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17卷第4期 总第133期 巢湖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haohu College No.4.,Vo1.17.2015 General Serial No.133 释义训练方法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刘文仪 (阜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阜阳236041) 摘要:翻译就是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转换。不同语言有着不同的表达习惯与思维习 惯。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不得不从一种语言表达习惯和思维习惯转换为另一种语言表达习 惯和思维习惯。释义训练要求受训者使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不同的思维顺序,从而实现 了对原文思维习惯和表达习惯的超越,应该成为翻译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训练手段。 关键词:习惯;翻译教学;释义训练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868(2015)04—0149—03 1 引言 方。因此,笔者提出在翻译训练中可以借用释义 一般而言。翻译就是将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意 训练来培养译者语言与思维转换的能力.从而让 义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出来【”。然而,不同的语言有 译者更加灵活地克服原文的语言习惯与思维习 着不同的表达习惯与思维习惯。“语言文字类型 惯,让译文更加地道,更加符合译入语的思维习 不同,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亦不同”圆。译者如果 惯和表达习惯。 在翻译的过程中进入了原文的表达习惯和思维 2释义训练、翻译与习惯 习惯,就很难再次摆脱这种习惯的束缚。这种束 国内外关于释义训练的研究主要将释义训 缚就是翻译中译者戴在身上的“镣铐”,它了 练看成是一种语言教学手段。张小红提出释义训 译者译文表达能力的发挥,导致译文的翻译腔。 练是高级英语课程中常用的一种训练语言理解 因此,习惯的克服应该成为翻译研究和翻译人才 能力与表达能力的方法 。李哲等认为释义训练 培养研究中的重要话题之一。然而,目前的翻译 有利于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掌握课文难点.巩固 研究虽然关注了两种语言中表达习惯和思维习 语法知识[51。孔令林则从词语、句子、修辞等不同 惯的差异,却并没有提出有效的训练手段来克服 的角度探讨了释义训练的方法旧。 这种差异。释义训练要求受训者通过该表词汇、 何俊芳提出释义训练的方法,应该是使用那 句子结构、思维逻辑来重新表达原文的意义【3】。而 些最简单最容易为人所理解词汇与结构用。目前 翻译活动则是用另一种语言.使用另一种语言中 国内外提出将释义训练融入翻译教学中的研究 的词汇、句子结构和思维逻辑来重新表达原文的 还不多。关于释义训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英语教 意义。这两种语言操作活动存在着很多契合的地 学领域。释义训练已经成为语言习得的重要手 收稿日期:2015—05—26 基金项目:阜阳师范学院重点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4FSSK05ZD) 作者简介:刘文仪(1988一),女,安徽阜阳人。阜阳师范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英语翻译。 149 段。但是,释义训练不仅仅是语言习得的一种手 段.更是改变思维习惯和语言表达习惯的重要方 法。释义训练的这一特征正是在翻译教学中使用 释义训练方法的依据。 思维习惯和表达习惯。 在翻译中必须要克服原文思维习惯和表达 习惯给戴上的枷锁。为此,法国巴黎的释意学派 提出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摆脱原语的“语言外 翻译与语言紧密相关。如果世界上不存在着 不同的语言,就不会产生翻译的需要。然而,语言 从本质上来说不过是一种习惯。同一种语言的使 用者们.他们习惯了一系列的声音符号和文字符 号。并通过习惯赋予了这些声音符号或文字符号 以特定的结构和顺序,从而能够轻松地进行意义 壳”【 。这样,译者就可以摆脱原文语言表达习惯 的束缚,自由的使用译文表达原文中的意义。但 是,单纯摆脱原文中的表达习惯还不够,还需要 摆脱原文中的思维习惯,只有这样,译文才能真 正地符合译文的表达习惯和思维习惯。此外,释 意学派并没有提出一个有效的训练方法来帮助 和信息的交流。而语言符号的排列顺序又与思维 我们摆脱“原语的语言外壳”。译者只能在翻译 结合形成了特定语言群体独特的思维习惯。翻译 活动既然是语言操作活动就离不开语言表达习 惯和思维习惯。不同的语言在形成和发展的 过程中,都会形成语言顺序和语言结构,这些语 言顺序和结构的形成是任意的、随机的、偶然的, 其结果就会导致不同语言有着不同的语言顺序 和语言结构。而不同语言群体的人们与语言相结 合的思维习惯的产生同样具有偶然性和随机性。 语言结构和语言顺序的差异使得思维习惯的差 异得到了巩固和加强。于是。不同的语言就有了 不同的表达习惯和思维习惯。 翻译作为一种语言转换活动就不得不从一 种语言表达习惯和思维习惯转换为另一种语言 表达习惯和思维习惯。而翻译从一种语言符号 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符号对于译者的要求主要是 词汇能力的要求。但是,要想译出地道的译文, 译者单单靠词汇已经无法满足译者理解原文和 用译人语进行表达的需要了。所以,在比较高级 的层次上。翻译活动实际上是思维习惯和语言 表达习惯的转换。换句话说翻译就是在一种习 惯的束缚下,不断出来,进人另一种习惯的 过程。翻译离不开对原文表达习惯和思维习惯 的克服,更离不开对译文表达习惯和思维习惯 的协同。然而,译者一旦进入原文的思维习惯和 表达习惯来接受原文的意义就很难从原文的思 维习惯和表达习惯中跳跃出来,这就导致了翻 译实践中翻译腔的出现。在英译汉的过程中。这 种翻译腔表现出的是英式汉语句子和段落。在 阅读从英文著作翻译过来的作品.往往会感到 吃力。这就是因为,英文思维习惯和表达习惯影 响了译著的思维习惯和表达习惯。而习惯了汉 语表达习惯和思维习惯,自然很难适应英文的 150 过程中有意识地忘记原文的语言形式,而意义 与语言形式的紧密结合为这样的努力带来了致 命的打击。从理论上来说,我们或许可以忘记语 言外壳而单纯记住语言背后的意义,但是在实 践中,这样做的成功几率却很低。 3释义训练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习惯在翻译中如此重要.然而,目前翻译培 训中对习惯的关注却还远远不够。除了释意学 派从理论上提出了克服原文语言外壳的概念与 克服原文语言表达习惯相关以外.在翻译人才 培养中还没有明确提出我们该如何进行训练以 帮助译者克服原文的表达习惯与思维习惯。释 义训练要求受训者使用自己的语言、使用不同 的词汇、不同的结构、不同的视角来重新表达原 文的意义。而翻译活动则要求译者使用另一种 语言、使用另一种词汇、使用另一种结构、使用 另一种视角、使用另一种思维方式来再现原文 的意义。对比这两种语言活动,我们发现翻译活 动和释义训练有着很多契合的地方。翻译活动 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使用另一种语言来进行的释 义活动。所以,释义活动可以帮助译者提高翻译 能力,而释义活动又比翻译活动要容易一些。在 翻译训练的过程中,我们完全可以通过释义训 练来培养译者摆脱原文语言表达习惯和思维习 惯的能力。 释义训练可以培养译者快速使用另一种 语言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来重新表达原文意 义的能力。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的调整为译者 摆脱原文表达习惯和思维习惯的束缚做好了 准备,并有利于译者在译入语中自由灵活地使 用目标语言表达原文中的意义。对于使用英语 进行翻译的汉语使用者来说,英文原文的释义 训练不仅可以帮助译者摆脱原文的思维习惯和 释义:I did not expect you to be SO young. 表达习惯,还可以帮助译者使用汉语的思维方 在上例中,通过释义.译者就可以很容易地 式进行英文的释义。通过汉语思维方式释义的 将原文翻译成中文,“我没想到你这么年轻”。在 英文句子在英汉翻译的过程中就会让译者迅速 这个例子中,说话的对象从原句中的老年人变成 摆脱原文的束缚,自由地使用汉语进行表达活 了释义之后的年轻人。释义之后的句子在英文中 动。下面以常见的释义训练活动为例说明释义 发生了视角转换,但是,新的句子却更加容易翻 活动对我们在翻译中摆脱原文表达习惯和思维 译了。同样,在没有进行释义之前,译者翻译这个 习惯的帮助。 句子往往会受到原文语言表达习惯与思维习惯 3.1 最常见的释义训练就是使用受训者自 的影响,翻译出下面这样的句子来。如“我刚刚正 己的词汇来代替原文中的词汇 期待着见到一个年龄更大的人”。 原文:1 will give you the book first thing to— 从上面的三个例证可以看出.在很多情况 morrow morning. 下,我们在英汉翻译的过程中,经过释义之后,汉 释义:1 will give you the book as soon as I see 语的译文表达就会自然流畅.符合汉语的表达习 you tomorrow morning. 惯。这进一步验证了释义训练在翻译教学中的重 在上例中,通过词汇的替换.译者就可以很 要性。在翻译教学中,通过释义训练,译者养成对 容易地将原文翻译成中文。“明天上午见面就把 原文进行释义的习惯,看到一个句子立即就可以 书给你”。在这个例旬中,作者原文用的是“first 使用原文所属语言中不同的词汇、句子结构和角 thing”指的是“第一件事”的意思。通过释义, 度来表达原文的意思。这样。译者就不会拘束于 “first thing”变成了“as soon as I see you”。释义之 原文结构的,从而为其在目标语言中灵活重 后的句子,与原句在结构上发生了变化,新的句 述原文的意义打好了基础 子也更加容易译成汉语。而如果译者不进行释义 4结语 的话,翻译出来的译文则很可能是不符合汉语思 翻译作为一种语言操作活动始终离不开对 维习惯和表达习惯的句子如“我将把书给你,明 语言的依赖。虽然,最新的翻译理论研究强调文 天早上第一件事”。 化在翻译研究中的重要性.并有了文化转向之 3.2使用新的句子结构来表达原文的意义 说,但是,对于千千万万译者而言,对翻译的认识 是另一种释义训练的方法 已经超越了翻译的语言学认识。实际的翻译活动 原文:It was incredible for him to have fin— 永远都是在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活动。这并不是 ished al1 the task in one hour. 否认我们关于翻译研究的各种成果的重要性。而 释义:We could hardly believe that he had 是回到了翻译实践活动中译者最基本的任务上 ifnished al1 the task in one hour. 去。而语言又是一种习惯的产物。不同的语言有 在上例中.通过释义,译者就可以很容易地 着不同的表达习惯与思维习惯.译者在翻译的过 将原文翻译成中文。“我们真的不敢相信他用一 程中,往往是从进入一种语言表达习惯与思维习 个小时就完成了所有的任务”。在这个例子中。原 惯去理解原文的意义。而又进入另一种语言表达 文使用的是非人称主语.而通过句子结构的调 习惯和思维习惯去表达译者所理解了的意义。在 整,新的释义变成了以人为主语的句子。这样的 这样一个过程中。译者必须摆脱原语思维习惯, 句子非常符合汉语习惯,也就容易译成汉语了。 和表达习惯,按照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思维习 同样,如果译者不进行释义,那么他或她所翻译 惯进行表达。为了摆脱原语表达习惯和思维习惯 出来的句子很有可能是不符合汉语表达与思维 对译者的束缚,我们必须对译者在这方面进行专 习惯的句子。如“在一个小时之内完成所有的任 门的训练。释义练习作为一种语言表达替换活 务,对他来说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动,使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来表述同样的意 3.3视角转换也是常用的释义训练方法之一 义,正是这种训练的最佳手段。 原文:1 was expecting a much older man. (下转第159页) l51 [9】萧泽晟,冯慧.从行政许可之利弊看行政许可的发展走势[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1,(1):86—94. [10】梁晓娜.中美行政许*-q ̄l度比较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2:10—30. [11】宋华琳.论行政许可的合理设定【A].北京大学法学院软法研究中心.国家治理的现代化与软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 北京大学法学院软法研究中心。2014:15. [12】Lawrence J.White.A Note on the Influence ofMonopoly on Product Innovation[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Economics,1972, (2):342—345. 【13】Michael Reksulak,wiUim F.Shu【ghart II and Robert D.ToUison.Innovation and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Monopoly叨.Man— agerial and Decision Economics,2008,(8):619—627. 【14】Geroski PA.Innovation,technological opportunity and market structure叨.Oxford Economic Papers,1990,(3):586—602. 【15】Swan PL.Market structure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the influence of monopoly on product innovation【J].Quartefly Journal 0f Economics.1970。(4):627—638. 责任编辑:陈凤 (上接第151页) 参考文献: [1】王瑞东.关于翻译本质和定义的若干哲学问题与逻辑学问题【J].外语研究,2011,(1):80—85. 【2】冯国华.融会贯通,离形得似——遵从所以译的一般语言习惯[J].中国翻译,2002,(3):81—88. [3】朱中梅.Paraphrase的等义值概念及训练方法[J].韶关大学学报,1997,(3):109一l12. [4]张小红.Paraphrase与元语言意识的提升[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1,(6):71—73. 【5】李哲,刘葆华.谈Paraphrase在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中的作用[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92—93 [6】孔今林.英语教学中paraphrase的对象【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5):54—58. [7]何俊芳.语法隐喻理论对paraphrase教学的指导意义[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4):86—88. [8】高璐璐,朱云翠.从释意理论看交替传译中“意义脱离语言外壳”现象Ⅱ】.东北师大学报,2013,(6):177—180 oN THE APPLICAT o OF THE PARAPHRAS G TRAIN G METHoD To THE TRANSLATIoN TEACH G LIU Wen-y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Fuyang Teachers College,Fuyang Anhui 236041) Abstract:Translation is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The habit of thinking and expressing in one lan— ngage difers from that in another language.In translation practice,the translator has to constantly change from one habit of htinking and expressing into another habit of thinking and expressing. I e paraphrase training.which requires that the trainee adopts diferent ways of expressing and thinking to overcome the thinking and expressing habit in the source language,should become an important training technique used in cultivating talents in the field of translation. Key words:habit;translation teaching;paraphrasing 责任编辑:陈凤 l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