于施硼措施未跟上,造成“花而不实”,而产生严重减产的教训是深刻的,故要特别重视硼肥的应用。
——底施硼肥.在严重缺硼(土壤水溶性硼含量<0.2毫克/公斤)和中度缺硼(土壤水溶性硼含量0.2—0.5毫克/公斤)的田块,每亩底施硼砂0.5—0.75公斤;潜在缺硼(土壤水溶性硼0.5—0.7毫克/公斤)的田块,每亩底硼砂0.3—0.5公斤;一般在油菜移栽或直播时底施。由于硼砂(或硼酸)对种子发芽和幼根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应避免硼肥与种子和幼根直接接触,最好与有机肥结合使用。 ——叶面喷硼。适于轻度和中度缺硼土壤,冬油菜苗后期(花芽分化以后)和抽薹期是喷硼的关键时期,应分别各喷施一次。硼肥喷施浓度为0.2%的水溶液,每亩用量0.4—0.5公斤。
——结合施硼。在土壤瘠薄,缺磷钾肥的土壤上,硼肥应与有机肥和氮磷钾化肥配合使用。
——特殊情况下更应重施硼肥。在干旱地块和干旱季节或土壤易淋失的砂土地块应更加重视施用硼肥。
茶陵县农业局 2009年8月 24
茶陵县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之二 ---- 油菜施肥指标体系研究
5、结论与建议
本文根据茶陵2005-2008年的3414类田间试验结果初步建立了油菜N、P、K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体系和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但总体上试验相对较少,极低水平区域没有田间试验结果,试验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误差,建议在今后的试验安排应尽量覆盖极低到高肥力水平田块,以便不断建立和完善各作物施肥指标体系。
茶陵县农业局 200925
年8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