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神秘日志走进孩子
《神秘日志·海底100天——“鹦鹉螺号”海底大冒险》在2012年年底问世了!有对神秘日志系列英国原创团队的崇敬,也有对这一经典系列未来的期待与忐忑——不知中国的孩子们是否有幸看到、读到,甚至回味一生。因为百元价位的童书,要经过经销商内心对审美与利润追逐的权衡、潜在购买者对这本书价值的评判又或是对折扣的无限迷恋。 作为童书新品牌的主打产品,神秘日志系列被寄予厚望,但也难上加难。高端价位、渠道的开拓、核心内容的推广,无一不是新起点、新挑战。无论是阅读经验丰富的同行专家,还是普通读者,都在看到这本书时赞不绝口,但说到购买,自然要好好想想才行。入行五年了,童书市场比十年前、五年前不知好了多少,但仍然面临相似的困境:好书好在哪儿?好书好,但价格太高,舍不得。在周一的父母必读红泥巴TOP10活动上,阿甲老师的一句话令很多同行感触颇深:比起折扣,孩子的阅读时间更重要!
这个TOP活动已经举办了8年,童书市场的井喷式发展让不少追逐利润的商家为之心潮澎湃。不少家长已经对童书,特别是绘本,有了认知与热爱,但更热衷于等待折扣下降、秒杀。而孩子的成长经不起等待,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见证着奇迹,错过了就回不去了。
面对这些难题,在神秘日志上市之初,我奔走于同行与推广人之间,寻求建议、谋求合力。收获自然是大的,毕竟彼此已经有共识作为前提。但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除了不可心急,还要整理出切实可行的思路。而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接触最终读者——孩子。虽说有个体差异性,也有家庭及学校阅读环境的不同,但至少他们的反馈最为直观、最为宝贵。 壮壮,7岁,小学二年级,男孩。因家庭环境的影响,爱读书,有一定的自主判断。当他看到这本书时,说出来的第一句话是:哇哦!然后迫不及待地从头快速翻阅到尾。但并没有我预期得开始阅读,而是写作业、玩游戏、吃点心。在一起近4个小时,我们相处得很愉快,我也丝毫没有要他看这本书的念头。壮壮妈很有经验,建议他画画属于自己的鹦鹉螺号。喜爱画画的他,马上来了兴趣,不仅画了鹦鹉螺号,还有鲨鱼和潜水员。而让我最意外的是,他画的潜水员双腿是弯曲的,貌似在海底畅游。而我之前的想法,是一个呆呆傻站着的潜水员。孩子反而开拓了我的想象空间。在此之后,他有饶有兴趣地给我俩念这本书里的内容,遇到不会的字,我们就告诉他。后来,壮壮妈告诉我,睡觉前壮壮还在读这本书。壮壮妈说这是孩子自发的举动,是慢热的过程。
这是我第一次与这本书的小读者零距离接触,那份收获难以言说。阅读本身是很个体化的,在文字与图画间,建构自己独特的理解。而这也是我乐于沉浸在童书世界的原因,阅读让孩子受益一生!从小有阅读习惯的人,阅读将伴随他一生,他会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判断,这也才是真正成为人、成为社会公民的基础。
由此,再次回到一开始说的难题,简言之,两个方面:经营的难度和推广的难度。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没有阅读推广价值的书,就是垃圾,再能赚钱也是对不住孩子的。而从经营的角度看,在目前的童书市场中,这个系列有潜力,毕竟已经有很多有认知的家长在那里。但切忌心急!!作为品牌书,作为高端价位书,这是公司的好起点,有现金流运转的压力是任何出版企业都在面临的问题,但断不可饮鸩止渴!!将立足点放在品牌书的内容推
广上,持续不断地向家长、孩子介绍这本书的阅读价值远超过其定价,相信家长和孩子的判断力!给公司新品牌长线发展的坚实基础!
书业环境、阅读环境的好转不是一朝一夕的,日本20世纪50年代的童书也是刚刚起步。童书馆固定读者群是需要慢慢培养的,需要的是什么?是图书的品质!是品牌的理念!想短线投资、立马回收,做出版不是好选择!引用同行的一句话:做不好书,不如去做方便面。
看似理想主义,但植根在每日接地气的事务中,每一个字、每一幅图、每一个读者反馈„„做出版,需要人文情怀,也需要经营意识,毕竟存活下来,才能有机会做自己想做的好童书! 感谢大家的支持!艰难是肯定的,有信心也是必须的,全心解决每一个摆在眼前的问题就好!无论多难,一起向前!多年后,再回首,不论成败,都是我们人生成长、完善自我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