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一消费均衡视角下城市商业oo,b演化研究冰 ——以南京新街口为例 SPATIAL EVOLUTION OF URBAN COMMERCIAL CENT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DUCTION—CONSUMPTION BALANCE:A CASE STUDY OF XlNJlEKOU IN NANJING CITY 肖蓉阳建强李哲 XIAO Rong;YANG Jianqiang;LI Zhe 【摘要】通过南京城市商业发展与中心演化的历 时性梳理,指出在非西方文化语境下,传统城市 是顶层设计下的空间生产机器,在消费与大 众生产之间维持着精妙的平衡,商业则是这一复 杂系统中的辅助性制度设计。近代城市工业化转 型破坏了这一系统,但受地缘政治、工业基础等 多因素影响,并未能在工业生产与居民消费之间 重建平衡,商业空间发展两极分化。现代城市通 过制度干预,重建商品生产供给与消费需求之间 的均衡关系,商业空间发展逐渐回归市场机制与 公共的双重调节,并出现中心极化。在当前 大众消费需求日趋分化的趋势下,商业空间发展 呈现出新特征,在新供求关系下,对城市商业空 间规划从等级设定、规模预测、区位选择、主体 特征以及空间组织等方面展开思考,提出建议。 【关键词】商业中心;空间演化;生产一消费均 衡;南京新街口 ABS l RAC I:Based on the h1storical review on the spatial development of urban commercial center in Nanjing City,this paper pointed out that traditional Chinese cities were machines for space production completely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government in the context of non—western urban culture,and commerce was only one of their supporting institutional designs in the complicated spatial system,in order to maintain a subtle balance between perquisite consumption and mass production.This system was totally destroyed with the city’S industrialization transformation in modern times.However,under the influence of geopolitics,industrial capacity,etc.,cities failed to rebuild the balance between 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 household consumption,and their commercial space presented a polarized development tendency. Through the institutional interference.citieS rebuilt a balance between commodity supply and demands,and the commercial space development in Nanj ing had been gradually under the control of both the market mechanism and public policies and began a centralized development.Nowadays, in the background of increasingly more diversiifed Consumption demands,Commercial space development presents new characteristics.Under the new supply—demand relationship,the paper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s on urban commercial space planning from grade estimation,forecast of spatial scale,site selection,main features,spatial organization,and SO on. KEYWORDS:commercial center;spatial evolution; production—consumption balance;Xinjiekou in Nanjing City 在当前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应对多中心城市 空间发展格局的商业网点规划日益受到关注。但 在规划实践中 普遍出现对商业空间发展内在规 律认识不足、规划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问题(陈 一 滩士匀擀 茫 科 沸 志诚等,201 1 马璇等.201一  2)。近年来,针对 丑 ;虽懈嫦 城市商业空间的研究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从消费 者行为特征的角度,分析城市商业空间的组织 规律和布局特征(陈秀欣等,2009;R蒙海姆. 201 0;衣霄翔.201 2;陈燕萍等,201 2;王德 等,201 1.201 3),如侧重不同商业业态的空间 布局,建立消费行为与商业空问变化之间的关系 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关注城市不同功能区的商 业设施及其空间规模配置,二是从商业体系的角 度,利用GIS软件、墨菲指数法等量化工具 描 述城市中心区空间增长过程 分析商业业态结构 演变特点与影响机制 总结城市中心体系的演变 路径与规律(杨俊宴等 201 2;叶强等,201 2)。 讨论商业空间不能离开其城市文化母体 J. 。 商业在中国传统城市中的发展路径迥异于西方: 43 【文章编号】1002—1 329 (2016)01-0043-07 【中图分类号】TU984 1 6 【文献标识码】A [doil 10 1181 9/cpr20160107a 【作者简介】 肖 蓉(1 978一).女.东南 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 高级城市规划师。 阳建强(1 966-),男,东南 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 导师。 李哲(1 976一).男.博士.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修改日期】201 5-1 2-3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 上资助项目(512781 1 5、 514781 04); “十二五”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f2O1 5BALO2BO1 o 44 瞽l薄 若l 特l浩 罐I壁 舍I Q 日I}l 舌-i"fI 舌j/≤11 > I在近现代城市工业化转型过程中.商业空间发展呈 现出明显的差异 仅从消费端很难阐明城市商业及 其空间形成的内在原因。当下城市商业发展正处于 制度变迁、消费分化的环境下,城市中心体系的演 化路径趋于多样化.仅从量化角度不足以概括其空 间演变过程的全貌。如果说.西方城市商业空间的 变迁是其商业制度的自我升级和技术革新的结果. 那么.就南京而言 从沿河市集到百货公司 从 国营商店到商业综合体 商业空间的转变与中心 区位的确立则映射着城市社会的一系列剧烈变革 和生活方式转型。本文拟从生产积累与消费需求 均衡的角度,以南京城市商业中心——新街口为 例,解析其商业空间的演化路径及影响因素,并 对当前城市商业空间规划提出建议 1 南京城市商业发展与中心演化历程 1.1 传统商业空间发展分析(1 864年以 前):空间生产机器的形成 南京在中国传统城市中具有鲜明的特殊性。 南京城最初因地利交通之便而兴 在”大一统 国家分合,lf ̄h (A汤因比.1 961)的历史进程 中.城市成为与北方势力相抗衡的南方政权的中 心所在.城市建设的连续性屡次被战争打断。 传统南京城市建设的高峰出现在明初,在 统治者的精心设计下,通过生产资料 劳动力向 城市的空间集聚 ”。 ,社会消费品的供给目趋 丰足。但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由于社会消费品的 分配严格分级.城市的生产组织以满足上层社会 的需求为主 脱离了土地依附的手工业者的日常 生活需求缺乏供应来源 二是大规模的手工业生 产空间集聚需要庞大的固定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投 入,负担较重。 个推论是.统治者通过对民间商品交换 活动的许可.借助自发的市场维持手工业者的生 存需求。也就是说 民间市集成为帝国降低 其自上而下组织大规模社会生产的制度成本的工 具。但为了防止商人阶层对帝国政权构成威胁. 商业活动受到严格的空间管制。 1 6世纪以后 随着国内外消费需求的增长 南京与苏州并列成为江南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一 方面,以城市为载体的空间生产规模日趋扩大, 出现了领织制、以银代役等灵活的生产组织形 式 并带动牙行会馆、酒楼河房等商业服务功能 的增长 另一方面 城市与乡村的职能分 工日趋深化,后者被迫从事蔬菜、粮食等普通农 副产品的种植 经济型农业、手工业生产水平长 期受到抑制 。 可见,整个南京城及其乡村腹地实质上是统 治者自上而下组织社会生产的空间机器 并从城 市空间组织、生产组织管理 商品流通渠道等方 面进行了精心的制度安排与设计,商业只是这~ 复杂空间系统的附属品。 1.2 近代商业空间发展分析(1 864-1 949 年):中心植入 普遍认为,通商口岸开启了中国传统城市的 现代化进程(D布克,2010) 但它之于南京又是 近代史上的一个特殊案例。太平天国战争对南京 城市及其空间生产系统造成严重破坏;更重要的 是,西方殖民贸易体系改变了江南经济区的空间 经济结构,上海取代了南京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 地位(D科大卫,2010)。虽有洋务运动的推动,但 南京城乡产业向机器工业的转型举步维艰。城市 延迟至1 899年才正式开埠通商,在下关首次出现了 现代私营工商业和金融业.但经济发展水平明显 滞后于其他沿江开埠城市,局限于日用消费品生 产层次,这影响了城市商业空间的现代化转型. 长期停留在星货店 、洋广杂货店的初级阶段。 1 927年国民在 鼎新革故 。的价值 观影响下.与西方设计师共同对南京城进行了~ 次空间现代化改造:以林荫大道串联城门、钟鼓 楼等传统要 中之地 与码头 火车站等现代交通 枢纽以及中山陵等重要纪念性空间相连,在地理 中心新街口构建了一个近代城市的大十字路口。 1 936年,在十字路I:q的东南象限出现了第一家大 型现代商业空间——商场。它在建筑设计、 业态组织、功能配置等方面效仿彼时上海租界的 百货公司,但却没有像后者一样引领现代意义上 的城市生活(图1)。商业及其衍生的各类服务业 主要迎合官僚阶层的消费需求,与普通市民和生 产者相关的只2525%左右 J2。 对近代南京而言 缺乏工业和政治现代化的 城市现代化,只是一场注定不成功的空间嫁接。 在强大的路径依赖影响下 城市的现代化转型乏 力,工业生产能力与居民消费需求之间严重失 衡 这让现代商业发展偏离正轨。 1.3 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初商业空间发展分 析(1 950-1 991年):中心初立 建国初 对社会产品实行统购统销、 计划供应,城市商业网点迅速减少至商场、 新街Iq百货大楼等少数国营百货商店 。20 世k[80年代,重工业带动南京原有的轻工产业迅 速恢复 耐用工业品的生产与贸易日趋繁荣,涌 现出一大批本土知名产品,在全国市场中都占有 较高的份额 ” 。随着城市居民长期以来积压的 补偿性消费 (田青,201 1)需求得以释放.商 业空间开始分化,出现国营商店、集体合作社和 少量个体商铺并存的局面。其中.位于新街口的 合:沿城市干道布置大型商业、高档宾馆 现代 办公和开敞空间;在地块内部引入辅道,作为划 分经营性功能与居住功能的空间界线;沿辅道 规模化供应住宅底商,作为社区公共服务和基础 性商业的发展空间.据此组织街道生活.这对新 兴商业增长点及其周边土地的空间组织提出了很 高的要求。可见,提升新兴商业等级的一个有效 方法是提高商业空间及其周边地区的城市设计水 平,以增强空间组织效率和空间形态品质.其空 间规模大小则可以留给市场去调节。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费瑟斯通M.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刘精明, 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Featherstone M.Consumer Culture and Postmodernism[M】. Liu Jingming,trans.Nanjing:Yilin Press,2000. 2 南京市研究室.南京经济史(上)【M].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衽,1 996. Research Center of Nanjing Municipal Government.Economic History of NaEjing(I)【M].Beijing:Chines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ess,I 996. 5 ()国都设计技术专员办事处.首都计划【M】.南 京:南京出版社,2006. Urban Design Technology Office of Nanjing(The Republic of China).The City Plan of Naejing[M】.Nanjing:Nanjing Press,2006. 4 南京市研究室.南京经济史(下)【M].北京: 中国捉业科技出版社,1996. Research Center of Nanjing Municipal Government.Economic History of Nanjing(I 1)[M】.Beijing:Chines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ess,1 996. 5 戈斯林D.城市中心区的发展趋势【J】.国际城市规 划,2009(增刊):84--89. Gellings D.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Urban Centers[J】. Urban Planning International,2009(s):84-89. 6 陈泳.苏州商业中心区演化研究【J】.城市规划, 2oo3(1):83-88. Chert Yong.A Study on the Evolution of Central Retail Center in Suzhou City[J】.City Planning Review, 2003(I):85-88. 7 佐京S.购买点:购物如何改变美国文化【M】.梁 文敏,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 1. Zukin S.Point of Purchase:How Shopping Changed American Culture[M].Liang Wenmin,trans.Shanghai: Shanghai Book Press,201 1. 8 汤因此A.历史研究【M].刘北成,郭小凌,译.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Toynbee A.A Study of History[M】.Liu Beicheng,Guo Xiaoling,trans.Shanghai:Shanghai People’8 Publishing House,2000. 9 布克D.中国的城市变迁:1 890-1 949年山东济南 的政治与发展[M】.张汉,金桥,孙淑霞,译.北 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 0. Buck D.Urban Change in China:Politics and Development in Tsinan,Shantung,1 890-1 949[M】.Zhang Han,Jin qiao,Sun Shuxia,tran8.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2O1 0. 1 0李伯重.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I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Li Bozhong.Industrialization of Regions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from 1 550 to 1 850[M】.BeUing:China Renmin University Press,2O1 0. 11科大卫D.近代中国商业的发展[M】.周琳,李旭佳,译.杭州:浙江大 学出版社,2O1 0. Faure D.China and Capitalism:A History of Business Enterprise in Modern China[M1. Zhou Lin,Li xujia,trans.Hangzhou:Zhejiang University Press,20 1 0. 1 2田青.中国居民消费需求变迁及影响因素研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Tian qing.A Study of Chinese Consumer Demand Change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M】. Beijing:Science Press,20I 1. 1 5杨俊宴,章飙,史宜.城市中心体系发展的理论框架探索【J】.城市规划学 刊,20I 2(I):5;5-59. Yang dunyan,Zhang Biao,Shi Yi.On Theoretical Frameworks of Urban Center System Development[J】.Urban Planning Forum,20 1 20):55-59. 14王德,李光德,朱玮,等.苏州观前商业街区消费者行为模型构建与应用 [J].城市规划,201 5(9):28—5j,66. Wang De,Li Guangde,Zhu Wei,et a1.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of Consumers’ Behavior Model in Guangqian Commercial Street,Suzhou[J】.City Planning Review, 201 3(9):28-55,66. 1 5王德,农耘之,朱玮.王府井大街的消费者行为与商业空间结构研究[J].城 市规划,20l1(7):43-48,60. Wang De,Nong Yunzhi,Zhu Wei.CGrsumer Behavior and P.etai ̄Spatial Structure in Wangfujing Street[J】.City Planning Review,20 1 1(7):45--48,60. 1 6陈秀欣,冯健.城市居民购物出行等级结构及其演变——以北京市为例 [J】.城市规划,2009(1):22-30. Chen Xiuxin,Feng Jian.Hierarchy and Evolution of Residents’ Shopping Trips:A Case Study of Beijing[d】.City Planning Review,2009(I):22-50. 1 7杨俊宴,史北祥.城市中心区圈核结构模式的空间增长过程研究【J].城市 规划,2012(9):29-38. Yang Junyan,Shi Beixiang.Study on Spatial Growth PPocess of Circle--Core Mode at Urban Central Area[d】.City Planning Review,201 2(9):29-38. 1 8衣霄翔.消费视角下的居住区商业服务设施配建体系研 J】.城市规划学 刊,2012(3):44-52. Yi Xiaoxiang.A Study on Community Retail and Service Facilities Based on Consumption Theories[J1.Urban Planning Forum,20 1 2( ):44-52. 1 9陈燕萍,张艳,金鑫,等.低生活成 ̄/L#-区商业服务设施配置实证分析与探 讨——基于对深圳市上下沙村的调研[J].城市规划学刊,2012(6):66--72. Chen Yanping,Zhang Yah,Jin Xin,et a1.A Study on Commercial Service Facilities of Low-Cost Residential Area:Based on the Case of Shangsha&Xiasha Urban Villages in Shenzhen[J】.Urban Planning Forum,2O I 2(6):66--72. 2O叶强,谭怡恬,鞠拓文,等.商业网点规划与现状比较研究——以长沙为 伊J【J】.城市规划,2012(6):25—27,58. Ye qiang,Tan Yitian,Ju Tuowen,et aJ.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Planning of Urban Commercial Network and Current Situation:A Case Study of Changsha[J]. City Planning Review,201 2(6):25--27,58. 21陈志诚,侯雷.探索有效的规划控制与引导模式——浅议城市商业网点规 划新的范型[J】.城市规划,201 1(4):26—29. Chen Zhicheng,Hou Lei.Exploring Effective Mode of Planning Control and Guidance:New Paradigm of Urban Commercial Network Planning[J】.City Planning Review,201 1(4):26--29. 22蒙海姆R.分离或是结合?关于购物中心融八城市中心争论的经验主义研 究成果[J】.国际城市规划,201 0(4):1 5-1 8. Monheim R.isolation or Coupling?Some Empirical Findings Regarding Controversies on Shopping Malls Integrated into City Centre[J】.Urban Planning International, 201 0(4):1 5—1 8. 25马璇,林辰辉.消费时代城市商业规划的探索与实践[J].城市规划学刊, 201 2(7):1 95—1 97. Ma Xuan,Lin Chenhui.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Urban Commercial Planning in the Consumption Era[J】.Urban Planning Forum。201 2(7):1 93--1 97. 49