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东城小学集体备课
单    元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第三单元 乘法的交换率,结合率 课   时 主备人 卢晓静 第5课时 主备时间 2019.02.20 通过探索活动,发现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并用字母表示 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能正确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算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个性化调整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哪些运算定律?生答 那你们是怎样用字母表示加法的运算定律? 师生交流后小结: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口算天天练:2×5    6×8       4×25             36×8   125×8     103×2 乘法中的三对好朋友:2×5=10   25×4=100  125×8=1000 3.引入新课: 加法运算定律有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我们知道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那么在乘法里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规律呢?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乘法中会有什么定律? 学生反馈后板书课题: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二、探究新知 1.探索乘法交换律。 (1)出示课本第24页例5情境图。 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并提出问题: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并进一步提问:我们接打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2)学生解答,全班交流。 4×25=100(人)或25×4=100(人) (3)引导学生把这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等式。 4×25=25×4   (4)让学生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在小组里说说有什么发现。 通过观察和交流,使学生明确: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5)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因数,怎样表示这个规律? 学生尝试书写。     教师板书:a×b=b×a。 强调:这就是乘法交换律。 2.探索乘法结合律。 (1)根据情境图,提出问题: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2)学生列式解答。全班交流汇报。  汇报预设: 方法一:先计算一共种了多少棵树,再算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25×5)×2  =125×2  =250(桶) 方法二:先计算每组种的树要浇多少桶水,再计算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25×(5×2)  =25×10  =250(桶) (3)认真观察这两个算式的数据和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 (4)下面我们再来算一算,比一比。看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13×(25×4)   24×(125×8) 13×25×4  24×125×8 学生计算并汇报。看一看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示发现的规律? 学生汇报,集体交流。 师小结: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5)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因数,怎样表示这个规律? 学生尝试书写。 教师板书:(a×b)×c=a×(b×c)。 3.比较归纳。 提出问题:比较加法交换律与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与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区别,先在小组中互相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交流后小结:交换律是两数相加、相乘的规律,即交换加(因)数的位置,和(积)不变;结合律是三数相加、相乘的规律,既可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先相加(乘),和(积)不变。 三、巩固提升 1.课本第25页“做一做”。 2.课本第27页练习七第2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