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发展先进文化的几个问题

发展先进文化的几个问题

来源:华佗小知识


发展先进文化的几个问题

[摘 要]本文分析了在发展先进文化方面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文化的方向、知识分子及正确对待发展先进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

[关键词]先进文化、民族精神、知识分子、外来文化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这种指导作用主要是通过两个层面体现出来的:一是作为内涵丰富、完整统一的科学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总体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挥指导作用.使文化建设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并且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二是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成部分,“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挥直接的、具体的指导作用,使文化建设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我们要正确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自觉地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一、建设先进文化,必须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先进文化”。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它与经济、政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文化不仅反映着一定时期的经济、政治状况,而且以巨大的反作用推动或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告诉我们:先进文化是历史的、具体的。先进文化既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又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旗帜,是推动人类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因为在当代中国,只有这种文化,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为此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方向问题至关紧要。方向就是旗帜,方向就是目标,方向就是要求。方向问题是根本的问题,任何时候都不可掉以轻心。前苏联为什么发生剧变,经济没搞好是其基础性原因.但在社会主义文化上的失误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因素。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时期新阶段,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是必须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理论,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

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只有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确保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胜利前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要把这种文化的建设推向前进,首先要坚持这种文化的性质。这种文化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这种性质决不能改变,特别是在当今世界各种文化相互激荡交融,资本主义文化对社会主义文化进行侵蚀、瓦解并极欲取而代之的情况下,更应当保持文化上的自觉.清醒而坚定地坚持文化的社会主义性质。其次要把握这种文化的特征。第一,这种文化不是少数人的文化,而是多数人的文化,是大众文化。第二,这种文化不是蒙昧的文化,而是科学的文化,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为指导的文化。第三,这种文化不是异域文化而是民族文化,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而自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的文化。第四,这种文化不是落伍的、封闭的、短视的文化,而是同现代化相适应的,面对世界开放的,并且着眼于未来发展的文化。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紧紧抓住这种文化的上述性质和特征,并且处理好文化建设中的若干辩证关系。

二、建设先进文化,必须培育昂扬的民族精神

何谓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培养起来的,为本民族成员所共同具备和追求的民族性格、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民族道德品格和价值准则的总和。它是用以维系、协调、凝聚民族成员间的精神纽带,是激励和推动本民族朝着共同目标积极奋进的精神动力。

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创新,离不开先进文化的支撑。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对于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召力,是维系中华民族源远流长、长盛不衰的精神纽带。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在五千多年的漫漫征途中,众多民族共同生活在中华大地上,共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而这种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又培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不但总体特征鲜明,而且具体内涵丰富,并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充实和更新。以传统言之,“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崇德广业”的价值目标、“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厚德载物”的宽宏态度、“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中和辩证”的思维方式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内容,长期以来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以当代言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变迁,中华民族的精神状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不但历史上积淀的优秀传统精神和近现育的传统精神得到了继承和发扬,而且还培育和弘扬了与社会发展、历史进步和时代潮流相适应的精神素质,如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求知精神、科学精神、服务精神、开拓创

新精神等等。这些精神素质既使中华民族精神的蕴涵更加丰厚,又使中华民族精神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有现代气息、时代风貌。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历史发展充分表明,中华民族有着培育和发展民族精神的高度自觉性,中华文化具有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强大能动性。

反过来说,作为民族文化精华的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历史积淀与升华,是对民族文化最本质、最深刻的反映。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必将不断推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经济腾飞、科技进步、文化繁荣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不仅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任务,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为此,我们要深层挖掘,重新审视,增加中华民族精神的新内涵;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提升中华民族精神的先进性;与时俱进,创新文化,提高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命力;繁荣创作,多出精品,增强中华民族精神的感召力;加强教育,积极实践,扩大中华民族精神的涵盖面。

三、建设先进文化,必须科学分析和正确对待世界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浓郁深厚的中华民族特点,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也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和强烈的吸纳性。从古代历史上看,在不论多少次多大规模的外来文化试图涵化甚至湮灭中华文化的过程中,这些来势汹汹的外来文化,包括入侵比较成功的佛教、拜火教明教,最终反而都被海纳百川的中华文化消融掉了,最终都成为中华民族心理、思想历史积淀的一部分,最终都让中华文化赋予了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合理解释。外来的冲击越大,传统的光彩越亮,最后,外来的文化被传统掉了,传统的文化在新的汲取和吸收后更加精神焕发。在现代历史上看,这一点也可以找到很好的旁证。孙中山、、三位伟人,为了民主、、民富国强的同一个现代中国社会发展主题前仆后继.不都是在“拿来”西方理论的同时又深入考察中国社会本土文化之后,才得以成功的吗?

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冷静、清醒的认识,注意辩证地分析西方文化,借鉴和吸收其先进成果,摒弃其腐朽糟粕,增进我们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提高我国文化产品的质量及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我们要批判地吸收西方文化的思想遗产。大胆地、积极地吸收和改造西方思想、文化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洋为中用”。比如对当代自然科学成果做出的科学概括,在经营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应当尽量地加以吸收,尤其要注意吸收西方国家的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对于其渗透资产阶级意识的思想文化,比如什么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自由主义和什么“三权分立”、“多党轮流执政”、等,都要坚决加以批判和抵制。

四、建设先进文化,必须有一只高素质的文化队伍

建设先进文化,必须有一只高素质的文化队伍。知识分子是先进文化的重要承载者和创造者,是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中坚力量。党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必须正确处理好党与知识分子之间的关系,加强党与知识分子之间的联系,造就一大批通晓先进文化、能够代表中华民族先进文化水准的文化工作者队伍。从党的历史来看,我们党的诞生和的成功,许多优秀的知识分子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反右”运动和“文化大”中,知识分子却被错误地划成了和专政的对象。各行各业都出人才.而广大知识分子是重要人才却是不争的事实。并且,就工人阶级的现状和趋势来看,工人阶级知识化的发展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制定更为积极的知识分子,进一步加大吸收社会最优秀的知识分子进入党内的力度,造就一大批能够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党的知识分子队伍,无疑是我们党能够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保证,也是拓展我们党的文化根基的重要一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