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专利号 ZL
200720150265.5
[51]Int.CI.
A61L 2/14 (2006.01)
[45]授权公告日2008年8月6日[22]申请日2007.05.28[21]申请号200720150265.5
[30]优先权
[32]2006.08.24 [33]CN [31]200620045094.5[73]专利权人杭州朗索医用消毒剂有限公司
地址311607浙江省建德市朗索路1号[72]设计人郭其一 吴定梁
[11]授权公告号CN 201094751Y
[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王建国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4 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等离子灭菌设备
[57]摘要
一种等离子灭菌设备,该等离子灭菌设备具有一圆筒状的金属容器,在该金属容器内侧组装有一圆管状的射频电极,该金属容器外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片状或条状的容器加热部件,另在该金属容器外侧设置有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该容器加热部件是以粘贴方式附着于金属容器的外表面,在该容器加热部件外侧附加有一层或一层以上的保温材料,藉此可由温度传感器检测金属容器的温度,进而控制容器加热部件是否进行加热,而能够精确控制金属容器中的工作温度。
200720150265.5
权 利 要 求 书
第1/1页
1. 一种等离子灭菌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等离子灭菌设备包括: 圆筒状的金属容器;
圆筒状的射频电极,该射频电极同圆心地安装在上述金属容器内侧;
所述金属容器外侧设有至少一个容器加热部件与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灭菌设备,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容器外侧可以设置有一个、两个、三个或四个容器加热部件。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等离子灭菌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容器加热部件是采片状或者条状的电加热装置。
4. 根据权利要求3等离子灭菌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容器加热部件是以粘贴方式附着于金属容器的外表面。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灭菌设备,其特征在于:在该容器加热部件外侧附加有一层或一层以上的保温材料。
6. 根据权利要求4述的等离子灭菌设备,其特征在于:在该容器加热部件外侧附加有一层或一层以上的保温材料。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灭菌设备,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容器外侧可以设置有一个、两个或三个温度传感器。
2
200720150265.5
说 明 书
第1/4页
等离子灭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等离子灭菌设备,特别是一种用设置有加热保温装置的等离子灭菌设备。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技术中,等离子灭菌方法已由国外厂商开发完成,此类灭菌方法主要是将过氧化氢在低压(真空)环境中等离子化,并藉由该过氧化氢等离子来提供灭菌作用,此种方法经检验确实能够达到极佳的灭菌效果。
此类等离子灭菌设备在运用时必须对温度精确的控制,倘温度过高则过氧化氢会有发生爆炸的危险,而温度的不合适则无法达到所需的灭菌功效。
由ZL98115880.3《一种高频低温等离子体消毒灭菌方法和设备》及ZL 98217467.5《一种高频低温等离子体消毒灭菌装置》来看,此两案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取得的专利,在此两专利案中提出的装置是以设置在容器内的金属冷却电极与金属壳体分别作为产生等离子体的两个电极,与高频电源输出端相连接;等离子体工作物质为过氧化氢;金属冷却电极以中空的金属管内部通冷却剂构成。此一设计虽然能够达到产生低温等离子的作用,但在实际运用上却会有技术性的困难;在实际操作中以过氧化氢作为等离子体工作物质时,必须对其温度控制在低温状态,前述专利案其电极采用高频电源输出,在使用时会产生高温,故而采用了金属冷却电极,但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均可了解,要以降温方式来控制温度远较以升温方式来控制温度要困难得多,故而前述专利案的金属冷却电极在结构配置上极为复杂,在实际操作上亦不易将其工作环境维持在一精确的温度范围之内。
本创作人针对现有此类设计的不足进行了研究,发展出了一种具有圆管状射频电极的新颖设计,该种设计是采用了一个圆管状的射频电极,并
3
200720150265.5说 明 书 第2/4页
将该射频电极同圆心地安装在一圆筒状的金属容器之中,以该金属容器接地与射频电极相搭配,在射频电极与容器之间形成一均匀的电场,以提供极佳的等离子产生效果;此一设计让等离子能够在低温的状态下产生,且工作时其极不会产生高温而无需另行设置冷却装置,惟为了提供过氧化氢等离子体最佳的工作温度,本创作人乃针对此项设计之所需,开发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等离子灭菌设备。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等离子灭菌设备,其藉由设置在容器外侧的小功率加热器对容器进行比较均匀的加温,能够避免加热器受到等离子体的侵蚀,同时搭配适切的感温器与控制器,而能够精确的控制灭菌设备的工作温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等离子灭菌设备,其中:该等离子灭菌设备具有一圆筒状的金属容器,在该金属容器内侧组装有一圆管状的射频电极,该金属容器外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容器加热部件与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
前述的等离子灭菌设备,其中:该金属容器外侧可以设置有一个、两个、三个或四个容器加热部件。
前述的等离子灭菌设备,其中:该容器加热部件是采片状或者条状的电加热装置。
前述的等离子灭菌设备,其中:该容器加热部件是以粘贴方式附着于金属容器的外表面。
前述的等离子灭菌设备,其中:在该容器加热部件外侧附加有一层或一层以上的保温材料。
前述的等离子灭菌设备,其中:该金属容器外侧可以设置有一个、两个或三个温度传感器。
藉由本实用新型的等离子灭菌设备,可由温度传感器检测金属容器的温度,进而控制容器加热部件是否进行加热,而能够精确控制金属容器中的工作温度。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等离子灭菌设备的第一实施例平面结构配置示意图。
4
200720150265.5说 明 书 第3/4页
图2是本实用新型等离子灭菌设备的第二实施例平面结构配置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等离子灭菌设备的第三实施例平面结构配置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等离子灭菌设备的第四实施例平面结构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其中显示本实用新型等离子灭菌设备的第一实施例平面结构配置示意图。在该图中可以见到本实用新型的等离子灭菌设备具有一圆筒状的金属容器10,在该金属容器10内侧组装有一圆管状的射频电极20,该射频电极20是以同圆心的方式安装在该圆筒状的金属容器10之中,以该金属容器10接地与射频电极20相搭配,在射频电极20与金属容器10之间形成一均匀的电场,以提供极佳的等离子产生效果;另在金属容器10周围设置有药水注入装置12、抽真空装置14等装置,惟该等装置非属本实用新型所探讨之范围,故在此不多加赘述。 在图1中可以见到在本实用新型的金属容器10外侧设置有四个容器加热部件30;另在该金属容器10外侧设置有两个温度传感器40,其可用以检测金属容器10的温度,进而控制容器加热部件30是否进行加热,而能够精确控制金属容器10中的工作温度。
该容器加热部件30是采片状或者条状的电加热装置。
该容器加热部件30是以粘贴方式附着于金属容器10的外表面。 该等容器加热部件30可采单独控制或者集中控制。
另在该等容器加热部件30外侧可以附加一层或一层以上的保温材料(图中未示)。
容器加热部件30设置在金属容器10外侧,可以避免容器加热部件30受到等离子体的侵蚀,而能够确保灭菌设备的正常使用状态。 本实用新型将容器加热部件30设置在金属容器10外侧,而可由容器加热部件30对金属容器10进行加热,再由该金属容器10将温度传导至其内部,以提供灭菌容器所需的温度,由于该金属容器10是由铝合金制成,故而拥有极佳的热传导效率,因此能够提供良好的加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将容器加热部件30采粘贴方式附着于金属容器10外表面,可以确保容器加热部件30与金属容器10间的热传导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容器加热部件30外侧附加保温材料可以避免热量散失,以提供节能功效。
5
200720150265.5说 明 书 第4/4页
本实用新型将温度传感器40设置在金属容器10外侧,可以避免温度传感器40受到等离子体的侵蚀,以确保温度传感器40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将温度传感器40设置在金属容器10外侧,可以由该温度传感器40精确地检测金属容器10的温度,进而推知金属容器10内部的温度,达到精确控制工作温度的功效。
又如图2所示,其中显示本实用新型等离子灭菌设备的第二实施例平面结构配置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的金属容器10A外侧设置有一个容器加热部件30A;另在该金属容器10A外侧设置有一个温度传感器40A,其可用以检测金属容器10A的温度,进而控制容器加热部件30A是否进行加热,能够精确控制金属容器10A中的工作温度。此结构的优点在于结构简易,成本较低。
又如图3所示,其中显示本实用新型等离子灭菌设备的第三实施例平面结构配置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的金属容器10B外侧设置有两个容器加热部件30B与两个温度传感器40B,且对称设置在该金属容器10B外表面上。此结构较第二实施例增加了容器加温部件与温度传感器的数量,加温更为迅速,温度控制也更为精确,且结构较第一实施例简单。 再如图4所示,其中显示本实用新型等离子灭菌设备的第四实施例平面结构配置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的金属容器10C外侧设置有三个容器加热部件30C与三个温度传感器40C,且该容器加热部件30C与温度传感器40C间隔设置在该金属容器10C外表面上。此结构的优点在于,加热均匀,并且可更为精确地检测某区域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采加热方式来控制灭菌设备所需的工作温度,而能够让工作温度的控制更加简易,且能够简易地控制工作温度在要求的范围之中。
6
200720150265.5
说 明 书 附 图
第1/4页
图1
7
200720150265.5说 明 书 附 图 第2/4页
图2
8
200720150265.5说 明 书 附 图 第3/4页
图3
9
200720150265.5说 明 书 附 图 第4/4页
图4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