圜业教育 浅谈高职院校学生的诚信教育 湖北经济学院 (湖北武汉) 张丽君430205 【摘要】: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道德基础,也是处理个人与社会、与集体、与他人之间 相互关系的基础道德规范,更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人的基本素质要求。高职院校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 望,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人,需要我们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以诚立信,从自身做起,用自己的实际行 动塑造新世纪大学生的诚信形象。 【关键词】: 道德教育 法制教育 政治理论诚信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一种传统美德,深深地 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 镌刻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上。 “一诺千金”“一言九鼎”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都反映了古人重诺言、重信用胜于一 切的名言,千古流芳,至今依然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座佑铭。 高职院校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人,社会要 求他们不仅是一个具有较高知识水平、较强劳动技能的群体, 也应该成为一个具有较高诚信品质的群体。因此,如何使他们 把诚实守信作为为人处世的基本理念和准则,已成为广大教育 工作者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有些学生口头上追求理想,实 际上崇尚实惠;虽有强烈的爱国情感,但缺乏主人翁的责任感 和使命感;虽有真善美的道德意识,却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以上存在的诸多问题虽然不是高职院校学生中的普遍现象, 但确实令人担忧。试想,他们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如果读书期 间就缺乏诚信的态度,将来走向社会,如何以诚待人?因此, 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诚信教育。 一、加强道德教育,用道德规范学生的诚信行为 道德是指人与人相处的行为准则。我国古代思想家都十分 重视道德修养,儒家学派很早就主张用道德教育和克制、内省 的手段,来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诚信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诚实 守信的道德品质教育。我们必须通过道德教育,使学生充分认 识到:在现代社会,诚实守信是一个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 和美德,是为人处世、建立社会关系的立身之本。道德教育在 于鼓励和倡导一种诚信的道德风尚和人格修养,它主要是以善 和恶, “应该”和“不应该”的方式给人以劝导和指导,并通 过自我评价、自我监控、自我激励等来规范自己的诚信行为。 二、加强法制教育.用法制规范学生的诚信行为 法制是指统治阶级按照自己的意思,通过政权机关建立起 来的法律制度。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时,加强法制教育,用法 制规范学生的诚信行为,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教师必须通过 法制教育使学生深刻理解诚信的法律价值和意义。一是通过各 种方式,使学生更多地了解我国法律中关于诚实守信的法律规 定。尤其要注重发挥典型案例教学、旁听、课堂讨论、辩 论等方式生动、直观地开展法制教育,使学生详细地了解我国 已经建立了哪些有关诚信的法律制度,法律能为诚信者提供什 么样的保障,哪些非诚信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其法律责任和后 果如何等。这样能使学生认识到:诚信不但是一种道德要求, 更是一种法律要求,是为人处世的道德底线。二是利用各种途 径和手段,引导学生树立公正、平等的法律意识和信守规则的 法治理念,使更多的学生把诚实守信作为自己的自觉意识,从 而从法律层面上加强诚信建设,用法制规范自己的诚信行为。 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用理论指导学生的诚信 行为 理论是思想的根基,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在诚信教育中, 应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用理论指导学生的诚信行为。我们通 过诚信教育,指导学生自觉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 点、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要不断培养和弘扬高尚 的人格品质,实现政治坚定性和道德纯洁性、理性和人格完美 的统一,进而形成“信用至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唯有如 此,才能使现代诚信超越传统意义上“朋友有信”的狭隘范 围,形成维系市场秩序的经济伦理,维系社会公共秩序的公民 道德。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塑造学生的诚信形象 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对学生有着直 接或间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导向作用。因此,在对学生进行 诚信教育中,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资源,通过整体横幅、橱 窗、黑板报及教室、宿舍、校园环境布置,可不定期地安排一 些横幅,如“端正学风,从我做起”“诚实守信,光明磊落” 等,还可通过辩论赛、知识竞赛、体育竞赛、演讲讲座、学 术、科研、艺术等文活动,将诚信教育贯穿其中,使学生从中 受到教育和启发,内化为自觉的行为,将诚信教育与校园文化 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塑造学生的诚信 形象。 五、加强制度建设,营造诚信的社会环境 诚信教育是一个全社会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部门、方方 面面的通力协作。社会、家庭、学校应该齐心协力,联手“打 造”诚信教育。建立健全稳定的信用制度、诚信管理制度和法 律特有的奖励机制,从立法、执法、守法、司法、法律监督的 不同环节,从经济信用、行政信用、司法信用的不同领域,全 面加强和完善诚实守信的法律制度及运行机制,进而强化人们 的诚信意识。 总之, “诚信”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最核心的外在 表现,是每个人立足社会不可缺少的“无形资产”。重视和加 强诚信教育则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需要我们通过各 种途径,引导学生以诚立信,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新世纪大学生的诚信形象。 参考文献: [1]焦国成,诚信的制度保障,江海学刊,2003, (3) [2]程孝良,论高校诚信教育的紧迫性,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2004(2) [3]卢文娟,加强高校诚信教育刍议,教育与职业, 2004 (28) [4]孙福岗,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金融教学与研究, 2002(2) [5]潘秀山,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践途径,高教论坛, 2004(1) [6]陈正元,论高校诚信教育的现代价值,唯实,2002, (1 0) [7]庞小燕,高校学生诚信行为选择的博弈分析,南京航空航 天大学学报,2004(1) 2 年第 I1o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